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鐵球砸死女嬰整樓被判賠,專家:適用過錯推定非縱容犯罪

2020-12-06 新華報業網

  ●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過錯推定原則的適用,有助於推動社區、鄰裡關係的緊密相連,形成鄰裡關係的守望相助,以及以家庭為基礎,以社區為範圍對高危險行為的群防群治機制

  ●從法律適用的角度,不僅應當對排除責任、證明無過錯的證據進行嚴格審查,還應當通過現場勘驗、偵查實驗等方法,對於納入補償範圍承擔推定過錯的責任人,進行危險行為實施結果可能性的評估,以縮小過錯推定原則的適用範圍

  法治日報9月18日消息,前不久,四川省遂寧市首個高空墜物致人死亡案宣判,因未找到拋物者,事發地整棟住戶均被判賠。

  2016年11月11日,遂寧油坊中街,一個健身鐵球從天而降,樓下嬰兒車裡一名未滿一歲的女嬰被砸身亡。事發後,當地公安機關介入調查,核實鐵球降落處整棟住戶所有居住情況,但未能找到拋物者。遂寧市船山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該樓棟的所有業主包括底層門面的經營者,均有可能成為實施侵權行為的加害人,除家中確實無人居住的住戶外,其餘住戶每戶賠償3000元。截至目前,已經有個別業主進行了上訴。

  據了解,高空墜物的傷人次數一直在增長。實驗數據表明,從8層樓扔下一枚30克的雞蛋會致人頭皮出血,從18層樓扔下雞蛋會砸碎頭骨,從25層樓扔下雞蛋則會致人死亡。

  對於高空墜物,公民應該如何防範,高空拋物者應承擔哪些責任?在無法確定具體侵權人時,如何保障受害人的權益,又該如何保障無關人員的利益呢?對此,《法治日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故意高空拋物行為

  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故意從高空拋擲物體需要承擔哪些責任?

  對此,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韓英偉介紹,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規定,故意從高空拋棄物品,尚未造成嚴重後果,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的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處罰。為傷害、殺害特定人員實施上述行為的,依照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

  在廣東廣信君達律師事務所律師陳一天看來,對於故意高空拋物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應當根據行為人的動機、拋物場所、拋擲物的情況以及造成的後果等因素,全面考量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準確判斷行為性質。除了需承擔刑事責任外,對他人人身或財產造成損害的,還需要承擔附帶民事賠償責任。

  那麼,非故意為之的高空拋物,如高空墜物,又該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呢?

  韓英偉認為,非故意為之的高空拋物,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一般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但要承擔民事侵權賠償責任。如果過失造成物品從高空墜落,致人死亡、重傷,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第二百三十五條規定的,依照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重傷罪定罪處罰。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規定,從高空墜落物品,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以重大責任事故罪定罪處罰。

  陳一天說:「因過失導致高空墜落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主要是建築物的所有者、經營者、管理者、使用者、佔有者等,一般包括建築物業主、物業管理公司、使用人、承租人等單位和個人。」

  關於物業在何種情況下要承擔責任,陳一天說,物業企業承擔責任一般是基於過錯責任原則。一般來說,物業服務企業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約定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相關行業規範確定的維修、養護、管理和維護義務,造成建築物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致使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韓英偉說,根據侵權責任法,如果物業服務企業作為管理者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責任。

  具體侵權人難確定

  適用過錯推定原則

  此次事件中,因未能找到拋物者,法院判決該棟樓所有業主,除家中確實無人居住的住戶外,其餘住戶每戶賠償3000元,有何依據?

  據韓英偉介紹,民法總則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侵權責任法也規定,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在陳一天看來,該判決主要依據的是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七條。在即將施行的民法典中,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對該內容作了進一步完善,明確規定「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對於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應強調的是,法律條文在此處所使用的是「補償」而非「賠償」,這主要是適用過錯推定原則的表現。這一「賠償」實為「補償」,是因為在損害發生後無法查明過錯主體,而適用過錯推定原則進行歸責的結果,即推定無法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卻又存在有造成此種危害後果可能性的責任主體存在過錯的民事侵權歸責原則。

  除此之外,陳一天表示,若業主不服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若要免除自身的賠償責任,要有實質性的證據證明事故發生時家裡並沒有人,也就是提供不在場證明、致人損害的物品與自家無關、自家所在位置拋出的物件無法到達損害結果發生的地點或是無法造成類似的損害,等等。

  韓英偉也表示,業主如果想上訴,可向作出一審判決的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嚴格適用證據規則

