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對人生和世界的評價,有沒有客觀標準?——每天讀點尼採

2020-12-05 我見青山青山亦見我

前文提到的「人是評價者」,也就是首先每個人自己有自己的價值判斷,然後把價值判斷投射到事物上去,事物本身並沒有自在的價值,然後為事物創造了意義,一個屬於人的意義,進而創造了人的價值世界。

那麼這個評價有沒有客觀標準?難道就由著人隨心所欲的評價。

尼採認為,可以從兩個層次上來看這個問題。

第一,從宇宙來看,從宇宙的生成來看,人生是沒有一個超驗於人的目的。人的生成也屬於宇宙生成,人生目的的安排從宇宙來看,只是人自己的一個幻想。沒有目的,就沒有評價標準。所以就像前邊幾篇提到的,一切的價值就是相對的,一起的目的都是相對的,一切的意義都是人為的,在宇宙中找不到人為自己設立意義的任何根據。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作為評價者,有自由來按照任何目的來塑造自己的人生。

第二、從人的生命來看,又是有客觀標準的。這個標準就是生命本身,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與世界發生聯繫,價值體系就是建立在判斷人類與世界的聯繫上,那麼促進人類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就是善的行為,而導致人生命力衰退的就是惡的行為。如何讓自己的生命力得到最大發展是每個人判斷的基本標準。

從這兩個層次出發,尼採發現一些傳統的評價體系是背離第二標準的。

所以,尼採強調,一個人如果想要創造自己的生活,首先就是一個破壞者。破壞什麼?破壞一切既往的背離人性的阻止人生命力得到發展的那些價值。雖然,破壞行為有時是惡的,但是為了我們生命中的善,我們的行文有時就從要破壞開始。

人還要是個創造者。純粹的破壞是無意義的,要為了創造而破壞。不能變成一個對人生冷淡、漠視、傲慢的破壞者和圍觀者,而是要熱愛自己的人生,熱愛自己的生命,撥開阻礙我們生命力發展的價值,真正為了自己的人生去創造。

人的未定型性,人有向各個方向發展的可能性,因此評價就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因為選擇一種價值,就意味著實現一種可能性,從而也就關係的人有何人生道路。

自由在於創造,創造在於評價。尼採始終認為人的精神世界中,人的意志和價值評判是重要的動因。雖然不是全部因素,但是人的意志和價值評判對人生、對社會、對經濟、對思想、對歷史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這裡可以回到尼採最初喊出的那句話:「重估一切價值」。

