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究竟是不是封建糟耙

2020-12-05 吉祥三隻魚

你讀到的西廂記可能不是你認識的西廂記。

先從西廂記的作者說起。

作者的原意本來是讓張生拋棄崔鶯鶯。

可是後來這個姓董的作者不滿這個行為恨張生拋棄崔鶯鶯,覺得張生不能這樣,我也覺得不滿。

其實原著並不是美好的愛情故事。是張生的確喜歡上崔鶯鶯,但是最後張生對崔鶯鶯始亂終棄。

這個是張生對崔鶯鶯原著的描寫。

而且作者還為張生拋棄崔鶯鶯這種無恥的行為開脫說崔鶯鶯是禍水來洗脫張生。這種行為怪不得有人要為崔鶯鶯正名。

後來怎麼就變成我們現在讀的西廂記了呢?為什麼我也覺得不滿張生拋棄崔鶯鶯?

我們先講下這個故事經過吧。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崔鶯鶯是貴族家的小姐,她和張生認識是這個崔鶯鶯去寺廟然後遇見了張生,然後張生對崔鶯鶯一見鍾情,張生就愛上了崔鶯鶯,然後崔鶯鶯就和張生在一起了。就像每個愛情故事一樣,一個魂牽夢繞,一個有情有義,然後他們就在一起了。

