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數字報-合歡樹上一葫蘆

2021-01-20 新民晚報數字報
  何鑫渠

  家中的洗衣機放在涼臺,但夏日的早晨,母親還是喜歡在洗衣機旁的水池手工洗衣。

  涼臺有景,十餘米寬的小院裡的植物歷歷在目。自己種的四株薔薇在鐵柵欄上攀緣著,外面是一排低低的紅葉李,東西兩邊是兩棵高大的合歡樹。院內有6平方米的土地,加上6隻白白的、特別醒目的「城市涼臺花園」。

  所謂「城市涼臺花園」,是一個直徑36cm,高31cm的塑料花盆。奇特處是花盆外周開了8個短軸10cm、長軸14cm口子,並伸出小花盆。兩個塑料花盆通過外徑不同,上下進行無縫銜接。花盆一般四層相連,這樣每個「花園」就有32個小「花園」,加之中間一個大的,共有33個花盆。我家今年光蔬菜就種了黃瓜(內有青瓜、黃瓜、水果黃瓜三個品種)、絲瓜、苦瓜、冬瓜、葫蘆、茄子、辣椒、紫蘇、莧菜、長豇豆、四季豆、西紅柿等十餘種,還有白色的含笑、茉莉花、梔子花、人參果,黃黃的吉祥果,青青的檸檬,紅紅的石榴,桃花、翠竹、三角梅、金銀花、滴水觀音、黃山欒樹,不成器的玉米,奇特的落地生根。還有一年種、年年都自動會長的蔦蘿(又叫五角星花)以及山藥和紫角葉。但今年的主角是葫蘆,它種得早,長得快,早早攀上為它搭建的竹欄,留下一個小小葫蘆,然後沿著鐵柵欄攀向紅葉李,再爬上高高的合歡樹頂,消失在我們的目光中。

  一個周日的早晨,母親待我們起床就報告說她在洗衣時看到了奇景:在茂密的合歡枝葉的樹杈中發現的一個大葫蘆。風中,葫蘆與樹葉輕輕晃動,恍惚中有「風中,葫動還是心動」之感。

  細看葫蘆有五六個,白色的葫蘆花和紅色的合歡花交錯在一起,這雖然沒有好萊塢大片的驚心動魄,但意外中見到的「合歡樹上一葫蘆」,卻是喜歡植物而得到意外豐收之景的凡人的快樂!

