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數學教材中萬以內的加減法知識點以「情境+問題串」方式呈現(該內容見二年級數學下冊第58頁)
新數學教材呈現學生思考模式(該內容見二年級下冊第88頁)
昨日開學第一天,部分中小學生用上了最新教材,包括北師大出版的《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和《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七年級下冊)。北京青年報記者由北師大出版社獲悉,此次北師大版本教材修訂的主要特色是更加注重教材的情境運用,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
數學新教材:「情境+問題串」
據北師大出版社基礎教育分社主編王建波介紹,此次新修訂的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材以「情境+問題串」作為全新的呈現方式,教材更加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選取的情境素材來源也更加廣泛,注重農村情境與城市情境的平衡,密切數學與現實的豐富聯繫。例如,教材新選取了「奧運會開幕」、「製作貝殼工藝品」、「小蝌蚪成長」、「北京最窄的胡同」等學生感興趣的素材。
關於「情境+問題串」的方式,王主編進一步解釋說,「以前的數學教材一上來,沒頭也沒尾的,就直接講數學的知識內容,現在教材就是結合學生最直接的生活經驗,把數學知識先放在一定的情境中,相當於先有一個主題,通過這個主題引出相應的學習內容,再在情境的基礎上跟進相關的問題。」在問題串的編寫上,王主編進一步解釋,問題的設置是有講究的,問題之間有層次和梯度,由易到難,再到最後一個開放性問題,「這樣對不同孩子可以有不同要求。這也是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要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教學,不應統一要求。」
據北師大出版社介紹,此次數學教材修訂的另一個重要思路是變「教材」為「學材」,突出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視角看待數學、看待數學學習的過程。例如,教材中以學生「原創作品」的形式呈現了學生思考、交流的過程,多種想法、多樣化的解題思路,貼近學生的現實,也有利於教師了解學生的思維狀態。
英語新教材:設情境活動記憶單詞
記者發現,七年級英語下冊新版教材第51頁新增了一個英語活動,文中插圖展示了一個雜亂堆放著各種物品的行李箱,活動要求學生在兩分鐘時間裡只憑記憶力而不靠外界幫助,記住儘可能多的物品,之後合上教材,說出記得的物品,並根據評分欄點評自己的表現。
北師大出版社相關負責人表示,英語新教材之所以增加這樣的活動內容,除了突破傳統、枯燥的詞彙聽寫模式之外,也希望能為教師提供指導,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的策略,老師可以在活動完成後,引導學生思考他們使用了哪些記憶方法,如有意記憶法(有明確目的)、聯想記憶法、多通道記憶法(藉助聽覺、口語等渠道)等,思考哪些方法更適合自己,進而幫助學生學習英語。
開學第一課
學正確坐姿
什麼是正確的坐姿?正確的讀寫姿勢應該是什麼樣的?昨天上午,東城區體育館路小學開學第一課就是讓全校學生學習走路姿勢、坐姿、讀寫姿勢等各種行為習慣。
坐的時間長了就開始彎腰駝背、看書久了就開始靠著書桌……為了糾正學生學習時的不良習慣,在昨天上午新學期開學的第一課,體育館路小學特別安排全體學生學習行為規範,其中包括走路的姿勢、坐姿、讀寫的姿勢等。
「正確的坐姿是,保持兩腳平放在地面上,腳尖向前,兩個膝蓋在正前方,兩腳距離約一拳,身體保持正直,頭抬平,兩眼目視前方。」在老師的帶領下,四年級一班的學生彭韜錦慢慢地開始將隨意踮起的雙腳平放在地面上,膝蓋也從左右分開聚攏到正前方。「我以前上課正確的坐姿只能堅持五分鐘,隨後就開始彎腰駝背,因為這樣感覺輕鬆一些,但是也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現在學習了正確的姿勢,如果能一直保持,對我的學習效率應該會有提高。」他說。
亮寒假成果
「我考察的柬埔寨暹粒的土壤,這裡的土壤黏性小……」昨日上午,育才學校全體學生在操場上聆聽了「開學第一課」,但講課「老師」換成了十餘名來自不同年級的學生,他們輪流向大家做了假期生態考察報告。
聽雲南民歌
西城區黃城根小學昨天邀請了2013年上過春晚的雲南歌手阿普薩薩,這位來自少數民族獨龍族的民歌歌手,為學生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民族音樂課。阿普薩薩邊為學生們演唱,邊帶領大家感受歌曲的意境。
講交通安全
昨天,北京市第三聾啞學校的40名聾啞學生來到交管局指揮大廳。孩子們雖然不能說話,但是他們都睜大眼睛看著3名首都交警形象大使姐姐和手語老師為他們講解交通安全知識。
玩勵志遊戲
新學期,海澱區亮甲店小學根據熱門的娛樂節目《爸爸去哪兒》策劃了校園版「老師去哪兒」的大型勵志活動,以各個班級作為家庭單位,「老師」代替「爸爸」這一角色。在昨天新學期的開學典禮上,學校啟動了「老師去哪兒」的第一項任務,即各個班級的每一個人要收集50個「您好」籤名,遊戲規則是主動親切地向50個人說您(你)好,然後獲得這50人的籤名。最先完成任務的班級,將由學校的「神秘人物」頒發獎品,並下發下一個任務卡。
在完成50個「您好」籤名環節之後,學生還將挑戰10次晨跑並得到體育組老師籤名、給爸爸媽媽洗一次腳並獲得籤名、三天之內完成5個微小品創作、打敗一個小惡魔(壞習慣)、尋找一個志願服務項目並上交計劃書等任務。活動的相關負責人曹玲玲老師介紹說,「老師去哪兒」這個活動在策劃之初徵集了不少學生的建議,是學校送給孩子們的一份成長禮物。
內存
全市開學首日交通壓力凸顯
昨天是全市開學第一天,本市早高峰較上周提前半小時到來,達到「輕度擁堵」,且學校周邊交通壓力突出,部分地區或路段出現了短時擁堵,其中中關村二號橋、蓮花橋、正陽橋三地區最為突出。此外,航天橋、中關村大街、西黃城根北口、廣渠門地區(夕照寺街)的交通也不容樂觀。
昨天的早高峰從早上6點半就開始了。7點55分,全路網交通壓力達到峰值,雖比上周有所提高,但交通指數最高也只達到5.9,為輕度擁堵,擁堵飄紅路段為55條。交通狀況比較突出的地區集中在中關村二號橋、蓮花橋、正陽橋。
記者發現,開學首日,中關村地區毫無懸念地成為「擁堵」老大難。其中,北四環中關村一號橋至保福寺路段由於學校比較密集,中關村一、二、三小都處於居民區附近,中關村一、二號橋交通壓力大,加之受送學生車輛路邊臨時停車影響,更縮小了道路空間。此外,中關村大街沿線也分布著多所中、小學,同時地處商業區,周邊寫字樓較多,上班車流和送學生車輛交集,中關村大街北向南方向交通壓力相對較大,特別是黃莊路口行駛緩慢。
相比於中關村的車流複雜,地處西三環蓮花橋西北角盤橋匝道邊的七一小學門前的交通擁堵則更多是由於停車空間有限,送學生的家長甚至把車停到了主路上,影響道路通行。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西四環正陽橋附近的豐臺五小,該校緊鄰西四環內環,加之家長路邊停車佔用道路,造成短時擁堵。
據市交管局指揮中心介紹,這些地區的擁堵原因主要是家長隨意停放車輛,造成整個路段通行能力下降。8點後學校周邊基本恢復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