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剝離多層石墨烯和其他層狀材料中的皺褶網絡

2021-01-11 材料分析與應用

本文要點

在多層石墨烯(MLG)薄片中產生皺褶網絡,該薄片從石墨剝離到PDMS基底上; 將組件重複浸入液氮中並從液氮中取出,PDMS的快速冷卻使其收縮,導致壓縮應力,導致MLG薄片中形成皺紋。

成果簡介

一種在多層石墨烯和其他層狀材料上產生皺褶的有效方法。由於大的熱膨脹係數差異,可以在液氮中的「衝擊」冷卻期間將雙軸壓縮應用於支撐在PDMS基板上的多層石墨烯,以在幾秒內產生皺褶狀。與單軸壓縮產生的平行皺紋不同,雙軸壓縮可以產生包含連接的皺褶狀網絡。通過原子力顯微鏡(AFM)和拉曼光譜研究的皺褶狀。氫等離子體蝕刻和AFM表徵結果表明,沿扶手椅方向優先產生這種皺摺。拉曼光譜表明,多層石墨烯中的褶皺處的層間耦合與未變形區域中的層間耦合不同,並且弱於未變形區域中的層間耦合。高解析度透射電子顯微鏡測量表明,應變區域的層間距離增加。

圖文導讀

圖1。快速冷卻法製備多層石墨烯中的皺紋。

這種快速冷卻方法還在剝離到PDMS薄膜基材上的GaS,MoS 2和WSe 2薄片中產生皺紋(圖2),因此可以推廣以在任何2D材料中製備皺紋網絡。

圖2。在GaS(a),MoS 2(b)和WSe 2(c)的薄片上產生的皺紋網絡的光學圖像。

圖3。AFM表徵剝落的MLG片中的皺紋。

圖4。MLG薄片中幾種皺紋的拉曼表徵。

圖5。典型的TEM橫截面圖像和MLG薄片中的皺紋的示意圖。

小結

在多層石墨烯(MLG)薄片中產生皺紋網絡,該薄片從石墨剝離到PDMS基底上; 將組件重複浸入液氮中並從液氮中取出,PDMS的快速冷卻使其收縮,導致壓縮應力,導致MLG薄片中形成皺紋。該方法還在多層MoS 2,WSe 2中產生皺紋網絡和GaS薄片因此應該與具有適當縱橫比(橫向尺寸除以厚度)的任何足夠薄的薄片一起工作。原子解析度AFM和氫等離子體蝕刻結合顯微鏡顯示MLG薄片中的皺紋沿扶手椅方向產生。拉曼光譜和拉曼光譜顯示2D波段對皺紋敏感; 2D -峰值的強度增加,而2D +的強度增加與平坦區域相比,峰值在皺紋之上減少。拉曼結果表明,多層石墨烯的層間耦合在應變區域較弱,而在AB堆疊的平坦區域中沒有,這主要是由於變形導致較大的層間分離,以及石墨烯層與完美AB的不對準。

文獻:

