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電子人亮相:使用捐贈器官製成

2020-12-05 網易科技


梅爾與以他為藍本的生化電子人合影

一批美國工程師利用人造器官、肢體和其他身體組織,成功組裝出會呼吸、說話和走路的逼真生化電子人(bionic man),近日在紐約國際動漫展公開亮相。

日前播出的紀錄片《不可思議的生化電子人》,描述了這些工程師如何利用人造腎臟、血液循環系統,一直到植入式電子耳和視網膜等組件,組裝出能夠實際運作的機器人。

主持這項計劃的影子機器人公司主管沃爾克說,他們利用全球各地17家廠商提供的組件組裝生化電子人,以期顯示醫學已有多大的進展。他說,這具機器人身高6.5英尺(約1.98米),擁有大約六七成真人的功能,能在Rex助步機協助下走動、坐下和站立。它配置的人工心臟,能夠利用電子工具跳動和促成人造血液循環,像人類一樣輸送氧氣。它也用植入式人工腎臟,取代現代洗腎機。

雖然機器人使用的許多組件都可以發揮必要功能,可是距供人體使用還很遙遠。例如,它的人工腎臟只是原型產品。它也還欠缺許多重要組件,沒有消化系統、肝臟或皮膚。當然,它也沒有腦子。

這個生化電子人是以蘇黎世大學36歲的社會心理學家梅爾為藍本的。梅爾天生就沒有左下臂,裝配了生化電子義肢。他說:「我們希望顯示,科技能為因意外事故或生病失去鼻子或其他肢體的人,提供漂亮的義肢。」這項實驗所使用的組件是由各方捐贈,總價值約為100萬美元。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美國工程師利用人造器官造出生化電子人(圖)
    據美國媒體13日報導,一批美國工程師利用人造器官、肢體和其他身體組織,成功組裝出會呼吸、說話和走路的逼真生化電子人,11日在紐約國際動漫展公開亮相。這個生化電子人不僅配備了人工心臟,工程師們還利用電子工具跳動和促成人造血液循環,使其能夠擁有大約六七成真人的功能。
  • 我國器官捐獻卡首度亮相
    昨天,在廣州舉行的國際標準器官捐獻及分流系統聯席會議上,印有上述宣言的我國首批器官捐獻卡正式亮相。據悉,捐獻卡將首先在深圳、武漢、廣州三地發行,屆時作為捐獻器官志願者的「身份證」。  昨天亮相的器官捐獻卡由深圳、廣州、武漢三地器官捐獻服務機構聯合頒發,全稱為「國際標準化器官捐獻卡」,與銀行卡一般大小,金色的卡片正面印有呈紅色心形彩帶的器官捐贈標誌及「愛心捐獻、傳遞生命」八個大字,反面則寫著「當我離去時,願將愛留在人間」醒目字樣,並印有深圳、武漢、廣州三地的器官、眼角膜捐獻諮詢熱線,以及捐獻人親筆填寫的姓名及聯繫方式、直系親屬姓名及聯繫方式。
  • 女子去世後捐贈器官 傳染癌症給受贈者致3人死亡
    她去世後捐贈器官,傳染癌症給受贈者致3人死亡  器官移植過程中傳播感染疾病,這似乎不難理解。因為器官移植而被傳染上癌症倒還是萬中有一的少見。《美國移植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上最近發布的一篇文章講述了這樣一起「極為罕見」的案例。
  • 日本腦死亡兒童器官捐贈人數上升
    北青網訊 日本同意腦死亡兒童器官捐獻的家庭數量正在增加。截至8月25日,今年日本18歲以下的兒童捐贈者總數為13人,遠遠超過2018年全年的7人,首次達到10人以上。專家表示,這一增長部分原因是越來越多的監護人和兒科醫生允許並鼓勵腦死亡兒童進行器官移植。在日本,15歲及以上的青少年在1997年被允許成為器官捐獻者。從2010年起,15歲以下的兒童也可以捐贈。根據日本移植學會和其他來源的數據,2016年之前,18歲以下的兒童捐獻者每年只有4人或更少,2017年增加到6人,2018年增加到7人。
  • 學佛臨終能否捐贈器官?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問:臨終能否捐贈器官 慧律法師答:所謂「菩薩一切悉舍」,吾人臨終是否可將色身各器官捐贈病厄之人,或留作醫界實驗?據印光大師所言:「念佛之人,若已證道,則臨命終時,任彼刀割香塗,了無動念之事,則無所謂為損益也。若只有修持之力,未能到業盡情空地位,則臨終得人助念,即可決定往生。
  • 用經濟補償鼓勵活體器官捐贈,這事可行嗎?
