鴕鳥「馱起」致富路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夏日時節,在江西省餘干縣江埠鄉奔富鴕鳥養殖專業合作社,幾百隻大小不同的鴕鳥被圈養在不同的圍場裡,它們脖子長長,伸展自如,健步如飛。新華網 楊益民 攝

圖為餘干縣江埠鄉奔富鴕鳥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的鴕鳥。新華網 楊益民 攝

合作社負責人湯青海正在給他的「寶貝們」餵食。每每看到湯青海熟悉的面孔,這些「寶貝們」就顯得格外激動興奮。新華網 楊益民 攝

「一頭成年鴕鳥,平均每天要吃幾公斤的草。」湯青海一邊給鴕鳥們餵食,一邊介紹,為了給他的「寶貝們」填飽肚子,他在附近種了一大片的菊苣、玉米草,專門為鴕鳥供食。新華網 楊益民 攝

圖為湯青海正在割菊苣。新華網 楊益民 攝

湯青海是餘干縣江埠鄉堯咀村黨支部書記,如何帶著群眾一起脫貧致富一直是他思考的問題。「很多產業本地其他鄉鎮都發展了,我們再跟著做,很難發展起來。」湯青海說。圖為湯青海正在穿著工作服,準備為鴕鳥製作飼料。新華網 楊益民 攝

2017年,湯青海聽說養鴕鳥效益不錯,並且它以食草為主、精飼料為輔,生長快、易飼養、抗病力強,屬於新興養殖行業,市場前景非常好,便萌生了養鴕鳥的想法。圖為湯青海正在為鴕鳥製作飼料。新華網 楊益民 攝

說幹就幹,他上網查資料,到河北省正定縣實地考察,當年10月便成立了奔富養殖合作社,引進了236頭鴕鳥苗開始養殖。圖為湯青海正在為鴕鳥製作飼料。新華網 楊益民 攝

合作社從創立之初就吸納了周邊302戶貧困戶入股,同時還通過讓貧困戶代養鴕鳥的模式,給予貧困戶相應的報酬,既讓貧困戶學會了養殖鴕鳥的技術,也找到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門路。圖為湯青海正在給成年鴕鳥餵食。新華網 楊益民 攝

圖為湯青海在觀察種鴕鳥的生活情況。新華網 楊益民 攝

在湯青海看來,鴕鳥「變現」有三種途徑:蛋、苗、肉。圖為湯青海正在種鴕鳥圍欄裡撿鴕鳥蛋。新華網 楊益民 攝

鴕鳥渾身都是寶貝,鴕鳥肉和蛋營養價值高。「目前市場上鴕鳥蛋的平均售價在200多元一個,每公斤鴕鳥肉在130元左右,是一個很好的增收項目。」湯青海信心滿滿。新華網 楊益民 攝

鴕鳥的糞便可以作為有機肥,湯青海每天都要清理場地,然後把糞便統一拉到自家水產基地上當肥用。新華網 楊益民 攝

圖為湯青海正在清理鴕鳥的糞便。新華網 楊益民 攝

如今,湯青海的奔富鴕鳥養殖專業合作社有大小鴕鳥400餘只,通過延伸產業鏈,加工出售的鴕鳥產品包括鴕鳥肉、蛋、羽等幾大類,預計年產值達120萬元。圖為在鴕鳥孵化室內,湯青海正在觀察鴕鳥蛋孵化情況。新華網 楊益民 攝

圖為鴕鳥蛋加工成的蛋雕工藝品。新華網 楊益民 攝

隨著養殖鴕鳥業逐步走上正軌,後期發展規劃也在湯青海的腦海中形成,「我們要以鴕鳥養殖為核心,發展鴕鳥上下遊產業鏈條,打造以鴕鳥為主題、特色顯著的生態農業公園,從而真正提高綜合效益,帶領鄉親們共同富裕。」圖為湯青海展示剛剛收穫的鴕鳥蛋。新華網 楊益民 攝

