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倫理學:安樂死的分類中哪些知識點需要重點記憶?

2020-11-30 安徽中公教育

醫學倫理學:安樂死的分類中哪些知識點需要重點記憶?

張大爺老伴去世的早,當年大嬸走的時候,家裡一貧如洗,還有三個幼小的孩子。張大爺一個人又當爹又當媽,好不容易把孩子們拉扯大,也一直沒有再娶媳婦。好在孩子們長大後都很孝順,大兒子忠厚老實,二兒子精明強幹,小女兒溫柔貼心。三個孩子是張大爺這一生的驕傲。也許是與年輕時過度操勞有關,張大爺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乏力、納差、臉色暗黃的情況,粗糙了一輩子的張大爺也沒有在意。直到前年,在兒女們的督促下大爺去醫院進行了檢查,才發現患有肝癌。

三年來,大爺的身體每況愈下,癌細胞很快就隨著血液、淋巴開始各處轉移。今年下半年開始,張大爺已經處於昏迷不醒的狀態,整個人極度消瘦,身上插滿了各種管道,幾乎完全依靠醫院的儀器才能維持呼吸和心跳。三個孩子為了救治自己唯一的父親可謂盡心盡力,四處求醫問藥,然而老父親還是瘦骨嶙峋的昏迷在病床上。這樣日復一日看著被病魔折磨的不成樣子的父親,小女兒有一天終於忍不住了,向兩個哥哥提議道:「咱爸太可憐了,這種折磨真的生不如死啊,咱們還是別治了,問問醫生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送爸爸平靜的走吧。」二哥聽完妹妹的話暴跳如雷,差點舉起胳膊給平日裡最心愛的妹妹一巴掌。半晌才道:「你說的這是什麼混帳話,你這是要殺了咱爸嗎?我告訴你,只要爸還有一口氣在,爸就是活著的,我們就不能放棄。」接下來的幾天,關於這個問題兩個小的一直爭論不休。大哥溫和老實,也說不出什麼,覺得弟弟和妹妹的觀點都有道理。而自己,是既捨不得父親在病床上一直受折磨,也捨不得父親就此離開。於是大哥決定去諮詢醫生的意見。

文中小女兒提到的「用方法送父親平靜的走」,就是指安樂死。安樂死可以根據執行方式分為主動安樂死和被動安樂死。主動安樂死是指醫生使用藥物或其他方式儘快結束患者痛苦的生命;而被動安樂死是指醫生停止搶救措施而僅適當的維持治療,或撤除所有的治療和搶救措施。安樂死還可以根據病人的意願,分為自願安樂死和非自願安樂死。自願安樂死是指這個想法是患者自己要求的;而非自願安樂死是指患者沒有表達過,是家屬要求根據實際情況決定給予安樂死,如嬰兒、昏迷不醒的病人、精神病患者和認知能力嚴重低下者。目前,世界上已經有國家通過了安樂死的法律,比如荷蘭就是最早實施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而我國目前並不接受安樂死。對於臨終患者,我國的醫務人員只能提供臨終關懷,而不能實施安樂死。

