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籠罩的家族」2名家族成員息肉惡化為直腸癌 專家:免疫治療...

2020-12-05 瀟湘晨報

「被癌症籠罩的家族」系列報導②

生的希望

姨侄兩人患癌住進同一間病房,無奈貸款治病 專家:該遺傳病無法阻斷,免疫治療或帶來光明

6月初,符春意和六姨李秀梅先後住進了海南省腫瘤醫院的同一間病房。

四十多年來,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一直籠罩著屯昌縣李家祖孫三代人,至今已做檢查的20人中有12人罹患該疾病,其中5人惡化為直腸癌(3人因病離世)。

6月22日,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對這個家族的境遇進行報導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讀者紛紛表示心痛和沉重,他們的救治情況更是牽動人心。

當前,亟待解決的是2名家族成員直腸癌術後治療費問題。31歲的符春意和六姨李秀梅因息肉惡化為直腸癌,先後住進了海南省腫瘤醫院的同一間病房,並做了全結直腸切除術,無法保肛。面對病魔的無情,家族親戚來探望,互相鼓勵要堅強,「一定會好起來的!」

除了棘手的醫療費問題,這個家族的成員最大的願望是:有專家能研究新技術,阻斷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遺傳,不要讓下一代繼續活在惶恐之中。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王洪旭 賀立樊 文/圖

息肉惡化為癌 姨侄先後住院

6月22日上午,海南省腫瘤醫院胃腸外科病房,符春意躺在靠窗的病床上,默默地盯著天花板,心事重重。病房裡的另一張病床上,躺著她的六姨。術後,疼痛從傷口傳來,她咬緊牙關,不吭一聲。

從小學六年級開始,符春意就感覺到自己的胃腸不好,吃東西不消化。到了2015年,惡魔突然來襲。符春意上廁所時便血,到萬寧市人民醫院一檢查為胃腸道息肉,並做了手術切除。「當時手術中出血、休克,緊急轉診海口救治。」符春意說,至今想起來都害怕,以為挺不過來了。送到海口市人民醫院後,醫生從腸道裡摘除了200多顆息肉,胃裡也摘除100多顆息肉。

這次手術後,符春意的生活漸漸回到正軌,但好景不長。2017年,又出現便血、腹痛,息肉又長出來。到海南省腫瘤醫院求醫,專家診斷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因為在這之前,她的大哥符時已因便血腹痛,在該醫院診斷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並做了手術。

當時,醫生再次為符春意摘除胃腸道息肉後,建議她3個月複查一次,間隔時間過長可能會癌變。2018年上半年,她發現自己意外懷孕了,為了生下二寶,她未做治療和檢查,直到今年6月1日,再次檢查時,息肉惡化為直腸癌,胃多發息肉。

6月初,符春意的六姨李秀梅也因便血、腹痛到其他醫院治療,診斷為直腸癌,隨後轉院到省腫瘤醫院做手術,為了方便照顧,跟符春意住進了同一間病房。

抵押貸款治病 2人後續治療費仍缺

「這3年都沒有做複查,除了生二寶,還有一個原因是沒有錢。」病床上的符春意有些無助和絕望,但一想起家中兩個年幼的孩子,她又告訴自己要堅強。

如今,符春意和丈夫育有兩個兒子,大的10歲,小的1歲3個月。在她住院期間,兩個孩子由爺爺奶奶照顧。而孩子的爺爺在去年也因肝癌做過手術,家裡已經欠下不少外債。

符春意家裡主要靠丈夫打零工和種植一些胡椒維持生活,而疾病一次次的侵襲,讓這個農村家庭陷入了困境。查出息肉惡化為直腸癌後,符春意常常在夜裡暗自流淚,甚至想就此放棄。

「只要有一絲希望,我們都不放棄。」符春意的大哥符時,在海口一家飯店打工,他想向老闆預支工資給妹妹治病,老闆說今年生意不好沒有錢,但將飯店作為抵押,幫助他到銀行貸款。最終,符時從銀行貸款5萬元給妹妹治病。

6月9日,符春意順利做了結直腸切除手術。據省腫瘤醫院工作人員介紹,符春意目前花費7.5萬餘元,只交了3.7萬餘元,後續還需要做化療和摘除胃部息肉,至少還需要4萬餘元,治療費用缺口7萬餘元(醫保報銷前,報銷比例55%)。

