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生物演進和社會演進的理論發展過程

2020-11-29 紅袖談史

引言

從廣義上說,19世紀的科學以兩大革命為標誌:一個是生物學的革命,另一個是人類 學的革命。這兩大革命是從對事實的觀察向總體理論過渡的來源。在生物學界,達爾文通 過提出針對現存物種的進化理論,開創了現代科學。

在人類學界,摩爾根通過提出人類社會演進的理論,建立了社會人類學,並且與生物學家將當代人類理性化的意圖相區別。不 過,達爾文之後生物學界的所有發現,都被用來確認達爾文理論的原初洞察力;然而與此 同時,被馬克思和恩格斯重新拾起的摩爾根的理論,很快就被人性歷史中更為巧妙和中立的概念超越了達爾文不曾是一個人類學家 。查爾斯· 達爾文的形象,主導了19世紀的科學舞臺,他於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也被看作當代生物學的誕生證明。

達爾文在 書中提出了進化論,根據這一理論,所有生物、植物和動物的物種共享了相同的起源,這 些物種遵循自然選擇的準則。這本著作很快就在整個歐洲被翻譯和討論,它引發了教會人士的公憤和知識群體的熱情。在成為理論家之前,達爾文就像我們所知道的上一個世紀的旅行家們那樣,在遠方的土地上旅行。1831年,二十二歲的他登上了小獵犬號遠航船,隨後在全世界展開了為時五年的旅程,這段旅程對他的這本著作至關重要。

19世紀60年代,關於人類種族的問題,特別是圍繞人類同祖論還是人類多祖論的問 題,爭論得不可開交。我們可以像人類同祖論假設的那樣,給當今的人類指定一個唯一的 起源嗎?還是說像人類多祖論假設的那樣,認為存在不同的種族,並且這些種族都按自己 的方式演化呢?這一問題在學術界被提了出來,同時也在學術界之外產生了迴響:對人類生物同祖論的忠誠或是拒絕;以及對歐洲人種與原始人之間生物親緣性的拒斥或承認。

達爾文到1871年才將自然選擇的理論應用到人類的物種起源問題上。《人類的由來》 一書的法語書名被錯誤地翻譯成《人類的血統》。在 這本書中,達爾文以強烈支持只存在一種人類物種作為開篇。通過重拾布豐支持人類同祖論的論據,他匯集了對雜交豐產性的證據,並且強調由混血組成的社會的活力,比如巴西社會。他同樣提出了對某些人口滅絕的解釋,特別是在與歐洲人建立聯繫之後的太平洋的土著人。從包含了嬰幼兒的「死亡表格」和生育率分析出發,他展現了人口滅絕的快速性, 其原因較少在於疾病,而更多在於風俗的改變和大幅的遷徙。

20世紀,人口學家質疑了某些被流放的人口的低生育率,如蘇維埃革命之後遷往西歐的白俄羅斯人。美洲大發現時期 某些美洲印第安人部落的消失,也被歸結為上述原因:自願流產、拒絕哺育甚至集體自殺,這些都能夠導致文化變遷的劇烈性。我們可以把這種集體的自願消亡歸因於生存的文化條件的消失:既然大家都失去了所有的意義,活著還有什麼好處?沒有走到這一步,達爾文感興趣的是為生存而戰的人類變種。在達爾文訪問火山島人時,一個女子就一直抱著嬰兒坐在雪中看著遠航船:達爾文對此所做的結論是,這個女子已經放棄了為後代的生存而鬥爭。

達爾文支持人類同祖論的主要論據,與進化論的準則相關。在自然選擇理論可以解釋 種族的變體或人類的次屬時,這種理論也可以認為「所有的人類種族來自唯一的一個原始 祖先」,還可以毫無偏見地質詢處於當前人類物種之前的變種,以及他們可能滅絕的條件。達爾文的觀點融合了自然演進中遲緩的意識和為了生存而競爭的假設,這源自他對經濟學家馬爾薩斯《人口原理》一書的閱讀。達爾文的 進化論在生物科學界和史前史學界獲得了普遍的成功,這一理論還能與後來的不少發現相匹配。

