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江流域蘆山段地貌構造再探索與古地震關係

2020-10-17 中國獼猴桃群眾岱宗岱

青衣江流域地貌特徵及構造指示意義

張 威1, 馬 超1, 王世元1, 何玉林1, 劉玉法1, 顏照坤2

(1. 四川省地震局, 四川 成都 610041;2. 成都理工大學 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四川 成都 610059)

摘要:龍門山處於青藏高原東緣,是全球構造活動較為強烈的地區之一.青衣江流域位於龍門山的南段,研究青衣江對釐清龍門山南段的構造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利用DEM數據,提取青衣江流域的地形坡度和河流剖面形態,以基巖河道河流水力侵蝕模型為基礎,分析發現地形坡度較大的區域多集中在大川—雙石斷裂的上盤區域,構造隆升是造成坡度差異的主要原因.青衣江水系在河流水力侵蝕模型對數圖解中表現為上凸特徵,表明基巖的隆升速率大於河流的下切侵蝕速率.青衣江流域的地殼隆升速率和侵蝕速率呈正相關的關係,即隆升速率越快,下切速率也就越快.青衣江流域整體處於抬升狀態,揭示龍門山造山帶內的地貌發育仍然處於前均衡狀態,同時也從側面證明龍門山地區是整個青藏高原垂直隆升和側向擠壓的最新和最前緣部位.

關鍵詞:龍門山南段; 青衣江流域; 地貌特徵; 構造響應

新生代以來,印度洋板塊不斷地向歐亞板塊俯衝,持續不斷的匯聚和碰撞造成了青藏高原現今的地貌和構造形態,也造成了青藏高原內部和邊緣地區不斷的地震活動,因此青藏高原的構造活動一直是地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龍門山與山前的高度大於4 000 m,是青藏高原邊緣山脈中陡度變化較大的山脈之一[1].

在新生代構造研究中,構造地貌研究是比較成熟的技術手段之一.水系地貌的形成常常受到構造活動的制約和影響,而且對構造活動所引起的剝蝕、隆升具有一定的反饋作用[2-3].青衣江的形成與龍門山南段的演化具有重要的關係,記錄了龍門山的隆升和擴展過程.斷裂活動可導致河流縱剖面的變化,記錄基巖的隆升和河流下切的過程[4].河流水力侵蝕模型可以反映構造隆升作用與河流下蝕作用之間的關係[5-7].另外,利用階地下蝕速率的計算可以定量地研究地表的隆升速率[8],唐熊等[9]和袁俊傑[10]在名山萬古場地區進行過研究.

有學者注意到龍門山地區水系和構造活動的關係主要集中在岷江水系,有關青衣江流域構造的研究主要為蘆山地區地震成因與階地變形,蘆山地震的發震構造與地貌響應,青衣江流域階地變形特徵[9-12],而在地形坡度與斷裂的關係、河流縱橫剖面特徵、河流水流侵蝕模型、河流階地對龍門山南段構造隆升的指示意義方面研究還不夠完善.本文通過青衣江流域內的地貌特徵來探討該區的地貌特徵及其對構造活動的指示意義,以期為龍門山南段構造活動特徵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1 區域地質概況

龍門山位於青藏高原東緣,與四川盆地接壤,呈北東—南西向展布(圖1).以北川—安縣一線和臥龍—懷遠一線為界,可將龍門山分為北、中和南段[13].青衣江流域位於龍門山的南段,發源於寶興縣,長約290 km.研究區主要的斷裂系統有耿達—隴東斷裂(後山斷裂)、 鹽井—五龍斷裂(中央斷裂)、雙石—大川斷裂(前山斷裂)等(圖1),各斷裂晚新生代以來均表現出較強的構造活動特徵,在龍門山的北段2008年曾發生8.0級地震,龍門山南段2013年發生7.0級地震,這將對龍門山的地貌產生重要的影響.

