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近日從安徽省地質博物館獲悉,由該館黃建東博士領銜的熱河鳥研究成果,已在國際知名期刊《亞洲地球科學學報》上發表。
據了解,《亞洲地球科學學報》近期發表了安徽省地質博物館黃建東博士(通訊作者)、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王旭日副研究員及國外多家單位共同完成的研究論文:「 A new jeholornithiform exhibits the earliest appearance of the fused sternum and pelvis in the evolution of avialan dinosaurs(一種新的熱河鳥類具有鳥類恐龍演化過程最早出現完全癒合的胸骨和腰帶)」。
熱河鳥類是中生代鳥類非常特殊的一個類群,代表了恐龍向鳥類演化過程中的過度類型,對研究鳥類起源與演化具有重要意義。由於早期發現的熱河鳥類化石材料有限,而且不同的研究者同時研究不同的標本,未能進行全面的對比研究,導致部分屬種的有效性一直存在爭議。
該研究團隊通過對新標本的形態特徵對比、骨組織學分析及系統發育分析研究,確定其為熱河鳥類一新屬新種——長尾優雅鳥(Kompsornis longicaudus sp. nov.)。長尾優雅鳥的鑑定特徵包括:前肢和尾部相對其他熱河鳥類更加拉長,胸骨完全癒合並具有強壯的後側突,烏喙骨具有大的烏喙骨孔,腰帶各骨骼完全癒合,第二腳趾的趾爪最大等。長尾優雅鳥個體較大,頭骨和四肢骨骼長度略大於原始熱河鳥,遠大於其他已研究發表的熱河鳥類。
據悉,目前已研究命名的熱河鳥類包括6個屬種:中華神州鳥(Shenzhouraptor sinensis)、原始熱河鳥(Jeholornis prima)、東方吉祥鳥(Jixiangornis orientalis)、粗頜大連鳥(Dalianraptor cuhe)、棕櫚尾熱河鳥(Jeholornis palmapenis)和彎趾熱河鳥(Jeholornis curvipes)。此前發現的熱河鳥類模式屬種的胸骨多數未保存或保存較差,僅原始熱河鳥胸骨保存較好。前人研究表明,成年期的原始熱河鳥胸骨兩側的外側梁明顯與胸骨片呈分離狀態。因此,原始熱河鳥的胸骨形態長期被認為是熱河鳥這一大類的胸骨特徵。長尾優雅鳥保存完整的胸骨進一步豐富了熱河鳥類的胸骨形態,同時也為中生代鳥類胸骨演化模式提供了重要信息。
通過對所有已命名的熱河鳥類形態特徵對比和支序分類研究,研究團隊認為之前一直存在爭議的中華神州鳥、原始熱河鳥和東方吉祥鳥均為有效屬種。它們與棕櫚尾熱河鳥、彎趾熱河鳥和長尾優雅鳥同屬於熱河鳥類,而粗頜大連鳥為無效名稱。
長尾優雅鳥的發現進一步豐富了熱河鳥類的屬種多樣性,為研究熱河鳥類的形態特徵及鳥類恐龍的骨骼癒合模式提供了重要信息。(胡彬 記者 徐慧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