相關焦點

  • 【脫貧故事】四川涼山發展特色養殖 鴕鳥「馱起」致富夢
    【脫貧故事】四川涼山發展特色養殖 鴕鳥「馱起」致富夢位於四川涼山州普格縣的沐洋鴕鳥專業養殖合作社,現有社員50名,貧困戶30戶。該合作社一期自籌基建引種投入資金110萬元,在普基鎮新農村1組建立養殖場,流轉土地、林地、水田共計100餘畝。現養殖鴕鳥50隻、商品鳥20隻、雉雞300隻、跑山雞2000隻,走出了一條特色致富路。
  • 特色鴕鳥養殖讓農民走上致富路
    東北網虎林10月24日訊 慶豐農場鴕鳥養殖戶趙金柱經過10多年的摸索實踐,走出了一條鴕鳥養殖致富路。走進他的鴕鳥養殖場,我們切身感受到了特色養殖、規模養殖帶給他的益處,鴕鳥養殖也讓趙金柱的致富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快。
  • 青海省玉樹州:犛牛馱起致富路
    加快推進犛牛產業發展,有利於牧民群眾通過學習新技術、新方法、新觀念,提高生產技能,增強致富本領。有利於提高農牧民組織化程度,依靠發展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生產方式轉變和產加銷一體化經營,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於牧區貧困群眾通過新型經營組織建設享受資源資產收益權,實現精準脫貧、增收致富,是牧區貧困群眾精準脫貧的有效手段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由之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博湖:沙漠駱駝馱起牧民「增收致富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博湖:沙漠駱駝馱起牧民「增收致富夢」 2020-11-25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鴕鳥達人」趙壠 開啟致富新路子
    「金點子」點俺 文 章 辛集新聞 小辛莊鄉小辛莊村養殖戶趙壠,創新養殖品種、養殖方法,探索出一條養殖鴕鳥致富的新路子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烏蘇古爾圖農民養殖駝鳥 開拓致富新路
    今年古爾圖鎮哈哈提村村民馮存山養殖鴕鳥進一步開拓致富新路子馮存山有近30年的養殖牛羊經驗。2019年,他多次到八十四戶鄉鴕鳥養殖基地考察了解,發現養殖鴕鳥方法和養殖牛羊方法很相近,便萌生了養殖鴕鳥的想法,當年年底,便向鴕鳥養殖基地預交了2萬多元定金,今年引進了30隻鴕鳥種苗。經過五個月的精心飼養,鴕鳥種苗順利成活,目前體重均已達到25公斤、身高一米左右。馮存山說:「駝鳥很好養,跟養牛差不多,它吃草少,和養牛的經濟效益差不多,特別有信心搞好鴕鳥養殖。」
  • 巴州最大鴕鳥養殖孵化基地帶動周邊農民增收致富
    趙成義建成巴州最大鴕鳥養殖孵化基地,帶動周邊63戶農民增收致富(左圖);趙成義從保鮮櫃中拿出兩顆鴕鳥蛋向大家展示都市消費晨報訊(記者趙梅 通訊員李伶攝影報導)一個鴕鳥蛋賣價200元,一隻四五個月大的小鴕鳥賣價兩三千元!尉犁縣一家農民合作社僅靠出售鴕鳥蛋和小鴕鳥,一年純利潤就能達60萬元以上。
  • 四年建成西南最大鴕鳥養殖基地
    本報曾於2012年3月1日以《養殖「大笨鳥」敲開致富門》為題,報導了三臺縣一位養殖鴕鳥的創業者。兩年過去了,他的鴕鳥事業做得怎麼樣,記者進行了追蹤——  □劉玉明 馮俊兵特約記者 趙曉蘭 文/圖  「張大爺,又在遛鴕鳥耍了?」5月26日一早,鄰居跟張大爺開起了玩笑。
  • 仙人掌 「指出」致富路
    原標題:仙人掌 「指出」致富路   利辛縣孫廟鄉幸福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張殿臣不等不靠,在駐村第一書記王健的幫扶下搞起了仙人掌盆栽種植,不到兩年便有了很好的收益。
  • 一隻賣3000元 鎮原農民養殖鴕鳥效益好
    ,鴕鳥蛋以及鴕鳥皮都是很好的利潤收入,養鴕鳥是很好的投資項目。」李金權一邊給鴕鳥餵食,一邊高興地對筆者說。  李金權是臨涇鎮耿塬村貧困戶,家裡經濟收入來源單一,僅靠種幾畝地糧維持生計,眼看著村裡人一個個住上了新房,過上了好日子,他心裡很著急。  可李金權不知道幹什麼。一次偶然的機會,有著致富夢的李金權從快手上了解到養殖鴕鳥利潤大,他便有了想法,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決定要養殖鴕鳥。
  • 黃土高原村落蛻變:從「土裡刨食」到「牛林藥」致富
