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世界中的「致命誘惑」:大型食肉動物經常用肉吸引小型動物

2020-12-05 寰宇科學新觀察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世界許多地方,食物鏈不平衡。

如果沒有像狼和灰熊這樣的頂級捕食者,那麼像郊狼和狐狸這樣的小型食肉動物,或者像鹿和麋鹿這樣的食草動物,它們的數量會急劇膨脹,不受控制。這會引發生態不平衡。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大型捕食者在控制小型捕食者和鹿方面扮演著關鍵但卻出人意料的角色。他們的「致命吸引」理論發現,較小的掠食者被剩餘的殘渣吸引到大型掠食者的捕殺地點,如果大型食肉動物躲在附近,這些小型掠食者可能會被捕殺。

這項研究於3月18日發表在《生態學快報》雜誌上,是第一次在世界各地的幾十處景觀中,研究食肉動物的捕殺和清除活動。作者說,從他們的分析中得出的模式可以用來對全球大型食肉動物做出重要的管理決策。

「我希望這篇論文能激勵研究人員更加全面地思考這些捕殺和清除的相互作用,因為目前我們還沒有通過分別研究它們來真正了解食肉動物群落的功能,」資深作者蘿拉·普魯說,華盛頓大學環境與森林科學學院的野生動物生態學家和副教授。

美洲獅、狼和灰熊等大型食肉動物已從許多地區消失,一些小型食肉動物如郊狼、狐狸和山貓等也因此而增加。大型食肉動物的缺乏,點燃了鹿和其他獵物的數量,造成許多地區的不平衡。

但在頂級食肉動物存在的地區,如美國西部,它們與較小食肉動物的關係是複雜的。當它們捕殺鹿和其他獵物時,通常會留下殘羹剩飯給較小的捕食者吃。但大型食肉動物也會殺死小型食肉動物。

考慮到這些動態,研究人員想測試大型食肉動物是否通過提供更多的食物供應,為小型食肉動物提供整體淨收益,特別是當其他食物因乾旱、野火或特別嚴酷的冬季而受到威脅時。

研究小組分析了250多篇早期的論文,在全球範圍內研究了捕殺和清除的模式,以量化頂級和小型捕食者之間的積極和消極的相互作用。總的來說,他們發現大型捕食者通常會壓制小型捕食者,即使它們以剩菜的形式提供大量的食物。

「我們最初認為,也許較小的食肉動物正在清除狼殺死的獵物,並從中受益,」普魯解釋說,他提到了在研究中被調查的頂級食肉動物之一狼但後來我們意識到,在這些食腐場所,它們可能會撞上狼,被殺死。這種食腐行為並沒有帶來好處,反而可能成為一種誘捕較小食肉動物的陷阱。」

因此,研究人員發展了他們的致命吸引理論,該理論提出,儘管大型捕食者是有幫助的食物提供者,但它們的捕殺地點最終對較小的捕食者來說是危險的,當頂級捕食者返回時,較小的捕食者會成為自己的獵物。

隨著鹿和小型食肉動物(如郊狼)的數量在沒有頂級捕食者的地區激增,研究認為人類可能通過狩獵活動接管大型食肉動物的角色。但是,儘管獵人有時會在殺死鹿後留下內臟堆,但他們肯定不會回到獵殺地點去獵殺較小的捕食者。研究表明,這種行為,影響了生態平衡。

「如果大型食肉動物的清除行動增加了小型食肉動物死亡的風險,這可能解釋了為什麼人類似乎很難取代大型食肉動物在景觀中的作用,」普魯解釋說這種清除和死亡之間的聯繫可能是大型食肉動物有效控制小型食肉動物的機制之一。

