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人體3種基因與背部疼痛密切相關

2020-11-24 健康界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如果你遭受背部疼痛,那麼可能與你的DNA有關。

研究人員現已發現3種DNA突變,可能與背部疼痛相關,目前全球數百萬人遭受著背部疼痛的折磨。

當前有3種基因的變異——SOX5, CCDC26/GSDMC和DCC,被認為影響脊骨生長。西雅圖退伍軍人事務部科學家分析了超過15萬人的基因,從而獲得這一發現。

這3種基因突變甚至與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等疼痛症狀有關,SOX5的關聯性最強。之前研究顯示,SOX5突變曾與膝蓋、髖關節、手部、軟骨和骨骼缺陷有關。

由普拉迪普·蘇茜(Pradeep Suri)博士帶領的研究小組對超過28萬人進一步調查,主要分析這3種基因突變,其中受調者中5萬人存在背部疼痛。

這項發現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公共科學圖書館·基因學》雜誌上,進一步證實了SOX5基因與背部不適存在密切關聯。此外,CCDC26/GSDMC基因被認為對於椎間盤突出和坐骨神經痛具有重要作用。坐骨神經痛被定義為源自下背部的疼痛,並通過臀部傳遞,一直延伸至每條腿後方的大坐骨神經。

但在第二次調查中,研究人員發現DCC基因與抑鬱症關聯性更大,而不是背部疼痛。研究人員認為,心理健康狀況和脊柱不適之間可能存在某種聯繫。

DCC基因也被認為在處理動物脊髓疼痛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蘇茜博士說:「我們的廣泛基因組關聯研究結果顯示,有多種途徑可能影響慢性背部疼痛。」

慢性背部疼痛與情緒變化密切相關,而中樞神經系統在從急性到慢性背痛的過渡中所起的作用得到了充分認可。然而,我們發現的兩種基因變異表明,該變異影響脊柱等外圍結構。

儘管該項研究規模較大,但是研究人員認為,下步仍需要進行更大範圍的研究分析,從而確定基因如何與背部疼痛有關。在生活的某個階段,低腰疼痛至少影響五分之四人群,大約五分之一的患者會出現持續一年或者更長時間的慢性不適。

英國居民治療背部疼痛每年花費21億英鎊,據統計,在工作日和非正式護理中大約耗費了100億英鎊。美國脊椎按摩協會數據顯示,美國居民每年治療低腰疼痛的醫療費用大約500億美元。

今年早些時候,凱薩醫療華盛頓健康研究所的一項研究表明,脊椎按摩師確實可以緩解背部疼痛。

鍛鍊能有緩解背部疼痛嗎?

2017年7月份一項研究表明,高強度運動人群可以將慢性腰痛風險降低16%,定期適度運動可以降低14%的慢性腰痛不適。

然而,研究強調稱,運動對短期背部疼痛或者導致住院和殘疾的影響並不大。紐約特殊外科醫院理療醫師喬爾·普雷斯(Joel Press)博士稱,一般來講,行走是對背部疾病產生較低影響,這可以作為鍛鍊的起點。遊泳是另一種低影響活動,它會給你的背部帶來更少的負擔。他強調稱,背部疼痛患者需要避免那些大量扭轉身體的運動,例如:高爾夫球和網球。