Wrinkle networks in exfoliated multilayer graphene and other layered materials

相關焦點

  • 多層石墨烯壓電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與物理學院喬振華教授與南京大學繆峰教授、王伯根教授合作,在多層石墨烯的壓電效應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首次在實驗上觀察到石墨烯材料體系中正的壓電效應,並在理論上揭示了多層結構內層間相互作用對該效應的顯著貢獻。
  • 《Science》子刊: 大規模剝離毫米級高質量石墨烯!
    自從2004年單層石墨烯被成功地從天然石墨中剝離出來,石墨烯就以其獨特的物理和化學特性吸引了廣泛的關注。然而,石墨烯的質量和產量之間的競爭一直是它實現大規模應用的主要問題。例如,機械剝離法能保證石墨烯的高質量,但很難用於工業生產。還原氧化石墨烯法是當前工業化生產石墨烯的主要選擇,但化學/熱還原過程難免使石墨烯產生缺陷。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明軍AFM:氧化物剝離石墨助力SiOx/石墨烯負極
    相比於石墨負極,Si負極具有更高的理論容量以及適宜的充放電平臺,被認為是構建高能量鋰離子電池最有前景的負極材料之一。然而,Si和Li之間的合金化反應不可避免地引起巨大的體積變化(≈300%),造成顆粒粉化、電極剝離以及SEI膜皸裂等問題,最終導致容量快速衰減。
  • 中國石墨烯企業十餘家成為材料領域的「洗牌者」
    如此反覆,膠帶上的石墨層薄到只有一個碳原子的厚度時,石墨層也就變成了石墨烯。科學家們在定義石墨烯的時候顯得有些為難。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譚平恆告訴記者,蓋姆教授在2007年發表的石墨烯論文綜述中,對到底具有多少層碳原子的二維晶體結構才能稱為石墨烯進行了明確的界定:「單層、雙層、多層(3層至10層)材料由於仍然保持二維晶體特性,可稱為石墨烯。」
  • 直接溶劑剝離法製備石墨烯技術
    採用直接溶劑剝離法,既保持了石墨烯結構的完整性,又能夠實現石墨烯的大規模製備,引起了研究者廣泛關注,且聽「材料+」小編為你慢慢道來。  直接溶劑剝離法在大規模、低成本製備高質量石墨烯方面展示出了極大的優越性,且所得到的石墨烯分散在不同的溶液中,不僅有利於對石墨烯的進一步修飾,而且利於石墨烯的加工應用,如溶液混合製備高性能複合材料,旋塗製備石墨烯薄膜等。
  • 英國國立物理研究所Piers Turner課題組--超聲法原位控制石墨烯片的尺寸
    其基本機制很難解釋,往往被忽視,超聲波這一策略導致低剝落率,低的合成產量和片尺寸分布不均勻,因此通過超聲剝離獲得石墨烯這一方式缺少經濟可行性。這裡,我們在超聲波處理過程中,通過優化慣性空化劑量在三小時內可實現高達18%的數層石墨烯產率。我們證明了超聲空化優先剝離較大的薄片,這與石墨烯剝離速率和薄片維度有很大關係,因此可以通過慣性空化劑量來進行調控。
  • AFM:石墨烯和多孔石墨烯材料的化學及其應用前景
    其中,氧化石墨烯和還原氧化石墨烯是兩種典型的含有氧化基團和缺陷的單層石墨烯衍生物,可以通過sp、sp2和sp3雜化軌道與許多不同的原子鍵合,從而獲得不同孔結構的石墨烯材料。特別是,多孔石墨烯材料可有效結合多孔材料和石墨烯的優點,不僅具有高比表面積、豐富孔隙,而且可以實現離子快速傳輸,在能源、催化、分離等領域受到廣泛關注。
  • 輕工製造行業:石墨烯研究—新能源行業的「材料之王」提速發展
    報告摘要1 中國石墨烯行業綜述1.1 中國石墨烯定義及分類石墨烯是指由碳原子按六邊形進行排布、並相互連接所形成的二維碳材料。石墨烯具有高硬度、高導熱性和導電性、高彈性等性能,根據層數可分為單層、雙層和多層石墨烯(見圖 2-1)。
  • 石墨烯基鋰電池有了新突破
    深圳市來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秦皇島市太極環納米製品有限公司採用智能製造新技術,幹法機械剝離石墨烯。幹法機械烯的特點是:石墨層間的鹼金屬不流失、密度大、表面缺陷多、與金屬片可連接成千層餅結構,多層層疊後微孔大增,所以容量高、效率高、壽命長。
  • 聯盟成員 | 電化學剝離石墨烯技術與應用的探索者
    中鋼集團南京研院簡介:  中鋼集團南京新材料研究院由中鋼集團安徽天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院、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和中鋼集團鞍山熱能研究院等中鋼科技新材板塊四個研發實體共同發起組建而成,是中鋼集團在華東的區域性科創總部和科技研發集群,主要涉及新能源材料、磁性材料、有機發光材料以及石墨烯材料等多種新材料領域的研究開發
  • 楊全紅丨石墨烯:化學剝離與組裝
