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丨不要小瞧ACE2!最新研究稱,ACE2濃度是死亡、心衰、心梗、卒中的危險因素

2020-11-12 心在線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血漿中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濃度升高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增加有關,是死亡、心梗、心衰、卒中、糖尿病的危險因素。該研究全文發表於《柳葉刀》雜誌。

重要結果

研究者利用城市農村流行病學前瞻性研究(PURE)的子集數據,對來自亞洲、非洲、歐洲、北美和南美的14個國家的10753例受試者進行了病例隊列分析。檢測受試者血漿ACE2濃度,評估ACE2水平的潛在決定因素以及ACE2與心血管事件的關聯。

平均隨訪9.4年發現,校正人口統計學和臨床危險因素後,血漿ACE2濃度與較高的總體死亡風險有關(每增加一個SD,HR 1.35,95%CI 1.29~1.43),包括心血管死亡(每增加一個SD,HR 1.40,95%CI 1.27~1.54)和非心血管死亡(每增加一個SD,HR 1.34,95%CI 1.27~1.43)。此外,血漿ACE2濃度還與心衰、心梗、卒中和糖尿病的風險增加有關。

當與臨床危險因素(吸菸、糖尿病、血壓、血脂、BMI)相比時,ACE2是排名最高的死亡(包括總死亡、心血管死亡和非心血管死亡)預測因子(圖1A~C),是排名第三的心梗預測因子(僅次於吸菸、糖尿病,圖1D),是卒中和心衰的第三大預測因子(僅次於收縮壓和糖尿病,圖1E、1F)。

圖1

在ACE2濃度決定因素分析中發現,排名最高的是性別,其次是地域血統、BMI、糖尿病狀態、年齡、收縮壓水平、吸菸狀態和LDL-C濃度(圖2)。男性、BMI較高、高齡、糖尿病、血壓高、LDL-C水平高、吸菸均與較高的ACE2水平有關。

圖2

臨床啟示

該研究是首次對作為心血管疾病標誌物的血漿ACE2濃度進行大規模流行病學分析,採用基於社區的前瞻性設計,以闡明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反調節軸在確定心血管疾病終點中的重要性。

研究發現,血漿ACE2濃度與死亡、心血管疾病和代謝異常密切相關,而且這種相關性獨立於傳統的心臟危險因素和BNP水平,表明了解和調節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可能是減少心血管疾病的新方法。

關於ACE2

ACE2是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中的關鍵性酶,被認為是ACE-血管緊張素II-血管緊張素受體I軸引起的血管收縮、增殖、纖維化、促炎的內源性調節因子。ACE2能維持RAS系統的平衡。ACE2能夠催化血管緊張素I分裂成血管緊張素1~9,及血管緊張素II分裂成血管舒張劑血管緊張素1~7。

ACE2是反調節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各種心血管疾病中起著重要作用。此外,ACE2是導致新冠肺炎病毒進入宿主細胞的受體,因此,了解ACE2的功能和預後價值越來越重要。

參考文獻

1. Sukrit Narula, Salim Yusuf, Michael Chong, et al. Plasma ACE2 and risk of death or cardiometabolic diseases: a case-cohort analysis. Lancet. 2020; 396: 968-76.

2. 葉秋芳, 何燕, 楊莉.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的功能. 中國老年學雜誌. 2016,36(2):484-487.

