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比較不同族裔低風險前列腺癌患者主動監測對臨床預後的影響

2020-11-30 科學網

研究比較不同族裔低風險前列腺癌患者主動監測對臨床預後的影響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5 14:31:31

美國VHA聖地牙哥醫療保健系統Brent S. Rose團隊比較了非裔美國男性與非西班牙裔白人男性低風險前列腺癌患者主動監測對臨床預後的影響。2020年11月3日,該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

患有低風險前列腺癌的非裔美國男性可能比非西班牙裔白人男性更容易病情加重。因此,尚不清楚主動監測對非裔美國男性是否安全。

為了比較低風險前列腺癌的非裔美國人和非西班牙裔白人男性主動監測管理的臨床預後,研究組在美國退伍軍人衛生管理局醫療體系中進行了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招募200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間被診斷為低危前列腺癌的美國非裔黑人和非西班牙裔白人男性,並進行主動監測。最終隨訪日期為2020年3月31日。主要結局為至少進展至中等風險、確定性治療、轉移、前列腺癌特異性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

研究隊列包括8726名男性,其中2280名為非裔美國人男性(26.1%),中位年齡為63.2歲;6446名為非西班牙裔白人男性(73.9%),中位年齡為65.5歲,均中位隨訪7.6年。

在非裔美國人男性和非西班牙裔白人男性中,疾病進展的10年累積發生率分別為59.9%和48.3%,差異顯著;接受最終治療的比例分別為54.8%和41.4%,差異顯著。兩組間前列腺癌的轉移率分別為1.5%和1.4%,前列腺癌特異性死亡率分別為1.1%和1.0%,全因死亡率分別為22.4%和23.5%,差異均不顯著。

總之,在這項針對低危前列腺癌男性的長期隨訪回顧性隊列研究中,與非西班牙裔白人男性相比,非裔美國人男性10年累積疾病進展和接受明確治療的發生率顯著升高,但未增加癌症轉移或前列腺癌特異性死亡的風險。

附:英文原文

Title: Association Between African American Race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Men Treated for Low-Risk Prostate Cancer With Active Surveillance

Author: Rishi Deka, P. Travis Courtney, J. Kellogg Parsons, Tyler J. Nelson, Vinit Nalawade, Elaine Luterstein, Daniel R. Cherry, Daniel R. Simpson, Arno J. Mundt, James D. Murphy, Anthony V. D』Amico, Christopher J. Kane, Maria Elena Martinez, Brent S. Rose

Issue&Volume: 2020/11/03

Abstract:

Importance  There is concern that African American men with low-risk prostate cancer may harbor more aggressive disease than non-Hispanic White men. Therefore, it is unclear whether active surveillance is a safe option for African American men.

Objective  To compare clinical outcomes of African American and non-Hispanic White men with low-risk prostate cancer managed with active surveillance.

Design, Setting, and Participants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the US Veterans Health Administration Health Care System of African American and non-Hispanic White men diagnosed with low-risk prostate cancer between January 1, 2001, and December 31, 2015, and managed with active surveillance. The date of final follow-up was March 31, 2020.

Exposures  Active surveillance was defined as no definitive treatment within the first year of diagnosis and at least 1 additional surveillance biopsy.

Main Outcomes and Measures  Progression to at least intermediate-risk, definitive treatment, metastasis, prostate cancer–specific mortality, and all-cause mortality.

Results  The cohort included 8726 men, including 2280 African American men (26.1%) (median age, 63.2 years) and 6446 non-Hispanic White men (73.9%) (median age, 65.5 years), and the median follow-up was 7.6 years (interquartile range, 5.7-9.9; range, 0.2-19.2). Among African American men and non-Hispanic White men, respectively, the 10-year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disease progression was 59.9% vs 48.3% (difference, 11.6% [95% CI, 9.2% to 13.9%); P<.001); of receipt of definitive treatment, 54.8% vs 41.4% (difference, 13.4% [95% CI, 11.0% to 15.7%]; P<.001); of metastasis, 1.5% vs 1.4% (difference, 0.1% [95% CI, –0.4% to 0.6%]; P=.49); of prostate cancer–specific mortality, 1.1% vs 1.0% (difference, 0.1% [95% CI, –0.4% to 0.6%]; P=.82); and of all-cause mortality, 22.4% vs 23.5% (difference, 1.1% [95% CI, –0.9% to 3.1%]; P=0.09).

Conclusions and Relevance  In this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men with low-risk prostate cancer followed up for a median of 7.6 years, African American men, compared with non-Hispanic White men, ha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d 10-year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definitive treatment, but not metastasis or prostate cancer–specific mortality. Longer-term follow-up is needed to better assess the mortality risk.

