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蛤蜊可以告訴我們什麼?

2020-12-03 人民網

原標題:一隻蛤蜊可以告訴我們什麼?

 

 

  圖中小圖為蛤蜊殼內部的紋路

  文·本報記者 陳萌

  ■將新聞進行到底

  「長壽」和「死亡」看似是兩個極端的對立,但是最近它們卻在一隻蛤蜊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統一。前一陣子,各個媒體紛紛報導: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一隻活了507年的北極蛤死了。而比「老壽星」死亡更加讓人扼腕嘆息的是,這隻北極蛤竟然是被科學家弄死的。報導指出,研究者們想了解它的實際年齡,硬是撬開它的殼,令它一命嗚呼。這件慘劇,讓許多人對老蛤蜊連聲哀悼,並譴責研究者們鐵石心腸。而參與該研究的科學家們則稱他們沒有為了研究老蛤蜊的年齡而殺死它,那樣太諷刺了。那麼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蛤蜊的年齡應該如何計算?這隻蛤蜊的「獻身」僅僅是因為它足夠老嗎?

  探究事實真相

  507歲蛤蜊到底怎麼死的

  時間退回到很久很久以前,那時候達文西還在畫「蒙娜麗莎」,第一次有記錄的天花正在新大陸蔓延,而我國則正好處在明朝,與此同時,本文的主角在深海中降生了。它無憂無慮地生活在深海裡,一直歲月靜好直到2006 年。

  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2006年,英國班戈大學海洋科學學院的科學家們前往冰島研究氣候變化,他們在大西洋北部的冰島海底捕撈到許多空貝殼和存活的北極蛤,然後冷凍(一種採集樣本的標準程序)帶回實驗室分析,在冷凍運輸途中蛤蜊們在船上死亡。

  參與了當年捕撈的艾爾·沃納梅克說:「當時我們並不知道這些北極蛤高齡幾何,於是就把它們送到了實驗室。」隨後,英國慈善機構「幫助老人」斥資4萬英鎊委託科學家研究這些動物的確切年齡及其在海底的生長過程。在實驗室的顯微鏡下觀察蛤蜊貝殼檢查其年齡時,研究人員意外發現其中一隻蛤蜊可能已經有405歲了,是世界上已知最年長的動物。

  科學家將其命名為「明」,因為它最早生活的年代恰好屬於明朝。現在,他們重新檢查了「明」的外殼,發現由於之前計算失誤,它的實際年齡應為507歲,比之前測算的還要大100多歲。

  年輪洩露年齡

  前後計算為何差出100歲

  這隻蛤蜊實在是太老了,也許老得連它自己都忘記了自己的年紀,那麼科學家們又憑什麼計算出它的年齡呢?

  記者首先想到的是依靠蛤蜊的體積來判斷其年齡。但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院長包振民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同種蛤蜊一般個頭越大年齡越大。但是一旦它們長到一定年齡,體積增長的速度就明顯下降。如果你發現了一個很大的蛤蜊,你很難從個頭分辨它是100歲還是300歲,因此靠體積判斷蛤蜊的年齡是不可靠的。

  那麼什麼才是洩露蛤蜊年齡的線索呢?「樹有年輪,貝殼上也有年輪,樹的年輪可以反映樹的年齡,而蛤蜊的年齡也可以依據貝殼上的年輪計算出來。」包教授說,由於環境、餌料等的變化,貝殼的生長速率不一致,積累的成分也不一樣,所以可形成年輪,也叫生長紋。但是貝類的生長紋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每過一年就長上一條。由於不同水域的水溫、水質條件頻繁變化,很多貝類一年可以生長出很多生長紋,但每一年的生長紋變化是有規律的,因此可用生長紋來計算年齡。北極海域的水文條件相對穩定而嚴酷,適合貝類生長的時間也較短,因此其年生長紋就很明顯,所以能夠用來精確地計算年齡。「明」就生長在北冰洋水域,因此研究者可以通過計算其外殼生長紋的數量來確定其年齡。

  至於為何前後兩次「明」的年齡會有100多歲的差異,包教授認為,科學家第一次應該是從外殼紋路計算「明」的年齡的,但是由於它經歷了漫長歲月的洗禮,包括磨損、附著物等原因導致其外殼表面生長紋不太清晰,且部分紋路太過狹窄難以區分,因此造成了這100歲的誤差,而此次科學家選擇撬開它的外殼觀測殼內部紋路,從而獲得了比較準確的年齡。

