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輕生:是什麼讓孩子的生命之光變暗淡?3因素家長要重視

2021-01-14 37度暖爸

導讀:青少年輕生事件偶有發生,每一次看到這樣的事件都很痛心,是現在的孩子太脆弱?還是他們真的承受壓力過多?這篇文章從一些案例解讀他們的心理狀態,以及我們父母能為他們做些什麼防止此類事件發生。

文/百變爸媽

10月12日凌晨,留下一封遺書後,江蘇泰州高二男生朱劍跳河自殺。在其家屬提供的一份據稱是朱劍寫的遺書中,有朱劍對父母的愧疚和愛意,寫下了對愛情的憧憬。也寫下了疑似自殺的原因:"您(指班主任焦某)的辱罵,讓我想撞死在牆上,您親手毀掉了我的白月光,毀掉了我的救贖。"

9月17日,武漢江夏區一中,初三男生因與同學玩撲克,被叫家長。孩子被媽媽扇了兩個耳光後,跳樓自殺。

案例我就不一一列舉了,都是令人悲傷的故事。在這些案例中,我不想討論誰對誰錯,我只想分析他們的心理動態、年齡特點以及家長需要特別注意的因素。

01年齡特點

埃裡克森認為: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心理發展任務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亂。簡單來說,就是對自己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職業,如何規劃人生,在這個階段就開始了。

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看似叛逆、獨立,身體和思想都有了與成人抗衡的程度,但其實他們"脆弱"的很。這種脆弱表現在:極力需要同輩、權威(老師、家長)的認可,希望被承認長大。

看到這裡,我想你已經明白了這些孩子為什麼在花一樣的年紀,卻放棄了生的念頭!

02心理動態

通過高二男生朱劍的遺書中,可以大概推斷出他經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焦慮。一方面是來自於老師的不認可:第一是沒有報老師的輔導班,第二是因為自己談戀愛被老師訓斥;另一方面是來自於家長對於孩子情感需求的"漠視"。

對於孩子而言,老師、父母都代表著權威,學校就相當於是社會,自己的行為在學校中不被老師認可,而回家後,應該獲得的情感支持被父母所忽視(並非刻意)。

什麼概念呢?舉個例子說明:

相當於是一個成年人,在工作時,每天都被領導罵,回家後,你的家人問你的話永遠都是:"升職了麼?加薪了麼?這月怎麼又是4500?你定薪不是8000麼?是不是沒好好上班……"請問:如果你處於這樣的環境,能堅持多久?

03父母需要特別注意的4因素:3種關係+1個方法

1、師生關係

人,對於權威,本性中就具有服從性,簡而言之,對於孩子來說:"老師說我錯了,而我有自己的想法,可我又不能反抗老師。"所以,孩子就會活的很擰巴,每天大量的精力被內耗掉。 (有相關實驗做過服從性的實證,在此不再贅述,感興趣可以私信我)

當孩子回家後如果有說起師生關係的內容,別著急評論,聽聽孩子的想法,再做分析。孩子能跟你說,說明他信任你,這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是很難得的表現。如果哪天,你發現孩子什麼也不和你說了,你才真的應該著急。

孩子在此時,需要的不是你的大道理,需要的是你的情感支持!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完成,以證明自己是個有能力的、長大了的人。所以,想幫助孩子解決,請多使用"啟發式"的提問。例如:你準備怎麼辦?你有什麼好辦法?你怎麼看待這件事?當孩子實在搞不定,你也可以主動地問問:"需要媽媽幫你做些什麼?""你需要我幫你和老師談談嗎?"

