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
為了更直觀的了解長期斷食對於身體狀況的影響,
我分別在斷食初期(2020年1月)和後期(2020年10月)對身體機能進行了測試,
11月底,又去一家專業體檢機構做了全方位的健康檢查,
檢查結果很有價值,留待後面細說……
先說身體機能測試,
兩次測試都是在同一家瑜伽會所的同一臺測試儀上完成的,
這臺國外企業的產品學名「人體成分分析儀」(沒收廣告費就不做品牌露出了哈),
其通過生物電阻抗值原理可對身體主要成分進行精確測量,
在健身、美容等相關領域均被廣泛運用,
所以測量結果的準確性還是有保障的。
再說全面體檢,找了某知名的全國連鎖型專業體檢機構,
基礎體檢加血常規尿常規主要臟器彩超,甚至還有基因檢測,
應該說該有的都有了。
太長不看版(沒耐心看全文的童鞋可以只看這裡):
結論:
長期斷食能有效消耗脂肪;長期斷食沒有造成肌肉的流失;長期斷食沒有降低基礎代謝水平;長期斷食沒有影響任何營養物質的吸收,也沒有造成任何營養物質的流失;長期斷食沒有影響消化系統及臟器的正常運作;綜上,長期斷食(半年以上隔日斷食)沒有對身體產生任何不良影響。當然,以上僅代表安哥啦個人的身體反饋,不具有普遍性。
01
我太太是位非著名心理學家(沒收廣告費就不做品牌露出了哈+1),
括號:正在去往著名的路上……
家裡有位研究心理學的老婆,
就像那個流傳甚廣的能冒充愛因斯坦(其實是普朗克)講課的司機一樣,
我多少也被「燻」出一些心理學思維,
從放浪形骸懟天懟地懟空氣的狂放浪子長成面目和善人畜無害的中年大叔,
不免開始對周遭的世界多了些人性角度的觀察與思考。
例如那些深入骨髓所以無處不在的刻板印象……
剛認識我的朋友一般是這樣的:
「你吃素啊,是信佛嗎?」
「你都吃素7年了?!身體能受得了嗎?那怎麼補充營養啊?」
「什麼?你練瑜伽啊,瑜伽不是女人練的嗎?」
「斷食?就是不吃東西吧,你又不胖,為什麼要斷食?」
正如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在其著名作品《思考快與慢》裡提到的,
對於習以為常的事情,
我們慣於採用無意識的,不需要動用「注意力/自控力」的「系統一」思維,
因為需要操心的事太多,房子,票子,孩子……
而吃是最不需要操心的事情了!
02
食色性也,
吃,素來被當成中國人的第二性生活,
這些年,
藉助網際網路的普及,
更是網紅遍地吃播風靡,
手機上,各種美食APP數不勝數,
只需動動手指,
各色美食輕鬆到家,
商場裡,最火的業態永遠是各派餐飲,
甚至,為一杯網紅奶茶排上幾個小時早已司空見慣……
不久前某網紅奶茶在武漢開業的第一家分店,
排隊8小時才能嚯到,
這該是一杯怎樣觸及靈魂的茶呀!
對於在食物上永遠最富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的中國人來說,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吃不到!
物質極度豐盛的時代,
連「吃貨」都成為一種時髦的標籤,
被年輕或者不再年輕的潮人們拿來標榜自己的時尚……
「吃」文化不但成為主流文化的重要組成,
更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人們日新月異永不滿足的味蕾飽含著巨大的商機,
各種與「吃」相關的業態不斷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商業奇蹟……
但我們真的需要如此關注吃,
以及真的需要吃下如此多的食物嗎??
03
被人們忽視的是,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
中國社會經歷了一個顛覆性的營養轉變,
中國人從傳統的穀物和蔬菜飲食轉變為更精細的加工食物,
更多的肉類、零食和高熱量食品……
所以,在GDP高速增長的同時,
我們也看到這樣一個可怕的事實:
中國的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經位居全球第一!
看過《脫口秀大會》的朋友對楊天真這個名字應該不會陌生,
今年夏天,
關於這個娛樂圈知名經紀人的一則消息登上熱搜,
她在社交平臺向網友宣告,為了治療糖尿病,
將選擇進行「切胃」手術!
