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倍體為什麼在植物中遠比動物中普遍? -

2021-01-19 高中生物微刊

   同一物種經過染色體加倍形成的多倍體,稱為同源多倍體。同源多倍體在植物界是比較常見的。由於大多數植物是雌雄同株的,兩性配子可能有同時發生異常減數分裂的機會,使配子中染色體數目不減半,然後通過自交形成多倍體。多倍體在動物中比較少見。這是因為動物大多數是雌雄異體,染色體稍微不平衡,就容易引起不育,甚至使個體不能生存,所以多倍體動物個體通常只能依靠無性生殖來傳代。例如,在甲殼動物中有一種豐年魚,它的二倍體個體進行有性生殖,而四倍體個體則進行無性生殖。此外,在蠑螈、蛙以及家蠶等動物中,也發現過三倍體和四倍體的個體,但是都沒有能夠連續傳代。

   動物自交的例子很少,而植物很多。所以植物只要一個細胞加倍成多倍體,這個細胞就可能長成枝條開花,進而自交,得到多倍體種子,也就是後代。動物則相反,本身多倍體產生的概率就很低,設一個多倍體動物出現概率為p,p已經很小了;如果他要找到配偶,二個多倍體動物出現的概率則為p的平方,二個動物碰面又會使概率小於p^2。即使多倍體親代產生、碰面並且產生了後代F1,F1還要繁殖呢?如果和親緣關係很遠的個體交配,概率又會相當的小。如果和自身兄弟姐妹交配,由於親代數量很少,F1代之間的親緣關係很近,近親交配產生的後代可能帶有遺傳病使它們在繁殖幾代後滅絕。
   當然,如果F1代親緣關係不是很近,多繁殖幾代後也會變成近親。原因就是親代的數量太少。
   至於人為培育的情況,咱們不考慮,因為人為培育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


