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期,高年級數學課怎麼上?

2021-01-11 教書匠老胡

小考考知識,大考考品質,疫情是場大考,成功地檢驗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家庭教育成效以及教師的信息化水平與反思能力。復學兩周,對學生的學情已有清晰把握,更需要精細規劃:這段時間,高年級數學課怎麼上?#小學數學#

經過這個長長的「假期」,學生目前呈現以下狀況:

知識上,學生似懂非懂,老師霧裡看花。通過網課學的零零散散,一些學生甚至都沒怎麼學,但是又缺少了對新知識的好奇感,覺得是在複習,對課堂少一分敬畏。老師也在摸索:按照複習課來上,課後測發現,很多學生還是不會,按照新課來上,一些學生學過了,是一種時間浪費,更何況沒那麼多時間來上新課。

心態上,師生和家長都有焦慮,學生心態不穩定。開學小測摸學情,學生成績讓人驚,家長焦慮上棍棒,學生焦慮更叛逆,老師維穩兩頭哄,內心揣摩咋樣才行。

通過這兩周的摸索,有以下思考,共勉:

1. 構建良好師生關係,是讓學生正視自己的最佳途徑。

學生叛逆、抄作業、不能正視自己的不懂,除了年齡階段自帶的心理特徵之外,還有內心不安全。他不願意讓老師了解到自己不足一面,因此陷入惡性循環。就像高年級的親子關係,部分學生與家長無法正常溝通,班裡有學生還讓我幫著他騙他的爸爸,為了少挨一頓打,我確實幫他了,不過我也沒騙他家長,只是保密了而已。親其師則信其道,學生願意面對真實的自己,課堂就更有生機。師生、生生互動絕對是課堂的保鮮劑,靈動的課堂無論是新課、複習課都能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從而提升課堂效果。

2. 單元整體教學,是目前效率最高的上課思路。

對於單元整體教學,目前我也不是非常透徹。個人的理解是:以數學明線(知識)為載體,以暗線(數學思想方法)為核心,強化知識聯繫與遷移,建立知識系統。單元整體教學並不是一次講了一個單元的內容,而是在單元系列下,抓住聯繫,突出遷移與對比。以五年級下冊的《分數加減法》為例,五年級的分數加減法包括: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與解決問題。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習過同分母分數加減,而且學過加減混合運算,本單元的算法與算理其實都是不變的,只是異分母通分,計算結果要約分。我們就就要在對比中整合,在遷移中建立架構:同分母、異分母的對比,約分與沒約分的對比;算理的統一與算法的遷移。這樣一來可以把例1和例2放到一起,節時提效。

3. 分層教學,生生互助。

復學後,學生呈現兩極分化,要想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我嘗試實施分層教學。採取的方法是:每節課上課前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比如本節課要複習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的相關知識,首先以自己喜歡的形式的整理這一板塊的知識,學生可以通過翻閱課本、回憶等方法來整理;在課堂上小組交流、建立知識聯繫;最後結合具體的題目,提升知識運用能力。以上安排是將知識進行了整合,對於網課沒上好的孩子來說,不能遊刃有餘。所以在每節課的最後15分鐘左右,我們會讓學生自己去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並選擇下一步學習內容:覺得自己已經學會的,老師布置額外的作業,自己去做,下課交給老師,自己覺得還不會的,可以自己跟老師說,老師選擇性講解。高年級的學生大部分都能對自己做出恰當的自我評價,當然,也有個別對自我定位不準的,並不影響大局,老師也會通過課堂表現單獨溝通。

我會在在每次測試後,評講卷子結束,留出20分鐘左右的時間,小組互助,解決遺留問題。

4. 布置常規作業,助力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高年級的孩子,按理應該已經有了較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因為疫情,一些學習習慣被打碎。一些常規的練習:比如口算、計算要堅持。這短時間,為了鞏固基礎知識,我堅持每天給學生留2道課本上的題,我每天批改併集中講解,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日日行,不怕千萬裡,日日清,不怕千萬事。後疫情時期,學生的問題有很多,我們要相信:學生學習之路很長,危與機總是並存,挖掘不同時期的教學策略,成就更好的課堂。

