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棒」技術,為青藏鐵路節省10億元
南京日報報導憑著世界領先水平的低溫熱棒專利技術,中聖集團成功解決了困擾青藏鐵路建設的高原凍土路基融沉問題,一舉成名。即便如此,集團董事長郭宏新對創新的理解依然質樸:「創新不是一個複雜的概念,是實實在在解決問題的過程。」集團成立9年,擁有30多項國家專利,每一項專利都是解決問題的成果;每一項專利,都實現了產業化,鑄就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
龍脈特刊之青藏鐵路揭密:凍土降溫思路之變
這成為青藏鐵路成敗的關鍵。 「夏天賣冰棍都裝在木箱子裡,怕化了拿棉被捂上,原來修路大概就是這個思路,但拿棉被捂冰棍早晚要化。」吳柏青說。 直到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院長、凍土專家程國棟院士提出了「冷卻路基」的思路,凍土難題才最終得到破解。 「冷卻路基」就是通過技術手段將凍土層的溫度降下來。「這就像把『棉被』換成了『冰箱』,變被動為主動。」
-
青藏鐵路全線通車
建設青藏鐵路是幾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願望。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投入運營兩年多來,青藏鐵路安全持續穩定,運輸暢通無阻,服務優質高效,環保全面達標。青藏鐵路的建成通車和安全運營,是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的偉大壯舉,也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大奇蹟,標誌著我國高原鐵路技術創造了世界一流水平。青藏鐵路架起了「世界屋脊」通向世界的「金橋」,給青藏各族人民送來了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的福音。
-
熱棒技術能有效解決青藏公路凍土問題
熱棒技術能有效解決青藏公路凍土問題 來源:新華網 2009年11月25日16:52 新華網西寧11月25日電(記者馬勇)記者從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了解到,5年多的試驗表明,安裝在青藏公路可可西裡一帶的1800多根熱棒產生了穩定凍土路基的良好效果。
-
青藏鐵路凍土攻關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青藏鐵路公司負責人盧春房說,經過3年多的科研攻關,我國科學家對青藏鐵路凍土工程所採取的措施證明十分有效,凍土攻關取得重要進展。青藏鐵路是目前世界上穿越多年凍土裡程最長的高原鐵路,穿越多年凍土地段550多公裡,而凍土也被認為是青藏鐵路建設遇到的最大的技術性難題,凍土與生態環保、高原缺氧並列為青藏鐵路面臨的世界性三大難題。青藏鐵路公司黨委書記盧春房告訴記者,青藏鐵路風火山凍土觀測站通過近40年的觀測研究,目前已取得了大量的科學數據。
-
青藏鐵路凍土區工程的設計思想實現「三大轉變」
新華社蘭州6月14日電(陳俊、王魯林)能否把青藏鐵路建設成世界一流的高原鐵路,首先要看凍土區工程的效果。中國鐵道第一勘察設計院的科技人員在攻克青藏鐵路凍土難關中,就像醫生給病人治病一樣,既做「CT」,又做「皮試」。 鐵道第一勘察設計院副院長、總工程師冉理說:「要把青藏鐵路建設成世界一流的高原鐵路,就必須實現凍土區工程設計理念的創新。」
-
青藏鐵路——中國凍土技術走在世界前列的標誌
為了破解多年來困擾世界高原鐵路建設領域的凍土問題,我國鐵路科研部門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就組織科技力量在青藏高原海拔4800多米的風火山一帶,建立了凍土科研基地——風火山觀測站。40餘年來,科研人員在雪山下的凍土試驗段堅持觀察記錄氣象和凍土變化,為青藏鐵路建設積累了1200多萬個寶貴數據。青藏鐵路是世界凍土區工程建設領域第一次大規模地、全面地綜合應用多種工程措施解決凍土問題的典範。
-
青藏鐵路給藏地人民帶來什麼
一直想寫青藏鐵路來著,個人覺得如果評價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十件事,其中絕對包含青藏鐵路。之前就有人說,「有崑崙山在,鐵路永遠到不了拉薩」。也正是因為環境極其惡劣,我國工程兵在高原上前赴後繼戰鬥了50年,硬是修出來了這條真正的「天路」,所以每次想起這事,總是非常感慨。
-
組圖:青藏公路用熱棒技術處治高原凍土
