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s.:康九紅研究組發現Sox2促進iPSC形成的miRNA/DNMT機制

2021-01-15 生物谷

2012年12月25日,Cell Research 在線發表了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康九紅教授研究組關於內源miRNA-29b介導關鍵重編程因子Sox2的功能,並直接調控DNA甲基轉移酶(DNMT3a/3b),從而調節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形成的研究成果。該成果是由博士生郭旭東和劉起東共同完成的。

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授予了iPSC在內的細胞重編程技術和發現。iPSC具有和胚胎幹細胞(ESC)類似的特徵和功能,卻極大程度避免了ESC研究和應用中面臨的倫理和排斥等諸多障礙,因此這一新技術給基於幹細胞的個性化治療和再生醫學帶來了光明的前景。諾貝爾獎得主Yamanaka教授及後來的大量研究都表明Oct4、Sox2、Klf4和c-Myc(OSKM)等轉錄因子對iPSC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對於上述轉錄因子激發iPSC形成的機制尚不明確。

之前有研究顯示利用DNA甲基化酶抑制劑(5-AZA)抑制DNA甲基轉移酶(DNMT)活性可以顯著提高iPSC的形成效率,而DNMT缺失的iPSC分化潛能受到限制,顯示DNMT在iPSC形成中具有非常關鍵而複雜的作用,在iPSC形成前期,DNMT是需要克服的「障礙」,後期是正常功能必需的分子。郭旭東和劉起東的研究也發現,在iPSC形成過程中,DNMT3a/3b的表達呈現先降低後升高的變化趨勢。那麼,在iPSC形成過程中,OSKM是如何對細胞內的DNMT水平進行精細調控,使得最終形成的iPSC具有正常和穩定的基因轉錄調控模式,以及正常的發育潛能呢?康九紅教授組的研究成果首次發現,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MEFs)中一個內源性的小非編碼RNA(miR-29b)能夠在誘導早期過程中特異性的介導重編程因子Sox2的調節作用,並直接作用於下遊基因Dnmt3a和Dnmt3b的3』UTR區域而降低其表達水平,從而提高iPSC的誘導效率。同時,利用miR-29b和四因子共同誘導得到的iPSC具有與ESC類似的特徵和完整的發育潛能,並且發現miR-29b –DNMT signaling參與的DNA甲基化相關事件還參與調節成纖維細胞重編程中的細胞類型轉變(MET),以及維持關鍵印記區域(Dlk1-Dio3區域)的激活狀態。上述結果顯示miR-29b是體細胞重編程過程中DNMT的一個內源調節者,既有助於提高iPSC的誘導效率,又能通過調控MET相關基因表達和關鍵基因區域轉錄而保持iPSC發育完整性。該研究成果增加了我們對關鍵重編程因子Sox2參與調節iPSC形成的miRNA機制了解,同時對重編程過程中如何獲得完整形態的iPSC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本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973項目、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教育部創新團隊以及上海市科委項目的支持。(生物谷Bioon.com)

microRNA-29b is a novel mediator of Sox2 function in the regulation of somatic cell reprogramming

Xudong Guo, Qidong Liu, Guiying Wang, Songcheng Zhu, Longfei Gao,Wujun Hong, Yafang Chen, Minjuan Wu, Houqi Liu, Cizhong Jiang andJiuhong Kang

Fibroblasts can be reprogrammed into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 by the application of Yamanaka factors (OSKM), but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is reprogramming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Here, we report that Sox2 directly regulates endogenous microRNA-29b (miR-29b) expression during iPSC generation and that miR-29b expression is required for OSKM- and OSK-mediated reprogramming. Mechanistic studies show that Dnmt3a and Dnmt3b are in vivo targets of miR-29b and that Dnmt3a and Dnmt3b expression is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miR-29b expression during reprogramming. Moreover, the effect of miR-29b on reprogramming can be blocked by Dnmt3a or Dnmt3b overexpression. Further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miR-29b-DNMT signaling is significantly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DNA methylation-related reprogramming events, such as mesenchymal-to-epithelial transition (MET) and Dlk1-Dio3 region transcription. Thus, our studies not only reveal that miR-29b is a novel mediator of reprogramming factor Sox2 but also provide evidence for a multistep mechanism in which Sox2 drives a miR-29b-DNMT signaling axis that regulates DNA methylation-related events during reprogramming.

