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到的「人是評價者」,也就是首先每個人自己有自己的價值判斷,然後把價值判斷投射到事物上去,事物本身並沒有自在的價值,然後為事物創造了意義,一個屬於人的意義,進而創造了人的價值世界。
那麼這個評價有沒有客觀標準?難道就由著人隨心所欲的評價。
尼採認為,可以從兩個層次上來看這個問題。
第一,從宇宙來看,從宇宙的生成來看,人生是沒有一個超驗於人的目的。人的生成也屬於宇宙生成,人生目的的安排從宇宙來看,只是人自己的一個幻想。沒有目的,就沒有評價標準。所以就像前邊幾篇提到的,一切的價值就是相對的,一起的目的都是相對的,一切的意義都是人為的,在宇宙中找不到人為自己設立意義的任何根據。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作為評價者,有自由來按照任何目的來塑造自己的人生。
第二、從人的生命來看,又是有客觀標準的。這個標準就是生命本身,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與世界發生聯繫,價值體系就是建立在判斷人類與世界的聯繫上,那麼促進人類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就是善的行為,而導致人生命力衰退的就是惡的行為。如何讓自己的生命力得到最大發展是每個人判斷的基本標準。
從這兩個層次出發,尼採發現一些傳統的評價體系是背離第二標準的。
所以,尼採強調,一個人如果想要創造自己的生活,首先就是一個破壞者。破壞什麼?破壞一切既往的背離人性的阻止人生命力得到發展的那些價值。雖然,破壞行為有時是惡的,但是為了我們生命中的善,我們的行文有時就從要破壞開始。
人還要是個創造者。純粹的破壞是無意義的,要為了創造而破壞。不能變成一個對人生冷淡、漠視、傲慢的破壞者和圍觀者,而是要熱愛自己的人生,熱愛自己的生命,撥開阻礙我們生命力發展的價值,真正為了自己的人生去創造。
人的未定型性,人有向各個方向發展的可能性,因此評價就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因為選擇一種價值,就意味著實現一種可能性,從而也就關係的人有何人生道路。
自由在於創造,創造在於評價。尼採始終認為人的精神世界中,人的意志和價值評判是重要的動因。雖然不是全部因素,但是人的意志和價值評判對人生、對社會、對經濟、對思想、對歷史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這裡可以回到尼採最初喊出的那句話:「重估一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