耿達—隴東斷裂,也稱龍門山後山斷裂南段,為逆斷層,北起耿達,向南經磽磧、隴東至瀘定以東,總體走向NE40°,傾向NW.局部地區沿斷裂線性影像特徵明顯,不過總體第四紀地層、地貌不發育.鹽井—五龍斷裂又稱龍門山中央斷裂南段,為逆斷層,北起映秀南側三江附近,向南經九裡崗、鹽井、五龍、明禮、廟子崗,至瀘定以東,總體走向NE40°,傾向NW.大川—雙石斷裂,也稱龍門山前山斷裂南段,為逆斷層,北起大邑雙河一帶,向南經大川、太平、雙石,直至天全一帶,總體走向約NE40°,傾向NW.

1 龍門山南段地形地貌圖

Fig. 1 Topograph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map of the south section of Longmen mountain

2 地貌特徵

青衣江流域橫跨耿達—隴東斷裂、 鹽井—五龍斷裂、大川—雙石斷裂,地勢上從北西向南東逐漸降低,海拔最高處超過2 900 m,海拔最低處約為380 m.

本次研究利用DEM數據對青衣江流域的地形特徵和水系特徵進行綜合分析,從而為進行地貌特徵和構造活動的地貌響應奠定了基礎.

2.1 地形坡度 利用ArcGIS10.0軟體,基於SRTM-3數字高程模型90 m解析度數據,提取青衣江流域河流數據,得到青衣江流域的坡度範圍分布圖(圖2),坡度範圍分布在0~82°,依據坡度分級對青衣江流域坡度做了4個分級,分別為0°~15°、15°~25°、35°~45°和45°~82°.可以看出,坡度從北西到南東逐漸降低,坡度較大的地方多集中在雙石—大川斷裂的上盤,這說明坡度和斷層具有一定的關係,龍門山斷裂帶主要由逆斷層組成,由於抬升幅度較大,造成斷裂的上盤坡度也較大.

巖性的差異對坡度有不同的影響(圖3),耿達—隴東斷裂以西,以及與鹽井—五龍斷裂之間的巖性主要為志留系茂縣群千枚巖,在巖性基本一致的條件下,由於斷層的逆衝作用,耿達—隴東斷裂上盤坡度大於下盤的坡度,所以耿達—隴東斷裂與鹽井—五龍斷裂之間的坡度相對較小.鹽井—五龍斷裂與大川—雙石斷裂之間的巖性為元古界的花崗巖、角閃巖和變粒巖等,不易被外力剝蝕,在斷裂活動的作用下形成坡度較大的區域.由於研究區範圍較小,應該具有相同的氣候條件,因此,構造活動是影響地形坡度主要原因之一,巖性對地形坡度也具有一定的影響.

2 青衣江流域坡度分布圖

Fig. 2 The slope distribution Of Qingyi river drainage basin

圖 3 青衣江流域地層分布圖

Fig. 3 The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of Qingyi river drainage basin

2.2 水系特徵 在DEM的基礎上對青衣江流域範圍內的河流進行提取,獲得青衣江流域水系分布圖(圖4).青衣江主要發育的支流為寶興河、大川河、天全河和滎經河.下面對青衣江流域的河流縱剖面和橫剖面進行分析.

2.2.1 河流縱剖面 河流縱剖面的形態受流域內河床基巖類型、構造和氣候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14].通過對跨斷層的青衣江各支流的河道調查,

圖 4 青衣江流域水系分布圖

Fig. 4 The river system of Qingyi river drainage basin

流域內的河道基巖類型大致相似.

由於青衣江流域位於龍門山的南段,屬於同一地區,流域範圍的氣候大致也相似;因此,在基巖類型和河道相似的情況下,構造抬升成為影響河流縱剖面的主要因素.通過研究青衣江流域內的地貌特徵及其構造響應,可以對流域內的地貌演化趨勢作出判斷(詳見圖5).

5 青衣江主要支流河流縱剖面圖

Fig. 5 The river longitudinal profile of main rivers inQingyi river drainage basin

前人對河流的地貌演化作了大量的工作[15-16],研究結果表明:河流的凹凸程度及形態反應了河流的發育和演化.當河流縱剖面介於上凸和下凹直接時,抬升速率處於中等水平.

從圖4可以看出,寶興河、大川河和天全河基本上呈直線型,3條河流自北西—南東方向主要巖性為志留系茂縣群千枚巖、中部的元古界花崗巖及東南部的侏羅系-白堊系砂泥巖(圖3),千枚巖和砂泥巖抗侵蝕強度低,在河流縱剖面並沒有表現下凹特徵,所以巖性不是影響其形態的主要原因,說明龍門山南段構造作用整體處於隆升狀態.