相關焦點

  •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真是假?——每天讀點尼採
    前文提到,人的本質屬性是人的未完成性,即人的不確定性和可塑性。有可塑性,人就有自我創造性的,人身上同時兼有造物主和被造物兩種身份。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它使人類獲得了自己的本質,把自己與其他動物從根本上區別開來.人通過勞動改變自然,創造屬於人自己的物質生活條件。「這強調的是人自我創造的社會機制。尼採考慮的是人自我創造的心理機制。他認為生命本無意義,每個人為各自人生賦予意義。
  • 尼採:病態的人生和健康的哲學
    所以在讀尼採的時候,一定要把他的哲學跟人生結合在一起讀,他的哲學就是他的人生,他的人生就是他的哲學。如果你不能體驗他的體驗,不能設想他的狂想,那就很難真正進入他的哲學。病態的人生和健康的哲學尼採無疑是一個病人。他的病態首先體現在生理上,他有很嚴重的頭痛症,他的胃腸功能不好,眼睛也有問題。
  • 尼採:理性成就冰冷的客觀知識,讓人失去人文精神
    此外,他還批判「蘇格拉底以來的理性主義」,他認為理性,成就冷冰冰之客觀科學知識,讓人失去了人文精神!然其有限,不能展示絕對客觀之真理。尼採甚至認為:實無絕對客觀之真理!古希臘之悲劇美學,也因只崇尚理性,被摧毀了。在教育上,尼採毫不留情的批判「教育者」。如「大衛·史特勞斯」,因借客觀科學方法,研撰《耶穌生平》而在當時頗有名氣。
  • 人可以被消滅,但是不能被打敗——每天讀點尼採
    前幾篇提到,尼採認為,人應該做一個自己生命的強者。什麼是生命中的強者?首先一個人要有健全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然後要能肯定自己,進而肯定自己的全部,重要的是能肯定自己的有限和肯定自己的痛苦。這樣的人就是一個生命中的強者。成為生命的強者後,人是什麼樣的?
  • 哲學家尼採:世界上沒有本質的、永恆的東西
    尼採便是以系統分析和批判傳統的主體性形上學為己任,真正實現這一轉向的現代哲學家。儘管尼採肯定地評價了黑格爾關於事物永遠流變和矛盾的觀點,肯定地評價了黑格爾反對用「實體」的觀點思考問題的理論等等,但總的來說,尼採是黑格爾哲學特別是他的形上學的反對者。
  • 尼採的「鐵錘哲學」與「超人理論」-人應該怎樣面對虛無的人生?
    比如:我們從小到大總會有人告訴我們,在終點盡頭會有一顆糖果,人生的意義就是要到努力獲得這顆糖。在現實生活中,這顆糖是不存在的。自從蘇格拉底以後,理論學家們發明出各種各樣的概念、真理、信仰、信念來說明現實世界之上有一顆糖的存在,就是超脫人類更偉大的意義。比如:基督教說的天國;佛教說的涅槃;道教說的成仙成聖等等。
  • 尼採:沒有自我意識覺醒,人就會自願淪為奴隸
    所以,當一個人的精神處於駱駝這一階段時,就意味著他會被動的、不知不覺地接受所有外界的標準,包括傳統道德觀、主流價值觀、父母的命令、師長的要求、周圍人的建議,並被這些外在要求牢牢的綁住。 比如︰「已經三十歲了,應該結婚了」;「人家都有小孩了,你也該生娃了。」
  • 尼採的哲學到底有什麼意義,看看此文就懂了
    當你明白這一點之後,就明白了我為什麼不建議你去認真讀他們,我認為有浪費生命的嫌疑。哪怕你們懂德語,去讀原文,我都覺得不值得。倒不如你們去讀馬克思,尼採。現在我來說原因,你仔細思考,所有的哲學都離不開「存在」,自我存在和客體存在。然後所有的這些現象也好,本質也好,都是存在!只是存在的關係和形態是多樣化和複雜的。
  • 人生到底有沒有意義?為什麼尼採:凡殺不死我的,都使我更強大
    在叔本華去世後五年,尼採在一個書店的角落無意看到了滿是塵土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這是叔本華的經典作品,尼採隨手一番,就深深地被叔本華優美的文字和直擊人心的思想所吸引。叔本華的思想是對世界本質的探尋,更重要的是對人生本質的探尋,但是可惜叔本華只看到了人性悲觀的一面。如果說,叔本華是對生命意義的否定的話,那麼尼採就是對生命意義的肯定。
  • 尼採晚年精神失常:與「叔本華」的悲觀哲學有極大關係
    以上說法筆者沒有經過考證,只是在這裡拿出來給大家參考一下。但是筆者在這裡有自己的分析和看法:尼採在21歲上大二時,在一家舊書店裡偶然發現了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並且拿回家一讀就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 豆瓣8.8《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一本受崔健等人熱捧的哲學書
