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封建專制主義時代介紹

2020-12-05 百家號

我們說這二千年間是封建專制主義時代,並不是說,這二千年間的中國一直不斷地保持著統一大帝國的規模。固然在秦漢極盛時,所轄疆域已和現在的相距不遠,但是在這二千年間由一個統一的政權統治著這全部國土的時期並不很多。往往是一部分國土為外族侵略者所佔領,或者是地方勢力膨脹,中央統治虛有其表,或者是幾個政權對立形成國土分裂的形勢。但這些情形都不足以妨礙這時期的社會政治的性質是封建專制主義的。假如我們以為自秦以後,自始至終都是統一的大帝國,其間一個個朝代相繼嬗遞,縱有分裂和紛亂的時期,也只是偶然的,一時的,不重要的現象—這種想法,只要和實際史實一對證,就知道是完全錯誤的了。前節所列的表中,各朝代起訖年代,我們已申明,只是根據傳統慣例而說的。

事實上朝代的興亡之際總是要個相當時期的混亂不安的。就拿秦漢兩代交替的時期來看,秦始皇的統一大帝國實際上只維持到死的時候,一共十二年(紀元前221-前210年);人民的起義,被滅亡的六國貴族的蜂起,最後發展為項羽、劉邦兩大勢力之爭,經過八年的兵戈擾攘,到了前201年,劉邦才成為統一的漢朝皇帝。意正與漢王朝從外表看去是維持統一最長久的一個朝代,以東西漢合計,共有四百年。但是名義上的統一有時並不和實質相符。西初的五六十年間,各地方仍有實際上獨立漢初所以紀元前154年還有「七國的叛亂」。漢武帝時的王國(紀元前140--87年)總算是開始了真正統一的漢帝國王莽篡了兩漢政權,但無法維持已顧勢的統一局面又經過計多年的內戰,才由劉秀(東漢光武帝)再建統的漢王朝。

東漢名義上繼存到220年(紀元後),但黃巾的人民起義和地方軍閥的割據擅權,使得東漢的最後三四十年,已不能稱為統一帝國了。所以這四百年中,真正保持著統一的時期其實不超過三百年。漢以後是三國。舊歷史家曾有「正統」的論爭,有以三國中的魏為正統的,也有以蜀為正統的。這其實是毫無意義的論爭,我們還是老實承認這是三國分裂的時期。280年,晉滅吳國,總算結束了繼續將近一百年的東漢末與三國的混亂。但晉在名義上統一全土只有二十多年。既因統治者間的內戰,又因北方異族(所謂「五胡」)的入侵,中國國土上又開始了複雜的分裂。304年匈奴族的劉淵自立為漢王,先後攻陷晉的首都洛陽和長安,終於把晉政權逼得逃到長江流域去立國。

廣大的北方土地上形成了「五胡十六國」的局面。其實還不止十六國,許多小國此伏彼起,互相併吞,爭戰不已直到44年是歷史上稱為才由鮮卑族的拓跋氏統比或後魏的,這時在南方已換成宋(420年)。以後北方的魏又分裂為東魏、西魏,再嬗遞為北齊和北周。在淮水以南的南方,宋齊梁陳四朝相繼,保持著名義上的統一。等到隋朝以北方為根據地,統一了南北,再建大帝國時,已在第6世紀的晚年。從漢朝開始瓦解時算起,到了這時,相距已經有四百年。這四百年(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或簡稱魏晉和南北朝)整個看起來,可說是一個大分裂的時期。這樣長期的分裂戰亂的局面所起的作用,倒不只是破壞。這可說是一次艱難的陣痛,由此結束了秦漢的古代封建專制主義文化,萌生了中古最燦爛的唐代文化。隋對於唐的關係類似於秦對漢的關係。

隋唐之際也有十多年的農民叛亂「群雄紛起」的時期。唐開國後第十年才「削平群雄」,建立統一大帝國,使社會在比較安定的情形下過了一百三十年。這也就是唐代的黃金時期。但到了安史之亂」以後的一百五十年中,唐朝的統一又已徒有其表。它所實際統治的區域只在黃河以南,黃河以北都在「藩鎮」割據之下,每一藩鎮儼然是一小王國,也互相徵伐併吞,這就下啟了分裂的「五代十國」的局面。(五代因為是定都汴洛,佔領中原區域,相繼代興,所以舊歷史家認它們是「正統」,但實際上,當時還有十個以上的國家和它們並峙。)大增示氧對親中人是,五代時的後晉石敬瑭,引進了契丹兵,把山西、河北的北部地方都獻給了契丹人的遼帝國。從此以後,直到元10二千年間朝崩潰時,一共四百多年,東北和華北的主要區域始淪陷在異統治下。宋朝繼五代而興,在開國後的第二年(980年)統一南北,雖然內部專制統制比前代加強,但是對於外來的異族侵略卻無力應付,終於被逼得退卻到江流域,整個北中國都為女真族的金帝國所統治。