來自赫爾辛基的芬蘭職業健康研究所工作人員在36項研究中分析了涉及158475名患者,這些研究的參與者在開始調查初期並沒有出現背部疼痛。

體育活動被定義為運動和有意識鍛鍊,以及步行和爬樓梯。如果人們每周至少進行兩次身體鍛鍊,至少達到60分鐘,則被認為是積極的體能鍛鍊者。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了三種導致背部疼痛的基因突變
    近日,研究人員發現了三種與背部疼痛相關的基因突變,全世界有數百萬人正遭受背部疼痛的困擾。SOX5、CCDC26/GSDMC和DCC這三種基因突變被認為是影響脊骨發育的原因。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的研究人員對超過15萬歐洲血統個體進行的全基因組薈萃分析,從而得出了這個結論。這三種突變甚至還與坐骨神經痛和關節炎等導致疼痛的疾病相關,其中SOX5的相關性最明顯。
  • 我科學家發現新「疼痛基因」
    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學院教授劉靜宇、姚鏡,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教授張學合作,成功揭示家族性發作性疼痛疾病的致病原因。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疼痛是人體在受到各種傷害性刺激時所產生的感覺,過度的傷害性刺激不但會引起強烈的疼痛感覺,還會導致機體生理功能紊亂甚至休克,目前世界上有10%的人忍受著疼痛的折磨。疼痛致病原因十分複雜,已發現多個疼痛致病基因,但因疼痛的類型多樣化,存在著遺傳異質性。
  • 肩背部疼痛,一查竟然是肺癌
    肩背部疼痛,怎麼會是肺癌?體檢發現報告中提示肺部小結節,會不會是肺癌 ……11 月 17 日是 " 國際肺癌日 ",關於肺癌的方方面面,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家住鎮江的吳女士 55 歲,退休前一直在做廚師,今年 4 月份,她感覺肩背部疼痛,就到當地家門口的醫院做推拿按摩治療,治療了 3 個月遲遲不見好,還有加重的趨勢,於是就到醫院做了全面檢查,檢查發現是肺癌骨轉移。 " 咳嗽,尤其是刺激性乾咳,無痰或少許白色黏液痰,這是肺癌最常見的症狀。"
  • 英科學家發現新的「痛覺基因」
    最近,一個由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識別出一種新基因PRDM12,對痛覺神經的產生和形成至關重要,可作為藥物標靶,有助於開發出緩解疼痛的新方法
  • 無法感知痛覺:超級止痛藥將讓人體告別疼痛
    由於缺乏相關的神經通路,有些人感覺不到肢體的痛覺,科學家利用小鼠重現了這一生理機制。該研究結合了阻斷痛覺受體的藥物和低劑量的阿片類止痛藥,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人體告別疼痛的「秘密配方」。  當人體受到損傷時,痛覺的電信號會沿著神經元細胞膜上的通道傳遞到大腦。
  • Nature:在日本和柬埔寨發現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的冠狀病毒
    柬埔寨的研究人員告訴《自然》雜誌,他們在冰箱中儲存的馬蹄蝠中發現了一種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的冠狀病毒。同時,日本的一個研究小組也報告了另一種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的冠狀病毒,該病毒也存在於冷凍蝙蝠糞便中。
  • 日科學家在老鼠背部培育出人耳 5年內可用於人體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24日報導,日本科學家近日成功在老鼠背部培育出人耳,他們認為5年內能讓這項研究成果用於人體。據了解,該項技術是日本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的科學家們完成的,其目的便是為了幫助天生面部畸形的孩子以及被狗咬傷的青少年。當然,成人也有望受益,包括在戰場上負傷的士兵和遭遇事故的人。
  • 《自然》雜誌發文:重症新冠患者可能與五大基因密切相關
    《自然》雜誌發文稱重症新冠患者可能與五大基因密切相關科技日報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胡定坤 張夢然)日前,由來自英國愛丁堡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大學,中國中山大學、西湖大學等機構科研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文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或與5大關鍵基因密切相關,這一發現為新冠治療藥物篩選提供了重要線索。
  • 美科學家通過實驗鼠發現與衰老相關的基因
    新華網倫敦8月17日電(記者曹麗君)美國科學家在17日出版的《基因和發育》網絡雜誌上報告說,如果抑制實驗鼠體內一種基因的表達,實驗鼠就會出現與衰老相關的一些生理現象。  美國科爾德斯普林實驗室的科學家在報告中說,他們利用複雜的基因技術,抑制住實驗鼠體內的「P63」基因。
