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這個村「123善治模式」實現精準服務零距離

2020-12-06 澎湃新聞

寶山這個村「123善治模式」實現精準服務零距離

2020-11-21 09: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聚源橋村,位於寶山區月浦鎮,比鄰寶鋼,以鋼鐵加工和花卉種植為主要產業,「鋼花和鮮花」在這裡融合共生。隨著聚源橋村鄉村振興建設的持續推進、產業轉型的加速升級以及鄉村社會的快速轉型,創新鄉村治理體系、打好鄉村振興基石迫在眉睫。聚源橋村秉持「鄉村治理注重實效,讓每個村民獲得穩定幸福感」的原則,勇於創新工作方式,探索實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123」鄉村善治模式。

突出一個核心

鄉村善治有了「主心骨」

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就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聚源橋村通過建設聚心、聚力、聚情、聚實、聚治、聚精的黨建品牌,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凝聚向黨初心,為鄉村治理提供組織保障。

村黨支部22名在職黨員主動成為「黨員聯繫戶」,各自定向聯繫十餘戶村民,成為政策方針的「傳達人」、黨員群眾的「連心人」、問題困難的「解決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期間,聚源橋村黨員聯繫戶制度共徵集到社情民意50餘條,涉及到生態環境治理、垃圾分類、村級公共服務等鄉村善治的多個方面。

去年末,多名村民「希望把家門口的路修一修」的心聲引起了村兩委關注,村裡立刻向鎮相關部門反映,僅兩個月不到,就完成了從申請、批覆到鋪設的一系列工作,聯繫村民的最後一百米更通暢了!不等村民打電話,直接傾聽心裡話,黨員聯繫戶制度的實施,讓群眾真正感覺到「有地方說話、說了有人聽、聽後能解決」。

抓好兩個平臺

搭建鄉村善治「E空間」

面對全新的社會治理結構,村黨支部一直在思考如何整合資源、服務群眾、引領全村?近年來,聚源橋村依託網際網路技術促進鄉村智慧治理,打通了鄉村善治的時間空間阻隔。

「社區通」為「指尖鄰裡」搭建「熟人社會」。在「社區通」上,村黨支部書記從昔日的「8小時書記」變成了「24小時書記」,54名黨員上線亮身份,540名村民先後加入,從村級治理的旁觀者、局外人逐漸成為決策者和共建者,發出好聲音,傳遞正能量,有效助推鄉村善治工作。2019年7月,生活垃圾分類成為全市「新時尚」,在前期宣傳階段,村黨支部利用「社區通」平臺向村民宣傳垃圾分類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黨員同志紛紛跟帖評論表示支持,更是發起了「垃圾分類,黨員先行」的倡議,徵集垃圾分類試行過程中的問題及建議,並有針對性地解疑釋惑,形成定點集中收集模式,建立「1+9」垃圾集中處置網絡,成為全區首個「溼垃圾不出村」的行政村。

智能安防為村民織密「防護網」。聚源橋村以網格化管理為核心,自主開發「聚源橋村房屋租賃及網格化信息平臺」並接入智能安防系統,將工作觸角延伸到每家每戶,有效地避免了工作盲區,為及時發現、個性分析、精確處置完成信息儲備。今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間,針對一租客需要集中隔離、家中孩子無人看管的情況,村委會在其家中安裝了遠端視頻技防設施,並視頻連線指導該租客通過「掌上看家」APP了解子女家中生活狀況,還為孩子們招募「臨時姆媽」,為其解除了後顧之憂。藉助智能安防系統,聚源橋村將「被問題找上門來」的被動,轉化為「尋找問題」的主動,實現矛盾關口的前移,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感。

注重「三治融合」

提升鄉村善治內涵

自治為基。聚源橋村充分發揮黨組織紐帶作用,搭建溝通合作、聯動協同平臺,動員全體村民共同參與鄉村自治共治。發揮鄉賢能人、生產隊長人緣地緣優勢,通過婦女議事會、志願者服務等形式豐富群眾參與村域事務共治的渠道,提高群眾參與積極性。