南宋的一百五十年間,恢復了過去南北朝的形勢。但這回在結柬南北對立卻是蒙古人的鐵騎席捲而來,於是中國國上第一次全部為一個異族侵略者所統治。蒙古人的元朝只佔了一百年,它的統治十分慘酷,而中國人民的反抗也十分激烈。元朝的最後二十年,實際上已有人民起義的政權建立於南方和它對峙。於是接下來就是明朝恢復了秦漢時的疆域,成一個統一的大帝國。內部的專制統治的強化更是前所未有。所以到了明末就發集生了繼續二十年之久的規模浩大的農民造反。滿洲乘明政權崩潰之時入關,於是中國國土又一次全部為異族侵略者所統治。這一次竟延長到二百七十年之久。清朝以四十年的武力經營統一了中國,承繼明朝而實行極端的中央集權,更加上種族的壓迫。但其統一的全盛時期也只維持了一五六十年。從海上來了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從人民中起來了反異族壓迫的巨大騷動,封建專制主義社會從根本上動搖了起來。

相關焦點

  •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戰國後期發展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特點
    秦漢時期所以形成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戰國以來,在地主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工商業也有了很多的發展,人們通過商品交換,接觸愈來愈頻繁,各地區之間的經濟和文化聯繫也加強了。《荀子·王制篇》記載說:「北海則有走馬吠犬焉,然而中國(指中原地區,下同)得而畜使之。南海則有羽翩、齒革、曾青、丹千焉,然而中國得而財之。
  • 從中西「封建」概念的差異看對「封建」的誤解
    近年來已有不少學者致力於對「封建」概念的辨析。但是迄今為止這項工作多著眼於區分「封建」的古義和今義,即分析中國西周的「封建」與現代人的「封建」有何不同,以及西周的「封建」如何演變成了現在人們所理解的「封建」;對於西歐封建與中國「封建」的區別(即中古「封建」的西義與中義)似乎還未予以足夠的關注。
  • 舊西藏封建農奴制度的反動本質(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西藏(23))(圖)
    僧尼除宗教活動之外,根據宗教戒律的規定,既不從事生產活動,又不進行人口自身的生產,使奄奄一息的舊西藏封建農奴制經濟不堪重負,人口難以增長,生產力退化。  不僅如此,三大領主為了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和政治統治,強行採取文化專制主義。凡與三大領主的利益或觀念相違背的任何新思想、新文化以及科學技術等,均被視為異端邪說,加以排斥。
  • 總說「封建、封建」,「封建」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我們經常會提到「封建」,通常會當成一個詞理解,但實際上,封和建是兩個動詞,封的意思許慎解釋為「爵諸侯之土」,就是在分封諸侯的時候,要給他一片領土,並且要劃分出明確的疆界。封完了,並不算完事,還要「建」,就是要立法,給給這片土地制訂規矩。合在一起就是最原始的「封建」。「建」的用法複雜,今天會講到。
  • 《帝國時代2:決定版》庫曼信息資料介紹
    庫曼是《帝國時代2:決定版》中的新增加的勢力,庫曼擁有著欽察騎射手,能進行快速設計,攻擊步兵很有效,下邊就給大家帶來帝國時代2決定版庫曼的信息資料介紹,大家可以來看一看。庫曼信息資料介紹1、庫曼民族加成:在封建時代可額外建造一個城鎮中心,這個城鎮中心的建造速度-50%在封建時代可使用攻城武器廠和輕型衝車在封建時代開始騎兵的移動速度+10%團隊加成:木柵欄生命值+50%2、庫曼科技樹:靶場:無勁弩手、火槍手。兵營:無斥候系。馬廄:無重裝駱駝兵、象兵系。攻城武器廠:無重型弩炮、手推炮。
  • 擔當時代責任的早期中國電影
    作者: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所長 丁亞平  從新文化運動的發生與影響看中國電影的發展,早期中國電影於激進反傳統文化方面在一定意義上是落在時代的後面,但是,從提倡新文化、反封建、追求民主和科學的時代變革要求與傾向而言,早期中國電影未必落後。
  • 外國的月亮真的比中國圓嗎?
    在封建王朝時代,例如等級觀念、擁護君權的專制主義思想、忠孝的道德觀念、科舉考試的任人唯賢都很好地為封建王朝服務,提高國家治理的效率,維護國家的統治,使國家強盛,中國曾一度領先世界。而強盛繁榮的國家與繁榮的文化相輔相成,我們的文化曾如此深刻地影響了周邊乃至西方。漢文化圈及朝貢體系的形成,絲綢之路聯通歐洲,四大發明的傳播,歐洲貴族為絲綢、瓷器、茶葉而痴狂,以至於之後的大航海時代。
  • 中世紀、歐洲與封建的時間差
    按通常的理解,歐洲的中世紀是封建的時代。但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話之中,卻包含三個需要解釋的概念——中世紀、歐洲與封建,三者出現的時間點各不相同。公元390年的羅馬帝國,分成東、西兩部分,環繞地中海,其中包含歐洲大陸的一小部分。
  • 女德班荼毒未成年人 封建糟粕為什麼陰魂不散?