相關焦點

  • 李為民教授:心衰生物標誌物的研究進展
    早期診斷和早期幹預對改善 HF 患者預後、降低死亡率至關重要,而一些生物標誌物對 HF 臨床診斷與鑑別診斷、療效評估、危險分層及預後評估有重要價值。在第十二屆東方心臟病學會議上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李為民教授就《生物標誌物和射血分數——心衰監測標誌的討論》進行了介紹。
  • 速遞丨聚焦AHA 2020熱點研究,精彩內容搶先看
    (HFrEF)患者發生心衰事件(心衰住院治療和其他心衰緊急治療)和心血管死亡的風險。複方製劑組主要終點是由心血管疾病、心衰、心臟驟停復甦或缺血驅動血運重建組成的複合終點;阿司匹林組、維生素D組主要終點分別為心血管事件、癌症,骨折風險。SCAPISSCAPIS研究納入來自瑞典各地的約3萬成年人,接受了為期2天的代謝風險因素評估,加上超聲、冠狀動脈和肺部CT掃描。
  • 進展丨EXCEL 爭議未散,NOBLE 研究5年最新結果又來
    EXCEL研究涉嫌隱瞞數據的爭議尚未消散,近日NOBLE研究的最新5年結果在線發表在《柳葉刀》(Lancet)雜誌上,其更長期的隨訪證實了2016年報告的初步結果。 該最新結果表明,對於無保護的左主幹病變患者,PCI 組發生主要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明顯高於CABG組,即冠脈介入治療改善預後的效果明顯劣於外科手術。在這一場心臟內外科的「戰爭」中,外科再下一城。
  • 肌鈣蛋白升高=心梗?錯!還有7種可能你不可不知!
    研究發現,敗血症時cTn水平會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與心肌損傷相關。2.損傷心梗(略)。3.缺血缺氧快的心律失常:房顫患者常常伴有肌鈣蛋白的升高,但具體的機制尚需進一步的研究,可能與快速性心律失常導致的心肌耗氧量的供需不平衡有關;此外,房顫的患者也常常伴有可引起肌鈣蛋白增高的其他慢性心臟疾病。
  • 一文了解:女性卒中的特異性危險因素及其治療
    特異性危險因素由於女性具有區別於男性特殊的生理原因,女性卒中發病率越來越高。世界各地的醫學研究機構在尋找女性卒中的特異性危險因素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使我們對女性卒中有了更多的認識。一些研究顯示,先兆子癇/子癇本身就是腦血管病和卒中的危險因素,妊娠糖尿病也是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妊娠後的蛛網膜下腔出血(SAH)主要發生於顱內動脈瘤和動靜脈畸形破裂的患者。大多數學者認為,高齡孕婦的動脈瘤出血風險增加。妊娠期間,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對其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 2020年15個心衰生物標誌物全面大盤點!
    發生心梗後,cTnI/cTnT開始在血液中濃度升高,12-48小時到達高峰。目前,市場上推出高敏cTn檢測,靈敏度更高,能夠更早的發現異常情況。 心肌肌鈣蛋白 I (cardiac troponin I,cTnI)在游離狀態下極其不穩定,生理條件下,常同TnC形成複合物或形成cTnI-cTnT-TnC三元複合物。
  • 心衰早知道,這7大預警信號要警惕!丨11.26全國心衰日
    此時,心臟的泵血功能衰退,就像彈性減退的「皮球」,輸出血量不能夠滿足身體代謝的需要,器官和組織中的血液也不能順利回流到心臟。患者可出現呼吸困難、乏力、水腫(尤其下肢)等表現。 心衰有什麼危害?1.心衰是一種進展性疾病。隨著疾病的發展,臨床症狀會不斷加重,甚至影響生命。
  • 2020年心血管領域研究進展深度盤點
    研究的主要終點為心血管死亡、心梗、心臟驟停復甦、以及因不穩定性心絞痛或心衰住院的複合事件終點。主要次要終點為心血管死亡或心梗發生。在3.2年的隨訪期間,幹預組與保守組分別發生318例與352例主要結果事件。在6個月時,幹預組的累積事件率為5.3%,保守組為3.4%;在5年時,累積事件率分別為16.4%和18.2%。組間次要結果相似。
  • [ADA2016]吡格列酮延緩2型糖尿病進展
    根據第76屆美國糖尿病協會科學年會上公布的卒中後胰島素抵抗幹預(IRIS)試驗最新數據,吡格列酮可延緩伴有腦血管疾病和胰島素抵抗的人群的糖尿病進展。IRIS的主要研究結果為吡格列酮可使胰島素抵抗人群卒中或心肌梗死復發風險降低24%。
  • CVD 與腫瘤:那些共有的危險因素
    最新證據表明,CVD 與腫瘤之間有一定關係。目前,對於CVD-腫瘤的研究焦點已從單一疾病的預防和治療轉為探討疾病之間潛在的關係。腫瘤危險因素生活方式已被證實與許多惡性腫瘤有關,包括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世界衛生組織估計,通過改變或避免某些危險因素可防止30%的惡性腫瘤死亡。
  • 急性冠脈症候群,最新進展知多少——心臟病學總結2018