    (資料圖) 錢彥虎 攝中新網蘭州10月15日電 (朱元軍 錢彥虎)在甘肅平涼市崆峒區南部大山深處,有一個叫頡嶺的小鄉村,70年來,從看天吃飯,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到「土裡刨食」,溫飽線上望山興嘆,再到如今村美民富,「牛、林、藥」產業齊頭發展,趕著「紅牛」邁入小康路。
  • 傈僳族「鳥導」走上生態致富路
    新華社昆明8月4日電題:傈僳族「鳥導」走上生態致富路新華社記者曾維「早觀察、午投食、晚監測……」近日,在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德宏專場,來自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太平鎮石梯村的傈僳族村民蔡伍分享了自己做「鳥導」的脫貧故事。
  • 臨潁:郭老漢不愛養羊,愛上了養鴕鳥,一隻成年鴕鳥能賣1萬多
    家住臨潁縣王孟鎮石拐村的脫貧戶郭發安,不等不靠,人老心不老,巧動腦筋養殖鴕鳥,通過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今年67歲的郭發安平日裡只有一個人生活,加上年齡較大,年過六旬的他已經很難再通過種地來維持生活。
  • 大荔縣鴕鳥園的鴕鳥 人稱「蛋堅強」
    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如此和鴕鳥親近,站在護欄旁伸手就摸到了鴕鳥,鴕鳥的背摸起來手感很是絲滑,而脖子摸起來則有點像泡泡針的毛衣,凹凸不平卻又非常順滑。11月5日,記者在大荔縣英考鴕鳥遊樂園與鴕鳥經歷了一次難忘的邂逅。
  • 海鱸魚「遊」出的一條致富路
    獨挑大梁創業路賺到了錢,加之海水淡化養殖技術養殖海鱸魚的前景很好。2015年,謝桂塘便產生了回鄉發展的想法。「在外漂泊了幾年,都是為別人打工,就想回家創業。老家沒什麼特色產業,鄉親們都是依靠一畝三分地過日子。如果能把這門技術帶回老家,帶動大家一起發家致富那該多好!」謝桂塘說道。
  • 新疆焉耆:手工芨芨草掃把「扎出」致富路
    山裡的野薄荷、漫山遍野的芨芨草都是致富的「天然寶庫」。為了讓村民持續不斷地增收,焉耆縣文旅局駐七個星鎮霍拉山村訪惠聚工作隊因地制宜,因戶施策,鼓勵村民克來木·哈力克和幾個村民一起成立了合作社,並吸納全村的64戶貧困戶製作芨芨草掃把,大家一起賺錢增收。54歲的村民多力坤·託乎提就在工作隊的幫助下,做起了掃把。
  • 瘋狂鴕鳥30分鐘狂奔12裡地 穿行8條街肇事7起(圖)
    「就是鴕鳥!」小餘驚呼。  小韓騎著電動車,跟在鴕鳥後面,以大概30公裡的時速在江濱路人行道上行駛。  鴕鳥拐入西洋坪路不久,來了個靈活轉身,大搖大擺向右進入瑞京路,不料與一輛麵包車發生「刮擦」,幾片羽毛飄落。但這阻止不了鴕鳥奔跑的腳步。  在瑞京路白鷺園附近,鴕鳥又撞上了一輛小轎車,轎車內一名小娃娃嚇得哇哇大哭。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根地瓜藤連起致富路
    楊其良一邊忙碌一邊高興地告訴海南日報記者,2014年他還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近年來,他逐步擴大地瓜種植面積,得益於產業發展,他不僅成功脫貧,還蓋起了新房,日子越過越甜美。  那麼,以前的沙土村為什麼窮?以往村民主要依靠種植水稻,而這裡多為海邊沙地,種植水稻效益不高,大量村民進城打工,大片土地撂荒。
  • 小小縫紉機 「踏」出村民致富路
    點擊播放 GIF 0.0M小小縫紉機 「踏」出村民致富路隨著政府脫貧攻堅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2016年她萌發了創辦一家縫紉合作社的想法,不僅可以實現自己的「老闆夢」,還可以帶動村民一起走上致富路。但是,創辦合作社需要幾十臺縫紉機、場地、前期資金投入和員工僱用等諸多現實問題使她愁眉不展,好在通過幫扶幹部的溝通、協調,村委會為她免費提供創辦場地,村民們也紛紛為她出點子。在大家的努力下,很快合作社順利成立,並投入生產。
  • 原創 如何改變「鴕鳥心態」
    當鴕鳥遇到傷害時,它起首將頭埋到土裡,對傷害視而不見,盼望以此來躲避。以是這種心態實在便是指當出現題目時,起首想的不是辦理題目標要領,而是選擇躲避,不敢重視題目標一種心態。厥後,生理學家將這種悲觀的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鴕鳥心態」是一種躲避實際的生理,不敢面臨題目標脆弱舉動。不知不覺養成的「鴕鳥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