2.2.2 河流的橫剖面 一般情況下,河流的上遊下蝕作用比較強烈,在上遊形成的河谷也較較深;河流的下遊側蝕作用比較強烈,形成的河谷較寬.因此,從上遊到下遊河谷逐漸變寬,河谷深度逐漸降低;但在構造隆升區,河流為了保持其動力動態平衡,總是持續地切割其下伏的河床基底,造成河谷變深.

為了判斷構造因素對河流的影響,在DEM的基礎上,分別在寶興河、大川河和天全河提取4~5個橫剖面(圖3)進行分析(其中寶興河a、b處於耿達—隴東斷層的上盤,c、d、e處於斷層的下盤;大川河a、b處於鹽井—五龍斷層的上盤,c、d處於斷層的下盤;天全河a、b處於鹽井—五龍斷層的上盤,c、d處於斷層的下盤,見圖6~8).對各個支流橫剖面(圖6~8)對比研究表明:寶興河、大川河和天全河整體上河谷的寬度逐漸變寬,但寶興河a~b曲線、大川河a~b曲線、天全河a~c曲線,河谷的深度有增加的趨勢.分析其原因是處於上盤的河流剖面受到斷層活動的影響,整體處於抬升狀態,在抬升的過程中,下蝕作用增強,河谷也變得越深.

3 構造活動的地貌響應

3.1 河流水力侵蝕模型 近年來,關於青藏高原隆升方面的研究成為研究的焦點,在構造活躍的基巖隆升區,表面隆升速率和下蝕速率應存在線性關係[17].

目前大多利用非均衡山脈河流侵蝕模型來表現表面隆升速率和侵蝕速率之間的關係:

S=KsA-θ,

log S=θ×log A+log ks,

其中,A為河段上遊的集水盆地面積,S為河段的坡度,θ代表均衡河道縱剖面的凹曲指數,參數ks則為均衡河道縱剖面的陡峭指數.

當基巖隆升速率大於河流下切侵蝕速率時,河床的高程會隨著時間逐漸增高,S-A雙對數圖表現為上凸特徵(圖9),此時河流系統發育處於前均衡狀態;相反,當基巖隆升速率小於河流下切侵蝕速率時,河床的高程會隨著時間逐漸降低,S-A雙對數圖表現為下凹特徵,此時河流系統發育處於後均衡狀態.

利用河流水力侵蝕模型對青衣江流域的河流(圖10)分析研究表明:寶興河、大川河和天全河S-A雙對數曲線均呈上凸特徵,說明河流的隆升速率大於侵蝕速率.

河流的凹曲指數θ與陡峭指數Ks雖然都能反映構造的隆升速率,但影響θ的因素較多,所以不能準確地判別河流的隆升.

陳彥傑等[6]指出當一地區各集水盆地的θ值接近一致時,log Ks可反映隆升速率.根據曲線擬合(表1)得出寶興河、大川河和天全河的θ值分別為0.62、0.65和0.64,log Ks分別為0.43、0.28和0.42,因此,3條支流域都處於隆升的狀態,寶興河和天全河流域隆升速率較高,大川河相對較低.