切記:直接否定,認為老師就是對的,孩子就是錯的。即使,這是真的,你也需要用啟發式的問題來誘導孩子自己發現。

2、同輩關係

霍妮認為:兒童(18以下)的基本焦慮主要來自於對於人際關係焦慮,當他們處在一個充滿敵意的環境中,所抱有的一種孤獨、無助的感受。人是群居性動物,孩子也需要獲得同輩間的認可和接納。

兩個案例中的孩子都是如此:第一個案例中的孩子曾提到過,曾嫌棄父母無權、無錢,這說明同伴之間存在比較,而且因此影響到了他自己的心態,以及和同伴相處的方式,而父母沒有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第二個案例更是明顯,孩子在教室外被媽媽氣衝衝的扇了耳光,同學怎麼看我?會不會嘲笑我?他一定是想到了最壞的那種可能性,感覺自己無法承受。

切記: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一定也要考慮到孩子的同伴關係,考慮到孩子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給孩子留面子。

3、親子關係

我認為這是所有關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沒有之一!家,從來不是講理的地方,而是獲得情感支持和理解的地方。有人把家比作是"溫馨的港灣",父母也可以問問自己:在家庭氛圍建設上,有沒有讓家變溫馨,能讓孩子這艘小船安心的停靠?

當一個孩子遇到問題時,向父母提及,獲得到的結果,總是自己的問題,而且得不到情感支持,那麼孩子的那顆心又有誰來溫暖呢?

切記:與孩子交流、溝通時,做到不評判,客觀看待問題;優先處理孩子的情緒,做到接納、包容,提供情感支持。而後,利用啟發式問題,讓孩子自己思考如何做,而不是一味指責。

4、值得孩子留戀的事物清單

輕生的孩子,是他們真的不想活了麼?不!是他們不知道怎麼活!

弗洛伊德曾說人有死的本能,這種本能表現為兩個方面:一種是向內的,即人的自我譴責、自我懲罰、自我毀滅、自殺傾向等;另一種是向外的,即在有可能向外發洩的情況下,它不再尋求自我毀滅,而是企圖毀壞他物,破壞、侵略、離間、毆鬥、戰爭等。

由此可見,死亡是每個人都具有的本能,而弗洛伊德對於本能的解釋也是用到了衝動兩個字。輕生,真的就是一瞬間的執念!對於孩子來說,這世間真的是沒有值得留戀的事物了嗎?不是這樣的,只是在這一瞬間"鑽了牛角尖"。

父母可以在一個放鬆的環境中,嘗試問問孩子他最珍惜的十個事物(事情+物體)是什麼,並讓他記下來,以此激勵自己,努力實現收穫這些事物的願望。那麼,這個清單,在關鍵時刻,或許可以成為孩子的"急救包"!

切記:不要強迫孩子去寫,應該在放鬆、溫馨,孩子又願意說一說的前提下進行,而後徵求孩子的同意是否願意把他記下來。

結語:各種人際關係,是孩子基本焦慮的來源,父母無論在處理任何問題時,請一定要考慮到孩子自己的感受、觀點,尤其是家庭成員間的情感支持,尤為重要!別讓關係成為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後,邀請大家討論:如果孩子向你說起師生關係的問題,如:被老師針對,你會怎麼處理?也許你的觀點會幫助到其他人。

@百變爸媽 從事兒童教育工作15年,心理所在職研究生,專注婚姻與親子。你有育兒問題,我有 教子方法,如果恰巧你也喜歡我的內容,這是遇見的緣分,別錯過,點個關注再走吧。

分享出去,做一個價值的傳遞者!

