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轉錄因子WUSCHEL介導擬南芥生殖細胞產生機制

2020-12-06 生物谷

圖片來自Albert-Ludwigs-Universität Freiburg。


2017年6月1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法國、比利時、瑞士和日本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將植物的普通體細胞轉化為生殖細胞(用於有性生殖)的調節通路。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

Science

期刊上,論文標題為「RETINOBLASTOMA RELATED1 mediates germline entry in Arabidopsis」。

不同於人和動物的是,植物在早期的胚胎形成期間沒有留有生殖細胞系用於未來的配子產生。相反,植物的生殖細胞是由植物生殖器官(雄蕊和心皮)中的體細胞從頭產生的。為此,選中的體細胞將它們的細胞分裂模式從有絲分裂轉化為減數分裂。有絲分裂是維持染色體數量的細胞增殖過程,而減數分裂是降低染色體數量並且發生基因重組的細胞分裂過程。因此,植物進化出策略而能夠讓體細胞切換到生殖細胞命運,並且是在合適的位置和合適的時間進行切換的。

論文作者、德國弗萊堡大學植物生物學家Thomas Laux教授和同事們在模式生物擬南芥中鑑定出多種基因,從而提供從有絲分裂轉化到減數分裂的起始信號。這些發現的起始點是在單個胚珠中產生多個生殖細胞的擬南芥突變株。

這種新發現的調節通路的關鍵是對轉錄因子WUSCHEL活性進行限制。Laux團隊在幾年前鑑定出WUSCHEL是一種重要的多能性幹細胞的調節物,這些幹細胞能夠變成擬南芥中的每種細胞類型。WUSCHEL參與生殖細胞產生,這就為從古生物學研究中提出的一種長期存在的假設---生殖性胚珠和莖分生組織是從古代植物中的相同原始器官進化而來的---提供分子證據。這種新發現的調節機制展示了植物如何能夠對生殖器官中的體細胞切換到生殖細胞進行限制以至於僅單個生殖細胞產生,而周圍的體細胞承擔著其他的任務。(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個人轉發,網站轉載請註明來源「生物谷」,商業授權請聯繫我們 。更多資訊請下載 生物谷 app.原始出處:Xin』Ai Zhao, Jonathan Bramsiepe, Matthias Van Durme et al. RETINOBLASTOMA RELATED1 mediates germline entry in Arabidopsis. Science, 28 Apr 2017, 356(6336):eaaf6532, doi:10.1126/science.aaf6532Jean-Philippe Vielle-Calzada. Linking stem cells to germ cells. Science, 28 Apr 2017, 356(6336):378-379, doi:10.1126/science.aan2734