他們倆個在一起是所有人反對的,幫他們倆個人的有紅娘,有張生的朋友,他們在相愛的過程中崔鶯鶯是和這個張生在一起過了。

作者寫的時候寫的是,一開始崔鶯鶯被土匪綁架,母親說誰救出女兒,就把女兒嫁給他。

張生的朋友是將軍,然後將軍救出了崔鶯鶯。

張生去找崔鶯鶯相認的時候,母親突然反悔。

反悔了就說讓張生和崔鶯鶯當兄妹。

這在那個時代是很大膽的的創作,在那個時代比較有吸引力。

然後這個張生和崔鶯鶯就很傷心覺得相愛不能在一起。

原文當中對這段描寫的很詳細,寫崔鶯鶯在小姐身份和這個張生在一起之間做掙扎。

崔鶯鶯和張生在原文中愛的無法自拔,可是他們那麼相愛,卻被元稹寫張生最後拋棄了鶯鶯。

前面讀的多開心,鶯鶯和張生初見就像撞上了前世的怨侶。

鶯鶯和張生後面雖然鶯鶯是有些不對是鶯鶯端著小姐架子然後對張生若即若離。

但是後來這個張生和鶯鶯去西廂相好的時候。

就是說他們兩個人在一起了以後,崔鶯鶯對張生可以說非常好。

然後還夢想著一直跟張生在一起包括後來張生進京趕考崔鶯鶯還一直記著。

崔鶯鶯對張生可以說非常好,然後還夢想著一直跟張生在一起。

包括後來張生進京趕考,崔鶯鶯還一直記著張生。

包括愛上張生的這個過程中都可以說是無怨無悔的。

哪怕和張生發生關係在全文當中對於張生崔鶯鶯這個在西廂約會的這個情景描寫的都很好讀的都讓人覺得特別感動,感動於感情的奇妙。

哪怕鶯鶯和張生發生關係,在全文當中對於張生崔鶯鶯這個在西廂約會的這個情景描寫的都很好,讀得都很讓人開心。

可是後來張生去和這個和尚的一番對話,突然對崔鶯鶯就不好了。

就突然就拋棄她了,因為張生他要去進京趕考。

然後就這樣對崔鶯鶯始亂終棄了。

這種感情是對前面他和張生和鶯鶯愛情的一種褻瀆。

那前後矛盾這樣。

好像張生前面的感情沒有付出過一樣。最後張生的冷漠,使得這個人物是非常矛盾的。

他前面描寫的非常優美,詞句也很通俗易懂讀起來也很舒服。

就是後來元稹這個作家突然就寫的把。

讓張生把這個崔鶯鶯給拋棄了。

它這種感情就不能是說真正美好的感情了。

這種始亂終棄。就是已經「文過是非,遂墮惡趣。」

不信來看原文當中這段對前面他們感情和後來的感情的描寫。

數了羅漢,參了菩薩,拜了聖賢。[鶯鶯引紅娘拈花枝上雲]紅娘,俺去佛殿上耍去來。[末做見科]呀!正撞著五百年前風流業冤。

則為你彩筆題詩,回文織錦;送得人臥枕著床,忘餐廢寢;折倒得鬢似愁潘,腰如病沈。恨已深,病已沉,昨夜個熱臉兒對面搶白,今日個冷句兒將人廝侵。

你看為你廢寢忘食為你臥枕著床

小生一日十二時,無一刻放下小姐,你那裡知道呵![油葫蘆]情思昏昏眼倦開,單枕側,夢魂飛入楚陽臺。早知道無明夜因他害,想當初「不如不遇傾城色」。人有過,必自責,勿憚改。我卻待「賢賢易色」將心戒,怎禁他兜的上心來。

自張生去京師,不覺半年,杳無音信。這些時神思不快,妝鏡懶抬,腰肢瘦損,茜裙寬褪,好煩惱人也呵!

