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物種經過染色體加倍形成的多倍體,稱為同源多倍體。同源多倍體在植物界是比較常見的。由於大多數植物是雌雄同株的,兩性配子可能有同時發生異常減數分裂的機會,使配子中染色體數目不減半,然後通過自交形成多倍體。多倍體在動物中比較少見。這是因為動物大多數是雌雄異體,染色體稍微不平衡,就容易引起不育,甚至使個體不能生存,所以多倍體動物個體通常只能依靠無性生殖來傳代。例如,在甲殼動物中有一種豐年魚,它的二倍體個體進行有性生殖,而四倍體個體則進行無性生殖。此外,在蠑螈、蛙以及家蠶等動物中,也發現過三倍體和四倍體的個體,但是都沒有能夠連續傳代。
動物自交的例子很少,而植物很多。所以植物只要一個細胞加倍成多倍體,這個細胞就可能長成枝條開花,進而自交,得到多倍體種子,也就是後代。動物則相反,本身多倍體產生的概率就很低,設一個多倍體動物出現概率為p,p已經很小了;如果他要找到配偶,二個多倍體動物出現的概率則為p的平方,二個動物碰面又會使概率小於p^2。即使多倍體親代產生、碰面並且產生了後代F1,F1還要繁殖呢?如果和親緣關係很遠的個體交配,概率又會相當的小。如果和自身兄弟姐妹交配,由於親代數量很少,F1代之間的親緣關係很近,近親交配產生的後代可能帶有遺傳病使它們在繁殖幾代後滅絕。
當然,如果F1代親緣關係不是很近,多繁殖幾代後也會變成近親。原因就是親代的數量太少。
至於人為培育的情況,咱們不考慮,因為人為培育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
生物微刊微信號:swwk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