相關焦點

  • Science | 植物維管特異性轉錄因子調控根毛響應低磷環境的機制
    植物根系中維管細胞的增殖受到轉錄因子TMO5 (MONOPTEROS 5) /LHW (LONESOME HIGHWAY) 形成的異源二聚體複合體的調控【1,2】。TMO5/LHW複合體通過調控它的直接下遊靶標LOG4 (LONELY GUY4) 和LOG3的表達以控制細胞增殖【3】 。 LOG4 和LOG3編碼細胞分裂素合成途徑的限速酶【4】。
  • MYC-MYB轉錄因子調控擬南芥維管束鞘特異性基因表達
    多細胞真核生物的基本特徵是不同組織的功能特異性,其中一個突出例子是C4光合作用。在該過程中,碳最初被固定在葉肉細胞,然後釋放到維管束鞘細胞再固定,這種組織區分特徵是C4植物光合效率顯著提高的原因,因此對葉肉細胞或維管束鞘細胞特異表達的機制研究至關重要【1】。C4植物是從C3植物進化而來, C3模式植物擬南芥是揭示這種細胞功能特異性機制的優異材料。
  • 「擬南芥轉錄因子基因BP在調控植物種子萌發中的應用」獲發明專利
    擬南芥又名鼠耳芥、阿拉伯芥、阿拉伯草,拉丁文名為Arabidopsis thaliala (L.) Heynh。擬南芥作為一種草本植物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和非洲西北部。在我國的內蒙、新疆、陝西、甘肅、西藏、山東、江蘇、安徽、湖北、四川、雲南等省區均有生長。
  • Science|小鼠卵子發生中的細胞決定因子:ZGLP1
    哺乳動物的有性生殖依賴於男性和女性生殖細胞的分別發育,但其潛在機制尚不清楚。Mitinori Saitou研究組在先前的研究中發現,在胚胎顆粒細胞中高表達的BMP【4,5】和RA協同控制mPGCLCs細胞中卵子發生發生以及減數分裂過程【6】。RA在原始生殖細胞發育過程中發揮的是抑制作用,其參與到胚胎多能性的轉錄因子網絡之中,與RA在幹細胞分化過程中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
  • 一作解讀 | 北大學者Science發文揭秘擬南芥花粉管細胞完整性與精細胞釋放「封印」
    圖一:擬南芥有性生殖過程1。他們成功鑑定到參與控制花粉管細胞完整性與精細胞釋放的信號分子(RALF4/19、RALF34)及相關受體複合體(BUPS-ANX),並揭示了該過程的分子調控機制6。這項研究系統性地鑑定了參與調控「花粉管如何保持生長過程中的細胞完整性、何時以及如何爆炸」的不同組分,並釐清了各組分之間的相互關係,將極大促進雌-雄組織間甚至其它細胞-細胞間信號交流的研究。同時,這一新的花粉管爆炸分子機制的發現更是植物生殖領域的重大突破,也將人們在分子水平對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調控過程的理解又往前推進了一大步。
  • Science:Bcl6轉錄因子對輔助T細胞生長發育的調控作用
    專題:Science報導本次發表的《科學》文章主要解釋了Bcl6轉錄因子對輔助T細胞生長發育的調控作用。CD4+輔助T細胞的一個基本功能是調節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濾泡輔助性T細胞(T follicular helper ,Tfh)通過細胞因子白介素-6和白介素-21來調節B細胞的功能。
  • The Plant Cell:餘迪求等擬南芥WRKY57轉錄因子研究獲進展
    植物葉片衰老受到多種發育因子和環境因子所調控。外源植物激素茉莉酸(JA)處理可以誘導葉片細胞迅速進入衰老程序,而生長素(Auxin)卻可以有效地抑制該過程發生。眾所周知,植物激素JA和auixn介導的信號途徑之間存在著交叉調控通路,並在植物發育和抵抗病原菌侵染等生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調控功能。
  • PNAS | 擬南芥P小體介導的選擇性翻譯的機制
    前期在酵母和人細胞的研究工作發現,p小體能暫時存儲翻譯沉默的mRNA,並且這些mRNA可能重新進入翻譯【1】。在擬南芥幼苗中超過1,000種 mRNA 在黑暗生長時是翻譯惰性的,但是當幼苗首次暴露於光信號時迅速參與翻譯。然而,為什麼一些 mRNA 經歷選擇性翻譯,如何調節選擇性翻譯,以及為什麼它重要仍然是未知的。
  • 轉錄因子入核的調控機制
    轉錄因子入核的調控機制 來源:生命經緯 2007-01-16 09:12 對細胞分化的調控是臨床應用胚胎幹細胞的關鍵問題之一。
  • 研究揭示細菌ECFσ因子介導的轉錄起始分子機制
    該文主要研究了細菌ECF σ因子的結構、ECF σ因子特異性識別啟動子DNA序列,以及ECFσ因子起始轉錄的分子機制,重點探討了ECF σ因子的σ2/σ4 linker區域的結構與功能。結構顯示ECFσ因子和看家σ因子與RNAP的相互作用方式類似,識別啟動子DNA的方式類似,但是打開啟動子雙鏈的機制不同。ECFσ因子的σ2/σ4 linker區域伸入到RNAP的催化活性中心,穩定單鏈的模板鏈DNA。
  • 生命學院孫前文實驗室發文報導R-loop介導擬南芥中葉綠體基因組...