相關焦點

  • 數字淑女「小新」將發回報導 新民晚報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報導組迎來新成員
    容貌秀麗、身材苗條的數字人「小新」一亮相,就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和駐足。「小新」與記者曹剛對話 新民晚報記者 陶磊 攝即日起,由商湯科技打造的數字人成為新民晚報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和進博會報導組的一員,這也是商湯科技數字人首次運用於媒體行業。
  • 樹上長的葫蘆竟賣了69萬天價!這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弋 作為「史上頭號玩家」,王世襄的珍藏在拍場上可謂是頗受歡迎。2018年,王世襄珍藏的一對綰結葫蘆在中貿聖佳秋拍中拍下了69萬元的天價,令世人震驚。雖然69萬元的成交價格在王世襄舊藏拍賣中算不上高,然而讓藏友們不解的是,王世襄舊藏固然名頭響亮,樹上長的葫蘆怎麼就那麼值錢?
  • 丹陽一村民家石榴樹上竟結了個「葫蘆」
    中國江蘇網8月15日訊 昨天上午,丹陽雲陽街道石城村朱家自然村的朱先生告訴了筆者一件稀奇事:他家門前的一棵掛滿果實的石榴樹上,有一隻特殊的「連體石榴」,外形像個葫蘆,「這紅紅的葫蘆裡,不會是大娃吧」。
  • 新民晚報數字報-近看樹的落葉
    落葉區別於樹上葉子的重要之處,在於樹上的葉子連成一片的金黃和火紅,讓所有的葉子變成了一種顏色,淹沒在相同的色彩之中,很像當年見過的「紅海洋」,和如今已經泛濫的梵谷向日葵的金黃色。落葉散落在草叢中,灌木間,或泥土裡,卻是色彩不盡相同,彰顯每一片葉子舒展的個性,甚至色彩滲進葉脈,都讓我們看得鬚眉畢現,觸目驚心也賞心悅心。
  • 金合歡的關係網
    其中有一種金合歡樹除了像其他金合歡樹一樣長滿了銳利的刺,還長著一種特殊的刺,刺的下端膨大,裡面是空的,風吹過時,發出像哨子一樣的聲音,所以它們被叫做哨刺金合歡。    金合歡之所以遍布銳刺,是為了防止食草動物吃它們。不過這可難不倒長頸鹿等大型食草動物。長頸鹿的舌頭能夠小心翼翼地躲開刺,去吃金合歡樹上的嫩葉。哨刺金合歡還有第二條防線。
  • 新民晚報數字報-養菖蒲記
    記得他家窗臺上養著一盆菖蒲。一個小小的哥窯花盆中,一叢低矮細密的菖蒲,文文靜靜的,就像一個毫不張揚但極有教養的清純女子,留給我的印象至今未泯。  在這之前,我見到的菖蒲都是在古人的畫上,因為當時已經很少有人養菖蒲了。我最喜歡的是清代金冬心的一幅菖蒲:3個古樸的陶盆中,細密整齊的菖蒲,有點像男子的「板寸」髮型。畫上還題了一首詩,他真的把菖蒲比作了兒郎。
  • 新民晚報數字報-螢火蟲
  • 新民晚報數字報-富蘭克林與雷電傳奇
    最早由萊頓大學(由此得名)教授、荷蘭科學家彼得·范·馬申布羅克製造的這個罐子裡面是一個普通的果醬罐,底部鋪上一層錫箔,罐口配上蠟封軟木塞,中間穿過一根連接短鏈條的銅棒。鏈條與裡面的錫箔接觸,銅棒頂端有個鼓起的銅球。當摩擦各種物體產生的靜電作用到外部的銅球時,靜電就可以經銅球儲存在罐子裡。因為不同電荷相吸,罐內金屬板上的負電荷可以導致外部金屬板上產生相當的正電荷。
  • 新民晚報數字報-投彈甲蟲
    一股熾熱的化學液劑從甲蟲身上噴射出來,囂張一時的螞蟻只得慌忙逃命。  這種甲蟲叫「投彈甲蟲」,它的自衛本領被昆蟲學家視為十分高明。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甲蟲研究組組長託馬斯·艾斯納博士描繪說:「這種甲蟲就像制導火箭那樣等待著發射。」  這種甲蟲是如何進行自衛的呢?  通常,甲蟲把組成天然昆蟲防護劑的兩種化學物質(即過氧化氫和氫醌)分別貯藏在兩個腺內。
  • 新民晚報數字報-母親與野菜
    一日傍晚回家,看到可口可樂的瓶子裡插了一棵綠草。母親說,是酸漿草,明日把它栽到花園裡。湊近看,枝頭上掛著青綠色的圓果,這不是「紅菇娘」嗎?待它成熟,如一隻只小紅燈籠高掛,很是雅致。紅菇娘果粒飽滿,果汁甘甜,現在城市的水果店裡,也依舊能看到它們的影子。  還有一種名為「龍葵」的野草,結小小黑紫色如茄子的果實,和「紅菇娘」成熟的時節差不多。顆粒般大,甜甜的,有些許發澀。
  • 新民晚報2020年度環球論壇在滬舉行