整齊排列的熱棒形似「林帶」,給這條雪域「天路」增添了一道別致的風景,據了解,青藏公路是世界上用熱棒技術處治高原凍土病害的第一條公路 。 在可可西裡「無人區」清水河 一帶拍攝的豎立著青藏公路兩旁的熱棒
-
【人民日報】青藏鐵路如何穿越凍土
在青藏鐵路線上,西藏自治區的安多是一個重要的地理分界點,由此往北上溯550公裡,是青藏高原的連續多年凍土地帶。多年凍土是建設高原鐵路的一項世界性難題,凍土隨著季節交替不斷地凍結、融化,會造成路基凍脹、下沉,嚴重影響鐵路通車。6月22日,安多成為青藏鐵路第二個鋪軌點。此前,青藏鐵路已從青海的格爾木鋪過沱沱河,鋪軌裡程超過400公裡。
-
青藏鐵路採用高標準抵禦全球變暖(2003年資料)
新華網拉薩11月13日電(記者龍巴次濤)全球變暖將對凍土產生不利影響,而正在建設的青藏鐵路有550多公裡經過多年凍土地段。對於未來全球氣溫升高,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科技部部長張魯新說:「青藏鐵路採用了最高的工程標準抵禦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建成後的青藏鐵路常年正常通車沒問題。
-
青藏鐵路線路優良率達99%以上 凍土路基總體穩定
新華社西寧7月7日電(記者 楊步月、何偉、尕瑪多吉)青藏鐵路穿越常年凍土帶長達550公裡,通車運營4年來凍土區段的路基安全怎樣?青藏鐵路公司黨委常務副書記李力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鐵道部檢測中心軌道檢查車循環檢查數據表明,青藏鐵路線路優良率達到99%以上,凍土路基總體穩定。
-
青藏鐵路通車10周年:中國如何攻克凍土鐵路工程難題
正因為凍土工程問題是一項世界性難題,為解決青藏鐵路建設的凍土工程問題,自1960年開始,鐵道第一勘察設計院、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等單位就著手在以風火山地區為中心的高原多年凍土區,開展長期、不間斷地對凍土區氣象、地溫、太陽輻射等項目的觀測研究,並進行了凍土熱學、力學性質試驗,積累了長達40餘年的不可替代的基礎數據資料,為青藏鐵路建設實踐提供經驗。
-
青藏鐵路凍土工程問題將會及時解決
新華網蘭州8月9日電 中國鐵道部副部長孫永福說,鐵道部將及時採取措施整治青藏鐵路個別凍土路基工點出現的變形問題。 孫永福7日在給於此間舉行的亞洲國際多年凍土會議的賀信中說:「對於大氣升溫和列車重複荷載影響青藏鐵路凍土工程的問題,鐵路部門將進一步加強研究。」 他說:「我們已經建立了凍土工程長期觀測系統,會及時解決出現的新問題。」
-
中國聚焦:青藏鐵路通車運營5年凍土線路整體穩定(二)
苗肖華告訴記者,在5年的運營和維護過程中,青藏鐵路公司結合凍土特點,積極進行科技創新和實踐,按照「主動保溫」的原則,對凍土區段路基不穩定地點採取了片石保溫隔熱、輔助熱棒降低地溫和加強凍土路基附近排水等措施,有效確保凍土路基的整體穩定
-
新聞資料:青藏鐵路全線多年凍土知多少?(圖)
中新網北京8月25日電(記者 孫自法)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被認為是青藏鐵路建設無法迴避的三大難題,而多年凍土又居三者之冠。那麼,青藏鐵路全線多年凍土分布情況如何?:建設中的青藏鐵路全長一千一百四十二公裡,其中新修鐵路約一千一百一十八公裡,要穿越連續多年凍土區五百五十公裡,不連續多年凍土區八十二公裡。
-
來看青藏高原鐵路建設的又一壯舉
藏嘎隧道拉林鐵路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沿青藏高原岡底斯板塊與喜馬拉雅板塊之間的雅魯藏布江縫合帶行進,先後16次跨越雅魯藏布江,全線新建隧道47座 216.5km,佔線路總長的53.69%,其中10km以上的特長隧道6座,5km以上的長大隧道15座。線路90%以上的路段位於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高寒缺氧,交通不便,自然條件惡劣。
-
坐上「天路」列車去拉薩——寫在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十周年
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餵哎, 我把人間的溫暖送到邊疆, 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 各族兒女歡聚一堂。 這首情深意濃、催人淚下的《天路》絕唱,我不僅喜歡聽,也喜歡唱,而且只要音樂聲起,我都浮想聯翩、心潮澎湃,這是因為我與鐵道兵有段不解之緣,與青藏鐵路有段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