「散埋亂葬」現象一直是農村環境治理的頑疾。群眾意見的不統一,多次讓集中墓地的改革無法實施,成了聚源橋村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過程中的瓶頸問題。2019年,村兩委決心迎難而上,通過社區通平臺和黨員聯繫戶制度收集群眾「金點子」,為村委會實施「公益墓地」工作提供寶貴意見,從選址、數量、樣式,村裡都與村民保持互動溝通,在確保節地、生態及方案民主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村民需求。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最終審批出一塊合適的區域,建成可容納160個墓穴的集中墓地。全村群策群力,終於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德治為先。作為第五屆全國文明村,聚源橋始終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善於發揮好家風好家訓、生活禮俗的教化作用和先鋒模範的示範引領作用,經常開展我身邊的好黨員、道德模範、感動人物、文明家庭、優秀租戶等先進典型宣傳活動,在全村營造見賢思齊的良好社會氛圍。傳承紅色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村內文藝愛好者主動提供自家場地,打造成農村文化客堂間「聚藝堂」,修身講堂、竹編非遺工作室、農家書屋、一村一居一舞臺及「我們的節日」節氣時令活動喚起鄉愁鄉音,村志願者服務站、300餘名志願者及市級文明家庭等「鄉賢」傳播文明新風,為鄉村善治凝聚起崇德向善的強大正能量。

法治為綱。把律師請進村,讓每個村民行為守法合規,是聚源橋村在鄉村治理中的一大特色。聚源橋村聘用法律顧問定期開展普法講座、參與制定村規民約、提供法律諮詢;同時,具有豐富黨務工作經驗的退休老書記、老黨員,也主動請纓,成立「老書記工作室」,做群眾工作的「裁判員」,向村民宣傳法律知識,化解村民之間的矛盾,維護了村內的和諧穩定。

去年有一外來租戶,租期未滿就搬離聚源橋村,且在房間留下一些私人物品。因為一直聯繫不到該租客,一籌莫展的房東到村裡求助。村委會請律師前來提供法律諮詢,得知先前未籤訂租房協議,律師建議房東在社區民警的監督下,將這名租戶遺留的私人物品整理到儲藏室,貼上封條。之後,律師又幫助村裡擬定統一的《聚源橋村房屋租賃三方協議》模版,印發給所有房東,全村村民關於房屋租賃的法律意識整體提高,規範了全村的房屋租賃流程,推動了《聚源橋村外來人口管理條例》的更新。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聚源橋村依託鄉村振興示範村的建設,以黨建工作引領鄉村善治,立足村域實際創新鄉村善治體系,總結出「123善治模式」,努力實現精細治理全天候、精準服務零距離,讓鄉村善治成為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走出了一條具有聚源橋特色的鄉村善治之路。