    器官商品化的倫理問題首先,器官捐贈後如果涉及到金錢,自然而然就會讓人懷疑捐贈者的動機,及政府這樣做是否是為了加速經濟增長的問題。不管潛在傷害如何,這樣都會無形當中增加器官捐贈者的心理壓力。針對這一問題,有兩種觀點,區分在於是否以結果來判斷事件的價值。
  • 中國器官捐獻數量世界第二 是否可給捐贈人部分補償?
    中國器官捐獻數量世界第二 是否可給捐贈人部分補償?2月28日,2019年中國器官獲取組織大會在武漢召開。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近100萬當生命不可挽救時,自願、無償捐獻器官,讓生命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月31日,我國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992540人。
  • 張智霖器官捐贈!普羅大眾的你我該何去何從?
    張智霖登記器官捐贈的新聞刷了大家的屏幕。很多人都在為他點讚,送他祝福。這的確是一件值得大力宣揚的好事,一件充滿正能量的事,值得歡呼鼓掌!那麼,作為普羅大眾的一員,我們在吃瓜之餘,是不是也應該想一想,你我該何去何從?
  • 長江日報:器官管理 捐贈可補償 交易須提防
    日前,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表示,中國正在創建符合中國國情的器官捐獻和移植體系,器官捐獻體系將考慮納入一定的刺激機制,給予一定的人道救助經濟補償。這一機制將主要由紅十字會部門運作,衛生部門、醫院、醫生都不參與其中。   器官捐獻補償問題並不是生命倫理學裡的新議題。
  • 生化人還離我們多遠?五大仿生技術推動進程
    生化人(Cyborg)指的是非自然產生的人類,在眾多科幻電影當中,半人半機械的人類也被稱為生化人。谷歌還提交了一份關於電子皮膚紋身的專利申請,這種電子紋身能與行動裝置連網,還可以當作測謊儀來使用。這樣的元件非常輕薄,就跟人類的皮膚一樣,但是它卻能完成人類皮膚無法做到的任務。機械義肢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日前介紹了很多智能義肢。現在的義肢非常發達,除了能夠像真手一樣活動以外,還能夠擁有觸覺。
  • 瑞士推出器官捐贈網絡登記系統 已有百名患者受益
    該系統從現在開始,將接受已故人員親屬或法律委託人對器官捐贈的最後法律確認。  據報導,根據醫療機構的統計數據,目前在瑞士醫院重症監護病房的彌留患者中,大約50%的人不會向親屬說明過世後是否願意捐贈器官,只有5%的重症患者生前會隨身帶著器官捐贈卡。對此,醫療機構表示,由於60%的重症患者去世後,親屬無法確認患者生前曾有過捐贈意願,最終患者的捐贈意願因無法得到法律確認,醫療機構只好放棄。
  • 專家提出活體器官移植和捐贈原則
    專家提出活體器官移植和捐贈原則、陳忠華、陳實三位教授今天在此間召開的「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合作項目第一屆學術研討會」上提出了活體器官移植和捐贈原則。  他們認為,對於活體供器官移植中的供受雙方來說,都要遵循「生命自主」和「絕對自願」兩項基本原則,以確保供受雙方的利益。  三位專家提供的報告稱:醫生必須遵守醫學「無害、有利、公正、尊重、互助」原則,從病人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以對病人負責的態度,認真仔細的進行各項工作。絕對不能片面追求技術創新,或在條件並不太成熟的情況下倉促進行活體供器官移植。
  • 捐贈器官:患者必須符合哪些標準,才可以捐獻遺體?
    如何確定患者已經死亡,應該根據醫學方面規定的診斷標準,以確定患者確係死亡以後,由專業的人員對患者的器官進行切取,並在患者自願捐獻的基礎上,對遺體或器官給予所需人群或機構,以供他們延續生命或用於科學研究等。但是,患者如果在事先沒有指定享受捐贈的人之前,近親屬在接受其他人捐獻的器官移植時享有優先權,並接受死者的器官。
  • 33歲生日那天,我做了這樣一個決定——捐贈自己的人體器官
