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會議室,在一片矚目和掌聲中,滿頭銀髮、西裝配搭休閒褲的約翰·薩爾斯頓大步走來。在用中文簡單問候了「大家好」後,這位67歲的「基因圖譜之父」隨即展開了自己的演講,演講的題目名為「科學與倫理的向左走與向右走」。
「為什麼有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容易感冒?為什麼有些人比另一些人更愛發脾氣?除了後天的個性外,主要是先天的基因在不知不覺地影響著我們。」作為排列出首份動物基因圖譜的科學家,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薩爾斯頓的開場白並沒有拉出一副「高深莫測」的架勢。
「每個人的身體細胞包含大約30億個鹼基對配對。它們以生物特有的方式排列組合,構成了人體基因組,從而確定和影響每個人不同的身體特徵,決定你是你而不是我。」薩爾斯頓說,如果能確認每一個鹼基對的序列,將這些密碼全盤破解,則能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治療人類現有的5000多種遺傳類及心血管疾病。就目前而言,科學界對於單基因病,比如視網膜母細胞瘤,已經能實現有效的治療。但對於複雜的多基因病,比如癌症,仍無有效對策。
1998年,薩爾斯頓成功繪出了體長僅一毫米的透明線蟲的基因組圖,這是人類第一次繪出動物的基因組圖。之後,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薩爾斯頓作為學科帶頭人,在1992年至2000年間,帶領劍橋桑格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終於繪製出人類基因草圖。
近年來,隨著基因探索的不斷深入,各種基因藥物、基因治療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隨即引發了一場「利用基因改變遺傳信息是否遵從倫理」的爭論。薩爾斯頓懷揣自己的主張,亦由此調整了工作重心,目前他正在擔任英國曼切斯特大學科學道德及創新學院主任。
2009年1月9日,世界第一個「無癌寶寶」在英國倫敦降生。這則新年「喜訊」,被媒體評價為在基因醫學的發展中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該「無癌寶寶」是一名試管嬰兒,女嬰的父系和母系家族幾代以來,都有人患乳癌或卵巢癌。為避免後代繼續遺傳這種基因,夫婦倆決定進行人工受孕,並在胚胎植入母體前進行基因檢測。
然而此舉卻在倫理學界掀起一場風暴。有專家擔憂這種篩選生育的方式「不道德」,並擔憂這項保證後代健康的善意技術,很可能會被某些妄想扮演「上帝」的人濫用。
面對質疑,薩爾斯頓告訴《北京科技報》:「如果基因選擇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各種疾病的產生,那麼,相應的胚胎治療和選擇,我認為在情理上完全講得通。目前,在英美等國,我們廣泛地對那些帶有『唐氏綜合症』隱性基因的父母,進行染色體選擇。這種幹預,是為了避免他們的後代患同樣的疾病。」在薩爾斯頓看來,人因為基因的不同而不同,但不應該有人由於基因的弱勢而被社會歧視。
此外,基因工程亦遭到很多宗教人士的討伐。他們認為,從人類受精那一刻開始,靈魂就已經產生,因此任何幹預胚胎發展的行為都是罪惡的。
「我要強調,如果純粹是為了治病救人,那麼相關的幹預實驗應當得到認可。」薩爾斯頓說,利用體外受精、體細胞核移植等技術獲得的囊胚,其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14天,這是目前大多數國家認可的科學倫理底線。因為14天是個「臨界點」:14天前的胚胎還是既無感覺又無知覺的細胞團,尚不構成道德主體,對其進行研究並不侵犯人的尊嚴;而在14天後,胚胎細胞開始向各個組織和器官發育分化,表現出各自的特殊性,此時那些不符合倫理學的實驗體應當被銷毀。
薩爾斯頓始終堅信,科學應該為所有人的利益服務。正基於這點,11年前,他與我們無法想像的巨額財富輕鬆揮手告別,執意將人類基因組的研究成果向全世界公開。
1998年5月,薩爾斯頓團隊中的一位科學家文特爾,被商業利益誘惑,宣布退出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課題組,野心勃勃成立了私營公司「塞萊拉」,並聲稱可以先於國際計劃,在三年內完成整個人類基因組的測序。如果「塞萊拉」得逞,不僅會獲取基因組序列的專利權,還意味著將大把賺取由此產生的巨額利潤。
「這是不道德的和令人厭惡的!」在經歷了無數的挫折以及來自競爭者的非難後,薩爾斯頓小組贏得了這場「與時間的賽跑」,先於「塞萊拉」完成並免費公布了研究成果。
薩爾斯頓對財富的淡漠與他的家庭密不可分。他出生在20世紀40年代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母親是一名英文教師,父親是一名英格蘭教堂牧師,對於「物質主義者」十分鄙夷。「對父親生活標準的崇拜,是我匯集科學信息並與大家分享的理念來源。」薩爾斯頓這樣告訴記者。
誰也無法想像,這位摘取了世界最高科學榮譽的老人,一直保持著非常簡單的生活方式,並將諾貝爾獎的獎金基本投入到後續的基因研究中。上世紀70年代,薩爾斯頓任職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索爾克研究所,與妻女住在離實驗室不到五英裡的地方,還在自家的後花園裡種植果蔬。即使在他擔任劍橋桑格研究中心的主任期間,依然坐公車上下班。
究竟是怎樣的契機成就了這位舉世矚目的科學家?「一隻小小的水螅。」薩爾斯頓快樂地告訴記者,從小,自己就對各種電動玩具非常著迷。他曾經自己動手組裝收音機,還把從商店裡搜羅來的一臺破舊電視機修好。後來,他迷上生物,把池塘裡的水螅養在魚缸中,用叔叔送的舊顯微鏡觀察水螅的瘋狂倒立……
「我會組裝收音機,但不會重新改造人類。」有人擔心,基因技術的發展最終會導致人類根據自己的意願「重新造人」,甚至出現電影中那樣的「綠巨人」。薩爾斯頓說:「生命倫理學界向來反對任何非醫學目的的基因增強行為,絕大多數國家也都禁止包括性別選擇在內的基因改造。因此,『人工進化』取代『自然進化』的現象暫不會發生。除了治療的需要,改變基因必須慎重。比如『定製嬰兒』,可以重新選擇孩子的眼睛、頭髮以及皮膚顏色,雖然被設計出的嬰兒可能智商更高、更漂亮、更健康。但如此改變基因,是不遵從倫理的。我們想的不應該是如何使人更完美,而是使社會更完美。因為基因的不同,人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不可代替的,這些不可替代的人構成了社會,這種運轉模式符合自然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