六姨李秀梅的家庭也比較困難,生病前李秀梅從事家政服務,做鐘點工;其丈夫沒有工作,靠拉客賺點生活費。6月16日,李秀梅做結直腸切除手術後,就已經欠下了2.8萬元醫療費。據醫院工作人員介紹,李秀梅的後續治療需等待病理結果,預計後續治療費還需3萬元。

專家:癌變率高 免疫治療帶來光明

當前,除了棘手的醫療費問題,家族成員還擔心該疾病遺傳,希望下一代能逃出它的魔掌。

「一個家族裡10多個人患這個病,在臨床上並不多見。」海南省腫瘤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餘書勇表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族性結腸息肉病)目前沒辦法阻斷,一旦發病,應及時治療摘除息肉或切除直腸,否則息肉病的癌變率幾乎為百分之百。

餘書勇表示,對於整個家族的人來說,儘量做胃腸鏡檢查,它是因為有基因突變的問題,生下來後會慢慢長,一般發病的中位期是29歲,即29歲上下,表現出臨床症狀,比如腹痛、膿血便、黏液便等。建議該家族成員在20歲至40歲之間,要定期做胃腸鏡檢查,有病就及時治療。

「遺傳性結直腸癌佔全部結直腸癌的15%。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遺傳性結直腸癌。」省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趙曦表示,屯昌李姓祖孫三代患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由於APC基因和(或)MUTYH的胚系突變所致,其特徵為大腸內多發的腺瘤樣息肉,伴有胃和十二指腸、表皮樣囊腫、硬纖維瘤等腸外表現。其中,由於基因突變導致的癌症,除了結直腸癌外,還有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但近兩年免疫治療PD-1在結直腸癌的突破,也為患者帶來了光明。

「目前預防的方法是早篩查早治療。」該醫院綜合內科及內鏡中心主任宋健表示,早期發現,早期處置,這是預防癌變的一個很好措施。

實施癌症防治行動 購買商業健康險

看著大女兒符春意痛苦的表情,母親李展芳悄悄抹淚。她和丈夫育有4個孩子,大兒子和大女兒都遺傳了該疾病。當年家裡為了給她治病,幾個孩子都沒錢上學,四女兒9歲才上小學。

對於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治療,這個家族似乎陷入了惡性循環的困境——越是沒錢越查出病,於是久拖不去檢查,湊錢好了去查卻已惡化,又需要更多的治療費。

