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數字報-隔音效果

2020-11-22 新民晚報
  劉東華

  在工廠的時候,我做過一段時間的工會幹事,偶爾會出面協調一些職工之間的糾紛。有次家屬區的兩家鄰居,樓上樓下,樓上的男人打呼嚕,據說越是夜深人靜越雷聲作響。樓下的老婆神經衰弱,聽到呼嚕聲便夜夜不得入眠,因此去提醒過幾次,但呼嚕聲依舊,最後可能樓下忍無可忍,兩家發生了戰爭。這樣的糾紛,各執一詞,實在難以協調。最後不得不由工會出費用,給這兩家分別加裝了一層玻璃窗,改善了一下隔音效果,兩家才算平息下來。

  我奇怪,這隔音問題什麼時候也成了糾紛的源頭了呢。

  我讀初中的時候,曾經寄居在鎮上我父親的一位朋友家裡,他家隔壁就住著一位老太太,一個人住,低矮的老房子,門窗通透。老太太禮佛,每天早晚,按時誦經、祈福,木魚聲響。經文聽不明白,但她祈福的內容能聲聲入耳,無非是她的子女們,平平安安。在她的祈福聲裡,我能體會到一種幸福和生活祥和的氣息。沒覺得叨擾,倒是時時被她的唱念聲叫醒,然後拿出自己的課本來,低聲念一念剛學的英語單詞。

  從前沒有這樣的認識,也沒有「隔音效果」這樣的概念,日常的學習與生活,各種聲音大概是不需計算分貝多少的。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詩人王維寫的是入山訪友,雖然沒看到人,但聽到了有人說話的聲音。這本來空寂的山林,頓時就有了人情味道。也不僅人的聲音,在過去的生活裡,各種聲響代表著安逸、祥和的況味,即便像陶淵明這樣要隱居避世的人,在《桃花源記》裡,記載自己的理想生活: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前段時間,我出差去江南某小城,晚上睡得正香,突被一陣聲響驚醒。再聽,聲音就來自隔壁,那動靜頗讓人覺得尷尬。大概是這家酒店的牆體太薄,隔音效果不好,即便如此,但我感覺隔壁的那一對男女也未免太自我了,完全無視其他住客的存在。

  曾經去拜訪過一位臺灣來的學者,到他住的公寓敲門,他小心翼翼,開門食指放在唇邊,做了一個小聲說話的提示,再輕輕關上,我詫異他的謹慎,進房間後,他向我解釋,對門住著另一位同時從臺灣來的學者,兩人是朋友,另一個信佛,這個時間段,他在打坐禪定,不喜歡幹擾的。

  看來,隔音效果不是問題,問題是人的素養不同。 

相關焦點

  • 數字淑女「小新」將發回報導 新民晚報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報導組迎來新成員
    「小新」與記者曹剛對話 新民晚報記者 陶磊 攝即日起,由商湯科技打造的數字人成為新民晚報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和進博會報導組的一員,這也是商湯科技數字人首次運用於媒體行業。「加入新民晚報報導組,你承擔了哪些任務呢?」「你最關心論壇哪些環節呢?」「去年莫比烏斯論壇給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今年還有嗎?」「普通民眾能觀看論壇嗎?」面對大家的提問,數字人「小新」並不怯場,對答如流。
  • 新民晚報數字報-養菖蒲記
    5.菖蒲剪在春夏之交,剪時須淨,不留杪上分毫,手段要猛,用竹剪將杪梢剔盡,悶足則報芽方細。惟到冬令,切宜慎剪,恐凍塊受傷。因性喜雪,遇雪消冰融,分外光潔,其枝葉乃正入妙時。  6.菖蒲宜小宜矮,以寸為度。蒲色青,石色白;蒲色蔥倩搖曳,石色環繞晶瑩,中能細細鑿空,嵌以石子,乃覺剔透玲瓏。  7.菖蒲愈分愈多,根不盤實,多亦無用。
  • 新民晚報數字報-菲利普斯船長
    保羅·格林格拉斯喜歡用手持攝影機拍攝電影,製造出一種鏡頭搖晃的效果。他曾說,有人批評他的這一做法,但他堅持認為,這樣更真實、更強烈。在跟隨《菲利普斯船長》兩個多小時的搖晃中,我倒是覺得,我仿佛真的在和大海的波浪一起搖動,一起晃蕩。
  • 新民晚報數字報-螢火蟲
  • 新民晚報數字報-富蘭克林與雷電傳奇
    最早提及風箏實驗的是標註日期為1752年10月19日的致《費城報》的一封信。信中介紹了一個實驗,但卻從來沒說富蘭克林做過這個實驗。  「用兩根輕杆交叉成十字,支住一塊手絹的四個角,杆的頂端附上一根尖鐵絲……在線的末端繫上絲帶並綁上一把鑰匙。拉線的人必須站在門內,確保不被淋溼。雷雨雲一經過風箏上面,尖的鐵絲就能引下電火。」請注意,在這個實驗裡,閃電並不直接擊中風箏。
  • 「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推進會昨舉行 新民晚報「傳承紅色基因...
    新民晚報訊(記者 鞠敏)上海「開天闢地——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推進會昨在東方宣教中心舉行,來自全市各有關單位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會上,新民晚報作了《讓「紅色基因」融入「採編」血脈》交流發言。踏訪革命舊址,尋找光輝足跡,感悟紅色傳統,激勵奮鬥精神。
  • 新民晚報數字報-粽子的英文
  • 新民晚報數字報-母親與野菜
  • 新民晚報數字報-火速救援
  • 新民晚報數字報-投彈甲蟲
  • 新民晚報2020年度環球論壇在滬舉行
    12月4日,由新民晚報國際部、深海區工作室承辦的新民晚報社2020年度環球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京滬兩地的十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圍繞「疫情下的世界與我們」,就當下備受關注的國際熱點事件、議題,以及未來世界格局走向等展開熱烈討論。
  • 新民晚報潘子璇:這桿秤 穩!|2020記者看法院
    新民晚報 潘子璇報導感言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在辦公進入「雲」模式的狀態下,最高法的新聞發布會還照開不誤,各類執行工作仍在繼續。因而,我們這群跑口記者也有幸跟著最高法成了疫情防控期間光榮的「逆行者」。從早上6點到晚上11點,不分工作日和休息日,最高法跑口記者的微信群堪稱「全年無休」。
  • 新民晚報潘子璇:這桿秤 穩! | 2020記者看法院
    新民晚報 潘子璇報導感言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在辦公進入「雲」模式的狀態下,最高法的新聞發布會還照開不誤,各類執行工作仍在繼續。基於此,辦理正當防衛案件,要注重查明前因後果,分清是非曲直,確保案件處理符合人民群眾的公平正義觀念,真正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 新民晚報數字報-靈芝,神奇還是神話
    因此,加工技術是影響孢子粉服用效果的關鍵因素。壽仙谷藥業獨創的靈芝孢子去癟、去雜的前處理新工藝,及「四低一高」超音速氣流靈芝孢子破壁、去壁、分油精深加工新技術通過了國家重大科技攻關專項(國家科技項目編號2007EA700114)驗收,並榮獲全國科技創新成果獎。
  • 新民晚報數字報-玉出昆崗
  • 新民晚報數字報-北極圈中的島
  • 新民晚報數字報-事典和語典
  • 新民晚報數字報-水中的「紅色精靈」
  • 新民晚報數字報-蛙眼守宮最知性
  • 新民晚報數字報-澄清的石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