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貝殼的年輪可展示地球氣候變遷之路

2020-12-06 科技世界網


大樹的年輪可以看出樹木的年齡,通過蛤蜊貝殼上的年輪我們可以看出海洋的氣候變遷。

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500年的蛤蜊,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科學家展示了海洋的氣候變遷。通過研究圓蛤類蛤蜊的殼身年輪,科學家整理出了北大西洋過去1000年的歷史。所採用的方法與通過樹的年輪觀察氣候指標類似。  

蛤蜊不僅是鮮美的食材,對於了解地球歷史同樣至關重要。圓蛤生活在沿北美和歐洲等國家海岸的北大西洋,是一種可食用貝類。  

來自卡迪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和威爾斯班戈大學(Bangor University in Wales)的科學家,通過觀察蛤蜊殼身發現幾世紀以來海洋與大氣的關係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這可能主要受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溫室氣體的影響,這些氣體由人類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繼而被注入大氣中,這種影響始於工業革命。   

卡迪夫大學的研究人員David Reynolds表示,儘管從20世紀70年代蛤蜊就被貝殼年輪領域用作氣候指標,但這項研究是研究人員首次獲得帶有絕對測年精度的1000年的海洋記錄。   

Reynolds還表示, 大約在1800年前,當時工業革命還未開展,氣候主要受火山噴發及太陽活動等自然因素影響,那時海洋影響大氣。自此以後,情況有所改變,隨著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增加,大氣開始影響海洋。海洋化學發生的變化與過去1000年相比是前所未有的。

研究人員對冰島北部海床的活蛤蜊和化石蛤蜊進行了研究。因為相同時期內,蛤蜊的殼身年輪形狀相同,通過對比活蛤蜊和化石蛤蜊年輪寬度,科研人員能夠確定出蛤蜊的生存時間。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自 科技世界網)

