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阿姨天天吃素,竟然得了高血脂!吃素,一個專坑長輩的「養生秘訣」
01 吃素 ≠ 降血脂! 研究顯示,素食者6年的死亡率較肉食者低12%,且觀察發現素食者缺血性心臟病或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顯著下降。 2010~2012 全國營養與健康調查數據顯示,我國老年人貧血患病率為12.5%,75 歲及以上老年人的貧血率為17.7%。這個發生率,已經比糖尿病之類的常見病(約 8.8%)還要高出不少。 此外,長期不吃肉還有可能讓人缺乏維生素B12,也會導致貧血等嚴重問題。但維生素B12又是很常見的易缺乏的維生素。
-
2017 年基因編輯療法盤點 | 人類成功「敲除」突變致死基因,並向...
科學家利用病毒將一個功能正常的 LAMB3 基因編入男孩的存在缺陷的基因中,然後,在實驗環境中培養這些皮膚細胞,直到這些細胞長成一塊「新皮膚」。在經過數次「新皮膚」移植後,男孩在今年終於恢復健康,並重新回到校園。基因剪輯又成功為人類提供了一種疑難雜症的解法。
-
免費祖源基因檢測培育市場「23魔方」蓄力打造國內最大基因資料庫
邁入新世紀,基因學的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基因技術已經不再是停留在生化實驗室裡的研究項目,而是成為了一門真正可以服務以人類健康的實用型技術。從全球範圍來看,2010-2017年,消費級基因測序市場規模逐年擴張,年均複合增速高達22.79%。2018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仍繼續保持增長,保守估計市場規模在117億美元左右。
-
微基因重「芯」定義基因檢測,賦能精準健康管理
(原標題:微基因重「芯」定義基因檢測,賦能精準健康管理) 摘要:基因檢測行業新突破
-
近親繁殖致最後一批猛獁象基因變異嚴重
【新華社微特稿】最後一批猛獁象約4000年前生活在如今俄羅斯弗蘭格爾島上。近親繁殖令它們基因變異嚴重,甚至影響嗅覺和生殖能力,無法逃脫滅絕厄運。美國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復活這批猛獁象遺留的基因後得出上述結論。
-
病毒起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研究坐實「美國投毒」?
實際上,在疫情由武漢蔓延至中國全境,但病毒未「出海」的當口,出現一種「曇花一現」式的言論,即新冠肺炎病毒一不是來自野生動物,二不是美國基因武器,而中國研究機構特別是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管理不善而洩漏所致。
-
長期吃素養生,小心這種病找上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 吃素成為一種新時尚。 不少都市人或為了苗條美麗, 或為了養生健康, 慢慢養成了吃素的習慣, 有些甚至完全杜絕葷腥, 全天只吃素食。
-
吃素不一定身體好,千萬慎選這種「偽健康」素菜
不過,隨著現象的增多,為了避免那些「嘴上說著不想要,身體卻很誠實」的尷尬場面發生,素菜就順勢發展出了自己的進階版——仿葷素菜。新事物的產生總要受到各種質疑,關於仿葷素菜,網傳的各種說法到底是真是假?先別方,這麼專業的問題還是交給丁香食堂的堂主,和丁當一起扶好眼鏡,瓜子兒板凳準備好,圍觀堂主科普了。● ● ●仿葷素菜是個啥?
-
我們為什麼擔憂「基因編輯」?
當人生產出「複製人」的時候,人是「複製人」的上帝,「複製人」必須忠誠於、服務於自己的上帝——「人」。當複製人擁有生育能力之後,人就從「神」的高處跌落,複製人不再是被創造者,他們開始擁有了與「人」同等的地位,他們成為自己的上帝,無需成為人的奴僕。而當人可以修改自身基因的時候,一個問題便自然出現——人類中的「誰」扮演了上帝的角色,他們又何以成為造物主支配其他人的命運?誰給了他們這個權力?
