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據中國民航安全信息系統公布,川航3U8633飛機備降成都事件的調查報告出爐。
這份長達131頁的報告顯示,事故原因在於右側擋風玻璃的封嚴矽膠破損,有水汽滲入了底部邊緣處。電源導線長時間在潮溼環境中持續放電,產生的局部高溫導致玻璃破裂。
調查報告中還首次披露了川航5.14事故全過程。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在始發重慶,終到拉薩的飛行過程中,副駕駛員前的風擋玻璃突然碎裂,此時飛機在6000多英尺處。機長劉傳健立刻向地面管制部門匯報情況,機組實施緊急下降,並要求返航。剛報告完畢,擋風玻璃突然脫落,整個駕駛艙完全處在零下40℃和極度缺氧的環境中。
極大的氣壓下,駕駛艙內的絕大物品都飛出了窗外。2019年7月,有居民在海拔4273米的高山上發現頭等艙靠枕。
在諸多不利的條件下,劉傳健憑藉著過硬的工作經驗和職業素養,在高空中盤旋34分鐘後,最終帶著飛機上119名乘客和9名機組成員成功降落在成都機場。期間,機艙副駕駛臉部和腰部受傷,1名乘務員受輕傷,其他所有乘客都平安落地。
航空管理局負責人表示,飛機駕駛艙的控制面板也在空中脫落了。在如此危急的情況下,飛機仍然能安全降落。因此,諸多業內人士都稱此次迫降是民航史上的"奇蹟"!而劉傳健被授予"英雄機長"的稱號。
機上的乘客復原了事發經過。他表示,一剎那間機艙變暗,上面的氧氣面罩也自動落下,他甚至能看清下方的冰山。另一名乘客說,事情毫無徵兆地發生把大家都嚇得不輕,飛機急速下降時,乘務員正推著餐車,餐盒和行李架上的物品撒落一地。
調查報告中披露了"英雄機長"應對事故的多處細節。在風擋玻璃脫落時,隨之而來的是強大氣流將副駕駛帶離座位,光是憑藉自動飛行模式基本是不可能的,機長立即改為人工操縱。
劉傳健曾嘗試用手取下氧氣面罩,但因飛機劇烈抖動未能成功。從風擋爆裂到飛機落地,劉傳健一直沒佩戴氧氣面罩。他在座艙高度10000英尺的高空中缺氧飛行了19分54秒。
飛機下墜後有乘務員大聲安慰乘客,她說:"請大家相信我們,我們有能力、有實力安全落地。"
當時現場有很多救護車和警車,為即將發生的事情做了萬全準備。知情人士表示,下機後,乘客們就被醫護人員檢查身體。確認無異後,在14日下午,換乘航班去往拉薩。
機組人員隨之去往醫院進行檢查,機長和副駕駛的聽力有下降,經過20餘次高壓氧艙治療,症狀明顯改善。
事發後,中國民航局立刻成立調查小組,對此事展開調查。根據事故報告,目前,5.14事件的飛機涉及同類型號的產品均已更換。
來源:紅星新聞 每日經濟新聞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