生物微刊微信號:swwk9999


相關焦點

  • 華北理工大學王希胤課題組提出多倍體指數,並對植物基因組進化史上...
    多倍體是指一個生物有機體或者細胞中包含兩套以上的染色體的物種。多倍體可分為同源多倍體 (autopolyploid) 和異源多倍體 (allopolyploid);同源多倍體是由同一物種經過染色體加倍形成的多倍體,異源多倍體源自不同的物種雜交形成的多倍體。在陸生植物和其他真核生物的進化過程中,同源多倍體和異源多倍體的出現頻率和在進化上的貢獻一直是一個長期爭論的問題。越來越多的基因組序列測定,揭示多倍體在進化史上廣泛且反覆的發生。
  • 多倍體作物研究,機遇與挑戰並存—新聞—科學網
    「在連恐龍都滅絕的白堊紀末,多倍體植物仍『頑強』地存活並大量繁殖。」
  • 現代陸地動物為什麼普遍無法長到恐龍那麼大型?
    大家好,杉象科普今年跟大家聊聊為什麼現在的陸地動物普遍大不過恐龍?其實有很多原因制約著物種的軀體巨大化!首先最大的制約因素當是食物的獲取量,因為不管任何生物,要巨大化都必須要有足夠食物來支撐軀體的生長和消耗!
  • 武漢多倍體水稻為世界提供解決方案
    啟動多倍體水稻研究以來,武漢多倍體水稻研發團隊踐行「中國人飯碗要裝中國糧」的理念,以「讓原創性多倍體水稻首先在湖北培育成功」為目標,在世界範圍內的研發競賽中率先取得突破,引領未來水稻育種方向。  產量倍增 漢產多倍體水稻引來世界目光  多倍體水稻以顛覆性技術將展現未來水稻育種的光明前景,武漢研發團隊功不可沒。
  • 多倍體多面手 探索額外染色體組真面目漸成氣候—新聞—科學網
    染色體通常在分裂前會整齊地排列在細胞中間,然而很多肝細胞中的染色體卻以非常規的形式排列。 這些肝細胞在分裂前有著不同尋常的行為,因為它們是多倍體,攜帶著額外的染色體。染色體在植物、昆蟲、魚和其他一些生物中盛行。但大多數的人類細胞是二倍體。事實上,額外染色體通常會給哺乳動物的細胞帶來麻煩。
  • 為什麼現在的動物都普遍縮水,長不到恐龍那麼大?
    提起陸地最大的動物可能非大象莫屬了,即使是如今地球現存最大的動物藍鯨,也不能和當初地球上的霸主恐龍相提並論。是什麼原因讓如今地球的動物體型普遍縮水,不再擁有遠古時期恐龍那樣大的外表呢?我們這次來簡單地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 中科院:首次發現多倍體雜交起源的核基因證據
    原標題:植物多倍體起源研究獲進展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獲悉,該園科學家在植物多倍體起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結果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 據介紹,禾本科21.8% 的物種起源於雜交事件,重建低拷貝核基因系統發育關係為闡明物種雜交起源提供直接證據。
  • 科學家揭示脊椎動物異源多倍體亞基因組演化的動態歷史
    多倍化現象在脊椎動物中極為罕見;多倍體脊椎動物在多倍化發生和其後的二倍化進程中可能經歷基因組休克效應。但對於相關演化遺傳機制是什麼、機制是否相同等問題,存在不同假說和許多尚待澄清的問題(PNAS 2016及其他文獻)。
  • 武漢多倍體水稻育種取得重大突破 "胖"米有望上餐桌
    人民網武漢9月14日電 (周雯)9月13日,從湖北大學、武漢市農科院聯合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武漢多倍體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進展,解決了結實率低的瓶頸制約,大而優的「胖」米有望3到5年內端上市場餐桌。此外,聚焦多倍體生物育種與創新,首次全國多倍體生物育種學術研討會將於9月24日、25日在湖北大學舉行。
  • 是多倍體惹的禍?
    其根源就在——我們現在的栽培中藥有相當一大部分是人工多倍體的品種,原種就錯了。       人工多倍體大多數是同源多倍體,也有異源多倍體,比如某些品種的山銀花。       多倍體技術在農業育種上是一個很成熟的技術,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在中藥材的種植業生產上使用,由於多倍體品種的產量高,帶來的最終結果是,正常二倍體的品種逐步被淘汰。如果不及時糾正這一錯誤,說中藥材的質量將毀於一旦一點兒也不過分。
  • NG高分 | 研究多倍體物種遺傳育種的新方向
    科技君和小夥伴們特地對植物基因組領域已發的180多篇高質量文章進行收集、解讀和歸類,經歸納整理後共分十章,前九章為相關領域已發表物種文獻解讀,最後一章為植物基因組未來發展趨勢及預測。為研究植物育種的基因組基礎提供了一個典型的模型,等位基因差異表達對於作物優勢的改進可以延伸到其他多倍體作物遺傳育種的研究中。
  • 張亞平院士團隊揭示脊椎動物異源多倍體亞基因組演化的動態歷史