    生命學院孫前文實驗室發文報導R-loop介導擬南芥中葉綠體基因組穩定性維持的新機制清華新聞網1月9日電 1月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孫前文實驗室在《細胞報導》(Cell Report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RHON1共轉錄移除R-loop以維持擬南芥葉綠體基因組穩定性"(RHON1 co-transcriptionally
  • 研究揭示VOZ轉錄因子介導的水稻抗稻瘟病新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發現高等植物特有的維管植物單鋅指(VOZ)轉錄因子是植物抗病的關鍵因子,揭示了VOZ轉錄因子作為橋梁連通泛素連接酶對抗病蛋白調控的分子機制,為創製新的病害防控策略和抗病分子育種奠定了理論基礎。
  • /王冰揭示獨腳金內酯信號途徑的新發現:既是抑制子又是轉錄因子
    該研究發現SMXL6靶向擬南芥基因組中的729個基因,並通過直接與其啟動子結合來抑制SMXL6,SMXL7和SMXL8的轉錄,表明SMXL6作為一種自動調節的轉錄因子,可維持獨腳金內酯信號的穩態。這些發現揭示了一種意想不到的機制,激素信號傳導的轉錄阻遏物可通過該機制直接識別DNA並調節高等植物中的轉錄。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需要適宜的光照、溫度、水分和各種營養元素。
  • Science:揭示富馬酸鹽阻斷細胞焦亡機制
    2020年8月24日訊/生物谷BIOON/---2001年,Cookson等人首次使用pyroptosis來形容在巨噬細胞中發現的caspase-1依賴性細胞死亡方式。細胞焦亡(pyroptosis)經證實是一種新的程序性細胞死亡方式,其特徵為依賴於半胱天冬酶-1(caspase-1),並伴有大量促炎症因子的釋放。
  • 細胞壁重塑和囊泡運輸介導擬南芥根時鐘
    細胞壁重塑和囊泡運輸介導擬南芥根時鐘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45:21 美國杜克大學Philip N. Benfey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在擬南芥中超表達bHLH類轉錄因子VvCeb1基因變多肉,既節水又抗鹽
    該研究在擬南芥中超表達來源葡萄中密碼子優化版的bHLH類轉錄因子VvCeb1基因(該基因參與葡萄漿果發育的細胞擴增階段過程)後,轉基因擬南芥的葉片更厚,肉質顯著增加,表現為提高了用水效率,增加了耐鹽度並減少了乾旱的影響。因此,對植物進行組織多肉植物工程方法也可用於其他植物,如農作物和生物能源作物,以改善乾旱和鹽分耐受性。
  • PNAS|李來庚揭示脫落酸通過磷酸化NST1調節擬南芥次生細胞壁的形成機制
    某些特定類型的細胞在停止延伸後會沉積較厚的次生細胞壁(SCW),從而賦予這些專門化細胞以獨特的功能,例如機械支持,水和養分的長距離傳導,對生物脅迫的抵抗力,豆莢脫落和花粉釋放。SCW主要由纖維素,木質素和半纖維素組成。植物次生細胞壁(SCW)的沉積和木質化受季節因素和非生物脅迫的影響,這些響應可能涉及脫落酸(ABA)。但是,涉及的機制尚不清楚。
  • Science:揭示胞嘧啶甲基化調節人轉錄因子的DNA結合特異性機制
    較短的核苷酸序列形成確定體內的蛋白在何時和何處產生的DNA片段。人體中幾乎所有的細胞以非常相同的順序含有相同的DNA序列。然而,不同的基因在不同的細胞類型中具有不同的活性,這允許這些細胞發揮著特定的功能。這種基因調節的關鍵在於特定的DNA結合蛋白,即結合到DNA序列上激活或抑制基因活性的轉錄因子。
  • Science|調控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有助開發幹細胞再生療法
    作者發現,維持幹細胞多潛能性重要的轉錄因子這些發現表明CMA介導了幹細胞核心多潛能性相關轉錄因子對代謝的調控,並進而影響了幹細胞內的表觀遺傳修飾,從而控制了幹細胞在自我更新與分化之間的平衡。(圖1)。DOI: 10.1126/science.abd1431) 為了研究CMA在ES細胞中的作用,作者首先檢測了幹細胞中CMA的活性,發現Oct4和的Sox2轉錄抑制了CMA的限速酶基因Lamp2a ,從而使CMA的活性在正常的幹細胞中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低水平的CMA對於維持ES細胞的自我更新至關重要。
  • 植物細胞全能性和再生( Science雜誌公布的最重要的25個科學問題之一)
    從分子機制上看, 隨著植物年齡的增長, miR156的表達逐漸降低, 導致其靶基因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LIKE(SPL)類轉錄因子含量的上升. SPL可以與細胞分裂素信號途徑的關鍵轉錄因子B-ARR結合, 導致B-ARR的轉錄激活活性受到抑制, 呈現細胞分裂素的不敏感性, 進而導致莖尖再生能力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