相關焦點

  • 孩子才上高一,數學課就完全聽不懂了,該怎麼辦?聽聽老師怎麼說
    如果孩子在高一能夠打好基礎的話,等到高二和高三年級時,學習起來將會非常輕鬆,尤其是對於數學課來說更是如此。如果讓同學們挑選一門自認為最困難的科目,我想大多數同學都會選擇數學。數學這門科目真的是拉開分差的關鍵科目,數學成績好的同學輕輕鬆鬆考到130分不難,而數學成績差的同學可能連70分都考不到。
  • 課堂在「雲」上 四地三區跨省同上一堂數學課
    來自四地三區跨省的五年級同學,在「雲教室」共上一堂數學課。金山小學徐明校長執教數學課,他首先向同學們拋出了一個問題——「什麼叫『雲教室』?是天上的雲嗎?」有同學回答,「我聽說過『古人云』」,四地三區的同學們哄堂大笑。徐校長解釋道,「雲」意味著智慧和共享,比如金山小學的課程,即使是9000多裡外的阿克蘇三小也能看到。徐明領著班上同學和外地同學問好後,正式開講「折線統計圖」。
  • 北京赫德學校課堂觀察日記 春天裡的數學課
    北京赫德學校的楊老師提問:"孩子們,為了種好我們喜歡的植物,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啊?"旁聽者不禁心想:"這楊老師名不虛傳,全課程數學也確實不一樣,二年級的孩子們展示出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已經很與眾不同。"赫德學校的數學課上,各個小組熱火朝天地討論起來,一本正經的爭辯,分析,儼然一群小園藝科學家。赫德學校數學課堂上的細節與方法小組討論的聲音慢慢低下,越來越多的小手一隻只有秩序地舉起來。"楊老師,我們根據菜地面積安排好了植物的行間距和株間距,並且做了平均分,我認為還需要圍上柵欄,安裝一個門。"
  • 後疫情時期的紅蜻蜓
    疫情緩解之後,紅蜻蜓的業務重點又重新回歸線下,將提升專賣店銷量作為近期工作的重點,曾經火熱一時的全員線上營銷也慢慢地平靜了下來。對紅蜻蜓來講,重回線下是必然的選擇。紅蜻蜓從2011年就開始涉足線上銷售,但一直沒有成為主要的銷售渠道。後來,紅蜻蜓又成立了專門的新零售部門,但兩年多以來一直都是一個成本中心,並沒有做出很大的成績。
  • 在線數學課帶同學們學習關於鐘錶的相關知識點
    在小學三年級同學們會學習一些關於鐘錶的簡單知識,而這些知識不但和我們生活關係密切,也是在平時的考試中經常考察的知識點。在線數學課平臺麥斯數學現在就來為同學們總結一下關於鐘錶上的知識點。2、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一個格代表一個數字,也就代表一個小時;每一個大格裡有5個小格,每個小格代表1分鐘,分針走一小格就是1分鐘,分針走1大格是5分鐘;秒針要圍繞鐘錶走一圈,分針才會走1小格,秒針走1大格是5秒鐘,走1小格是1秒鐘。3、時針走1大格,分針正好走1圈,分針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時。
  • 畢業年級學生複課一周,疫情防控、教學備考進展如何?
    圖為壽光現代中學高三年級學生在上課。□記者 劉一穎 通訊員 馬思敏 報導截至4月22日,全省790所高中(含中職)541393名畢業年級學生已複課一周。疫情之下,在校備戰高考,學生心態調整如何?避免聚集是校園疫情防控的重點。如何引導學生們儘快適應特殊時期的校園生活,齊河一中費了一番功夫。借鑑交通路面規劃的經驗,學校設計了一套巧妙的分流機制。開學前,校園所有道路、學生活動區域,都被標上醒目的標識線,學生行走要按照標識前進。
  • 後疫情時期中國的就業問題及其應對
    後疫情時期,在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中國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仍然複雜。從全球來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主要經濟體疫情防控不利使得經濟形勢極不明朗,加之貿易保護主義盛行、中美博弈加劇,造成的中美經濟「脫鉤」等諸多不利因素。
  • 安義夜巷,開啟後疫情時期的全新夜生活
    5 月 30 日,時隔將近半年時間,上海靜安嘉裡中心旁,安義路上的一座拱門被重新點亮,安義夜巷在後疫情時期正式宣布回歸了。 我們希望商戶根據每期的主題,融合產品打造統一的調性風格,在這點上我們甚至是以打造酒店的規格來把握的。
  • 楊晶:讓數學課不再枯燥
    楊晶:讓數學課不再枯燥——走近「簡明線性代數」慕課通訊員 雷陳勇黑板上密密麻麻的矩陣、行列式,可以說是不少人學生時代的頭痛的記憶。然而,當這門古老的學科遇見在線學習的新浪潮時,又將迸發出怎樣的火花呢?或許,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楊晶教授開設的「簡明線性代數」慕課可以給我們一個嶄新的答案。楊晶從2015年起在學堂在線平臺上開始開設「簡明線性代數」慕課,整個課程上線共計9次,參與課程總人數近8萬人,在全國範圍內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疫情防控時期研究生工作的安排