相關焦點

  • 於翔研究組揭示DHA促進大腦神經發育機制
    5月19日,Cell Reports 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類視黃醇X受體α調節DHA依賴的樹突棘發育和功能性突觸形成的在體機制》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於翔研究組完成。
  • 康九紅課題組研究成果發表於《Cell Stem Cell》
    康九紅課題組研究成果發表於《Cell Stem Cell》 來源: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時間:2018-05-11  瀏覽:       5月10日,我校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康九紅教授課題組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
  • Cell 突破!發現植物免疫反應中促進細胞存活的分子機制
    董欣年團隊揭示植物免疫反應調控新機制:NPR1形成凝聚體,促進細胞存活責編 | 逸雲植物為了抵禦病原體入侵進化出了高效的先天免疫系統,包括病原體模式分子引發的免疫反應(PAMP-triggered雖然已有研究表明,SA和NPR1可以抑制ETI誘導的PCD【5】,但其分子機制仍然不清楚。
  • Cell;背靠背 | 相分離促進緊密連接形成的機制
    細胞連接(cell junction) 是指相鄰細胞之間、細胞與細胞外基質之間在質膜接觸區域特化形成的連接結構上皮細胞通過緊密連接形成整體,防止物質的自由擴散,維持自身的極性。大量的研究已經闡明了緊密連接的主要構成蛋白以及其相關的調節機制。
  • 生物物理所發現CD146促進腫瘤細胞運動的分子機制
    CD146與ERM蛋白質在細胞微絨毛上共定位7月4日,Oncogene雜誌在線發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閻錫蘊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文章題為Recognition of CD146 as an ERM-binding
  • Plant Cell | 遺傳所周奕華研究組在細胞壁高級結構形成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該研究發現了一種新的多糖乙醯酯酶(阿拉伯糖乙醯酯酶,DARX1),並揭示其調控水稻木聚糖乙醯化和細胞壁高級結構的機理。細胞壁是多糖組成的複雜網絡結構,這些多糖經摺疊、交聯,形成適應植物生長發育所需的細胞壁高級結構。研究細胞壁高級結構形成的精準調控機制是植物學新的學科前沿。
  • 孟文翔研究組在非中心體微管形成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但是關於非中心體微管形成的機制,目前存在多種假說,其分子機制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孟文翔研究組針對上皮細胞中形成非中心體微管的「錨定 - 釋放」模型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發現:在中心體處,Nezha/CAMSAP3 的聚集依賴於馬達分子 dynein 的活性,Nezha/CAMSAP3 和 katanin p60 共同促進微管的釋放。這些實驗證據表明中心體微管釋放是上皮細胞中非中心體微管的重要來源之一。進一步研究表明在上皮細胞中,微管的排布依賴於上述調節機制。該研究為非中心體微管形成機制的探討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
  • Cell:miRNA操控胚胎幹細胞「命運」
    多能胚胎幹細胞(pluripotent embryonic stem cell)來自胚泡(blastocyst)的內細胞群(inner cell mass),它們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能發育成外胚層、中胚層和內胚層。而細胞命運決定(cell-fate decision)的精確控制對於未來多能胚胎幹細胞應用於醫學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 腫瘤突變形成促進腫瘤進展微環境
    腫瘤突變形成促進腫瘤進展微環境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9 9:59:43 日本國立癌症中心研究所/腫瘤探索研究與臨床試驗中心(EPOC)Hiroyoshi Nishikawa
  • Cell Res:李衛等頂體發生以及蛋白質修飾研究獲進展
    迄今為止人們對於這一細胞器的起源、發生和相關調控機制的認識還比較有限。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李衛研究組在研究過程中提出了頂體起源於對自噬溶酶體(autolysosome)的改造而不是溶酶體本身的假說。隨後,研究人員分析了引起這種表型的分子機制,發現Atg7敲除後小鼠LC3蛋白不能被正常修飾為膜結合的形式,從而可能使其不能與高爾基體來源的小泡結合,同時Atg7可以對另外一個高爾基體蛋白GOPC的定位進行調控進而影響頂體的形成。