相關焦點

  • 一隻蛤蜊可以告訴我們什麼?
    但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院長包振民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同種蛤蜊一般個頭越大年齡越大。但是一旦它們長到一定年齡,體積增長的速度就明顯下降。如果你發現了一個很大的蛤蜊,你很難從個頭分辨它是100歲還是300歲,因此靠體積判斷蛤蜊的年齡是不可靠的。   那麼什麼才是洩露蛤蜊年齡的線索呢?「樹有年輪,貝殼上也有年輪,樹的年輪可以反映樹的年齡,而蛤蜊的年齡也可以依據貝殼上的年輪計算出來。」
  • 507歲北極蛤:生長紋記錄每年海洋氣候變化數據
    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2006年,英國班戈大學海洋科學學院的科學家們前往冰島研究氣候變化,他們在大西洋北部的冰島海底捕撈到許多空貝殼和存活的北極蛤,然後冷凍(一種採集樣本的標準程序)帶回實驗室分析,在冷凍運輸途中蛤蜊們在船上死亡。  參與了當年捕撈的艾爾·沃納梅克說:「當時我們並不知道這些北極蛤高齡幾何,於是就把它們送到了實驗室。」
  • 蛤蜊?蟶子?還有貝殼是啥?
    先來說一說蛤(ge讀三聲)蜊 ,蛤蜊是一種比較籠統的說法,它是一個物種的門類並不是一種生物,我們常見的花蛤、文蛤包括海瓜子都可以算是蛤蜊的一種,蛤蜊做法簡單,吃起來味道鮮美,不但具有豐富的營養而且高蛋白低脂肪,好吃而且不會引起發胖。
  • 休漁期老饕解饞指南:花蛤、蟶子、蛤蜊、鮑魚、竹蟶……貝殼類海鮮...
    其實不然,雖然這期間東黃渤海冰鮮海鮮沒得吃,但貝殼類海鮮正趕上上市季!來自滬上水產市場的消息:6月中下旬是最肥美的貝殼類海鮮上市季,來自浙江三門、台州的蟶子,產自遼寧東港和江蘇南通的花蛤,以及產自福建、遼寧的蛤蜊、鮑魚等貝殼類海鮮正源源不斷進入市場。受疫情影響,今年貝殼類海鮮從主銷飯店、酒店轉銷至菜市場,今年菜場貝殼類海鮮的售價普遍比往年便宜。
  • 一圖區分花蛤,蟶子,蚶子,蛤蜊,海瓜子……與貝殼
    花蛤肉質緊實有嚼頭,本身口味較鹹,可下重料炒。北方甚至辣炒花蛤。特徵:橢扇型殼,外面自然生長出的漂亮花紋,每個蛤都不一樣。在菜市場挑花蛤的時候,花蛤會伸出兩條腿(shuiguan)滋水。蟶子肉質肥嫩清甜,自家做一般加料酒清蒸,可蔥油炒,可椒鹽,椒鹽比其他做法好吃三倍,好吃三倍,好吃三倍,重要的話要說三遍,就是口味重。特徵:長方形殼,一頭兩條美腿,一頭一個肉腳。
  • 《中國科學》:氣候冷暖變遷關乎歷史朝代興衰
    > 《中國科學》:氣候冷暖變遷關乎歷史朝代興衰
  • 你撿過漂亮的貝殼吧!其實它是一種蛤蜊的外殼,還是海鮮呢!
    相信許多90後80後在第一次見到大海的時候,都曾經在沙灘上撿過貝殼吧,其實那些漂亮的貝殼其實就是我們平時食用的海鮮哦!一般我們撿到的都是蛤蜊的外殼,蛤蜊是一種貝殼類的小型海鮮!有很多顏值很高的貝殼其實也是海鮮哦!
  • 休漁期老饕解饞指南:花蛤、蟶子、蛤蜊、鮑魚、竹蟶…貝殼類海鮮最...
    ,以及產自福建、遼寧的蛤蜊、鮑魚等貝殼類海鮮正源源不斷進入市場。 海水貝殼類水產品多達30餘種,包括花蛤、蟶子、蛤蜊、生蠔、扇貝、白蛤、白蜆、鮑魚、竹蟶等。
  • 分得清花蛤、蟶子、蜆子、蚶子、蛤蜊、貝殼嗎?看完漲知識了!
    蛤蜊其實是個比較籠統的稱呼,一般我們常吃的花蛤、文蛤、包括海瓜子,都可以算作蛤蜊。蛤蜊做法簡單,吃起來味道鮮,營養又豐富,高蛋白低脂肪,好吃不發胖,深受愛海鮮人士們的喜愛。不過在山東,蛤蜊一般都不叫geli,叫gala~花蛤又叫菲律賓簾蛤,它的兩片貝殼像小扇子一樣,殼上會有自然生長出的花紋,世界上沒有兩顆完全相同的雞蛋,應該也沒有兩顆完全相同的花蛤。花蛤推薦辣炒!又鮮又帶勁兒~以四角蛤蜊最為常見:貝殼厚,略呈四角形,殼頂突出。
  • 小妙招:貝殼類海鮮應該如何處理?「它」可以讓蛤蜊快速吐沙
    海鮮的種類有很多,但是最受大家歡迎的還是貝殼類,不僅製作簡單,價格還不會很貴,是一種很親民的海鮮種類。蛤蜊是一種既可以炒還可以煮,尤其是煮湯的時候放些蛤蜊在裡面會使湯變得非常鮮美。雖說很好吃,但是處理蛤蜊就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買回的蛤蜊不管是外殼還是裡面都是泥沙,如果只是放在水裡泡一泡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而且單獨想讓蛤蜊自己把泥沙吐乾淨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如果處理不乾淨,不僅不衛生,口感還不會好。那麼應該如何處理貝殼類的海鮮呢?
  • 地球上的氣候經歷了多次冷暖乾濕的變遷 有人類歷史以來總體變冷