    因此,充分發揮石墨烯「從碳中來,到碳中去」的基石角色,是石墨烯和碳材料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對推動石墨烯在先進電池、光電催化、航空航天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產業化應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化學剝離法製備石墨烯的化學機制、研究進展、宏量製備和應用前景以及存在的問題和挑戰作了系統的闡述和分析;同時梳理了石墨烯的組裝方法,對組裝機制、基於石墨烯的新型碳基材料製備和應用進行了總結和評述(圖3)。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功能材料正走進千家萬戶,隨著殺手鐧應用的逐漸湧現,其大規模應用必將「夢想照進現實」!
  • 量子物理解決了石墨烯墨水3D列印"三明治"多層光電器件的難題
    量子物理解決了用石墨烯墨水3D列印"三明治"多層光電器件的難題諾丁漢大學解決了如何使用墨水對具有有用特性(例如將光轉換為電的能力)的新型電子設備進行3D列印的難題。研究表明,可以噴射包含微小的2D材料薄片(例如石墨烯)的油墨,以將這些複雜的,自定義的結構的不同層堆積並嚙合在一起。
  • 半導體所在多層石墨烯邊界的拉曼光譜研究方面獲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博士生張昕、厲巧巧和研究員譚平恆等人,對MLG邊界的拉曼散射進行了系統研究。  單層石墨烯(SLG)因為其近彈道輸運和高遷移率等獨特性質以及在納米電子和光電子器件方面所具有的潛在應用而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關注。每個SLG樣品都存在邊界,且SLG與邊界相關的物理性質強烈地依賴於其邊界的取向。
  • 石墨烯的製備方法及應用
    石墨烯一直被認為是假設性的結構,無法單獨穩定存在,直至2004 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成功地在實驗中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而證實它可以單獨存在,兩人也因在二維石墨烯材料的開創性實驗而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石墨烯脫除硫酸純化及濃縮難題攻克
    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維碳納米材料,具有優異的光學、電學、力學特性,在材料學、微納加工、能源、生物醫學和藥物傳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被認為是一種未來革命性的材料。
  • 科學家發表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材料聲子和拉曼散射綜述論文
    ,近日在該刊在線發表 (Xin Zhang, Xiao-Fen Qiao, Wei Shi, Jiang-Bin Wu, De-Sheng Jiang and Ping-Heng Tan, Phonon and Raman scattering of two-dimensional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from monolayer, multilayer
  • 石墨烯是什麼材料_2017石墨烯多少錢一克
    石墨烯簡介   石墨烯,是由單層碳原子經電子軌道雜化後形成的蜂巢狀二維晶體,厚度僅為0.335nm。在 2004 年被從石墨中剝離而發現,獲諾貝爾獎。又稱為單層石墨,是碳納米管、富勒烯的同素異形體,優異的碳納米材料。
  • 寧波材料所在二維納米防護薄膜材料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立平團隊利用CVD技術在多晶銅襯底上成功製備了一系列的氮摻雜石墨烯薄膜,通過調節NH3的氣流量獲得不同氮濃度的氮摻雜石墨烯薄膜。
  • 納米新材料導電性「秒殺」石墨烯
    納米新材料導電性「秒殺」石墨烯2017-01-15 10:33 來源: 科技日報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美國研究人員首次合成出層狀2D結構的電子晶體,從而將這一新興材料帶入納米材料但科學家們通過理論推測認為,2D電子晶體容易與空氣和水發生化學反應,只能在真空中才能穩定存在並保持其強導電性,因此很難在實驗室合成。
  • 納孔石墨烯的合成及其在分離分析中的應用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手性分離與微納分析課題組與近代物理研究所合作研究發現,高能重離子可在單層石墨烯表面製備出亞納米的孔,該孔的周圍攜帶有一定數量的含氧基團。進一步研究表明,輻照製備的亞納米孔具有左右不對稱的倒錐型開口的結構,無機離子可以選擇性的穿過該結構的石墨烯孔,進而實現不同價態如鉀、鈣、鐵離子之間的選擇性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