相關焦點

  • 農民自建房抗震能力都很低——蘆山地震人員傷亡原因分析
    蘆山地震之後,我與峨眉電影老總何世平先生通了電話,他說他的一個朋友被地震從床上顛到地上。其實地震波本身殺不了人,充其量能將空曠之地的人顛趴下。我去過龍門山南段地區,了解那裡的地形地貌,蘆山地震與2008年汶川地震一樣,對居民的直接殺手是倒塌的房屋、山體滑坡塌方和其後暴雨中的泥石流。
  • 長江流域地質發展及古地理演化過程
    因此至古生代末,長江流域尚未形成統一塊體。 進人早三疊紀,長江流域基本上繼承了晚古生代的古地理面貌。華南地區除川滇、華夏古陸及龍門等古島外,長江流域中、東部為上下揚子淺海覆蓋,浙贛湘桂一線存在一深水海槽。流域西部仍為崑崙、巴顏喀拉——松潘——甘孜深水海槽。以唐古拉古陸為主體的羌塘板塊已向北移,使金沙江洋盆消減萎縮,藏南為深水海槽。
  • 關注蘆山地震|志願者精神在蘆山閃光
    如果說5年前的汶川地震,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認識了在災難中生成的偉大的志願者精神,那麼,5年後突如其來的蘆山大地震,則在天崩地裂的一瞬間,將這種精神再次激發出來。  17歲的姚華東是北川的一名中學生,5年前的汶川地震中,他失去雙親,成了一名孤兒。
  • 4·20地震造成人員傷亡的原因分析
    在地質專家看來,這樣的拉動至少在五年前就開始了汶川地震使得「抽屜」的前端向東發生位移。正因此,在各種強力擠壓和斜衝之下,「抽屜」前沿的龍門山斷裂帶南西段雅安市蘆山縣,在20日早上8點02分發生了7級地震。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嵇少丞認為,其實地震波本身殺不了人,充其量能將空曠之地的人顛趴下。
  • 四川蘆山地震災後重建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名單出爐
    王東明指出,2013年7月20日全面啟動蘆山地震災後恢復重建以來,經過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全省上下、黨政軍民勠力奮進、頑強拼搏,蘆山地震災後重建「三年基本完成」目標圓滿實現,探索走出了一條新形勢下災後重建發展的新路。在三年氣壯山河的重建工作中,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先進典型。今天受到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就是他們中的優秀代表。
  • 四川地震局專家:地質構造縱橫交錯是餘震頻發主因
    這次地震為什麼產生了較大的破壞?  杜方:此次地震的震中位於長寧縣雙河鎮,處於四川東南部,構造上位於相對穩定的華南塊體(揚子準地臺)內,不像龍門山斷裂帶達幾百公裡大規模構造,該區域分布多條小規模次級構造,震區50千米範圍內地表無大規模區域性活動斷裂,發生大地震的能力有限,這次地震確屬該區域有歷史記載和記錄的最大的一次地震。
  • 四川省地震局專家:地質構造縱橫交錯 是餘震頻發主要原因
    這次地震為什麼產生了較大的破壞?杜方:此次地震的震中位於長寧縣雙河鎮,處於四川東南部,構造上位於相對穩定的華南塊體(揚子準地臺)內,不像龍門山斷裂帶達幾百公裡大規模構造,該區域分布多條小規模次級構造,震區50千米範圍內地表無大規模區域性活動斷裂,發生大地震的能力有限,這次地震確屬該區域有歷史記載和記錄的最大的一次地震。
  • 蘆山地震七周年啟示①|雅安實現地震三要素自動向公眾推送
    雅安位於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處在南北地震帶中南段,是龍門山、鮮水河、安寧河三大斷裂帶經過並交匯的複合部位,全境為基本烈度7度以上的高烈度區,其中石棉、寶興及市境西部約40%以上面積為8度區,地震活動比較活躍,歷史上曾遭受多次重大地震災害。
  • 青藏高原遠古奧秘 從地貌演化中找答案
    「構造地貌學的研究對象是地球表面形態,關注的是地殼運動的內動力和氣候變化的外動力對地貌演化的控制作用。」近日,在香山科學會議第Y4次學術討論會上,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張會平作「青藏高原構造地貌研究主題評述」時說。
  • 地質作用、地殼運動、地質構造、構造地貌都是什麼意思
    有的強烈急促,如地震;有的微弱緩慢,如風化作用。正在地球上進行的地質作用絕大多數在地球的歷史時期也曾以類似的方式發生過。地球的現狀是地質作用長期改造的結果。地殼運動——主要是指地球內部動力作用所引起的各種地殼運動和變化,是內力作用的一種表現形式,主要分為水平運動和升降運動兩種。
  • 龍門山斷裂帶最高地震預判7.5級(圖)