    地球上的氣候從長期看是不穩定的,具有連續波動的性質。只有一系列波動長期向一個方向變化,並使自然地理環境其他因素發生改變時,才算是氣候變遷。比如較長時期的氣候演變,各種時間尺度的氣候演變,如地質時期氣候演變、歷史氣候演變和現代氣候變化等。由於氣候觀測記錄年代短,研究氣候變遷,經常使用各種代用資料,從各個方面尋找線索,復原過去各時期的氣候。
  • 氣候變遷
    地球上各種自然現象都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氣候的變遷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氣候變遷經歷的是大跨度的地質歷史時期,科學家通過研究歷史氣象記錄、古文獻記載、考古實物、地質地貌現象以及理論推測來再現歷史上發生的氣候變遷。
  • 氣候冷暖變遷與歷史朝代興衰有關
    來自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過去兩千多年的氣候冷暖變遷,與我國歷史上一些朝代的興衰更迭存在對應關係,大多數朝代的垮塌都是發生在氣候變冷的低溫區間。這一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科學技術部等共同資助,相關論文已刊登在我國權威學術期刊《中國科學》雜誌上。
  • 古代貝殼解惑:七千萬年前日長比現在短半小時
    華盛頓:一項針對白堊紀晚期軟體動物化石的新研究顯示,地球在恐龍時代末期一年自轉372圈,與今天的365圈相比轉的更快。根據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協會期刊《古海洋學與古氣候學》的最新研究,這表明當時一天只有23.5小時。這種古代軟體動物來自一種已滅絕的叫做「紅蛤」的種群。
  • 樹木年輪:氣候檔案館
    同一年長成的木材就是一個年輪,由於到了第二年春天又會長出顏色淺的木材,所以會有明確的分界線,這些分界線就是樹木的年輪線了。樹木年輪是氣候的忠實記錄者。樹木可以存活數百年,有的甚至可以達到數千年。在它漫長的一生中,經歷過各種各樣的氣候,有潮溼的、乾燥的、寒冷的、炎熱的,還有森林火災等。
  • 春季必吃之貝殼類食物,蛤蜊還能這麼做!最後一種搭配絕妙
    在春季,多種多樣的貝殼類食物都出現在大家的眼前了。而如何巧妙的烹飪,這就給很多人帶來了難題。因為貝殼類食物不光肉質鮮美,處理起來也是非常難的。而如果學會了一些烹飪小技巧,就可以在家裡面隨隨便便做大餐了。
  • 七千萬年前的一天有多長 聽聽白堊紀海底貝殼怎麼說
    根據對白堊紀晚期貝殼的一項新研究,在恐龍時代結束時,地球的自轉速度比今天快,一年372天。貝殼上的新發現讓我們不禁要問:在過去的45億年裡,地球自轉變化了多少?誰是幕後操縱者?雷射鑽孔探索白堊紀秘密 美國地理學會(American Geological Society)3月發表在《古海洋學和古氣候學》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稱,白堊紀晚期的軟體動物殼化石揭示了一個秘密:在恐龍時代結束時,地球的自轉速度比今天快,每年372次,而目前是365次。這意味著白堊紀只持續了23個半小時。 科學家正在研究的是白堊紀海底貝殼化石。
  • 蛤蜊,蛤蜊,蛤蜊,蜆子,和那些美味的小貝殼今天應該澄清一次
    各種貝殼都是小海鮮的主力軍,當大量的上市可以煮熟、油炸和烘烤時,他是最完美的供酒菜餚。雖然貝類不是很好看,但他們的身體除了穀氨酸鈉之外還含有琥珀酸鈉,各種風味物質相互作用,使小貝殼複雜多彩。文蛤,是一種更昂貴的蛤蜊,被稱為「天下第一鮮」。貝殼呈略三角形,最大直徑為5釐米。古代早期的護膚品蛤蜊油,就是以一個大蛤蜊殼為容器。文蛤分布於中國沿海地區,其中江蘇南通最為著名。除了炒菜,蛤蜊燉蛋、蛤蜊蹄髈砂鍋、爛蛤蜊卷、蔥油蛤蜊……都是有名的菜餚。
  • 蛤蜊的快速吐沙法,讓你做出來的蛤蜊乾淨無沙
    我們現在的人越來越喜歡吃海鮮了,因為海鮮的肉質鮮嫩,所以食用的人群也多,而且海鮮中的貝殼類的食物是最受歡迎的,因為我們可以在吃貝殼類食物的時候,感受到還顯得那種鮮嫩的口感,而且貝殼類的食物相對於我們的海魚來說,是沒有刺的,就在吃的時候會方便很多。
  • 蛤蜊 - 蛤蜊- 專區 - 生物谷
    蛤蜊(《本草經集注》)【異名】吹潮(《動物學大辭典》),沙蛤、沙蜊(《泉州本草》)。【來源】為蛤蜊科動物四角蛤蜊或其他種蛤蜊的肉。【動物形態】四角蛤蜊貝殼2片,堅厚,略呈四角形。殼長36~48毫米,高34~46毫米,寬度約當高的4/5。左右兩殼相等。殼頂尖,略向前屈,位於貝殼背緣中部稍向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