資料:上海三農

原標題:《寶山這個村「123善治模式」實現精準服務零距離》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寶山這個職業指導工作室開啟「1+X」全新模式
    寶山這個職業指導工作室開啟「1+X」全新模式 2021-01-06 10: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邁向善治的階梯在哪裡?學者:從四個維度著力,向善治邁進
    再如鄉村建設行動中,政府為農村建設基礎設施,給農民提供公共服務,以及合村並鎮中行政規模的調整等,都需要將機會變成權利。機會變成權利的過程也是「制度化機會」的過程,換言之,「制度化的機會」將機會變成了權利,這種「機會的權利」不再是政府和官員的「恩賜」。如果政府和官員不給農民機會,就是侵犯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問責權等。所以,善治需要將機會變成權利。
  • 良法善治: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衡量標準
    因此,正確理解良法善治的內涵和要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社會治理與良法善治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治理多元主體運用多種手段共同規範、協調和服務社會公共事務的過程。社會治理體系是社會治理的制度性要素安排,社會治理任務的實現端賴於政府治理、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等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社會治理制度。社會治理能力是社會治理的非制度性要素安排,社會治理理念和治理手段體現社會治理能力。健全的社會治理體系、高超的社會治理能力,是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基本條件,是實現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保證。   良法善治體現了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 「三村工程」 :打造精準扶貧的平安模式
    中國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盛瑞生出席大會並致辭,分享了中國平安精準扶貧之路的"三村工程"。 2018年起,中國平安精準扶貧項目「三村工程」的產業扶貧項目落地支持涼山油橄欖產業,為當地超過8000畝橄欖園提供累計4100萬元的"扶貧保"免息免擔保產業貸款,並在國務院扶貧辦指導下和中國扶貧志願服務促進會聯合開展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培訓產業致富帶頭人。
  • 記錄寶山高溫下的勞動者——烈日下放氣球的人
    在烈日下,寶山有這樣一群氣象人,他們每天至少3次放飛氣球,「搭脈」城市氣象,為精準的預報服務提供基礎。下午1點15分,室外溫度35度,寶山區氣象局的草坪上,高空組負責人李用宇眯著眼睛,抬頭望向斜前方的氣球,緊緊拽住繩子。他正在執行一次加密探空氣球的放飛任務。剛拿起對講機,突然一陣風吹來,氣球壓向屋面,李用宇也被拽地往前一步。李用宇:像這個就沒法放。
  • 集成多功能服務 創新「政府+」模式
    摘要:  貧困地區往往基礎設施差,就業服務能力弱,想要幫助貧困地區發展產業實現脫貧,僅僅依靠政府力量是不夠的;而即便產業初步建成,倘若缺乏配套的就業、培訓等相關服務,產業發展恐怕也難以為繼。對此,安徽省蒙城縣確立了「政府重點引導,社會廣泛參與,改建擴建為主,新建翻建為輔」的精準就業扶貧項目「政府+」建設模式,積極引入社會投資,在籬笆鎮建設集就業服務、扶貧服務、社保服務、電子服務四大功能於一體的扶貧驛站,全方位提高貧困地區脫貧致富能力。
  • 以「良法善治」推動創新體系建設
    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實現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的目標,亟須構建一個「良法與善治」的創新型法治環境,以「良法與善治」推動和保障科技創新和轉型發展。十九大報告指出,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
  • 廣州白雲大源村走精細化治理之路 推動居民群眾融入共建共治共享...
    城市實現「善治」,關鍵是要走精細化治理之路。2018年白雲區啟動大源「重點村」綜合整治行動以來,強力整治黃賭毒、涉黑惡犯罪及其保護傘問題,增強群眾安全感。同時,大源村以推進網格化管理服務工作為切入點,提升技防水平,推行「五長」微治理,推動居民群眾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以「繡花」功夫努力實現「管理全覆蓋、服務零距離」,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安全感滿滿。
  • 李姣:環境善治是面向公共生態福祉的政府選擇
    環境善治強調激發環境主體的治理動機,利用各方力量,共同實現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治理。新華社發   21世紀最具影響和權威的全球評估項目——聯合國千年生態系統評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MA)指出,由於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誤區,人類對生態服務需求的增加與自然資源的枯竭化及環境惡化,形成了顯著的矛盾。對生態系統進行大規模的利用與改造,導致生態系統供給服務下降,人類生態福祉不斷降低。
  • 沈體雁:倡導城市共生,實現城市善治
    一度被認為是傳統企業的海爾,通過其「人單合一」的網際網路時代的管理和商業模式變革,推動企業平臺化、員工創客化、客戶個性化,讓每一個員工都能直接面對客戶,並充分發揮企業的平臺價值,高效的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這就在企業、員工和客戶之間共同構建了一個生態圈,實現了價值共生。