-
基因檢測增長迅猛,「微基因」突破「芯」技術,構建基因+健康管理生態
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接受個人基因組檢測的消費者只有100萬,而預測到2022年人數會逼近2000萬,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在這條增長迅猛的賽道中,「微基因」是受到資本追捧的早期入局者。36氪獲悉,微基因做出了突破性的進展,自主研發了專為中國人定製的CGA 科研級基因晶片——WeGene 3.0。
-
微基因探索「基因+保險」服務場景,跨界合作實現三方共贏
(喝了它,你就是肚裡有墨水的英雄)就連生物科技行業也不例外,一種新的基因服務模式——基因檢測+保險應運而生。「基因+保險」:實現合作共贏隨著基因測序技術蓬勃發展、成本不斷降低,越來越多基因檢測公司在提供基因檢測服務的基礎上,開始挖掘基因數據的服務場景和健康管理價值。而微基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為什麼「打哈欠」會傳染?
通常哈欠都被跟「困」「無聊」掛上鉤,其實不是這樣的。打哈欠是人的一種本能。孕中期當你還是個胎兒時你就已經會打哈欠了。儘管其原理還未知,但目前認為這跟大腦的發育有關。早在公元四世紀,希波克拉底首先將打哈欠描述為一種排出「濁氣」的方法,它可以改善大腦的氧氣流動,被視為是發燒的「報警器」。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發生 48 小時後,這是賀建奎給出的回應 | 愛...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發生 48 小時後,這是賀建奎給出的回應 「全球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的新聞讓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按照會議安排,事件的主角賀建奎將於
-
吃素養生,究竟靠譜嗎?
吃素養生,究竟靠譜嗎? 關鍵詞 >> 吃素
-
新研究:成年肥胖可能源自幼年基因變異
新華社/法新新華社倫敦9月7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和芬蘭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與成年人肥胖風險相關的眾多基因變異可能在幼年階段就開始顯現跡象,這一新發現或許有助找到更好的預防肥胖方式。嬰兒出生後,身體質量指數往往會快速上升,直到9個月大,相關數值才開始下降,這一狀態會維持到5至6歲左右。此前研究顯示這段時期的身體質量指數變化較大,對日後是否會出現肥胖非常重要。
-
研究發現「比賽開始前」卵子早就選好冠軍
美國賓州斯沃斯莫爾學院(Swarthmore Collge)發育生物學家吉伯特(Scott Gilbert)認為,女性的卵子其實是能做選擇的,據他所說,「卵子比較像是跟精子展開對話,而非鎖住它」,受精活動比起一場競爭,更像是場公平的比賽。據媒體《Bright Side》報導,經過長時間研究,已經證明了卵子會吸引特定的精子類型,而且很挑剔。
-
愛吃肉的人和愛吃素的人,誰更健康、更易長壽?聽聽醫生怎麼說
愛吃肉的人和吃素的人誰更健康,一直是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話題的熱度不亞於雞生蛋,還是蛋生雞。
-
挪威證實「變異毒株」非密閉空間也能傳播
根據瑞典《世界新聞》報導,病毒樣本16日從特隆赫姆的聖奧拉夫醫院送至挪威公共健康研究所(NIPH)化驗。初步分析結果顯示,這是一種新變種病毒,從來沒有在挪威出現過,對比了國際資料庫,也沒有發現這種變種病毒。醫師表示,雖不知道這種病毒變種的屬性,但即便不在密閉空間近距離接觸,也有可能被感染。
-
日本研究機構澄清:流行毒株僅發生少量鹼基變異
日本《讀賣新聞》8日報導稱,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最新研究發現,今年3月起日本疫情擴大,主要是由歐洲相關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導致,但在5月下旬已暫時平息。6月以來在日本擴散的新冠病毒是變異後的、具有新型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目前日本國內大量增加的新冠確診病例大都屬於這種變異後新冠病毒的感染者。
-
來自三摩地的「三伏天菜單」,請查收.
與朋友舒心輕聊著三兩句,片刻後,一盅清補的「石橄欖猴菇湯」緩緩上桌,石橄欖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猴頭菇利五臟、助消化、健胃補虛,夏天脾胃的養護尤為重要。朋友的「延壽夏草湯」也呈上來了。三摩地一直以來注重養生健康,兩道新菜正適合三伏天食用,「煎釀三寶」中有山藥餡、茄子、豆腐,「咕嚕猴頭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