  • 研究發現三大人體因素與體重密切相關 找對根源減重事...
    研究發現三大人體因素與體重密切相關 找對根源減重事半功倍  olivia chan • 2018-08-29 17:26:01 來源:前瞻網
  • 《自然》雜誌發文:重症新冠患者可能與五大基因密切相關
    《自然》雜誌發文稱  重症新冠患者可能與五大基因密切相關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胡定坤 張夢然)日前,由來自英國愛丁堡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大學,中國中山大學、西湖大學等機構科研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
  • 腦科學日報:性別差異對基因表達的影響;同情心可抑制生理性疼痛
    Stranger、Meritxell Oliva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性別對不同人類組織中基因表達的影響。相關論文發表在2020年9月11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通過基因型組織表達計劃(GTEx,v8)調查了44個人類組織來源的基因表達以及基因表達的遺傳調控中的性別差異。研究人員證明性別影響整個人體組織樣本的基因表達水平和細胞組成。
  • 8種與染色體數目異常相關基因
    日本科學家2月25日報告說,他們在麵包酵母體內發現了8種與染色體數目異常相關的基因。由於人體內也存在類似基因,這項成果可能有助於研究染色體數目異常引起的流產和唐氏綜合症等疾病。
  • 科學家發現幾十種神秘基因 對於人類有關鍵作用
    目前,科學家發現幾十種基因,認為它們可能在人類進化歷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一項研究使用最新計算方法預測基因序列,或者與基因活躍性相關的DNA特定模式,之前科學家認為這些基因對於許多生物體具有類似作用,但經核實是人類獨有的。
  • 基因突變,讓尼安德特人開始畏懼疼痛,自此這個種群走向衰落
    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科學家早就得出結論,男性比女性對疼痛的耐受更高,是因為女生身體的疼痛纖維分布比男性更密集,這樣一來,女性對於疼痛的感知力更高,所以輕微一點點受傷就疼痛的女孩子並不是矯情,是因為她們真的怕疼。除了女生,也有一部分男生很怕疼,但是他們怕被說成是矯情所以羞於開口。實際上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怕疼和矯情與否沒有關係,而是基因在作怪。
  • 科學家發現男性生育能力相關基因,基因突變將致「無精子症」
    2017年5月26日凌晨,在線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的一篇研究論文顯示,一類與男性不育直接相關的基因被發現。該基因Piwi (Hiwi)的三種突變,均會導致男性不能產生成熟的、有活力的、合格的精子,即「無精子症」,造成男性不育。該研究成果或將為臨床治療帶來新的轉機。
  • 科學家確認血脂代謝相關基因座
    一國際研究小組在最新一期《自然》(Nature)雜誌上刊登報告稱,他們研究確認了95個與人類血脂代謝相關的基因座,可作為冠狀動脈疾病的生物學標記。研究人員稱,新研究不僅擴展了科學家對人體脂類代謝的理解視野,同時也為開發新型防治冠狀動脈疾病的靶向型藥物奠定了基礎。
  • 科學家描繪人體細胞對基因的損傷反應
    基因組質量控制系統的核心也是各種DNA修復途徑。儘管科學家已經對基因組維持機制進行了廣泛研究,但重要的DNA修復因子仍未被發現【2】。我們對DNA損傷與不直接參與DNA修復調節的細胞過程如何相互作用的了解也很少。基於CRISPR的遺傳篩選的出現,使得現在能夠進行人類細胞中基因-基因和基因-藥物相互作用的基因組規模分析。因此,可以無偏差地繪製人體細胞對DNA損傷反應的遺傳圖譜。
  • 科學家完成12種果蠅基因比較研究
    由一個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完成了12種相近果蠅的基因比較,該研究不僅為了解各種果蠅的進化鋪平了道路,還為探索基因組功能、幫助研究人員解開人類基因組秘密提供了有力工具。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 美科學家發現人體「新器官」:就是3千年前中國早就發現的經絡!
    美國科學家發現人體新器官轟動國內外,原來是中醫「經絡」,3月27日,美國科學家在《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中發表論文,宣布發現了人體內一個未知的「新器官」,充滿流體的「間質組織」,他們利用最新技術發現了一條「流動流體的高速公路」。這一新聞發布後,引起轟動,美國所有主流媒體,科技媒體全部為之振奮,國內媒體也進行了相關跟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