  依法合理分擔責任

  談及該事件的判決結果,專家認為不僅僅是法律條款的規定,還有一些其他的考慮。

  陳一天說,此事件的判決不僅不是在縱容犯罪。事實上,反而是在損害結果發生後,又無法查明侵權人的情況下,基於充分保障受害人的權益、充分彌補受害人損失,合理分擔責任的一種價值選擇。特別是在每一個人都存在成為類似案件受害人的可能性的情況下。所以,這無疑也是法律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一個重要體現。對於過錯推定責任的適用,並不存在儘量少的排除免責人的問題。究竟何人的責任可以免除是嚴格適用證據規則,排除合理懷疑的結果,排除的標準是可以證明自己不存在過錯。在該規則的適用和結果的確定上,不應存在人為的選擇性排除,而要求達到裁判者的內心確信,確信「為此案承擔責任的全部責任人,均已無法排除拋擲加害物的可能性」。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是儘量多地排除了免責人的操作。

  同時,陳一天表示,從科學發展與立法技術的局限性上來說,對於類似案件適用過錯推定原則已經是當前乃至今後較長一段時間內的最佳選擇。在過錯推定原則的適用上,已經綜合考慮了受害人與判定責任人雙方的權益與感受。雖然在最大限度的保障受害人權益、彌補受害人損失的同時,存在使大多數無辜的人受到牽連、承擔責任的問題,但是從立法層面講,已經明確規定了該責任的承擔僅為「補償」,也就是過錯推定的結果,而非基於直接故意所承擔的「賠償」甚至是刑事法律責任。對此,是值得高度肯定的。

  另外,從社會治理的角度來看,過錯推定原則的適用,有助於推動社區、鄰裡關係的緊密相連,形成鄰裡關係的守望相助,以及以家庭為基礎,以社區為範圍對高危險行為的群防群治機制。從這一角度來講,這也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那麼該如何儘量減少責任人呢?陳一天建議:「從法律適用的角度,不僅應當對排除責任、證明無過錯的證據進行嚴格審查,還應當通過現場勘驗、偵查實驗等方法,對於納入補償範圍承擔推定過錯的責任人,進行危險行為實施結果可能性的評估,以縮小過錯推定原則的適用範圍。」

  高空拋物應當徹查

  起到警示預防作用

  對於高空拋物案件,韓英偉直言,高空拋物案件本身取證存在較大困難,給公安機關的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對於此類無法找到拋物者的案例,首先,涉案小區業主委員會組織業主協商解決;其次,協商不成,可以通過訴訟途徑解決,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韓英偉建議,高空拋物案件應當徹查,以起到警示和預防作用。首先,應當由公安機關及時調查。其次,有賴於小區管理者健全小區管理設施,嚴密配合公安機關;最後,此類案件必須要深入人民群眾廣泛走訪調查,以提高破案效率。

  陳一天認為,對於該案以及類似案件的徹查、破案,一方面能夠充分貫徹刑法罪責刑相適應的基本原則,最大範圍地發揮刑罰的犯罪預防功能;另一方面,能夠有效地樹立典型案例,提高社會高空墜物風險預防的正面宣傳效果。

  陳一天說,對於此案或類似案件的刑事偵查,需要進行大範圍的走訪與篩查,工作量異常巨大。比如,通過挨家挨戶的現場勘查,了解實施高空拋物行為的可能性;通過對每戶家庭成員的詢問,了解其擁有健身鐵球和拋擲的可能性;通過對家庭成員親友及單位的走訪,核實其陳述的真實性;通過對健身鐵球生產廠家的調查,了解其銷售渠道與對象;通過對主要嫌疑對象消費行為及購物習慣的分析,了解其購買健身鐵球的可能性;通過對網絡購物記錄的篩查,了解其購買健身器械甚至是健身鐵球的可能性;通過偵查實驗,測定各戶居民實施犯罪的可能性,等等。

  對於如何防止與防範高空拋物、墜物,韓英偉建議,第一,要加強宣傳高空拋物的危害,提高小區居民的法律意識和整體素質,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及時清理窗臺物品,防止高空墜物危險;第二,加強監督與管理,嚴厲懲處高空拋物行為,依法追究相關所有人、使用人、管理人的責任,健全群眾反映、投訴、舉報渠道。第三,提高自身保護意識,注意觀察建築物特點,遠離高危、老舊等有高空墜落物危險建築物,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等。

  陳一天表示,防範高空拋物、墜物是一個需要群防群治的問題,但總體來說關鍵還在個人。對於個人來說,一方面要儘量避免成為高空墜物受害人的風險;另一方面,也要杜絕成為加害人侵犯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危險。同時,還要提示家人、朋友、鄰裡注意或避免前兩種風險。特別是建築物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來說,要強化風險意識,加強建築物的維護、保養、合理安排,儘可能全面地防範構築物、擱置物脫落傷人的風險。一旦作為建築物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的個人都擁有了防範高空墜物風險的意識,那麼由個人所組成的單位自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防範高空墜物的風險。