    多倍化現象在脊椎動物中極為罕見;多倍體脊椎動物在多倍化發生和其後的二倍化進程中可能經歷基因組休克效應。但對於相關演化遺傳機制是什麼、機制是否相同等問題,存在不同假說和許多尚待澄清的問題。在張亞平院士領導下,雲南大學省部共建雲南省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羅靜教授、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呂雪梅研究員、湖南師範大學劉少軍院士、南京農業大學陳增建教授、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阮珏研究員和廈門大學徐鵬教授等帶領的團隊聯合攻關,以鯉亞科魚類基因組為研究對象,對脊椎動物異源多倍體基因組的亞基因組演化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 全國多倍體生物育種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開啟校慶學術交流之旅
    9月24日、25日,2016年全國多倍體生物育種學術研討會在湖北大學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多倍體生物育種與創新」,聚焦植物遠緣雜交和多倍體育種領域原創思想和最新成果,交流多倍體生物育種研發現狀,商討中國多倍體生物育種研發戰略、發展方向及應用前景,籌建多倍體生物育種戰略聯盟,以此推進多倍體生物育種,引領新的綠色革命,促進「中國種都」的建設。
  • 南農多倍體團隊揭示表觀遺傳在小麥「愛恨情仇」故事中的作用
    表觀遺傳調控參與植物的器官發育和環境應答,但是人們對於表觀遺傳在小麥「結婚」、「離婚」和「復婚」中的作用了解較少。圖1 普通小麥的進化和馴化過程近日,南京農業大學多倍體研究團隊在BMC biology和Plant Journal上發表了題為Dynamic and reversible DNA methylation
  • 新知問答|為什麼裸子植物普遍都長得很筆直?
    《新知問答》是新華網客戶端和知乎聯合出品的知識類問答欄目,致力在網際網路海量信息中發現、聚合和傳播高品質原創內容。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種子植物的枝幹是怎麼生長而成的。一顆發育成熟的種子,在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和空氣下開始萌發,胚軸的細胞向上生長和伸長,把胚芽或胚芽連同子葉一起推出土面,胚芽伸出土面,形成莖和葉。隨著植物開始進行光合作用,子葉脫落,一株獨立的幼苗也就此長成。
  • Nature genetics|新方法實現多倍體植物基因組的全染色體組裝
    Coin課題組利用新方法實現多倍體植物基因組的全染色體組裝。相關論文於2020年10月30日發表在《自然—遺傳學》雜誌上。研究人員報導了通過遺傳連鎖分析將重疊群分組和排序為假分子的PolyGembler方法。這個方法還提供了一種檢測和修復裝配錯誤的準確方法。使用模擬數據,研究人員證明了該方法具有很高的準確性,並且優於三種現有的最新遺傳作圖工具。
  • 同樣是肉食性動物,貓科動物體型普遍比犬科動物大,為什麼呢?
    在我們的印象裡,自然界中的猛獸主要是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其中貓科動物以老虎為代表,犬科動物以狼為代表,它們在各自的生態系統中都是食物鏈的頂級殺手。不知道你是否有觀察過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的體型,貓科動物的體型似乎要比犬科動物要大一些。
  • 為什麼動物裡雄性比雌性好看,而人類卻是女性普遍比男性好看?
    為什麼動物裡雄性比雌性好看,而人類卻是女性普遍比男性好看?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為什麼動物裡雄性比雌性好看,而人類卻是女性普遍比男性好看。而且大家經常會說,男人負責掙錢養家,女人負責貌美如花,成為了我們心中根深蒂固的思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就是大多數動物都是雄性更加漂亮,為何只有人類不同呢?在我們看來男才女貌是理所當然,但是看到自然中其他的動物,才發現只有人類是不同的,因為在整個動物界。
  • 地球上進化最成功的動物是人類,那麼最成功的植物是什麼?
    地球上現存的動物有150多萬種,植物有28萬多種,人類是最成功的動物,從生物的形式和繁衍的持續性上看,個人覺得「小麥」是植物中的佼佼者,畢竟小麥可以驅使人類,為它的繁衍花費巨大精力。比如隨便一種常見昆蟲,數量都會遠遠超過人類,澳大利亞的野兔在頂峰時期超過100億隻,全世界的老鼠也遠超過100億隻,但是從生物學角度看,這些動物雖然在種群數量上非常成功,但是質量很低,處於食物鏈中較低的位置。
  • 這是中Bug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
    蝙蝠是自然界中同樣存在的BUG類蟑螂,集強大生命力、科研價值、藥用價值和生態價值於一體。什麼是蝙蝠東西?為什麼蝙蝠在自然界屬於毒王?蝙蝠的價值是多少?如何正確對待這種神奇的物種?小編將為大家帶來全網最詳細的蝙蝠知識科普知識,讓大家正確認識這隻與人類生活了幾萬年的動物。蝙蝠是鳥還是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