你說氣不氣,張生這樣對鶯鶯,難道愛可以這樣去對待麼?後來經過改編就是現在看到的詞藻優美的西廂記。

相關焦點

  • 《西廂記》天下奪魁
    西廂記  《西廂記》取材於唐代大詩人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宋代以後,《鶯鶯傳》曾被改編為多種藝術形式,思想內容逐漸有所變化。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人稱《董西廂》,它是王實甫《西廂記》的直接藍本。
  • 《西廂記》:婚姻自由問題
    《西廂記》是王實甫所著的元雜劇,講述的是窮書生張生對美麗的相國小姐崔鶯鶯一見傾心,並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普救寺救下了崔鶯鶯,而在這之前崔鶯鶯以及崔母曾許諾將崔鶯鶯許配給救她之人,可是在張生救下崔鶯鶯後崔母卻食言,崔鶯鶯有個侍女叫紅娘,機智聰慧,兩人在紅娘的幫助下,讓崔母不得不承認兩人的關係
  • 透過《西廂記》與《孔雀東南飛》:「情」遠不及金錢和地位重要?
    《西廂記》:歷經坎坷,有情人終成眷屬先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西廂記》和《孔雀東南飛》,分別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整體來說,《西廂記》和《孔雀東南飛》講述的都是古代封建時期悲慘的愛情故事。《西廂記》:歷經坎坷,有情人終成眷屬《孔雀東南飛》:封建愛情迫害,有情人同赴黃泉悽慘結局
  • 《西廂記》中崔鶯鶯、張生、紅娘3者之間不為人知的關係
    崔、張、紅娘三者之間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不為人知的關係王實甫創作的《西廂記》是元雜劇中的傳世之作。故事取材於唐人的傳奇小說《鶯鶯傳》,並在金元之際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的基礎上予以全面改造,賦予整個故事反抗封建禮教,追求自由幸福的主題,並對元雜劇體質有所突破,塑造了中國古典戲曲的典範語言。《西廂記》中有兩對矛盾,兩對戲曲衝突。
  • 西廂記為什麼會被古代帝王給禁呢難道真是淫書嗎?
    西廂記的爭議對於西廂記而言,一直有很大的爭議。有人說它是一部現代文明萌芽小說。有的人認為它是一部有傷民風的淫穢色情小說,西廂記還多次被康熙等皇帝頒布禁書令,禁止閱讀西廂記。那到底它是怎樣的一部小說呢?西廂記的簡介《西廂記》又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是元朝王實甫,在1295年到1307年,所寫的一部雜劇。劇中以女主崔鶯鶯和男主張生的愛情故事為主線。講述她們是怎樣克服種種困難。最後走在一起的故事。
  • 由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寫成的《西廂記》,是一部怎樣的劇本?
    元代著名的戲劇家王實甫寫的《西廂記》是中國戲曲史上成就很高的劇本。《西廂記》寫的是張生和崔鶯鶯的戀愛以及及他們反封建鬥爭的故事。作者在劇本中開展的衝突,實質上是維護封建禮教、封建婚姻制度的封建勢力和要求自由表達愛情、自由結合的青年一代的衝突。劇本中對封建勢力的代表崔夫人作了有力的揭露;熱情歌頌了青年一代對封建勢力所作的鬥爭。
  • 著名的《西廂記 長亭送別》,只一句話就把鶯鶯的另一面暴露無遺
    我喜歡《西廂記》,最初應該是緣於《紅樓夢》裡賈寶玉、林黛玉二人共讀西廂的情節。林蔭小道旁有石凳,四周落英繽紛,有心愛之人坐在一旁,一本講述才子佳人愛情的《西廂記》在手,這是何等的美妙享受?《西廂記》作者是元代文學家王實甫,其中的「長亭送別」情節,尤其動人,它寫的是女主人公崔鶯鶯於十裡長亭送心上人張生進京趕考的場景。張生和崔鶯鶯,是一對衝破封建世俗婚戀觀而自由相愛的戀人,二人短暫歡愉之後,即將飽嘗長久的離別,面臨兩地相思。
  • 《西廂記》的故事流變
    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以說唱形式重新演繹,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以戲劇形式將此故事搬上舞臺。作為一個典型的中國故事,《西廂記》跨越時空的發展流變過程,更富有魅力。「西廂」故事的本源唐朝有一個詩人,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看張生如何從渣男變成情種的?
    唐代元稹的唐傳奇《鶯鶯傳》問世以來距今也有一千多年的時間了,它是最早敘述張生和崔鶯鶯故事的作品,到了宋元時期又經過文人的不斷創作,至金,董解元寫了《西廂記諸宮調》將這個悲劇的結局改為喜劇,元代王實甫最終完善,元雜劇《西廂記》問世,《西廂記》的完成說明王實甫對於「情」的關注更加深刻,希望所有的相愛的人都能夠可以不顧一切地在一起,「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 《西廂記》中,崔母做了這件事,讓崔鶯鶯反抗意識開始覺醒
    《西廂記》中,崔母做了這件事,讓崔鶯鶯反抗意識開始覺醒《西廂記》在《西廂記》中記載,張生解救普救寺之圍後,本應迎娶崔鶯鶯為妻的,但是由於崔母的臨時變卦,導致兩個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也正是因為這次崔母的變卦,讓崔鶯鶯的心裡反抗意識開始漸漸的覺醒,可以說也正是因為崔母的變卦,讓崔鶯鶯開始變得不再遵守一些封建腐朽的禮儀思想
  • 從《西廂記》到《鶯鶯傳》,愛情悲劇是如何變成喜劇的?