  • 河口團區委「123」工作法助力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工作
    探索「一體化」運作模式,構建多元共享青年聯動體系  構建「區-鎮街-村社區」三級聯動機制,以村社區青年隊伍為主要工作力量,鎮街和區級青年隊伍為支持體系,形成「區級覆蓋5鎮街、鎮街覆蓋村社區探索「兩個精準」服務模式,形成靈活高效青年參與體系  一是團網合作,精準服務重點青少年群體。
  • 河北:把法律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如今,河北省2352個鄉鎮、52043個村(社區)全部配備了法律顧問,基本實現全覆蓋。」省司法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業務量大、涉及面廣,是司法行政機關服務群眾最直接、最集中的體現,也是全面依法治省的基礎性、服務性和保障性工作。
  • 河北日報|我省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檔升級 把法律服務送到...
    「如今,我省2352個鄉鎮、52043個村(社區)全部配備了法律顧問,基本實現全覆蓋。」省司法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業務量大、涉及面廣,是司法行政機關服務群眾最直接、最集中的體現,也是全面依法治省的基礎性、服務性和保障性工作。
  • 創新扶貧模式 實現精準脫貧——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
    深入領會中央精神,落實各項部署要求,要求我們必須充分認識脫貧攻堅「衝刺期」的形勢和挑戰,以戰略思維謀劃全局,以創新精神探索扶貧模式、完善體制機制,更好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確保打贏扶貧攻堅戰。 脫貧攻堅面臨的形勢與挑戰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做好扶貧開發工作,支持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幫助他們排憂解難,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
  • 打造農技服務「金招牌」——略陽做實用好農業110指揮服務中心紀事
    農業技術服務是產業扶貧的堅強保障和重要支撐,是增強貧困地區內生發展動力的關鍵。脫貧攻堅以來,略陽縣緊緊依託「農業110」服務平臺,創新工作路徑,改進服務方式,切實提高農民群眾技術水平,提升了經營主體產業發展能力,釋放了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紅利和農技專家的人才紅利,實現了特色產業壯大發展。
  • 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開幕,石墨烯晶圓成果在寶山發布
    上海大學黨委書記成旦紅教授指出,上海大學以「追卓越、創一流」為發展理念,在石墨烯這一前沿熱點領域,近年來做出了很多有影響力的工作,吳明紅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聚焦「石墨烯微結構的精準調控及其應用」取得了開創性的研究成果,首次實現石墨烯單晶量子點和單層石墨烯微結構的精準控制,在Nature、Nature Chemistry等國際期刊發表十餘篇高質量研究論文。
  • @霞流鎮人 你有一個"零距離"進群邀請通知
    紅網時刻11月30日訊(衡東分站通訊員 袁駿)11月27日,霞流鎮召開「網上衡陽」監督服務微信群建設工作推進會,明確全鎮16個村(社區)將按照"一村(社區)一群,一戶一人"原則,建立覆蓋全鎮人民的「網上衡陽」監督服務微信群,與此同時,通過該微信平臺,聚焦群眾生產生活中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監督促進廣大基層幹部更加積極主動、及時高效服務人民群眾,實現民聲民意、部門處理、信息公開、監察監督「同網共看、同線共管、同頻共振」, 以黨員幹部的辛苦指數換來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 社科評論|把握社會治理「善治」的三個價值維度
    本文轉自【中國社會科學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期間要努力實現「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的目標,這是新時代新發展階段我國社會治理的科學指引。社會共同體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的有機總體,參與和互動是維繫這個社會關係有機總體的核心。社會參與度是衡量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指標,要提高社會參與度,就必須最大限度地把群眾組織起來,最廣泛、最有效地動員一切力量。要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完善群眾參與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引導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調動群眾廣泛參與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積極性。
  • 良法與善治的辯證法
    對標全省依法治省工作推進會要求,我省各級各地用實際行動積極探索  9月5日,阿壩州理縣古爾溝鎮來了一行調查者,他們在該縣貧困村名單中隨機選定目標,進村入戶明察暗訪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善治是良法生命力之體現。8月底召開的全省依法治省工作推進會上明確,在全省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總體形成的進程中,「堅持制定良法與善政善治相結合」是重要經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