    在這個本就敏感的時代,鞭笞「女德」稍有不慎可能又成了「女權」。這是多元化時代的寬容,也是寬容要付出的成本。時代在進步,但進步往往很難一蹴而就。那些處在強勢地位的女人,依然面臨隨時更新的危險。更高的階層只不過是一個暫時安全區,爬進去暫時蝸居在自己的小幸運裡,金錢和地位只能給她們留一絲縫隙供其喘息,唯有經濟基礎不斷夯實和社會進步的持之以恆,才能慰藉所有時代的不安。而平等與尊重,始終是女性最基礎、也最奢侈的追求。女德教育不是奴性教育當代中國女性的形象,至少是建立在性別平等基礎之上的。
  • 中國封建朝代的滅亡原因就兩個:外患與內亂
    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其處於末世衰亡的原因主要就有兩種。一個是外患,一個是內亂。當然,很多朝代的滅亡有時候是外患和內亂同時而至,但細究起來還是外患或者內亂必有其一佔主要原因。朝代中主要因為外患滅亡的比較少,主要有:北宋和南宋,清朝。
  • 遊戲帝國時代與現實的歷史
    在很多年前,有一款很火熱的即時戰略遊戲:帝國時代2。帝國時代2是80後的青春時期所追捧的佳作。一個用小小的遊戲描繪出了人類過去那段從部落到航海時代的經過(我說的是世界史)。帝國時代2是將那個時代的經歷用遊戲的過程描繪出的。這其中牽扯了西方人的帝國思想。或許所有的東方玩家都不曾留意。
  • 建築風水學是如何一步步淪為「封建迷信」 的?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在這漫長的文化之旅中,建築風水從逢宅必用變為封建迷信逐漸被人們所摒棄。古代皇宮、皇陵的規劃建設,到普通民宅無不流露了建築風水的魅力。建築風水學中其中涉及到陰陽五行,太極等古代學說,所有建築風水往往被冠以封建迷信的帽子。
  •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建立,秦王朝的開端!
    於是郡縣制登上歷史的舞臺,統治初期有三十六個郡,後來秦始皇徵百越,擊匈奴,將嶺南納入自己的版圖,又增設了閩中、南海、桂林和象郡四郡,這時全國有四十個郡,而當時的秦王朝的勢力只在如今中國版圖的東部。劃分了地方,就要著手治理。分封制與郡縣制本質的區別應該是官制的不同。這就要說到上一節了。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無世襲,官員直接由皇帝任免。
  • 訪談︱聶長順:「封建」「革命」等譯名演變是文化變局的產物
    澎湃新聞邀請該課題負責人之一、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的聶長順教授,分享其概念史研究的成果與心得。聶長順教授何為概念史?澎湃新聞:請介紹下您的學術經歷?從日本留學歸國後,經人介紹來到武漢大學跟著馮天瑜先生做博後,一下又跳到中國文化史領域來了。馮先生接收我,可能是考慮到我有日本研究和留日經歷,具備做概念史研究的功底吧。博後出站後,我留在了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一直從事概念史研究。澎湃新聞:您在概念史研究方面有很多成果,可否介紹下您的研究歷程?
  • 漲知識:中國歷史朝代順序 中國歷史朝代特點意義是什麼?
    2、周朝時代特徵土地為封建王公所有,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分封王族功臣,封邦建國,以蕃屏周。同時確立了一整套的宗法制,配合和維繫封建制度的發展。鞏固周朝的統治。2、秦朝時代特徵秦漢時期是結束春秋戰國諸候混戰局面之的「大一統」時期。這一時期的階段特徵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的歷史時期,也是當時社會政治從天下大亂到天下大治,社會經濟上從停滯倒退狀態到初步恢復發展的時期。政治方面:政權總體穩定,但有不安定因素,政治制度: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 中世紀、歐洲與封建的時間差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按通常的理解,歐洲的中世紀是封建的時代。但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話之中,卻包含三個需要解釋的概念——中世紀、歐洲與封建,三者出現的時間點各不相同。公元390年的羅馬帝國,分成東、西兩部分,環繞地中海,其中包含歐洲大陸的一小部分。
  • 是否是封建迷信?
    中國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文化,作為一個中國人,咱們都為中國擁有源遠流長的文化感到自豪。雖我國古代曾有過四大發明,不過整體來講,古代的科學技術跟現在是沒法比的,過去的老百姓,有很多都吃不飽穿不暖,生活在水深火熱中。近乎每個人,都期待著能過上美好的生活。
  • 陶東風:阿倫特與中國極權主義問題
    「新時期」伊始,包括我在內的啟蒙知識界比較普遍地用「前現代」「封建專制」等術語和範疇解釋「文革」,即把「文革」理解為一種前現代的封建專制現象,它直接接續了中國「五四」前的封建主義。因此,反思「文革」、告別「文革」就要繼續「五四」啟蒙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