【來源:南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家族中4人確診同類癌症,難道癌症真的會遺傳?
    大約3%-5%的結直腸癌,2%-3%的子宮內膜癌,是由林奇症候群引起的。由於涉及女性生殖系統癌症,女性患者患癌的總體風險高於男性患者。 林奇症候群患者偶爾可能會在結腸中出現「良性」增生,稱為「結腸息肉」,通常發生時的年齡較小,但數量並不比其它情況下的息肉更多。
  • 結腸直腸癌家族史的基因檢測,篩查和預防
    如果您有結直腸息肉或癌症的家族史,您自己患結直腸癌的風險較高,有強陽性結直腸癌家族史的人群的風險甚至更高。父母,兄弟和姐妹等親密(一級)親屬的癌症最值得關注,但更遠親的癌症也很重要。有2個或更多患有結直腸癌的親屬比只有一個親屬患有結腸直腸癌更令人擔憂。如果您的親屬在比普通人更年輕的時候被診斷出患有癌症,那也更值得擔憂。
  • 一文讀透結直腸癌PD1免疫治療神預測指標-微衛星不穩定(MSI)!
    主要從事胃癌、腸癌等惡性腫瘤的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和研究 結直腸癌作為全球發生率排名第二,死亡率排名第三的惡性腫瘤,而且腫瘤的異質性很強,可謂是癌症家族中的「豪門」了,近些年,它跟化療、放療、靶向治療的糾葛已經不吸引大家眼球了,免疫治療後來居上,特別是「微衛星不穩定」的介入,這其中的愛恨情仇還是掀起了一層層的波浪啊,想知道其中的緣由,請聽我細細道來-------一、微衛星不穩定的家族大起底
  • 探討結直腸癌一站式分子檢測應用——泛生子專場衛星會亮相第十三...
    大會期間,泛生子於10月29日舉辦"結直腸癌精準篩查與分子診療"專場衛星會,攜手大腸癌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結直腸癌遺傳篩查與精準醫療的最新進展、基因檢測在結直腸癌預防與診療領域中的應用。加深對遺傳性腸癌臨床病理特徵及遺傳特點的認識,並為患者及其家屬帶來專業的遺傳諮詢和診治建議成為臨床醫生亟需解決的問題。為此,北京軍區總醫院金鵬教授在衛星會上發表"大腸癌的遺傳諮詢及治療策略"的主題演講,並指出:"遺傳性結直腸癌主要分為息肉症候群和非息肉症候群,以息肉症候群中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簡稱FAP)為例,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若不進行幹預,幾乎全部發展為結直腸癌。
  • 冷靜而嗜血的潛伏者——腺瘤性息肉
    結腸息肉約30年演變為癌前病變,5-10年演變為癌症,後浸潤、轉移 遠側大腸為多,較小,直徑多<1cm,表面光滑,基底較寬,單發或多發。這類息肉不發生惡變。 2.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腸黏膜長期受慢性炎症刺激而形成的息肉樣肉芽腫,多見於潰瘍性結腸炎,阿米巴痢疾及腸結核等病的病變腸道。 3.管狀腺瘤:起源於直腸或結腸的良性息肉被稱為腺瘤,並可進展成為癌變腫瘤。
  • 直腸癌能活多久 導致直腸癌原因有這些
    得直腸癌的患者,不要灰心不去治療,積極配合治療是可以延長生命的。直腸癌的病因1、飲食因素如果攝入過多的高脂肪類以及低纖維素類的食物,能夠對腸道產生嚴重的刺激,並且進一步誘發直腸癌。2、直腸息肉直腸息肉是直腸癌發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直腸不良息肉是癌前病變的主要誘因,尤其是家族性多發性腺瘤息肉病,癌變的機率比較大。乳頭狀腺瘤肉癌變其中以絨毛樣腺瘤樣息肉癌變率為25%左右;管狀腺瘤樣息肉惡變相比較也不少見。
  • 飯後有這4個表現,當心是直腸癌來敲門的信號,別忽視
    不過,大部分癌症如果能在早期發現,並進行科學的治療和控制,預後效果會有明顯提高!比如直腸癌就是其中的一種,直腸癌是消化道癌症中高發的種類,大部分患者都是由腸道息肉發展而來的,特別是腸道腺瘤性息肉癌變率較高。
  • 80歲腸癌老人術後5天出院,專家教你觀察大便來發現結直腸癌
    近日,年過八旬的劉阿婆因心臟不適到醫院就診,原以為是心臟疾病,醫生卻意外發現已患直腸癌,需要儘快安排手術治療。可是劉阿婆年齡大,且患有心肺等多種慢性疾病,手術難度極大。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普外二科團隊的精心治療下,不僅為劉阿婆成功實施經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而且術後僅五天就順利康復出院。
  • 一人患癌5名親屬查出基因突變 專家:兩種婦科癌症有遺傳
    湘雅醫院婦科腫瘤專家張瑜教授表示,對於所有患卵巢上皮性癌症(包括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的婦女以及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個人史或家族史的患者,建議進行遺傳諮詢。 患癌後,5位親屬基因檢測查出有突變 記者了解到,朱女士查出患有卵巢癌後,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婦科成功完成了根治性手術。術後,她在醫生的建議下接受了基因檢測,以便接受進一步綜合治療。
  • 「治癒癌症」更近一步!癌症免疫治療新靶點被發現
