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一處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出土大量陶器骨器
中新社西安六月二十四日電(鳳音)記者從文物部門獲悉,位於西安東郊的一處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米家崖遺址,新近出土了大量陶器和骨器,為研究新石器時代文化增添了更為豐富的資料。
-
大鵬鹹頭嶺出土大量新石器時代中期罕見文物
大鵬鹹頭嶺出土大量新石器時代中期罕見文物 深圳歷史:6000年還是7000年?據了解,這是繼1985年、1989年、1997年以來,深圳考古人員對鹹頭嶺史前遺址的第四次挖掘,從9月3日起考古人員進駐鹹頭嶺,本為研究該遺址具體年代而來,沒料到發現了距今6000年左右的大量夾砂陶、彩陶,其數量規模以及陶器紋路所呈現的清晰演變序列,都是嶺南新石器時代中期考古史上極其罕見的重大發現。
-
[北京您早]德國出土史前人類骨骼 揭秘新石器時代人類生活
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0年11月09日 10:08 視頻簡介 德國出土史前人類骨骼,揭秘新石器時代人類生活
-
新石器時代三孔石刀
新石器時代三孔石刀 2020年05月21日 14:57 來源:收藏快報 作者:劉東 字號 內容摘要:石刀是一種作為切割之用的石質工具,用途較為廣泛。
-
新石器時代文物石錛
惠州博物館收藏的一件新石器時代文物(見下圖),通長6釐米,通寬3釐米,厚約4釐米,質量40克。石錛表面凹凸不平較粗糙,有光澤,灰色,單面刃,斷面呈長方形,弧背,頂端和兩側都有長條平面,正面稍凸弧,刃緣斜向。經廣東省文物專家鑑定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石錛,並定為國家三級文物。
-
繩紋時代(新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之後是新石器時代,這一時期的日本稱作繩紋時代。
-
河南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
1 ISBN:9787030662316 內容簡介: 本書在結合作者主持和參與的考古發掘新資料的基礎上,對河南境內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新石器時代幾個重要發展階段進行了全面該書有助於全面、深入地認識和掌握河南新石器文化的發展進程,對認識當時的社會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
內蒙古發現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居住遺址
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21日電(記者勿日汗)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員近日在內蒙古鑲黃旗草原上發現一處距今8400年—7600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居住遺址。這一被命名為乃仁陶勒蓋遺址的大型新石器時代早期聚落遺址內發現房址270餘座,房址內有二層臺、柱洞、火灶。房址出土遺物有動物骨骼、陶片、骨器及大量石器。考古人員根據乃仁陶勒蓋遺址出土的遺物初步判斷,其年代與裕民文化類型相當。裕民文化是2015年發現的史前考古學文化新類型,被認為是我國北方草原新石器時代的開端。
-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在農業方面取得了怎樣的進步?
而在新石器時代時,我國的古人們就已經擁有了十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隨著更多文物的出土,當時農業發展的狀況逐漸被我們所掌握,而這一時期的農業探索也為之後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首先是相較於舊石器時代的採集類工作,農業已經從漁獵的補充發展成為了生產主體,這一點從氏族社會中女性地位高於男性就可以看出來。因為在新石器時代,男性依然主要通過狩獵來獲取食物,而耕種則是女性的專利,而且在半坡等遺址中,還發現了類似倉庫的建築,其中儲藏著大量的穀物,這足以說明此時的農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
-
大溪文化密碼——新石器時代穿孔石鉞
走進巫山博物館,你一定會被屬歷史悠久的新石器時代穿孔石鉞所吸引。新石器時代穿孔石鉞於2003年出土於巫山縣人民醫院遺址,其遺址是大溪文化分布在三峽地區最為重要的代表性遺址之一。此件穿孔石鉞的琢磨、鑽孔、磨光等工藝都已十分成熟精細,代表了長江中上遊新石器時代的工藝水平。在新石器時代,禮器隨著階級的分化而出現,石鉞便是由作為複合生產工具的穿孔石斧發展而來的最早的禮器。此件石鉞因未見生產使用痕,它應與原始宗教有著密切的聯繫,可能是巫術或祭祀等宗教活動中的道具。因此,此石鉞除去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外,是解鎖大溪文化中原始宗教文化的重要「密碼」。