進化論在1865年孟德爾對遺傳法則的發現之後被強化,隨後又在20世紀 發現基因法則後再次被強化。此外,由於破除了對人類起源的禁忌,進化論還解釋了被發 現的史前人類標本。在知識界,進化論以玩笑的形式普及開來,這些玩笑引發了反教權主義。於是,1870 年,法國人類學家和醫學家保羅· 布羅卡在巴黎人類學協會的一場講座上,重新組織了 他曾寫給一個同事的話:「我寧願是一個進化了的猴子,也不願是一個退化了的亞當。」

然而,從原始人知識的角度來看,達爾文的新科學是緘默的。確切地說,進化論滿足 於重拾古老性的偏見,時而將它們正面重組,時而將它們負面重組。當涉及其他生物的主宰時,達爾文毫不猶豫地把物種的起源回歸到一種古式的生活形 式,這種形式與當前的生物多樣性沒有明顯的關係。但當涉及人類時,達爾文突然靠向世 系並且壓縮了時限,其目的在於展現出文明人是由野蠻人傳承而來。換句話說,將人性的 較高級階段靠向暫時低級的階段。

再一次,我們沒有理由去批評居維葉不是一個人類學 家,而是一個解剖學家;同樣也沒有理由去批評達爾文是一個生物學家,而不是一個人類學家。社會人類學的創始人路易· 摩爾根,比達爾文晚出生九年。他的代表性理論著作系統化了他對親屬制度的觀察。該書出版於1871年,在這一年達爾文關於人 類起源以及泰勒關於原始文化的書也出版了。摩爾根的這本書中的素材來自人類學第一批 田野民族志的經驗,摩爾根在田野中累計待了三十多年。摩爾根是安大略湖邊上羅切斯特地區的律師。

在當選為旨在維護黑人和印第安人的進步黨議員之後,摩爾根在城市的文學 俱樂部裡遇見了易洛魁部落的塞訥卡印第安人。這些人越來越平等地與 地方知識精英對談,而這些知識精英都是為了保留官方地名中印第安地名的抗爭者。摩爾根1851年出版的《易洛魁聯盟》是一部多重意義上傑出的田野民族志作品。摩爾根自己參與了易洛魁人秘密社會的活動,並且為了理解當代社會,他還與伊利· 帕克合作,後者二十三歲, 是塞訥卡部落中的一名易洛魁人。這位由傳教士撫養長大的傑出的報導人,在 做法律方面的研究。

摩爾根將這本書視為合作研究的結晶,並且將這本書獻給了帕克。隨 後,帕克加入了支持廢奴的美國南北分裂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帕克當上了尤利西斯· 格蘭特將軍的秘書,後來在1869與1871年之間又擔任印第安人事務局的 秘書。摩爾根對語言知識的掌握使他發現,易洛魁人用來描述親屬關係的詞語是類分的:他們描述的是一種「親屬的級別」,換句話說,分享同樣親屬地位的一 群人,而不是像在歐洲語言中,描述的是親屬之間的關係。

例如,在法語中,我們用「我的oncle」來稱呼與我父母同代人中所有的男性,其中包括父母的兄弟或父母姐妹的配偶。需要強調的是,這些「oncle」不是我的父親,但他們是我的家庭的 近親。相同得,我們用「我的tante」來稱呼易洛魁人區分的四種人:父親的姐妹、母親的 姐妹、父親兄弟的配偶和母親兄弟的配偶。由此可見,歐洲的親屬關係術語並不是像在易 洛魁人那裡被分成四個不同的群體。我父親的姐妹屬於我所在的父系血親中,而我母親的 姐妹則屬於我所在的母系血親中,其他兩種則屬於另外兩種分別與我父系和母系血親「聯 姻」的群體。