DOI: 10.1001/jama.2020.17020

Source: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article-abstract/2772493

相關焦點

  • DNA甲基化生物標誌物或可準確評估前列腺癌患者風險_DNA甲基化生物...
    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和其他生物標誌物是診斷和檢測前列腺癌的重要工具。但目前仍缺乏可選擇性識別具有高復發風險、可於幹預中受益和可安全選擇主動檢測患者的生物標誌物。分子診斷雜誌中報導了生物標誌物PITX2 DNA甲基化,該物質可通過芯針活檢獲取的少量組織來區分癌組織和非癌組織,並預測癌症復發風險。
  • 轉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療
    新的、更敏感的影像學檢查對治療和預後的影響尚未評估。 6.4.2 預後因素 新診斷轉移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約為42個月,然而M1患者群具有異質性。骨轉移的數量和位置、內臟轉移與否、ISUP分級、PS狀態和PSA鹼性磷酸酶的初始值是影響生存率的幾個預後因素,但其中只有少數幾個已被證實。
  • 得了前列腺癌可以不用治療?這篇文章詳細告訴你答案
    • 預期壽命不足5年的,不願意積極治療,只想擁有更好的生活質量的患者;• 相對早期的前列腺癌(腫瘤未突破包膜),Gleason評分2~4分(分化良好,滿分10分,分數越高預後越差),預計壽命大於10年,暫時不想積極治療的患者。
  • Cell 子刊:前列腺癌發病率與異質性存在種族差異
    2016年2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 - 最近一篇發表在Cell子刊Trends in Cancer的文章指出,前列腺癌發病率和異質性存在種族差異。前列腺癌是一種臨床腫瘤分子異質性疾病,相比其他瘤種存在著明顯的腫瘤異質性,不同亞型的前列腺癌患者在DNA水平、表觀遺傳學等分子水平上的存在巨大差異。
  • COVID-19 癌症患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以及原發性腫瘤亞型和患者人口統計學的影響:前瞻性隊列研究
    我們比較了在 UKCCMP 註冊的癌症患者和沒有 COVID-19 的英國癌症控制人群的平行英國癌症控制群體,並分析了腫瘤特徵(原發亞型和階段)和患者人口統計學(年齡和性別)對 COVID-19 疾病風險和軌跡的影響。腫瘤特徵(原發亞型和階段)和患者人口統計學影響病毒易感性和COVID-19疾病表型。
  • 為什麼前列腺癌患者要進行睪酮檢測?
    但是由於前列腺癌在早期沒有症狀,很多患者並不知道自己已經罹患前列腺癌,一旦前列腺癌開始快速生長擴散、轉移到骨骼或者肺部,病情就會變得比較棘手    目前,臨床中篩查前列腺癌最常用的手段為睪酮檢測,睪酮是男性雄激素,那麼睪酮檢測對於前列腺癌患者有哪些意義呢?  一、睪酮與前列腺癌發病風險  一些研究結果表明,低血清睪酮會增加前列腺癌的風險。基線睪酮水平低於385ng/dl的患者的前列腺癌發病率高於睪酮水平高的患者。
  • 研究發現:多喝咖啡,或可降低患前列腺癌的風險
    日趨嚴重的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在前列腺部位產生的惡性腫瘤。大多數前列腺癌生長速度較為緩慢,並且早期可能沒有症狀,因此及時發現前列腺癌症是比較困難的事情。隨著病情的發展,癌細胞可轉移到骨頭和淋巴結等部位,患者在前列腺癌晚期,可出現排尿困難、尿血、背痛、骨盆疼痛等症狀。
  • 最新研究揭示癌症胚系基因組模式與癌症風險及臨床預後的關聯
    通過對代表22種常見癌症類型的癌症患者和非癌個體的胚系基因組進行系統分析,研究確定了7種癌症胚系基因組模式(cancer-associated germline genomic patterns,CGGP),揭示了可能與癌症風險、腫瘤發生和臨床結果相關的基因序列
  • 腫瘤成像AI:臨床應用與挑戰
    即使戒菸後,既往吸菸者患肺癌的風險仍然增加,特別是與終生不吸菸者相比。因此,肺癌篩查的改進對於改善患者的預後仍具有重要意義。隨著肺癌影像學研究從傳統的生物統計學,到機器學習,再到深度學習,我們認為人工智慧可能成為下一個發展臨床上可採用的方法,精確識別風險,提高對未來癌症發病率的風險預測,區分惡性和非惡性結節,區分惰性腫瘤和侵襲性腫瘤。
  • 【CA】ER陽性乳腺癌患者妊娠不影響預後
    Azim Jr博士及其同事致力於最大可能的消除研究中的數據缺陷可能存在的選擇偏倚。主要研究目標為比較ER陽性乳腺癌診斷後妊娠和非妊娠患者人群的無病生存率(DFS)。研究還涉及到了妊娠對ER陰性患者DFS及整個隊列的DFS的影響,次要目標為總生存率。最終,研究選擇了333例診斷後受孕的患者,並匹配874例患者無受孕女性。
  • 前列腺癌偏愛「大人物」?