    在他的文章《沒有一絲浮躁和媚俗》中提到,崔健非常喜歡他的《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他的搞搖滾的朋友們也都喜歡」。之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大概因為書中很多地方讀起來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感到心裡一下子亮堂了,知道以後的路該怎麼走了,對待生命、對待生活,應該以一種什麼樣的態度。
  • 《道德經》到底要有哪些魅力?為什麼會受到自傲的尼採喜愛
    同時,它也體現了我國的古代人對於世界和人生的態度。對於《道德經》有這樣一個人這樣評價過它:《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那個人就是尼採,說到尼採這個人,大家或許有的並不熟悉他。
  • 哲學入門書單:沒有哲學,人生是盲目的
    哲學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是指導人們生活的藝術和智慧;是對於人生道路的系統的反思;是美好的、有意義的生活的嚮導;是我們正不斷地行進於其上的生活道路;是愛智慧以及對智慧的不懈追求;是力求提升人生境界的境界之學。沒有哲學,人生是盲目的。
  • 弗洛伊德評論尼採的語錄,真是一針見血,讓人對尼採有了新的認識
    但是很多人卻很喜歡尼採說這樣的話,因為仔細分析過尼採說的話人,都做過深入的思考。尼採為什麼說這樣的話,那是讓人重新認識自我,重拾人的價值,而不是尊神,信神,依賴神。尼採認為那是一種愚蠢的行為,倘若真有神,那麼人是什麼?是上帝的奴隸,還是寵物?因為神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在神的世界裡,人還能有秘密嗎?
  • 尼採:殺不死我的,會使我更強大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可與人言者無二三」。每個人每天都有無數的煩惱,好像沒有哪天過得是完完全全隨心所欲,逍遙自在,對於這無窮無盡的煩惱,該怎樣面對呢?如果我們找朋友傾訴這些令人痛不欲生的煩惱,朋友卻跟你說「你應該好好享受才對」,你又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 《都靈之馬》,絕境人生隱喻尼採哲學,折射基督教徒對信仰的堅守
    貝拉·塔爾的電影總能用客觀冷靜的鏡頭關注人類脆弱的生命與靈魂,從他16歲拿起攝像機開始,「倔強」便成為一個揮之不去的標籤,與其說電影是一種興趣、職業,不如說電影是他與世界產生關聯、不斷進行自我反饋的工具。
  • 尼採:意志是生命的本質
    尼採(1844年至1900年)承襲了叔本華的悲觀主義,認為基督教和傳統哲學已經脫離了真實世界,人們過去認為真實的世界實際上是一個偽世界,尼採認為上帝已死。他認為基督教壓抑了人的本能,要解放心靈必須去除上帝,建立以人的意志為主的價值觀,這樣才能展現出人的意志。尼採反對黑格爾的哲學,他認為我們應該重視生命本身,不必對歷史過於注意,所以他批判所有的理性哲學,他說他的哲學就是要對所有的價值觀進行重新評價,使強者的生命力不會受到弱者的拖累。但強者與弱者的劃分帶有明顯的對立性,尼採剛剛否定了基督教的偽世界,馬上就親手建立了一個新的對立世界。
  • 尼採哲學為什麼迷人?揭示了文明世界的謊言!
    尼採寫道:「……而且人確實也是一位藝術家:形上學、宗教、道德、科學——這一切只不過是人力求藝術的意志、力求說謊的意志、力求逃避『真理』的意志、力求否定『真理』的意志的怪胎而已」。因此,至少在前期和晚期的尼採那裡,科學都不是特別受到肯定和讚揚的。尼採意在推進科學?說這話還得小心點呢。
  • 尼採:什麼樣的民族,能夠始終保持強大和繁榮?
    尼採:什麼樣的民族,能夠始終保持強大和繁榮?德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作曲家、評論家尼採,被魯迅稱之為「雄傑」,深受尼採思想影響的魯迅先生則被稱之為「中國的尼採」。李大釗說尼採的思想是「最革命的」,郭沫若認為尼採的思想是「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意識中心」。正因為尼採反傳統、衝破思想禁錮的哲學觀點,和我國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反封建傳統的「主流」不謀而合,因此在該時期掀起了一場「尼採熱」,尼採的思想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蓬勃發展。
  • 尼採名言警句45則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6、在吃得最津津有味時,必須停止進食:想要被人愛得長久的人都知道這點。7、第一,認識是人類現象,和宇宙真理無關。第二,邏輯只是人類的種族習慣用邏輯虛構一個世界本體是毫無道理的。 第三,一切認識都是透視,世界不存在一個所謂的本體面貌貌。8、即使你希望保持徹底的悲觀,你也應該學會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