相關焦點

  • 演進位度主義下的德國社會民主黨變遷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衰落並未阻止人們嘗試將生物進化論應用於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現代社會學中的「系統概念」無疑都源引自生物學。④二戰之後結構功能主義或功能結構主義統治著宏觀社會學界⑤,但結構功能主義顯然難以回答制度發展的路線和與之相關的功能實現和穩定的問題。
  • 《經濟制度演進的邏輯》:用「大白話」解說經濟學理論
    經濟制度創新和演進邏輯有什麼規律?經濟制度如何影響居民、企業和國家?上海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上海社會科學院原院長張道根撰寫的《經濟制度演進的邏輯——政治經濟學講稿》對這些問題皆有深入淺出的闡釋。該書近日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月14日,《經濟制度演進的邏輯——政治經濟學講稿》新書出版座談會在滬舉行。
  • 「總體性」概念的演進與發展
    「總體性」概念的演進與發展 ——從黑格爾、馬克思到盧卡奇 2019年01月15日 08:4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金壽鐵 字號 內容摘要
  • 邏輯學的演進
    編者按     知識是人類在實踐過程中認識自然、社會以及自身所形成的理論成果,而邏輯學則是知識體系的分析工具和建構工具。如何認識邏輯學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作用?邏輯學經歷了怎樣的歷史演進過程?邏輯應用的範圍是什麼?現代邏輯有著怎樣的前沿課題和發展方向?本版今天特組織刊發3篇文章,希望能引發讀者的思考與討論。     邏輯學是關於論證分析與評價的學科,關注的是如何把好論證與差論證區別開來。
  • 創傷理論的演進與文學性創傷敘事的意蘊
    二、創傷理論的演進  創傷理論的演進與創傷涵義的拓展密不可分,是創傷涵義拓展的必然結果。由於創傷是人類生命歷程中的普遍性體驗,伴隨著每個個體的成長和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嚴重的創傷無論對個體還是集體都影響甚巨。從人類產生伊始,對創傷的關注和治療就已開始。
  • 進化論有4個問題,自然選擇一直存在,但這不是物種演進原因
    進化論不會告訴我們,在森林中的猴子,將來會變成什麼樣!所以我們沒有辦法驗證他的結論!進化論所做的,是發現了一系列物種漸變的外形,然後做了一個說明和事後的解釋。科學理論是證偽的,不給結論,沒法證偽!諸如廣義相對論這樣的科學理論,可以提出可供驗證的結論!比如說引力波,引力紅移等現象,經典力學都沒有提出,廣義相對論是全新提出,然後被實驗所驗證。》第2,沒辦法從基因層次上解釋變異的原因以及變異被固定下來的過程。
  • 人類社會演進圖——《槍炮、病菌與鋼鐵》
    野生動植物的生物特性決定了其是否可被馴化,而不是人類想馴化什麼就能馴化的。即使到科學知識如此豐富的現代,人們也沒有新馴化什麼重要的野生動植物,農業和畜牧業依然還是靠那些人類剛剛踏入農業社會時馴化的動植物。所以,周遭環境中生存的野生動植物決定了當地人是否能夠種植作物、馴化牲畜。歐亞大陸的原始居民較為幸運,周遭恰好有豐富的可被馴化的動植物。所以第一批農業文明就在新月沃地及中國的黃河流域誕生了。
  • 文明演進中的技術、社會與現代性重構
    科技創新驅動社會發展,為人類文明提供了不竭動力,推動人類從傳統走向現代,從蒙昧走向文明,從遊牧文明走向網絡社會。科學技術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性力量,在其演進過程中,對世界格局和時代主題的演變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時代機遇,成為擺在各國面前的嚴峻挑戰。
  • LTE技術演進歷程白皮書
    重要發現:  1、 2004年LTE概念被正式提出,在LTE規範制定過程中來自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眾多企業提供了相關技術文稿,LTE已成為由全球多家企業共同參與制定的國際通用標準。  2、 在移動通信系統演進過程中,包含著很多技術的發展,但最為基礎、最為核心的技術是多址技術,多址技術的發展引領了無線通信系統的發展與演進。  3、 區別於前三代移動通信系統,LTE最顯著特徵是採用了OFDM/OFDMA/SC-FDMA技術。OFDM技術引領LTE進入移動標準新世代,沒有OFDM就沒有LTE。
  • 數據中心發展歷程及功能演進的四大階段
    事實上,從發明計算機到目前網絡盛行的橫跨60餘年的大的時間尺度來看,人類社會的計算方式經歷了從集中主機要分散運算要再次集中的過程,這個過程當然不是簡單的往復的過程,具體如下:  第一階段:1945-1971年代,計算機器件組成主要以電子管,電晶體為主,體積大,耗電大,主要運用於國防機構,科學研究等軍事或者準軍事機構。
  • 政治學研究方法的演進邏輯與趨勢
    1951年,戴維·杜魯門(David B.Truman)對本特利在20世紀初提出的團體理論進一步完善,運用大量的經驗分析方法,通過對社會和經濟領域的大量案例分析,論述了政府過程的複雜性(13)。行為主義革命也孕育了政策科學這一新的學科,哈珀·丁伯根用個案研究的方法研究歐洲的選舉行為,對美國政治科學領域的行為主義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 組織理論:理論演進&三大流派概述(極簡)