-
新石器時代的經濟狀況:農業文化,原始農業發達的標誌
大家好,我是石林芳,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新石器時代的經濟狀況,農業。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已發掘出有豐富的、反映當時經濟狀況的實物資料,據現有資料,可以看出新石器時代的經濟狀況,包含有農業、養畜、漁獵和採集、手工業等幾種成分。
-
樂安縣發現古遺址群 對研究贛江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有意義
經過發掘清理,出土一批新石器晚期石器與陶器標本,商周時期石器、陶器與銅器標本,東漢時期陶器標本等。樂安縣境內發現的東漢墓葬東漢灰坑出土的器物出土的釜 對研究贛江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面貌有重要意義 「通過對出土文物遺存特徵的對比認識,可知萬崇月形山遺址時代為新石器中晚期,是在樂安縣境內首次發現新石器中晚期遺存
-
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及考古理論
距今一萬年左右,人類進入了新石器時代。這一時期,中華大地的文明火花已成燎原之勢。新石器時代的幾個主要文化類型一.紅山文化紅山文化屬於北方區系文化,發源於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延續時間達2000年之久,出土文物有中華第一龍、玉豬龍等。
-
揭秘上宅文化:北京新石器時代代表 先民無差別居住
陳列館的前言是侯仁之先生撰寫的:「以上宅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與陳列在周口店龍骨山的舊石器文化,東西輝映,生動地體現了首都北京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在北京地區首先被發現有原始農業興起的上宅文化,可以看作是北京新石器時代文化的代表。」 早在50萬年以前,已有北京猿人舊石器文化開始出現在今城西南的周口店,距今約一萬年,又有新石器文化陸續出現於昌平雪山、房山鎮江營和平谷上宅等地。
-
看見文物|新石器時代人們使用的「銅鏡」
進入到新石器時代,各文化類型幾乎都有不同質地的裝飾品。當時的人們常常通過自然界平靜的水面或容器內靜止的水面,也可能藉助早期金屬器光潔的表面映象,來滿足不斷增長的照面裝扮的生活需求。蟠螭紋銅鑑,戰國,1957年河南陝縣後川出土。 李曉霞/攝鑑的外形特點是腹部橫截面與口部為圓形,上腹壁較直,下腹壁圓曲內收成底。此銅鑑頸部收斂、弧腹、圈足。
-
步入新石器時代後人類社會有了哪些進步和重大發明?
博物館館藏品以山東出土的一些古文物和名家名畫展品為主,而其中一個展廳展示了在山東出土的一些有著遠古痕跡的生物化石。隨著人類在大自然中的苦苦求索,隨著火的使用日漸成熟、石器製作方式由打制進入了磨製,而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後在山東地界生存的人類在生活中又有了什麼樣的進步呢?
-
穿越古代中國|如果在新石器時代幹個農活,你擁有哪些工具?
,人類歷史進入到了新石器時代。作為新石器時代廣泛應用的一種農業收穫工具,石鐮在各地均有發現,其形式大同小異,刃口多磨製而成,類似裴李崗文化經特殊處理的鋸齒石鐮並不多見。裴李崗文化的石鐮製作非常精緻,數量也較多,反映新石器時代中期以來,農業生產規模和糧食收穫量均已得到較大的發展。
-
考古資料證實 新石器時代北京人開始用火塘(圖)
圖為東胡林遺址試掘現場 北京東胡林遺址填補了自山頂洞人以來華北地區人類發展的空白轉自搜狐 本報訊根據試掘獲得的考古資料,文物專家已經初步認定北京東胡林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的發現,填補了自山頂洞人以來華北地區人類發展的空白,為研究華北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及其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
黃陂張黃家灣新發現32座新石器時代墓葬
市文物考古所供圖 武漢晚報訊(記者萬建輝)考古人員在位於黃陂區橫店街張黃家灣東北部與漢十高速交會處,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墓葬群,在1000平方米範圍內已確定墓葬32座。 19日下午,記者隨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來到發掘現場。現場已挖掘出數十個10到20釐米深不等的探方,部分探方上蓋有黑色薄膜。因近日下雨,不少探方積水。
-
從河姆渡到良渚,新石器時代的人到底如何織布呢?
△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骨匕 / 浙江省博物館它們其實是一類骨制的長條扁平狀的工具,尺寸大小不一,甚至形態上也有很大差異。宋兆麟先生就認為這其中有一些應該是踞織機中打緯刀。什麼是打緯刀呢?在織布過程中,緯線需要被緊密而均勻地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