  • ...雞尾酒療法促進人類多能幹細胞向肝細胞的分化 | Stem Cell...
  • 血小板促進MSC傷口癒合能力的機制
    血小板促進MSC傷口癒合能力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7:17:54 法國巴黎埃斯特·克雷泰伊大學Anne-Marie Rodriguez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Cell Res:楊茂君等闡明TRIM家族泛素連接酶的作用機制
    文章報導了TRIM69中螺旋-螺旋結構域的高分辨晶體結構,並通過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等手段系統地闡明了此類蛋白質家族在底物識別及泛素轉移等過程的分子機制,為理解TRIM家族蛋白質在天然免疫、腫瘤發生、細胞分化、個體發育及細胞凋亡等過程中的調控機制提供了新的視點。迄今為止在人類基因組中已經發現了近80個TRIM家族蛋白,其中很多被證明具有泛素連接酶活性而參與機體的各種生命活動。
  • 清華生命學院戚益軍研究組揭示植物AGO1促進基因轉錄新功能
    清華生命學院戚益軍研究組揭示植物AGO1促進基因轉錄新功能清華新聞網1月2日電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戚益軍研究組在《發育細胞》期刊(Developmental Cell)發表了題為《擬南芥ARGNAUTE1在植物響應激素和脅迫過程中結合染色質並促進基因表達》(Arabidopsis ARGONAUTE 1 Binds
  • Cell Res:戚益軍等小非編碼RNA參與DNA損傷修復機制研究獲進展
    2014年3月,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基因組變異與精準生物醫學實驗室楊運桂研究組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戚益軍研究組合作研究發現,小非編碼RNA(diRNA)及其效應蛋白Ago2調控DNA同源重組修復重要因子Rad51在DNA雙鏈斷裂(double strand break, DSB)位點的招募,從而調節DNA修復的作用機制,相關論文在Cell Research
  • Molecular Cell:科學家發現羥甲基化DNA的特異識別機制
    2014年5月8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許瑞明研究組、朱冰研究組和華東師範大學翁傑敏研究組合作在Molecular Cell雜誌發表了題目為"Structural basis for hydroxymethylcytosine recognition by the SRA domain of UHRF2"的研究成果,該研究報導了5-羥甲基化胞嘧啶(5hmC)被UHRF2-SRA結構域特異識別的分子機制,首次證實了UHRF2蛋白作為5hmC特異識別蛋白的存在(5hmC specific reader)。
  • Cell Res:楊茂君研等闡明生物體攝取鎳鈷等金屬離子的機制
    文章首次報導了鎳/鈷轉運複合體中底物識別蛋白NikM的高分辨晶體結構,並通過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生物物理學,量子化學及計算生物學等手段系統地闡明了此類蛋白質複合物家族在底物識別及轉運等過程的分子機制,為理解微生物在維生素B12的合成過程中鈷離子的攝取提供了新的視點。
  • Science:SOX2促進前列腺癌產生治療抵抗性機制
    一些癌症通過一種被稱作細胞譜系可塑性的機制逃避靶向藥物治療,通過這種機制,腫瘤細胞獲得一種存活不再依賴於藥物靶標的細胞譜系的表型特徵。為了更加深入探究這種治療抵抗性產生的機制,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斯隆凱特琳癌症紀念中心的Charles L.
  • 清華教授連發Science,Cell Res文章 解析新作用機理
    該研究團隊經過大量辛苦的努力,近期又解析了結合共受體BAK1的BRI1LRR-BL-BAK1LRR三元複合物晶體結構,揭示了這一重要植物激素BL和共受體BAK1發揮作用的詳細機理,明確了受體活化的分子水平機制。
  • 專家點評Cell Res | 程序性細胞壞死的全新功能:創造組織修復的微環境
    北京時間2020年8月24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孫麗明研究組和胡蘋研究組合作在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題為「Myofiber necroptosis promotes muscle stem cellproliferation via releasing Tenascin-C during regen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