相關焦點

  • 鐵球砸死女嬰全樓被判賠:法律如何兼顧人情
    最近,一則「天降鐵球砸死女嬰,整棟樓判賠」的消息,再次引發公眾對這個經典法律問題的討論。2016年,四川遂寧市油坊街127號樓,一隻從天而降的鐵球,砸中了樓下嬰兒車裡一名不滿一歲的女嬰並致其死亡。事發後,當地警方介入調查,但沒能找到拋物者。
  • 天降鐵球砸死女嬰,整棟樓每戶賠3000元,為何這樣判?
    2016年11月11日,四川遂寧一隻健身鐵球從天而降,樓下的嬰兒車裡一名未滿一歲的女嬰被砸身亡。事發後,當地公安介入調查,核實鐵球降落處整棟住戶的居住情況,但近4年過去了,仍然未能找到拋物者。日前,近4年後該案終於宣判。
  • 天降鐵球砸死女嬰全樓被判「賠」後續:已有30多戶業主準備上訴
    最近,一則「天降鐵球砸死女嬰,整棟樓判賠」的消息,引發關注。8月24日,四川遂寧首個高空墜物致人死亡案宣判,因未找到拋物者,事發地整棟住戶均被判賠。近日,已有30餘戶業主表示準備上訴。事件回顧2016年,四川遂寧市油坊街127號樓,一隻從天而降的鐵球,砸中了樓下嬰兒車裡一名不滿一歲的女嬰。經過9小時全力搶救,女嬰不幸離世。事發後,當地警方介入調查,但沒能找到拋物者。於是,女嬰父母將事發地整棟樓的住戶全部起訴至法院。
  • 老太太遛彎時被從天而降的泰迪狗砸死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主觀上要求行為具備犯罪故意,即明知如此會導致他人受害的犯罪結果,仍實施該行為,追求或放任該危害結果的放生。客觀上要求行為人已經實施了足以危害到不特定多人的犯罪行為。  該案在今天看來,屬於有法可依的案例,事實上法院最後也是按照判處過錯推定原則判處可能實施加害行為的22戶居民承擔公平賠償責任。即現如今《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七條所規定的內容。
  • 民法典在線|堆放物致害責任適用過錯推定原則!
    民法典在線|堆放物致害責任適用過錯推定原則!法條第一千二百五十五條堆放物倒塌、滾落或者滑落造成他人損害,堆放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 民法典救救我丨堆放物倒塌傷人,推定堆放人有過錯!
    第二季 侵權責任篇第25集 堆放物倒塌傷人, 推定人有過錯!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小德的煩惱】這天早上,小德出門上班,卻發現電梯壞了,無奈之下只好走樓梯下樓。誰成想,剛進樓梯間,就踩著個東西,滑倒在地,摔得起不來身。
  • 夾克衫標牌不符 華堂商場被判賠
    華堂辯稱,王先生所提到的國家標準是推薦標準,華堂公司銷售的商品並未選擇適用這項標準,王先生本人也不能證明商品是從華堂商場購買的。「況且食品包裝標示問題不是產品質量問題,華堂商場作為銷售者對此並非明知,不符合十倍賠償的適用情況。」華堂商場認為,王先生應返還所購商品。同時,華堂也不同意範先生的訴求。
  • 「不用賠」彰顯「得理饒人」美德
    近日,一段「17歲女孩騎車剮蹭轎車,車主卻說不用賠」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  4月16日晚,一位17歲的女孩在騎車給父親購買藥品途中,為躲閃飛駛的大型貨車,不小心剮蹭了停放路邊的一輛轎車。女孩主動報警。車主趕來後,女孩向他哭著道歉,連聲說對不起,稱攢夠錢就賠償。
  • 「以案釋法」滑雪撞傷他人,被判賠2萬餘元
    王剛認為,馮力未對其他滑雪者的靠近和衝撞保持警惕,其自身也存在過錯。判決法院審理認為,被告王剛使用雙板直線滑行,相較於原告的單板S型線路下滑距離較短且速度較快,其在滑行過程中,將前方滑行的原告馮力碰撞致傷,系其未盡到高度注意義務、未能及時採取有效避讓措施所致,其行為與原告的人身損害後果之間存在直接因果關係,其作為侵權人應當對原告的合理損失承擔主要賠償責任。
  • 瀋陽:樓上飛下磚頭砸死人 管樓單位被判賠68萬
    掉磚樓的管理單位  不願擔責  對此,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表示,無法確定導致程先生死亡的磚頭來源,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自己需承擔的責任為補償責任非賠償責任。另外,這塊磚頭是從樓上掉下,樓上包括四樓以上的住戶及房頂,派出所出具的材料及程先生家屬提供的證據,均無法證明這塊致命的磚頭是從自己所管理的居民樓掉下的。  根據誰主張誰舉證原則,程先生家屬主張公司承擔賠償責任,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公司作為該居民樓的公共區域的管理人,在導致受害人死亡的磚頭來源無法確定的情況下,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 偷電瓶被電死,車主判賠5萬?民法典:責任劃分不能再「和稀泥」