相關焦點

  • 為何人類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是食草動物,還是食肉動物,都能夠被人類所獵殺,但事實上,人類並不依靠捕殺食肉動物來獲取生存所需的食肉動物的肉不好吃根據報導,近些年,有不少人在獵殺海洋裡的大型動物,如,鯊魚,大型魚等等,儘管如此,但這些動物卻很少被人們所食用。
  • 全球大型食肉動物面臨消失
    非洲獅是日漸消失的大型食肉動物之一。 美國《科學》雜誌近日發表一項由美國、澳大利亞、義大利和瑞典科學家聯合展開的研究稱,獅子、豹、狼、水獺和熊等大型食肉動物的不斷減少正逐漸改變全球地貌。 研究人員通過對31個食肉物種進行分析,指出生境喪失、人類迫害、獵物缺失等環境危機共同導致了食肉動物銳減。其中,75%正在逐漸減少,17個物種的規模是從前的一半不到。東南亞、南非與東非以及亞馬遜河流域是多種大型食肉動物銳減的主要地區。在西歐和美國東部等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不少大型食肉動物已經滅絕。 研究報告第一作者、俄勒岡州立大學森林生態系統和社會學系教授威廉?
  • 人類愛吃肉,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
    不斷有人問,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老虎豹子的肉不好吃嗎?現實生活中還真是這樣子,別說老虎豹子了,就是家貓野貓的肉,一樣很少人吃。這個問題認真琢磨起來,還真是個問題,一兩句話說不清楚,確定不是因為動物保護。
  • 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而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人類作為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基本上可以獲取得到世界上任何一種食物,即便是再兇猛的獸類都不在話下。但在我們常吃的肉類當中,大多數都是一些食草類動物的肉,比如牛肉、羊肉、豬肉和雞肉等等,這是為什麼呢?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而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呢?就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就會出現養雞場,養鴨場以及養豬場等。而另一方面,由於食草動物性格溫順,沒有較強的攻擊力,即使人們捕食它們,它們也不會對人類發出致命攻擊,從安全性而言,捕食食草動物的安全性更高。
  • 陸地十大食肉動物排名,陸地最大的食肉動物是北極熊嗎!
    十大陸地食肉動物有多強,哪種食肉動物最厲害,陸地上生活著許多大型食肉猛獸,由於生活環境和區域不同,導致它們演變出了各自的生存技巧,有獨行的、有群居的、有擅長偷襲的、有擅長正面進攻的,如果將所有食肉動物作比較,到底哪種動物戰鬥力更強,更兇猛呢?
  • 為什麼食肉動物選擇捕獵食草動物,而不是其他食肉動物?
    從本質上說無論是什麼食性的動物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都是肉,這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自然界中,食肉動物通常只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儘管體型有很大優勢的食肉動物,也很少出於食物的目的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原因。食肉動物為什麼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 為什麼陸地上的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體型大?海中的動物是否如此?
    北極熊是現存陸地上體型最大的肉食動物,成年北極熊站立起來最高可達3米,接近一層樓高了,而且它的體重最重可達800公斤,比老虎獅子這種大型的貓科動物要重4倍左右。而現存體型最大的食草動物是大象了,根據資料顯示,世界上最大的大象身高可達4米,體重可達6噸。
  • 動物世界,貓科動物&犬科動物
    大家好,我是晨讀小哥,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動物是千奇百怪的,尤其是那些大型的食肉動物,看就覺得毛骨悚然。那麼接下來我帶大家聊一聊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2.致命武器,貓科的爪子非常鋒利,呈倒鉤形,並且終身生長不怕斷裂,一旦被爪子抓住,皮開肉綻是免不了的,還很難掙脫,貓科的犬齒也是長且鋒利,咬住獵物的脖子後能夠很容易刺破頸動脈導致出血過多而死,貓科的舌頭也布滿了倒齒,能夠輕鬆舔下骨頭表面的肉。
  • 為什麼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
    而在我們的食譜中,肉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以說必不可少,像牛肉,羊肉,豬肉等。 這些肉的做法有很多種,每一種都是美味佳餚,但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們所吃的肉,大部分都是食草動物們的肉,很少會有食肉動物們的肉。這是為什麼?