以上就是安樂死的分類相關知識點總結,請大家重點記憶,預祝大家考得一個好成績。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安徽中公NO.4)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真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2020醫學倫理學考試資料:什麼是安樂死?
    2020醫學倫理學考試資料:什麼是安樂死? 安樂死倫理是醫學倫理學中的一個重要考點,如安樂死的含義和它到底是如何實行的,還有安樂死的實施現狀是如何。
  • 徘徊在生死之間——淺談「安樂死」的歷史與將來
    此案審理的結果可能會打開允許安樂死的先河而判當事人無罪,也可能把此案當成殺人案判決。前者是樂觀的,但即便是後者的結果並不說明安樂死一定有悖人道,在我國今後一定不可行。而只能說明:安樂死的討論和人們對它的認識才剛剛開始,包括法律在內,由於安樂死問題的特殊性和嚴肅性,社會公眾對安樂死的認識需要有一個過程,同樣,關於這方面法律的制定完善也需要一個過程。
  • 關於「安樂死」的倫理爭論
    在這場官司中,根據法院的裁決,特麗的進食管曾先後2次被拔除,後又根據州議會緊急通過的法令而2次重新插上。3月18日醫生根據佛羅裡達州一家法庭的裁決,再次拔除了維持特麗生命的進食管,使其進入「自由死亡」狀態。3月31日,特麗在其進食管被拔除13天之後死亡。  儘管這一案例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但從生命倫理學領域來說,這只是為西方社會長期以來關於「安樂死」的倫理爭論提供一個新的案例。
  • 醫學倫理學:醫學倫理學的基本原則都有哪些
    醫療衛生招聘考試資料:北京衛生人才網提供北京醫療衛生人才招聘考試複習資料,包括2018北京醫療衛生招聘考試資料、醫學基礎知識考點、解題技巧及醫生 護士招聘筆試面試輔導。醫學倫理學:醫學倫理學的基本原則都有哪些。
  • 選修課講生命倫理 北京中學生交鋒「安樂死」
    「我支持安樂死,因為這種病人的生存已經失去意義了,也是對醫療資源的浪費。」在昨天下午北師大附中高二選修課課堂上,面對老師提供的多個安樂死案例,聽課的中學生用各自不同的觀點探討關於安樂死的倫理話題。  課堂從一開始便充滿了對安樂死的爭議。
  • 安樂死在我國的立法探討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明確以下幾個觀點:第一,安樂死是一種死亡狀態,不是死亡原因,故它不能與自然病亡、病理死亡和意外死亡這三種死亡原因並列為第四種獨立的死亡原因;第二,安樂死的對象是當代醫學上無可挽救其生命的痛苦的瀕死者;第三,安樂死是人工控制的死亡狀態,其目的重在使病人「安樂」,不在使病人「死亡」。
  • 全民公投:安樂死在紐西蘭合法了!
    安樂死法案發起人行動黨領袖David Seymour說:"作為紐西蘭人,今天真是個好日子" 安樂死公投一旦通過,不需要再經過國會立法程序,因為其國會程序已經完成。只要11月6日最終的結果能夠證明通過,將會在12個月後自動生效。
  • 鄭玉雙︱生死困局:傅達仁瑞士赴死與安樂死的倫理難題
    特別是在西方學界,有大量的筆墨花費在對安樂死的正當性與合法性的討論之上。雖然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安樂死的形式有多種,比如積極安樂死和消極安樂死,自願安樂死和非自願安樂死,但這些區分不過是基於接受安樂死者的主觀意願程度和參與者的角色而做出的細分,安樂死的要核在於一方在另一方的協助下主動地結束自己的生命。
  • 2020軍隊文職醫學備考:胺基酸分類的口訣記憶方法
    2020軍隊文職醫學備考:胺基酸分類的口訣記憶方法 2020-05-13 17:20:24| 福建軍轉網 中公福建軍轉網:為您提供軍轉幹考試相關閱讀資料
  • 代表建議考慮安樂死立法 什麼是安樂死安樂死被禁的理由
    代表建議考慮安樂死立法 什麼是安樂死安樂死被禁的理由時間:2016-03-13 14:17   來源:搜狐滾動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代表建議考慮安樂死立法 什麼是安樂死安樂死被禁的理由 人大代表:建議安樂死立法。
  • 動物安樂死真的「安樂」嗎?
    有人說實驗動物就是拿來做實驗的,有進行安樂死的必要嗎?其實,大部分實驗都不會直接損害動物的生命,但是最終由於考慮到繼續飼養的成本等問題都直接將其處死。因此,實驗動物也需要福利,也有權利不那麼痛苦的為科研犧牲。實驗動物安樂死的物理學方法主要有:擊頸法、頸椎脫臼法、斷頭法、脊髓斷離法、低溫法等。