    12月4日,由新民晚報國際部、深海區工作室承辦的新民晚報社2020年度環球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京滬兩地的十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圍繞「疫情下的世界與我們」,就當下備受關注的國際熱點事件、議題,以及未來世界格局走向等展開熱烈討論。
  • 新民晚報數字報-粽子的英文
    還記得我多年前查閱了權威的漢英詞典,看到的是一長串的描述,我現在還能倒背如流:pyramid-shaped dumpling made of glutinous rice wrapped in bamboo or reed leaves(糯米做的角錐型糰子,以竹葉或蘆葦葉包裹)。這樣的英文是解釋,不是翻譯,無法滿足翻譯時語言轉換的需求。
  • 新民晚報數字報-隔音效果
    最後不得不由工會出費用,給這兩家分別加裝了一層玻璃窗,改善了一下隔音效果,兩家才算平息下來。  我奇怪,這隔音問題什麼時候也成了糾紛的源頭了呢。  我讀初中的時候,曾經寄居在鎮上我父親的一位朋友家裡,他家隔壁就住著一位老太太,一個人住,低矮的老房子,門窗通透。老太太禮佛,每天早晚,按時誦經、祈福,木魚聲響。
  • 新民晚報數字報-菲利普斯船長
    他曾說,有人批評他的這一做法,但他堅持認為,這樣更真實、更強烈。在跟隨《菲利普斯船長》兩個多小時的搖晃中,我倒是覺得,我仿佛真的在和大海的波浪一起搖動,一起晃蕩。
  • 「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推進會昨舉行 新民晚報「傳承紅色基因...
    新民晚報訊(記者 鞠敏)上海「開天闢地——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推進會昨在東方宣教中心舉行,來自全市各有關單位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會上,新民晚報作了《讓「紅色基因」融入「採編」血脈》交流發言。踏訪革命舊址,尋找光輝足跡,感悟紅色傳統,激勵奮鬥精神。
  • 新民晚報數字報-火速救援
  • 新民晚報數字報-蛙眼守宮最知性
    我一聽都笑了起來,「它的身軀不過11釐米長,鬧得了大事嗎?」  餵養它,花費真是不少。因為南方的冬季室內很冷,先是買照明取暖的燈,然後又是幾元錢一斤的麵包蟲,又在網上買到了乾淨的白沙。這個傢伙,模樣雖俊俏得出奇,可我左看右看它,像是一條四腳蛇,只不過是小巧玲瓏而已。一想起那四腳蛇,心裡就有點發麻。故所,每一次給它換水換沙,我都是戴著雙層手套進行。
  • 新民晚報數字報-事典和語典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此詩一上來就連用兩個典故:許由潁川洗耳和夷齊首陽食薇。然後伍子胥、屈原、陸機、李斯紛紛登場,目的在於說明「功成不退皆殞身」的道理。「華亭鶴唳」語出陸機,他遇害前嘆曰: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事見《晉書》;「上蔡蒼鷹」則典出《史記》,說李斯「伏誅前,顧其子曰:欲牽黃犬、臂蒼鷹,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最後用的是張翰張季鷹「蓴羹鱸膾」的故事。
  • 鄉土植物|合歡:一樹紅絨落馬纓
    相思樹上合歡枝——《相思》唐·李商隱  合歡花開,如同梔子花開,又是一季校園青春散場,繁華落盡,你是否留意過這些陪伴我們開放的花朵?隨處可見的合歡,其實有著不輸給南國鳳凰花的精彩與熱烈。歪果仁把合歡稱為絲綢花(silk tree),一是因為其雌雄蕊細長如絲,二是因為這種樹是經由絲綢之路,從中國傳出的。
  • 新民晚報數字報-澄清的石灰水
    我氣不打一處來,指天發誓:若是老師向我漏了題目,天誅地滅。沒想到,有人振振有詞地反駁我:如果你是無辜的,為什麼要極力為自己辯護呢?我竟一時語塞。對啊,清者自清。  後來,我漸漸明白,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有人奉行「叢林法則」,不擇手段,弱肉強食。所以難免「躺著也會中槍」,何況「樹大易招風」「樹欲靜而風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