    偷電瓶被電死,車主判賠5萬,這樣的荒唐事不會再有了!民法典:責任劃分不能「和稀泥」!有句話說得好,「天有不測,人有旦夕禍福」,人生總會有一些不幸。一般說來,人們都有損失,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去找責任人,要求賠償損失。
  • 輕罪犯罪檔案限制公開 粵擬封存未成年人「前科」
    為了讓曾輕微犯罪、真心改過的未成年人重新回歸社會,廣東省將探索未成年人輕罪記錄消滅制度和檔案封存保密制度,即被判非監禁刑以及不捕、不訴的未成年罪犯和18—25歲在校生的輕罪記錄有望被封存,不再影響其就業、讀書、入伍。這是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廣東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訴工作機制創新現場會上了解到的。輕罪記錄如何封存?
  • 海牙地區法院撤銷俄羅斯判賠尤科斯的裁決
    倫敦2016年4月21日電 /美通社/ -- 2016年4月20日,海牙地區法院宣告俄羅斯聯邦針對2014年一起重大裁決的上訴勝訴,撤銷俄羅斯判賠前尤科斯石油公司(Yukos Oil Company)大股東超過500億美元的裁決。
  • 網絡盜圖判賠標準「蒙查查」?廣州網際網路法院四個案例「話你知」!
    在當事人不能證明侵權損失或違法所得的情況下,盜圖一張到底應判賠多少,全國各地法院掌握的標準並不統一,從三五百到五六千元各不相同。如何確立網絡圖片侵權的合理賠償標準是長期困擾司法實踐的難題。廣州網際網路法院通過對逾萬件網絡圖片著作權侵權糾紛的調判,依託典型判例,確立了要素認定規則,明確回應了網絡圖片侵權判賠標準問題。
  • 淺析混合過錯的歸責原則
    過錯雖然是一種心理狀態,但它是通過行為人違反義務的行為表現出來的。判斷行為人主觀上有無過錯,首先要堅持客觀標準,要考慮法律的客觀要求。過錯作為一種心理狀態,它的性質在於行為人的意志活動,反映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理解和判斷能力。在某些情況下,法律規定了過錯推定,即只要行為人不能證明他是沒有過錯的,就推定他違反義務的行為是有過錯的。
  • 路上磚塊「絆死人」 家屬起訴獲賠22萬
    近日,增城市人民法院審結此案,判決養護公路的公司賠承擔三成責任,賠償死者家屬22萬餘元。家屬認為,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道路、橋梁、隧道等人工建造的構築物因維護、管理瑕疵致人損害的,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才可除外。
  • 摩天大樓的樓頂懸掛著百噸大鐵球,網友:掉下來會不會把樓砸透?
    摩天大樓的樓頂懸掛著百噸大鐵球,網友:掉下來會不會把樓砸透?中國經濟不斷發展以後,很多旅遊城市都開始建設自己的地標,這些地標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較高的建築,很多都是一些摩天大樓。這些大鐵球就是調諧質量阻尼器,又叫風阻尼器。我國最先安裝風阻尼器的摩天大樓,就是臺北的101大廈,因為臺灣經常會受到颱風的侵襲,所以當1棟高樓到大了一定高度之後,就需要安裝這個來作為穩定整座大樓的裝置。
  • 老人開顱手術後無醫囑轉病房死亡 醫院判賠八萬
    沒有醫囑開顱病人轉入普通病房終審認定醫院存過錯判決按照20%比例賠償 老人術後死亡天壇醫院賠8萬  本報訊 (記者 洪雪) 69歲的馬先生剛做完開顱手術,就在沒有任何醫囑的情況下,從監護室被轉到了普通病房,且在術後第六天突發急症,最終因搶救無效死亡
  • 張穎鴻 李振林|惡意補足年齡規則本土化適用論
    (1)惡意補足年齡規則在英國的演進1338年,英國頒布一項法案,規定7周歲以上兒童推定為無刑事責任能力,但該推定可通過證明具有惡意而推翻。17世紀,英國將惡意補足年齡規則適用的上限確定為14周歲。至此,惡意補足年齡規則已經初具現代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