    根據《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關於從嚴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精神,結合學校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和研究生院相關通知要求,結合學院實際,特制定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疫情防控時期研究生工作安排。
  • TOP投資人|後疫情時期,生物醫藥投資怎麼做?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王海蛟並沒有停下手中工作,居家辦公的時候,他堅持通過網絡與電話持續跟蹤調研投資項目的情況,了解它們在疫情中的動向與所受的衝擊。讓他十分激動的是,作為一家醫藥生物投資機構,高特佳旗下的不少項目都在疫情中發揮了社會作用。
  • 後疫情時代發熱門診該怎麼建?看設計與院方線上PK
    記者:劉魯來源:健康縣域傳媒發熱門診自疫情爆發後,成為醫院最新關注的重點對象,因特殊時期國家提出了較高的建設要求,各醫院院長們也是發揮最大能動性建設高標準的發熱門診,那麼究竟什麼是「高標準」?
  • 疫情時期的網絡與智慧教育論壇舉行,共話後疫情時代網絡與教育
    12月3日,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第二十七屆學術年會疫情時期的網絡與智慧教育論壇分論壇在深圳舉行。  疫情時期的網絡與智慧教育論壇由深圳大學信息中心主任王志強主持,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大學和山東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圍繞智慧校園建設模式、在線教育模式、在線教學直播雲平臺建設等主題發表報告。
  • 後疫情時期高能預警,小蟲子會咬出大毛病
    和合天醫健康直播間本期主題:後疫情時期高能預警 小蟲子會咬出大毛病 本期主播:天台縣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 陳英俊直播平臺:微脈、微贊、快手 108社區在線互動直播後,還有108社區場在線互動,意猶未盡的小夥伴還可以繼續參加。
  • 後疫情時期,初創企業安全生存指南
    置身全球化進程的今天,國內企業如何規避後疫情時期帶來的不利影響,依然是個難題。對創業公司來說,確保充足現金流成為度過難關的首要條件。低谷時期也不能懈怠,需要調整心態,打磨產品,做好迎接一切機會的準備。後疫情時期要尋求穩定甚至是增長,業務的穩定運營就必須要保證。而安全,正是其中最易忽視的關鍵點。安全問題發生前,存在感低;發生以後,損失難以挽回。而事實正是:當今一切的數位化,都離不開安全。
  • 數學課解決剎車追尾 小學語文講懂詹天佑 3200多堂錄播課怎樣讓...
    原標題:數學課解決剎車追尾,小學語文講懂詹天佑,3200多堂錄播課怎樣讓課堂活起來  數學課上,建立數學模型,解決生活中的剎車追尾現象;小學語文課,怎樣讓孩子理解「鐵路之父」詹天佑的傑出才能……課堂上,如果教師只是不停地提問,學生不停地回答,「滿堂灌」變成「滿堂問」,或許也會走向另一個極端。
  • 後疫情時期,智能會議平板的新機遇是什麼?
    來源標題:後疫情時期,智能會議平板的新機遇是什麼?今年年初受到疫情影響,遠程辦公的概念火得一塌糊塗,具有遠程協同、視頻會議等功能的智能會議平板在疫情期間更是備受青睞,在被稱為「遠程辦公元年」的2020,智能會議平板面臨著怎樣的機會,會議平板品牌又該如何抓住其中的機會?
  • 一年級的科學課該怎麼上
    浙江在線杭州8月2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沈蒙和)知道一年級要開科學課後,許多新生家長對此既好奇又忐忑,唯恐孩子太小,接受不了高大上的「科學知識」。昨天,錢報記者採訪了杭州多位一線科學老師,幫大家找答案。
  • 「後疫情」時期,如何管好自己的健康? 健康管理博士-張立萬為你...
    覽潮網 5月8日訊(記者  陳曉晟)2020年的立夏已至,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距今也已經超過4個月。根據世衛組織最新數據,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350萬,疫情防控形勢仍十分嚴峻。在國內,除了嚴防輸入性病例,關注的重點已轉移到「後疫情」時期的話題上,包括病毒是否會變異、疫苗何時能問世?治癒者是否會復發等。
  • 四年級作文:難忘的一堂課
    篇一:難忘的一堂課作文400字四年級繩博天對我們來說,上課都是家常便飯了,每個人也都有自己喜歡的課,而最令我難忘的課肯定是那節數學課。那天上完體育課,大家都氣喘籲籲地走回教室,下一節課就是數學課了,大家無精打採地坐在座位上,只聽「噠噠」的腳步聲由遠而近地傳來,數學老師抱著課本面帶微笑走進教室。「上課!」老師瞪大眼睛喊了一聲。同學們有氣無力,像老牛拉破車一樣,「老—師—好!」老師不但沒有大聲呵斥我們,反而用更滑稽有趣的聲音回了一遍,「同—學—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