雙盲實驗是驗證藥品有沒有效的一種科學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既然沒有雙盲實驗,中藥也有方法證明其有沒有效果,在這裡借用鄭人買履這個小故事詳加說明,鄭國人買鞋,先在家中用草繩量好了尺寸,由於去集市匆忙,把草繩放在家裡,到集市上一看,沒有帶草繩,就悻悻回家了,寓言很短,諷刺意味卻很濃,現實中有沒有原形人物呢?有。那就是只重實驗而輕視實踐的一群人,不要看到現在人有多聰明,面對鋪天蓋地的宣傳,早就成小馬過河中的小馬,聽著松鼠和老牛的話,六神無主的找媽媽去了。小馬可以找媽媽,而天下的病人們卻沒有媽媽們的點播,在宣傳下成了俘虜。至於多大療效,多少副作用,這都不重要了,最起碼先起了心理安慰作用。
在沒有雙盲實驗下,中藥起沒起作用,最直觀的就是病人的感覺,尿不出尿的,喝了中藥尿出尿了,腹裡飽滿的吃了中藥放了幾個屁舒服了,這難道不能說明問題?嗎?有些根本就不是中藥一樣,通過食物調節一樣有效,例如,吃西瓜尿尿多,吃蘿蔔放屁多,這就是生活常識,還非要找兩組人來,一組吃了蘿蔔,一組沒吃蘿蔔,做對比搞雙盲,有點可笑,就如同一群學者討論雨水從天上降落,質量和加速度複雜的一通演算論證砸不砸死人,被一農婦一句你沒淋過雨給懟傻了。
中醫西醫本就是兩個體系,中醫從根源上找原因,一方出而百病消,但卻定瞄準度不夠,就好像晃樹摘棗一樣,不可能說讓那個棗下來,那個棗就下來,但搖到最後都會落下,而西醫則是從末梢研究,隨著科學的發展,由原來的一個枝叉一個枝叉的摘變成一個一個的摘,說不定未來還會有一個棗分多次摘的可能,所以說這靶向那靶向層出不窮,但結果是打了東邊忘了西邊,科越分越細,病越整越多,但是實驗結果雖好,幾期臨床也是牛哄哄,過不了多少年,只有一個結局,淘汰,難道這不是經過雙盲實驗出品的嗎?
沒有人反對雙盲實驗,中醫也不可能削足適履,中西本來就不同道,但歷史證明西醫淘汰的藥品遠遠大於中醫淘汰的藥物,創新一詞也算是一牽強理由吧。而中醫也落一守舊這一罪名。其實這都不重要了,隨著信息流通快普及廣,人們也會不斷的對比中醫西醫的,當然也會適合那種治療就去那裡看病。
古人講中醫效如捊鼓,這也能說明中藥的效果吧。從李可老先生的破格救心湯更是打破了中醫是慢郎中的千古謊言。毛主席講中醫藥是偉大寶庫,不去挖掘,而迷信雙盲,和鄭人有什麼區別呢?
圖片來自圖絡,如侵權請告知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