  • 為什麼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
    而在我們的食譜中,肉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以說必不可少,像牛肉,羊肉,豬肉等。這些肉的做法有很多種,每一種都是美味佳餚,但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們所吃的肉,大部分都是食草動物們的肉,很少會有食肉動物們的肉。這是為什麼?
  • 非洲大草原上,小型的動物剛被食肉動物捕獲,一動不動,為什麼?
    ,雖然短時間內並不致命,但大腦已經無法控制身體的下半部分;第三種是氣管,生物呼吸需要器官通氣,如果掐住頸部,會導致獵物呼吸困難,而動物大腦如果短短的幾十秒多幾分鐘就昏厥失去行動能力。面對大型捕食動物時,小動物靠著數量上的優勢,不會與捕食動物爭鬥,而是多產幼仔,填飽捕食動物的肚子,這樣才能在大自然中生存。象兔、鼠等齧齒動物,繁殖力很強。所以大型獵食動物都是在生態環境中發揮重要調節作用的物種,只有保護好它們,才能更好地保護好生態。可以現實的問題是人要發展,有時卻無暇顧及。但是這些與題主的問題有點扯遠了。
  • 食肉動物為什麼很少吃食肉動物?是因為肉不好吃嗎?
    在大自然中,弱肉強食是亙古不變的法則,在自然法則的面前,一切都要按照規則來,就比方說食物鏈,幾千年來各類動植物也都是遵循著食物鏈的法則才能綿延至今。但是大家也能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食肉動物很少會吃食肉動物,仔細想一下是不是這樣的?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因為肉不好吃嗎?
  • 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這是為什麼?
    還有另外一個例子,在動物世界裡每當演到非洲大草原,永遠都少不了非洲獅、鬣狗和長頸鹿等生物。在非洲大草原上,鬣狗和獅子是競爭者,它們有著共同的食物來源,並且時常會相互搶奪對方的食物,屬於夙敵仇人見面分外眼紅那種。
  • 為什麼有些食肉動物很少會吃食肉動物的肉,即便是殺死對方?
    為什麼有些食肉動物很少會吃食肉動物的肉,即便是殺死對方?是的,相當多的人知道,雖然其他食肉動物可能不是更強大食肉動物的主要獵物,但較弱的食肉動物是可能被機會主義者吃掉的。其他食肉動物的屍體也經常被「清道夫」們清理掉。
  • 食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草動物,那食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肉動物嗎?
    因此,在哺乳動物的演化史中,獸孔目下的動物有食肉動物也有食草動物,所以 ,說上面的說法有不對的地方,但是,獸孔目下的真犬齒獸類最終演化出的最早的哺乳動物,而真犬齒獸類是原始的食蟲類動物,所以,說它是食肉動物也在情理之中。為什麼原始的食肉動物可以演化成為食草動物?
  • 你想過沒有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為什麼食肉動物或雜食動物的肉在現代人類飲食中沒有佔據很大比重?我腦海中浮現出狗和蛇,還有鱷魚,但即使它們真的經常被人類吃,我也認為它們往往是特色菜而不是主食。是因為人類進化到專門吃不咬人的東西嗎?畢竟經常吃的牛羊豬和家禽對人類的威脅要小於獅虎狼豹。這是新石器時代的遺留文化嗎?飼養食草動物肯定比飼養容易互相吃掉或需要不斷供應活物的食肉動物容易。食草動物產肉率遠遠大於食肉動物,飼養成本更低,人類經濟帳算的很明白。或者是汙染物累積放大作用?像汞這種重金屬元素會在食肉動物體內富集這樣的事情難道不是現代人關心的嗎?
  • 探秘罕見小型食肉動物:長期被忽視遭獵殺(組圖)
    探秘罕見小型食肉動物:長期被忽視遭獵殺(組圖)  最近,科學家有史以來第一次調查研究了西非國家那些長久以來被忽視的小型食肉動物,調查對象多達12種,其中包括獾、貓鼬、果子狸和麝貓等。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不但親自對動物進行跟蹤,同時也用相機設置圈套對它們進行誘拍。  「這裡的很多動物都相當有好奇心,所有種類的動物都會走近我們放置好的相機,並用鼻子貼近它們。」
  • 動物世界闖入二次元,食肉動物究竟該如何與食草動物成為朋友?
    動物狂想曲: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成為好友,不但如此還是同學良友關於腦洞的創造力,在這個地球文明之上,我想沒有比島國日本更為牛掰的國家了,能被稱作為動漫之國,自然有著因為所以的邏輯性道理,表現在10月新番作品中,就顯而易見了。
  • 人為什麼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除了魚類外,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我們平常吃的肉類要麼是食草動物,要麼是雜食動物,很少直接以食肉動物為食,這是為什麼呢?我們要知道,能量在傳遞過程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產生大量耗損,比如:牛吃100斤草,也不能長10斤肉,就是因為大多數能量在傳遞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不能100%被下一層級利用。因此,就造成了植物數量>食草動物數量>食肉動物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