    組織理論演進歷史與主要階段  1、古典理論  (1)起源時間與大背景。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了工業革命,大規模的工廠生產取代了小規模的手工工廠生產  (2)代表性人物與對應理論  ——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a、泰勒被譽為科學管理之父,動作管理是其最大的亮點。b、強調標準化,一切可計量。  ——法約爾的一般組織理論。
  • 探析「義烏商圈」的演進機制
    近年來,大量國外採購商在義烏大型專業市場和產業集聚區內集聚,他們不僅在本地經商,而且日常生活、語言學習、子女教育、宗教信仰等均高度嵌入義烏商業社會網絡,共同推動了由職業化的外國採購商為主組織協調完成的市場採購貿易。
  • 一文讀懂數字貨幣的由來、發展和演進
    ,均具備三個基本功能:價值儲藏載體、交易支付媒介和計價/記帳單位,但是數字貨幣是數字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再向信息社會演進,數字金融是數字經濟的血脈,明治維新時期日本近代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曾在《西洋事情》中描述「繁盛金幣之融通可為世間之便益」,即金融應是「金幣之融通」的縮寫,因此數字貨幣的融通是數字金融的本質。Birch在《貨幣冷戰》中指出,現存貨幣體系的運作方式,本質上是根據政治、經濟和技術背景臨時商定的制度安排。
  • 西方會計理論演進:基本階段與主要成果
    【關鍵詞】會計理論;環境;發展;階段;成果  會計理論發展必然受到會計實踐發展的影響,這一點已為業界所共識,但學界對會計實踐的發展分期卻有著不同的認識 ① 。同會計實踐的發展階段相一致,西方會計理論也經過了一個不斷演進的過程,不同時期均取得了具有奠基性的重要成果。
  • 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演進歷程
    現代化是人類文明發展與進步的標誌。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集體都極為重視現代化建設,從「四個現代化」到「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演進。  1964年12月,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
  • 電信傳播的未來發展演進趨勢暢想
    重新審視電信傳播在媒介融合時代的理論地位與實踐價值,解碼和預期量子傳播的精彩空間,暢想和勾畫未來傳播的傳播渠道、傳播載體、傳播形式、傳播受眾、傳播過程和傳播效果,構築中國特色電信傳播與未來傳播並行交融的新聞傳播理論體系,既是全球新聞傳播理論與時俱進的必然要求,是中國新傳播工作者打破傳統苑囿急起直追的奮鬥抉擇,也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徵程中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使命。
  • 重新審視中國城市交通規劃發展路徑:溯源、演進與展望
    40年歲月崢嶸,伴隨改革開放,城市交通規劃為每一個能印證國家崛起的歷史性時刻都付出了卓越貢獻,見證了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歷史性轉化全過程。
  • (文化)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百年中國兒童詩演進與發展研究》在京啟動
    新華社北京11月28日電(王爽)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百年中國兒童詩演進與發展研究》課題計劃與部署第一次工作會28日在北京召開,這標誌著中國詩歌學會今年8月31日獲批立項的這一國家級社科項目正式啟動。根據課題組首席專家、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王泉根的提議,邀請藍藍、張生珍、劉慧、王曉翌等在國內外兒童詩歌創作、理論以及翻譯等方面有重要成果的詩人、學者代表列席了課題工作會。
  • 半導體材料的演進情況
    ,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和基礎性產業。為加快推進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行業的發展,國家層面先後引發《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範指導目錄(2019版)》、《國務院關於印發進一步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鼓勵性、支持性政策;而地方層面也積極響應,通過政策將實質性的人、財、物資源注入,推動著各地半導體材料產業的集聚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