    地震因其突發性和破壞性,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主要自然災害之一。地震按照產生原因來分,有構造地震、陷落地震、火山地震等;從序列特徵來分,有孤立型地震、主震—餘震型地震、雙震型地震和震群型地震。按照劃分,蘆山地震屬於主震-餘震型構造地震,從目前的數據來看,此次地震的烈度低於5年前的汶川地震,災情也更小。
  • 地質作用、地殼運動、地質構造、構造地貌都有什麼區別
    有的強烈急促,如地震;有的微弱緩慢,如風化作用。正在地球上進行的地質作用絕大多數在地球的歷史時期也曾以類似的方式發生過。地球的現狀是地質作用長期改造的結果。地球表面上存在著各種地殼運動造成的蹤跡,如斷層、褶皺、高山、盆地、火山、島弧、洋脊和海溝等;同時,地殼仍在不斷的運動中,如大陸漂移、地面上升和沉降以及地震等都是這種運動的反映。地殼運動與地球內部物質的運動緊密相關,它們可以導致地球重力場和地磁場的改變,因而研究地殼運動將可提供地球內部組成、結構、狀態及演化歷史的種種信息。
  • 蘆山7.0級地震7周年,我們得到哪些啟示
    4月20日,在蘆山地震7周年之際,四川省地震局對相關防震減災措施加以總結,主要包括深入實施地震科考和大力推廣減隔震技術等。據介紹,有史料記載以來,龍門山地區只記錄到少數幾次6級左右的地震,其中包括1657年汶川61/2級地震,天全1327年≥6級地震,大邑1970年6.2級地震。如此相對較低的歷史地震活動水平,使人們低估了龍門山地區的地震風險水平。
  •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表彰四川省「4·20」蘆山強烈地震...
    (原標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表彰四川省「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 巴蜀古文明--「巫山人」
    綿陽邊堆山遺址是比成都寶墩文化遺址稍早的文化,其基本特徵顯現出邊堆山遺址與成都平原蜀文化有一定的承襲關係。       川西高原和山地則有安寧河谷的西昌禮州遺址、岷江上遊汶川、茂縣、理縣等地20多處遺址、大渡河流域漢源的多處遺址、青衣江流域的天全、蘆山、夾江、峨眉等縣的30多處遺址。它們說明盆地西部邊緣和橫斷山脈,早有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在活動。
  • 蘆山地震微訪談:蘆山,我們在這裡救治親人
    據解放軍總醫院醫務部主任汪愛勤介紹,20日蘆山7.0級地震發生後,解放軍總醫院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收攏人員,成立專家指導組,於21日早上從北京出發向震中挺進,下午17時30分許抵達雅安,進駐解放軍第37醫院。解放軍總醫院政治部副主任田鷗說,「作為軍人,作為一名醫生,抓緊一切時間治病救人是我們崇高的使命和職責。這些專家住的是帳篷,睡的是行軍床,但他們的救治水平是一流的。
  • 可可西裡的氣候、河流、地貌特徵
    從垂直方向看,本區從上向下有冰雪覆蓋的極高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和高原寬谷湖盆三層。氣候地貌特點本區氣候地貌類型主要包括冰川作用地貌、冰緣作用地貌、流水作用地貌、湖泊作用地貌、風力作用地貌等。冰川作用的範圍有一定的局限性。現代冰川僅在少數高山、極高山上分布,以大陸性冰川為主。凍脹作用、冰融作用、寒凍風化作用等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冰緣地貌。
  • 了解地震分布規律 掌握板塊構造學說
    注意:海嘯是指海底地震、火山噴發、風暴潮或陡崖崩塌等引起海水劇烈起伏,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將沿海地帶淹沒甚至摧毀的災害。  二、地震的基本要素: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線等。  三、震級和烈度的關係:一次地震,震級只有一個,烈度可有多個。
  • 雅安地震:兩板塊「角力」擠出強震
    但可怕的是,過一段時間,兩個板塊之間的能量會再這樣積聚,周而復始,產生新的能量和新的地震。 (張榕博) 民間「預言帝」靠譜麼     4月18日19時30分,微博名為「臨沂老徐」的網友發布了一則地震預報信息,並附上了3張「地震雲」的照片。
  • 亞洲構造與造山運動
    亞洲構造地形區——歷次造山運動的結果。前一次應當是在3600年前(公元前16世紀-埃及十災),再前一次大約在公元前31世紀-埃及三天黑暗事件,尼羅河更換了方位,地中海是豎著的,也就是希臘神話:亞洲與非洲爭奪歐洲地球事件,歐洲來到亞洲的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