    那就是決定進行人體器官的捐贈。其實,心裡隱隱約約有這個想法,還是看到豐縣身殘志堅的李祥寧的事跡後產生的。只不過,當時只是埋在心底。而我真正做出這樣的決定,還是和妻子去探望她的姨夫之後才有的。妻子的姨夫生肝病多年,身體一直都不是很好,醫生說,按照她姨夫的現狀也活不了幾年,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換肝。
  • 人體器官捐贈要求「雙盲」?捐贈者和受捐者為何不能見面
    我國《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明確規定,從事人體器官移植的醫務人員洩露人體器官捐獻人、接收人或者申請人體器官移植手術患者個人資料的,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予以處罰。器官捐獻對於我們來說並不是什麼罕見的事兒,其實就是在生前自願表示,在死亡之後,或者其直系的親屬在其死亡之後,可以將遺體的部分器官捐贈給他人,有很多人或者親屬在捐贈器官的時候,很想看看自己所見的人到底是什麼樣子,但是我國法律規定,捐贈器官應當遵循「雙盲」的原則,避免捐獻者和受捐人的直接接觸。
  • 器官移植《異種克隆計劃》前瞻[多圖]
    ,但同時也會帶來科學辯論以及道德和宗教的一些衝突,捐贈器官讓人們知道了拯救生命的意義,我們應該永遠記住教皇保羅二世對器官捐贈看法的話:「這是一個真正的愛的行為。」《異種克隆計劃》的遊戲劇情就是以器官移植為主題,為了讓玩家更能全面了解這款遊戲的故事情節,筆者認為有必要詳細的交代一下事情的原由。1997年5月24日,器官不足已經成為未來21世紀的一個重大問題,在第二次世界大會上,「捐贈和移植」(Donations and Transplants)組織公布了這方面統計的一些驚人的數據,Xirix生化科技實驗室的沃爾特·瓦爾特博士(Dr.
  • 第四次「中國器官捐獻」主題活動舉行 10秒即可完成器官捐贈登記
    央廣網北京6月12日消息(記者孫冰潔)「器官捐贈需要全社會關注,希望更多人參與進來,讓更多的患者獲得『新生』。」在6月11日第四次「中國器官捐獻」主題活動的現場,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說。
  • 人體器官捐獻卡首亮廣州
    昨天,在廣州舉行的國際標準器官捐獻及分流系統聯席會議上,印有上述宣言的我國首批器官捐獻卡正式亮相。據悉,捐獻卡將首先在深圳、武漢、廣州三地發行,屆時作為捐獻器官志願者的「身份證」。  昨天亮相的器官捐獻卡由深圳、廣州、武漢三地器官捐獻服務機構聯合頒發,全稱為「國際標準化器官捐獻卡」,與銀行卡一般大小,金色的卡片正面印有呈紅色心形彩帶的器官捐贈標誌及「愛心捐獻、傳遞生命」八個大字,反面則寫著「當我離去時,願將愛留在人間」醒目字樣,並印有深圳、武漢、廣州三地的器官、眼角膜捐獻諮詢熱線以及捐獻人親筆填寫的姓名及聯繫方式、直系親屬姓名及聯繫方式。
  • 籤下器官捐贈卡的5位明星,他們比那些炒作、凹人設的強太多了!
    不但如此,周潤發也是第一批願意在去世之後無償捐獻器官的人,他早就背著妻子籤下了捐贈器官卡,希望以此種方式讓自己的生命在世間得以延續。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其實伊能靜在很早之前就籤約了一份器官捐贈書,她曾表示在自己死後希望通過自己有用的器官去幫助更多的人重獲新生!真的是讓人刮目相看啊!
  • 捐贈人體電子測溫儀器倡議書
    目前,正處於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大量幹部群眾舍小家顧大家,日夜奮戰在工作一線,守護著全縣人民群眾健康安全,急需一批人體電子測溫儀器。疫情面前現大愛,危難時刻見真情。希望全縣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投身到保護家鄉、抗擊疫情的戰鬥中,發揚團結奉獻的郭爾羅斯精神,展現草原兒女的博愛情懷,廣泛聯絡、踴躍捐贈、戮力同心、共度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