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多數青春期孩子有輕生念頭,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讀懂孩子心
    另外一組數據顯示上海地區有24.39%的中小學生曾有一閃而過的結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認真考慮過該想法的也佔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計劃自殺,並有1.71%的中小學生自殺未遂。近年來,中國青春期孩子自殺率一直在上升,許多孩子有著輕生念頭。這是為什麼呢?孩子的內心在想什麼呢?我們又該怎麼幫助孩子?
  • 重視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 尊重和熱愛生命
    所以,她建議有必要對學校管理工作者和全體教師進行集中、有效的培訓,使之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疏導方法;同時,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使之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學生、影響學生、引導學生。另外,高校還可以舉辦家長學校,幫助父母與子女溝通、交流,與子女一起成長。她還認為學校應該與周邊社區聯合,創建和諧、健康的社區環境。
  • 兩大因素導致當代孩子對生命漠視,父母責任最大!
    許多人都在疑惑現代的孩子怎麼了,實際上我們應該問的是現代的家長都怎麼了?我們要知道,孩子的想法往往是很純粹的,他們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很容易被心情影響行為。老闆給員工再多的工資,但隨意辱罵員工,員工依舊會辭職、跳槽,孩子也是如此,哪怕你生育了他,你罵他、打他、侮辱他,他依舊會恨你,不管你是誰。於是他們才會選擇輕生,而他們這種做法不僅僅是把生命還回去,更是希望看到父母后悔和痛哭流涕的表情,這不是放棄自己的生命,而是要與父母同歸於盡。現代孩子對生命的漠視,實際上來源於兩個原因,第一是死亡教育沒有普及,第二是父母沒有把孩子看做獨立個體。
  • 暑假孩子近視度數又漲了?開學臨近,這些防控近視的知識,家長一定要...
    近日,第五屆中國青少年兒童近視防控名師講堂在山東青島舉行,多位權威、知名視光專家從科學的角度講述了近視形成的原因,給家長們分享了科學、合理的防控近視方法。  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過半  近視防控基礎:家長重視,及早發現,科學幹預  來自山東濟南的薪豫同學今年12歲,近視度數就已高達750度。「女兒5歲上幼兒園時做過一次散瞳驗光,那時候就檢查出有100多度的真性近視,但是我們沒太重視,手機、平板還是隨她玩。
  • 從育兒角度解析《想見你》:探究青春期孩子,要如何做到自我認同
    青少年兒童的自我認同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大部分家長都沒有重視這個問題,所以錯失了及時引導孩子的時機,導致了孩子的自我認同感比較低,這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希望每一位家長在看劇之餘,能夠進一步感受到人物角色以及其中反映的人物情緒問題,從而更好地關注自己的孩子。
  • 鄭州62中學生跳樓事件之感想和反思
    鄭州62中學生跳樓事件之感想和反思4月1日,河南省鄭州市第六十二中學門口,一對夫妻在校門攜兒子遺像討說法。兩人稱,15歲的兒子因未向老師打小報告被責令多次寫檢討,孩子壓力大跳樓輕生。生命誠可貴,關注孩子成績的同時,更應關注他的內心,成績可以慢慢提升,內心一旦失去了求生的意願,那可不是三兩下就可以調整過來的。高中生跳樓身亡誰之過?家庭?學校?。。。仁智見仁智者見智,希望父母、學校、社會能多些人文關懷,少些程序、少些表面文章,讓悲劇不再重演。青少年心理專家張先生認為,沒有注意到個體差異的教育不能說沒有問題,這件事情也給老師提了一個醒。
  • 抑鬱低齡化、青少年患病率增高 如何讓孩子遠離「少年的煩惱」
    ·編者按 ·我國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抑鬱症正呈現出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不僅高中以上的青少年,一些初中甚至更小的孩子也深受抑鬱之苦,而家庭原因是導致兒童青少年患抑鬱症的首要因素,影響抑鬱症兒童青少年病情的走向。
  • 孩子對生命的認識,父母要趁早教育,別讓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
    生命教育真的刻不容緩,也許家長對於這個話題比較陌生,那麼什麼是生命教育呢?生命教育是家庭向孩子進行圍繞生命的這個話題講述,生命的孕育和發展知識的講解。教會孩子學會尊重一切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生命,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儘可能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幸福追求,進而形成正確的生命觀。
  • 李玫瑾:現在的孩子為什麼動不動就想輕生?馬未都:缺乏挫折教育