    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前腺衛士」健康教育講座採訪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丘少鵬指出,因為公眾以及一些醫務人員對前列腺癌的認知缺乏,前列腺癌的治療還存在一定的過度治療問題。對於早期前列腺癌,理論上是能夠通過根治性手術治癒的。但相比其他一些惡性腫瘤,前列腺癌自然病程較長,他建議低危、高齡患者可實施「等待觀察治療」,不著急手術,先密切監測。「大人物」愛中招?
  • 腦出血影像學特徵及其預測臨床預後的研究進展
    腦出血部位和出血量與患者臨床預後密切相關。大量研究證實腦幹內出血且出血破入腦室者病情嚴重。出血量越多,患者病情越嚴重,死亡率越高;出血量越少,臨床預後良好率越高。趙彬研究顯示,與其他出血部位相比,腦幹出血患者死亡率最高,為80%,提示該部位出血患者預後較差;出血破入腦室者死亡率為52.1%,提示該類患者病情較嚴重,預後差。
  • EAN/ERS/ESO/ESRS聲明:睡眠障礙對卒中風險和預後的影響
    對未來研究的推薦意見: 未來的研究需要專注於鑑別OSA患者亞組,這些患者的卒中風險高,尤其是年齡、性別、併發症(如腎功能衰竭、房顫)、基於呼吸暫停-呼吸淺慢活動度指數的OSA嚴重程度或低氧血症。為了實施更強有力的預防措施,在臨床上開發高風險生物標誌物是可行的。
  • 近紅外光譜腦氧飽和度監測的臨床應用進展
    另有研究表明不同儀器設備亦可對數值大小產生影響:Schneider等將不同的NIRS-ScO2設備用於相同的新生兒,結果顯示,不同廠家生產的NIRS監測儀器的測量結果存在明顯的差異,最大的變異度可以達到12.66%,這可能是由於不同的廠家處理近紅外光譜數值的算法和機器設備的較準標準不一樣所造成的,所以臨床醫師應該根據ScO2數值的變化趨勢來判斷患者的腦灌注狀態。
  • NEJM:Nubeqa顯著延長非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壽命!轉移性前列腺癌...
    ARAMIS研究顯示,評估Nubeqa(darolutamide)治療非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患者的關鍵III期ARAMIS研究預先設定的最終總生存期(OS)分析的完整OS結果已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相比,Nubeqa顯著延長了OS、顯著延緩了癌症相關症狀的出現時間,同時將毒性降至最低。
  • 糖尿病患者得癌症的風險也增加,尤其是這類糖友!
    肥胖患者常同時伴有慢性低活度炎症(比非肥胖者炎症高,比感染性炎症低,這種狀態與肥胖持續狀態相伴隨)及胰島素抵抗,這些狀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更加嚴重。某些腫瘤的患病率明顯與肥胖和糖尿病相關。腫瘤患病率及死亡率增加與肥胖和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相伴隨。近年來的研究也發現,不同的糖尿病治療藥物與糖尿病患者的腫瘤患病率及預後相關。
  • ER/PR低表達的乳腺癌患者預後分析
    (<1% 或 1%-10%共2組)的乳腺癌婦女的回顧性分析發現,ER/PR表達稍高這部分患者的預後稍好,但並無統計學意義。正文:目前,對於雌激素和孕激素受體低表達(ER/PgR 1-10%)的早期乳腺癌的預後情況仍不清楚。為此,該研究針對這部分患者展開,結果在線發表於《Clin Breast Cancer》雜誌。
  • 局部前列腺癌治療的3種方法哪個更好?
    了解目前局部前列腺癌治療方法的不良影響可以為共同決策提供相關信息。  近期,一項發表在權威雜誌JAMA上的研究旨在比較與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相比,外部束放射治療(EBRT)和主動監測相關的功能結果和不良反應。  此項研究是前瞻性、基於人群的隊列研究,收集了2011-2012年診斷為臨床cT1-2期的2550名男性(≤80歲)局限性前列腺癌,且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水平低於50 ng / mL,並在6個月內診斷的患者。
  • 另一個視角看糖尿病患者強化降糖治療與心血管風險的關係
    糖化血紅蛋白升高與心血管疾病(CVD)風險增加的關係已經被諸多研究證實,但近年來一系列旨在通過強化血糖管理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的臨床試驗未能改善心血管病患者結局,甚至增加了死亡率,這使得臨床決策成為一種艱難的抉擇。
  • 高咖啡攝入量可能與低前列腺癌風險有關
    它的多種成分,如咖啡因、咖啡酸和綠原酸,可以潛在地通過多種致癌途徑影響癌症的發展。在肝臟、結腸直腸和乳腺等部位觀察到咖啡攝入量與癌症風險呈負相關關係。然而,先前的研究報導了不一致的結果,關於喝咖啡與患前列腺癌的風險之間的關係。雖然早期的隊列研究沒有發現兩者之間的聯繫,但最近在美國、瑞典和英國等主要西方國家進行的15項研究報告稱,喝咖啡與較低的局部和晚期前列腺癌風險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