    在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中已初步完成敘事模式的轉變,王實甫則在《董西廂》的基礎上將之變得更徹底、更完美,因此本文以《崔鶯鶯戴月西廂記》(簡稱《西廂記》)為例進行分析。《西廂記》將張崔的相遇放在了張生解圍之前,並增加了鶯鶯抗爭及紅娘相助的情節,由此得以對張崔的愛情關係進行根本性地重塑。除以之外,《西廂記》還增加了另一條敘事線索,即老夫人食言、小人撥亂(鄭崔婚約)和老夫人再度悔婚。《西廂記》中的張崔之戀相較於《鶯鶯傳》更為艱難,他們不僅要經受雙方的考驗,更要時刻承受來自外界的打擊。
  • 《西廂記》:張生在普救寺初遇崔鶯鶯,意境使人深思
    《西廂記》是我國古代一部文學小說,世人皆為白丁張生與相國小姐崔鶯鶯二人的愛情而傳揚,領略一段才子佳人情意綿綿的清麗傳說,但同另一個視覺觀看,也氤氳著禪意和美。作者王實莆曾在朝為官,只是不屑於朝廷的腐敗之風,辭了官,屬心在人間過著閒雲野鶴的日子,但又不滿朝中的不憤,執筆寫起雜劇,西廂記就是其中之一。
  • 《西廂記》張生中榜方可迎娶鶯鶯,現代婚姻需要看中對方學歷嗎?
    >《西廂記》,改編於元稹的《鶯鶯傳》,元稹筆下的張書生是一個薄情郎,他與崔鶯鶯相戀後又拋棄了她。王實甫筆下的張生勇敢、專情,最終功成名就抱得美人歸,表達了王實甫對社會封建婚姻制度的批評和對天下有情人終成佳眷的美好祝願。《西廂記》全書講述了一對戀人經過重重磨難,最後在一起的傳奇故事。此劇王實甫將每個人物都刻畫的有血有肉、人物形象生動、立體、飽滿。
  • 尋跡:《紅樓夢》中的《西廂記》
    其中,被曹雪芹運用最多的、引用最多的,其實是《西廂記》。  《西廂記》是元雜劇的壓卷之作。曹雪芹在《紅樓夢》裡面提到《西廂記》,是充滿了感情的,圍繞這個問題,我們通過幾個小例子跟大家來一起交流。  我們過去講寶黛的愛情,往往強調的是他們都是叛逆者,都是反封建的人物,所以他們有這樣的基礎,所以他們有這樣的愛情,其實我們通過寶黛共讀《西廂記》,還能了解更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他們有共同的情趣。這種寫法,在中國古代的文化中是有先例、有傳統的。大家會想到李清照寫《金石錄後序》,寫的就是她跟她的丈夫趙明誠兩個人一起收藏、欣賞、研究那些文物的樂趣。
  • 王《西廂記》有何特色?
    姜亦珊版京劇《西廂記》不由得想和大家一起聊聊這《西廂記》。元末明初人賈仲明在《錄鬼簿》追吊他的「凌波仙」詞中,曾這樣評價他:「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肯定了他所作《西廂記》在那時就已經是出類拔萃的作品了。
  • 《西廂記》中崔鶯鶯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在《西廂記》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王實甫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以細節描寫和詩詞刻畫為手段,不僅塑造出了一系列生動、豐滿、典型的人物形象,還推動了情節發展,謳歌了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婚姻自主的主題。
  • 《西廂記》的張生,令人討厭
    但也有例外,正如《西廂記》(《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的張生與崔鶯鶯。不客氣地說,很難讓人情感共鳴。崔鶯鶯還好,《西廂記》在張生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先天和後天都不足。張生形象鮮明,但十分不招人喜歡。《西廂記》內容上並不是絕對原創,本自唐代元稹傳奇小說《鶯鶯傳》。但它講述的卻是張生對崔鶯鶯始亂終棄的故事。元稹在唐代詩文界的地位毋庸置疑,但《鶯鶯傳》美化張生,為張生的始亂終棄找藉口,時代局限性太過明顯。歪曲的主旨必然有歪曲的故事,元代雜劇家王實甫在創作《西廂記》時可謂先天不足。
  • 《紅樓夢》裡的禁書《西廂記》,究竟講什麼?寶玉黛玉偷看入了迷
    《會真記》又名《鶯鶯傳》,《會真記》敘述了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悲劇故事,元代王實甫又經改編成《西廂記》,又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就是這樣一本書,在《紅樓夢》裡卻成了一本禁書,不允許黛玉和寶玉這樣的年輕人去品讀。
  • 西廂記中張生的歷史原型竟然是他
    《西廂記》是元代著名雜劇作家王實甫(1260年-1336年)所著,它正面提出了"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的主張,具有更鮮明的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題。主要劇情是:書生張君瑞在普救寺裡偶遇已故崔相國之女鶯鶯,對她一見傾心,苦於無法接近。
  • 《西廂記》在古代可是禁書,傳統聽話的寶釵看過嗎
    西廂記》在古代可是禁書,傳統聽話的寶釵看過嗎?在《紅樓夢》中,寶玉和黛玉一起讀過《西廂記》,那麼薛寶釵看過這部書嗎?對於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薛寶釵也看過。故事發生在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 金鴛鴦三宣牙牌令》,從行酒令時的情形看,就可以猜出薛寶釵是看過《西廂記》的。當時鴛鴦說出「左邊一個『天』。」黛玉馬上就接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行酒令第一位是老祖宗賈母,接下來鴛鴦就指的黛玉,當時黛玉是有些緊張,隨口說了不該說的《西廂記.驚夢》中杜麗娘的唱詞:…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