    然而,在「鼓勵式教育」盛行的當今社會,小孩子動不動就想輕生的現象卻沒有隨之減少,反而日趨嚴重,這是因為什麼呢?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的,父母不僅要教育孩子讀書、寫字和計算,還得為孩子以後的成長打下一個適宜的心理基礎。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是靠智力培養出來的,而是靠體力培養出來的,孩子小的時候,要讓他吃一點體力之苦,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 青少年家長沙龍開講啦!
    青少年家長沙龍開講啦!」青少年家長沙龍在城中區圖書館成功舉辦。 是孩子愛的邀請,讓我們為人父為人母,讓我們有機會把愛的種子播撒在孩子的心靈,讓我們成為孩子最親最愛的人,讓我們有機會見證生命的成長與綻放。 父母應該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但很多家長總是評價自己的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管不了」……你是否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
  • 青少年教育探討:家長如何正確地讓孩子理解死亡和對人生的意義
    近年來,關於青少年自殺身亡的報導比比皆是,有數據顯示,自殺已經成為了18歲以下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所以青少年應該及時、有效地接受死亡教育,培養正確的生老病死觀念,從而更加尊重和愛護生命,追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 歷經十二年的追光之旅 艾爾興只為還天下青少年一個「光明」的未來
    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有不斷攀升的趨勢。由於手機、電腦、iPad等電子產品的普及,中小學生課內外負擔加重等因素,青少年兒童近視逐漸向低齡化、重度化發展,而傳統的近視防控方法已經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 暑假來了,家長要把管好手機,後果遠比你想像的更嚴重!
    孩子們歡呼雀躍,家長卻憂心忡忡。暑假開啟,家長與孩子有關手機對峙的大幕徐徐拉開,親子矛盾將更加激烈,將進一步考驗溺愛與理智誰更高一籌?言語和行動誰更能助推孩子的未來?手機對青少年的巨大危害每個家長都心知肚明,可是,家長對手機管理的現實卻不容樂觀。杜絕孩子假期玩手機,設想與實際相去甚遠,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 300分以下高考生數量龐大,前途暗淡:家長何苦非要逼著孩子考大學
    300分以下高考生數量龐大,前途暗淡:家長何苦非要逼著孩子考大學? 整個社會有兩種狂熱情緒! 第一種是對優秀學生的仰慕和追捧,特別是每年高考發榜那一段日子,整個家長群都瀰漫著一股熱潮,對高考高分學生的頌揚。
  • 5個孩子中就有1個抑鬱?作為家長,我們能做什麼?
    目前,全世界抑鬱症患者估計共有3.5億人[2]。 這其中,15-29歲是發病高風險年齡段。據統計,該年齡段青少年人群中,男性抑鬱症患病率約為3.1% ,女性患病率約為4.6%。值得重視的是,兒童和15歲以下的青少年也會得抑鬱症,儘管比例不高,但絕不可忽視。
  • 什麼是遠視儲備?家長們,你家孩子「遠視儲備」還有多少?
    >很多人都並不了解什麼是遠視儲備?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眼睛慢慢發育,前後徑在變長,遠視度數慢慢減少,一直減少到0,如果在發育期間還沒有剎住車,眼球繼續變長,就往近視發展了。可以說,遠視儲備是眼睛的一種保護因素,讓我們沒那麼快近視。各年齡段的「遠視儲備」一般情況下,新生兒的雙眼都處於遠視狀態。
  • 睿智燈塔-孩子抗挫能力差怎麼辦,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孩子抗挫能力差怎麼辦?在如今家庭中,家長總是幫助孩子安排好一切,導致孩子很少面臨一些困難和挫折,缺少獨自處理問題的能力。一旦遭遇生活中的不如意,往往就會受到打擊,不知如何應對。那麼,家長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呢?近幾年來,青少年突發事件頻發,並呈現低齡化趨勢。
  •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就在身邊,必須重視起來!
    0 3 青少年抑鬱症 具體都有哪些表現 由於青少年抑鬱實在不容易被發現 0 4 面對抑鬱症隱形殺手 家長可以做些什麼 用心聆聽孩子
  • 給孩子補腦吃什麼?核桃牛奶靠邊站,孩子吃它變聰明,記憶力強
    孩子的生長發育是所有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家長們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是小天才、小學霸,將來能夠成就一番好的事業,但真實情況往往不盡人意,最近有很多家長在後臺留言,說自己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很差,儘管報了很多的補習班,也沒有得到提升。
  • 青少年常見的不良情緒有哪些 青少年不良情緒如何調節和疏導?
    二、從客觀原因入手尋找調節措施1、學校是幹預青少年不良情緒產生的主陣地,作為教師要利用文章引導學生。讀書療法也是心理治療的一個有效途徑。2、父母應身體力行,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形象。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平等態度對待他們,並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