    普拉格雷組和替格瑞洛組主要終點無顯著差異(6.6% vs. 5.7%;HR 1.167,95%CI 0.742–1.835;P=0.503),心血管死亡(3.3% vs. 3.0%;P=0.769)、心肌梗死(3.0% vs. 2.5%;P=0.611)、卒中(1.1% vs. 0.7%;P=0.423)、全因死亡(4.7% vs. 4.2%;P=0.654)、明確的支架內血栓形成(1.1% vs.
  • 心衰治療「遊戲」規則變了:一日之內2次登頂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索...
    3)18歲或以上的患者至少有一項主要心血管風險因素,55歲或以上的患者至少有兩項次要心血管風險因素。主要的排除標準為試驗開始時在服用SGLT-2i。研究終點由於贊助商資金問題,該研究終點發生了更改。更改後的主要終點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因心力衰竭住院和因心力衰竭急診的總人數。
  • 國際大咖「雲」上對話心衰治療,中藥研究最新進展備受關注
    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心衰患者已高達2300萬,其5年死亡率高達50%。心衰是各種心臟病的晚期階段,且患病率在逐步上升,也被稱為「心臟病最後的戰場」。即使是在歐洲發達國家,也有大約40%因心衰入院的患者可能在1年內再次入院或死亡。同時,心衰還擁有致殘率高、醫療花費高等特點,已經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社會問題。
  • 心衰新突破,ARNI領銜「新三角」時代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李為民教授表示:「高血壓是HFrEF和HFpEF的危險因素 心衰領域裡程碑式的大型臨床試驗PARADIGM-HF研究證實,在慢性HFrEF患者中,沙庫巴曲纈沙坦能夠顯著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20%、降低首次心衰住院風險21%、降低全因死亡風險16%。
  • AHA/ASA:2016年心臟病和腦卒中領域十大進展_心臟病_腦卒中_醫脈通
    自1996年以來,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卒中協會(AHA/ASA)每年都會評選心臟病和腦卒中領域年度十大進展。近日,AHA/ASA公布了2016年心臟病和腦卒中領域的十大進展,包括SAMMPRIS事後分析、HOPE-3、SPRINT試驗以及重症卒中的治療進展等。
  • 年度臨床研究大盤點,趕緊上車!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研究盤點來襲,趕緊看看你知道多少! 近期,美國心臟協會(AHA)和美國心臟病學學會(ACC)分別發布了年度10大臨床研究進展,分別就術後抗凝、心衰、房顫、血脂等領域進行了盤點。
  • 《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卒中」已高居過早死亡原因首位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中風」,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危險因素呈現較高流行水平 趙繼宗介紹,與卒中密切相關的危險因素包括行為危險因素(如吸菸、高鹽飲食等)和既往疾病(如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和房顫等)。
  • 《中國卒中報告 2019(英文版)》正式發布
    我國卒中死亡人數約佔全球卒中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而帶病生存的卒中患者在我國已高達1300萬。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估計,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中國已成為卒中終生風險最高和疾病負擔最重的國家,高達39.3%。 為了更好地應對卒中這一全球性疾病,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學術組織特別是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會定期或階段性地面向全球公開發布卒中相關的疾病監測數據與防治進展信息。
  • 降溫1℃,心梗風險增2%!心梗發作「魔鬼月」,這6個「時間」最危險……
    降溫1℃,心梗風險增加2% 氣溫驟降,對於很多人來說最大的感受就是,冷。但是,對於這樣一個人群來說,冷可能成為催命符。 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氣溫每下降1攝氏度,心梗風險就增加2%。75~84歲的冠心病老人更易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