楊天真在微博中寫道:「我糖尿病已經六年了。」
也就是,她29歲就患上了糖尿病。
另外一個知名「糖友」更年輕,
中國電競史上的標杆人物之一,
曾代表中國隊出戰英雄聯盟表演賽並勇奪冠軍的電競選手——UZI
因患糖尿病在個人微博上宣布退役,
而此時的他,年僅23歲!
顯然,這種可怕的疾病再也不是所謂的「老年病」了!
其實,對」吃」的過度執著帶來的危害不僅僅只有糖尿病,
不健康的飲食方式加上缺乏運動的生活習慣,
也同樣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年輕化。
我曾經在基金行業服務過多年,
這個行業是出了名的高危行業,
每年都在發生年富力強的從業人員猝死的悲劇
光鮮亮麗的行業光環後面,其實不過是常年的超負荷高強度腦力付出,
寫這段文字的時候,打算找些素材,
隨手搜索了幾個關鍵詞:「基金行業 猝死」
結果跳出來下面這則新聞——
時間是2020年12月1日,
這意味著,就在這天,
又有兩位行業精英離開了人世,
他們走得如此匆忙,甚至來不及跟家人道別……
相關數據顯示,
我國每年「過勞死」的人數高達60萬,
已經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第一大國,而過度加班成為主要誘因。
又一個扎眼的「世界第一」!
我天性散漫,
與金融行業的嚴謹高效顯得格格不入,
終於厭倦了這個令我窒息和焦慮的地方,
早早離開了這個行業,
雖然沒能取得什麼成績,
但這裡學到的金融思維和宏觀視野將讓我受益終生,
感恩,並祝福所有依然堅守的昔日戰友們!
《瓦爾登湖》
我步入叢林
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
我希望活得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
以免當我生命終結
發現自己從沒有活過
—— 梭羅
04
離開基金行業,
起初是支持太太的事業,接著開始自己創業,
於是,
又接觸到一個同樣優秀也更加艱辛的群體——創業者,
無論是初入商海還是事業小成,
這個群體無一例外的背負著家庭、企業的雙重責任和加倍的壓力,
家人,夥伴,客戶,領導——誰都不能也不敢忽視,
他們唯一可以忽視的只有自己……
和基金行業類似,
創業群體也是突發健康狀況的高危人群,
同樣堪憂的亞健康狀況後面,
有著極其類似的日常生活形態:
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低品質的睡眠質量,
不科學的飲食結構,
加之,被各種應酬掏空的身體……
難道所有的成功都必須以生命的健康作為代價嗎?
05
如果說開始時對辟穀的嘗試完全出於個人的好奇和探險,
在了解隔日斷食那一刻被突然觸動和點亮的,
則是隱約激發出的關懷和依稀喚醒的責任。
前幾天發布了第一篇公號文章,承蒙大家錯愛,
閱讀量和關注度都還不錯,
後臺,一位朋友留言問我:
你為什麼想斷食?這麼做的意義是什麼?
——是啊,我為什麼會這麼做?
它對我的意義在哪兒?
如果是因為好奇,
每年14天的辟穀早就滿足了我的好奇,
使我相信人體神奇的適應力並看到它無限的可能;
如果說為了健康,
持續七年每天60分鐘每周至少3次以上的阿斯湯加(一種力量型瑜伽,也是公認強度最大的瑜伽)練習,
讓我的身體可以保持強健而又柔韌的平衡……
我想,在那一刻,
可能是多年以來對於身體智慧的探索,
幫我發現了這種獨特飲食方式所蘊藏的巨大價值,
於普通個體而言,
如果能找到一種方法,
不需要太多的專業背景,
更無需大量時間和金錢的投入,
只是在飲食方式上做些不一樣的嘗試就有可能改善身體的狀態,
這不就是我這些探索的意義所在嗎?
雖然不是相關專業的學習或研究者,
但本著嚴謹的態度和審慎的原則,
2019年12月到2020年11月,
在長達一年的隔日斷食期間,
我進行了3次身體相關的檢測,
以下上圖:`
2020年1月數據
2020年10月數據
(因為長期運動,體重和體脂非常穩定,故數據變化不大)
我的整體健康水平非常不錯,應該是優於同齡人的
看到沒?
吃素7年也是會膽固醇偏高的,
不過近幾年關於膽固醇又有新說法,以後聊
血常規一切正常
尿常規一切正常
(以上僅代表安哥啦個人的身體反饋,不具有普遍性)
THE END
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
您有什麼觀點和大家分享?
歡迎下方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