  • 沈德詠:推進安樂死立法,才能減少濫用風險
    無疑,安寧療護是一種重要的醫學措施,但從線性的觀點而言,安樂死是終極選擇。總有一部分人,哪怕在安寧療護中,也無法安詳尊嚴地死亡。他們的最終選擇,只能是安樂死。因此,安寧療護和安樂死是並行不悖的兩條線,但它們所指向的死亡都應稱之為尊嚴死亡。《中國新聞周刊》:你提出的安樂死立法,是否包括安寧療護?沈德詠:經過我們的研究,安樂死包括主動安樂死和被動安樂死。
  • 【在線教學案例分享】醫學倫理學課程在線教學案例
    【在線教學案例分享】醫學倫理學課程在線教學案例醫學院基礎醫學系一、課程和教學團隊的基本情況醫學倫理學課程是醫學類專業本科必修的醫學人文課。課程闡述醫學道德問題和醫學道德現象,闡述醫院管理、醫患關係、公衛事件、醫學科研前沿、科研誠信等等種種倫理關係、倫理問題,是醫學生培養的核心課程。這門學科在醫患關係緊張、科研不端頻發的當今對於學生的成長、職業價值觀的塑造有其特別的重要性。新冠肺炎的公衛事件,更是讓醫學倫理學課程內容拓展到了新的高度。該課程主要為醫學實驗班3年級本科生開設,本學期選課學生人數28人,屬於小班教學。
  • 從倫理學視角看記憶和遺忘
    那麼,這裡的記憶在一定程度上是應該受到責備的,因為記憶在不公正地反映事態。若我忘記了那些曾侵犯我的罪過,而記得這些反而會更傷害我和他人,那麼這裡的忘記似乎就是值得肯定的。雖然記憶和遺忘通常是道德評價的對象,但令人驚訝的是,記憶和遺忘在倫理學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探究。我們習慣將讚揚和指責與記住和遺忘相對應,但並不意味著這種做法就是適切或正當的。
  • 網上竟然公開叫賣安樂死藥 「安樂死」原是氰化物
    新聞提要:「安樂死藥不是違禁藥嗎?竟然有人在網上公開出售!」家住沙市區的陳先生說,近日,他無意中進入了一個售賣「安樂死藥」的網頁,他心中滿是疑問:這種藥不是受管制的嗎?會不會是騙人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然而有人卻在網上公然叫賣「安樂死」的藥品。這究竟是騙局還是真有其事?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 直面死亡,只有安樂死可以解決一切嗎?
    選擇死亡對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傳統理解認為,醫學治療有時是無益的,也不可能出現會令患者滿意的治癒、改善或者恢復生活質量的情況。而現代醫療口號通常是「不惜一切代價讓病人活下去」,這種不惜任何代價試圖維持患者生命的情況在被越來越多的人質疑:患者在一場生與死的貓鼠遊戲中,把管子從他們的鼻孔或者靜脈中猛地插入或拔出,這樣並不仁慈,也無法證明進行的意義。
  • 沈德詠:希望「安樂死」能立法,讓病重患者不再煎熬,尊嚴的死去
    而那個時候他就聽說國外已經有安樂死這種說法了,但是由於工作繁忙,所以一直都沒有去查找資料,直到2018年。那時他已經是政協的一員了,空餘了大量的自由時間做社會調查,因此就專門研究這個東西,此後沈德詠建立了一個六人小組專門研究安樂死,裡面有律師、有醫生等等,對於安樂死具有全面的分析和了解。
  • 為何不能選擇安樂死
    安樂死,這是一個永遠討論,但卻很難得出最終答案的話題。近日,伴隨著安徽霍邱縣熊正青夫婦為兒子請求「安樂死」的新聞報導,它最近再度進入輿論的視野。不論如何辯解,在法律上,毫無疑問,安樂死是對個體生命權的侵犯,符合故意殺人罪的犯罪構成,構成刑事犯罪,應承擔刑事責任。
  • SCI寫作不得不注意的動物倫理學
    大家都知道,生命科學的研究離不開動物實驗,作為動物實驗的研究對象的實驗動物,是生命科學研究中獲取可靠、精確結果的實驗基礎,跟國內不一樣,外國科學家是非常注意倫理學問題的。在實驗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考慮動物、實驗倫理的幾個環節主要包括:1、動物房規範+動物實驗技能;2、日常飼養和護理;3、安樂死;4、實驗目的的確定和必要性評估;5、實驗設計遵循3R原則。講完這些枯燥的基本概念,來講點大家關心的問題,在寫作的過程中如何體現你愛護了動物?
  • 假如人「安樂死」後,大腦多久才會停止思考?答案你可能不太信
    大家好,歡迎來到尼莫科普,今天為大家帶來的話題是:假如人"安樂死"後,大腦多久才會停止思考?   社會上有一種死的方式叫做安樂死,是的,確實有人在不想承受疾病所帶來的生理以及心理疼痛時,不猶豫的選擇了安樂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