    近些年來,針對T淋巴細胞開發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人類治癒癌症帶來了希望。然而,這種類型的治療手段對於大部分癌症患者來說,其實並沒有很好的效果。PD-1及PD-L1抑制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有效率大約在20%左右,仍有80%左右的患者對治療耐受。因此,需要尋找可以預測療效的新的生物標記物。
  • 從息肉到瘤變,你有10...
    結直腸癌發病率位居浙江省癌症發病順位第3位發病群體正趨年輕化結腸癌和直腸癌統稱為大腸癌。結直腸癌是世界上僅次於肺癌和乳腺癌的第三大常見腫瘤。根據今年浙江省疾控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2019年浙江省結直腸癌新發病例數為2.3萬,佔所有癌症發病數的10.61%,位居癌症發病順位第3位;結直腸癌死亡病例數為0.9萬,佔所有癌症死亡數的9.54%,位居癌症死亡順位第4位。發病率上升、發病群體年輕化,是浙江省結直腸癌的現狀。
  • 癌症免疫治療新靶點NKG2A,閃耀ASCO2020,且對新冠治療展現潛力
    現在談到癌症治療,免疫治療可以說是其最火的領域之一,它是利用並加強患者免疫系統的力量來攻擊腫瘤的療法,已經成為癌症治療的「第五支柱」。用藥物解除腫瘤細胞對免疫細胞的抑制是免疫治療的一個重要思路,國內外以PD-1/L1、CTLA-4為代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的成功上市,已經證明了這一治療策略的臨床轉化潛力和商業價值。
  • 結直腸癌患者常有的基因突變,你存在嗎?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一種結腸內膜中會產生成百上千腺瘤的疾病,通常伴隨可遺傳的APC突變。 02 TP53基因 TP53 Gene TP53 是種腫瘤抑制基因,負責編譯產生p53的蛋白。
  • 癌症會遺傳嗎?
    據統計,大約有5-10%的癌症是會遺傳的,因此,如果家庭中有數人出現某種癌症,那麼其他家庭成員也可能有患同樣癌症的風險。那麼,什麼樣的癌症會遺傳?通常來說,以下人群應當考慮進行遺傳學諮詢--息肉病(結腸、胃或小腸出現多發息肉)、某類罕見癌症、如男性乳腺癌、視網膜母細胞瘤、甲狀腺髓樣癌或嗜鉻細胞瘤/副神經節瘤……1、Cowden症候群Cowden症候群的特點是多發的腫瘤樣生長病灶且出現乳腺、子宮和甲狀腺良性和惡性腫瘤的風險較高。Cowden症候群還與PTEN基因突變有關。
  • 出國看病:新發現可幫助確定免疫治療的更廣適用人群
    麻省總醫院新研究發現的生物標誌物可能有助於確定免疫治療的更廣泛適用人群。該研究刊登在2020年3月的《臨床和轉化胃腸病學》雜誌上。對於出國看病的患者來說,這真是個好消息。
  • 腫瘤免疫激動劑,為癌症免疫治療加「油門」
    禮進生物蘇州公司開業典禮在禮進生物蘇州公司開業典禮同時主辦的科學論壇「為癌症治療加油門」上,王結義博士表示,「安全有效的癌症免疫治療對於患者長期生存有重要的影響。雖然目前癌症免疫治療有重大的突破,但是還不能普惠大多數患者。」
  • 結直腸癌患者必讀,接受靶向治療前需要檢測這些靶點
    按國家癌症中心發布最新數據顯示,在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中,結直腸癌是我國第四大腫瘤,死亡率佔據癌症死亡的前五位[1]。由於結直腸癌的早期診斷率並不高,大多數患者診斷時往往已經發生癌細胞轉移,多為晚期,預後不佳。傳統同病同治的治療手段忽略了患者個體間的差異,治療效果並不盡如人意。
  • 不同人群該如何進行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看這裡
    結直腸癌如何早期篩查關注健康預防直腸癌√ 早發現 √ 早診斷 √ 早治療 √多鍛鍊—— 國家數據統計 ——據我國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其中致死率前三名的癌症則是肺癌、結直腸癌、胃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三早」已被公認為癌症防控最有效的途徑!
  • 2020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涉及20種癌症
    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提出了癌症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三早」策略以來,癌症的篩查和早診早治,已被公認為癌症防控最有效的途徑。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世界癌症報告》,預測到2025年,全球每年新增患癌病例將增至1900萬,到2030年將增至2200萬,到2035年將增至2400萬。
  • 2020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涉及20種癌症 |惡性腫瘤|...
    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提出了癌症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三早」策略以來,癌症的篩查和早診早治,已被公認為癌症防控最有效的途徑。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世界癌症報告》,預測到2025年,全球每年新增患癌病例將增至1900萬,到2030年將增至2200萬,到2035年將增至24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