  我們如何能確定這次英國科學家得到的年齡是正確的呢?這項研究的領銜科學家、英國班戈大學的詹姆斯·斯庫斯說,「明」的新年齡已經通過放射性碳年代測定法來證實,這種方法幾乎不會出現錯誤。荷蘭皇家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學家羅伯·維特巴爾德也表示:「這個年齡已經通過多種方法證實了,所以我們非常肯定他們現在得到了正確的年齡,如果有誤差的話也不會超過一兩年。」

  北極蛤長壽秘訣

  什麼原因讓「明」活這麼久

  為什麼這隻北極蛤能活那麼久?包教授說:「首先是遺傳的問題,北極蛤屬簾蛤目,其本身壽命就很長,以往也發現了很多壽命超百歲的北極蛤,同時也和環境條件有關係,北極蛤生長在水溫寒冷的北極深海。」在「明」之前,一隻1982年在美洲水域中發現的220歲的北極蛤一直保持著吉尼斯最長壽動物的官方紀錄,而非官方的最長壽紀錄則屬於一隻保存在德國博物館的374歲的冰島北極蛤。科學家們認為北極蛤長壽的秘訣在於其細胞代謝過程的緩慢,但是卻不知道它為何如此緩慢。

  班戈大學的科學家們也正極力尋找有關「明」長壽的線索,他們認為北極蛤可能已演變出極為有

  效的防禦系統,可阻止通常發生的破壞性衰老過程。研究小組成員克裡斯·理察森在一份醫學報告中說到:「如果北極蛤的演化創造了一種抵抗衰老的成功模式,那麼研究這些現實生活中的瑪士撒拉(《聖經》中的長壽人物,據傳享年965歲)們的組織,會幫助我們了解衰老的過程。」

  斯庫斯指出,即使「明」是我們已知的最古老的動物,但是事實上對於廣泛分布於大洋深處的北極蛤科的蛤蜊來說,它是世界上最古老蛤蜊的概率是「極其小」的。事實上,不難想像有些人午餐時就可能吃掉一個跟「明」一樣古老的蛤蜊,因為北大西洋的北極蛤是蛤蜊濃湯的主要食材。

  反映環境變化

  蛤蜊如何將氣候 「編入」貝殼

  科學家們對蛤蜊這種生物相當有興趣的原因,除了希望可以從它們身上找到年齡變化的秘密外,還因為從它們身上可以知道海洋環境演變的歷史。

  就像樹的年輪一樣,蛤蜊的生長線也隨著環境比如水溫、鹽分和食物的豐富性而發生變化。包振民說,貝殼的生長速率和組成成分與環境條件有關係,貝殼積累了不同比例的各種同位素可反映海洋水溫變化和環境條件,如利用氧的同位素18O/16O 的比值就可以較準確的計算出當時海洋水溫的變化。因此,「明」貝殼上的紋理不但是人們斷定其確切年齡的依據,也使其成為記錄環境變化的活標本。

  據科學家介紹,「明」的貝殼只有在夏季才會生長。在海水溫度較暖並且食物充足的情況下,「明」的貝殼上每年都會長出厚度約為0.1毫米的一條紋理。正因為「明」貝殼上每條紋理的厚度取決於當時所處的環境,因此,人們可以以此為依據,了解當時海洋的生態環境以及氣候變化。

  正是由於北極蛤能活很久,並且會將氣候記錄「編入」貝殼中。因此參與本次研究的研究者們希望通過對這些蛤蜊殼的研究重建過去數個世紀的環境變遷。斯庫斯說:「通過這次研究我們可以得到每年的海洋氣候變化數據,而在此之前我們一直也沒能得到北大西洋的氣候變化數據。」

  ■相關連結

  生物界的老壽星

  二疊紀桿菌 2.5億年

  二疊紀桿菌於2000年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韋斯特·切斯特發現,當時它被困在氯化鈉晶體裡,經測定已經有2.5億年的歷史。當切斯特用營養液培養這些細菌的時候,發現它們居然又活過來了。當然,它們復活之後很快就死了,壽命定格在2.5億年。

  刺果松 4800年

  生長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白山的一棵名叫「瑪士撒拉」的狐尾松已經活了近4800年。

  海底蠕蟲 250年

  在深海冷水裡有一種學名叫「Lamellibrachia luymesi」的蠕蟲,根據它的生長率計算,其壽命可以超過250年。

  輻射陸龜 185年

  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送給湯加皇室的一隻名叫圖伊·馬裡拉的輻射陸龜活了185年,是有記錄的最長壽的爬行動物。其實並非所有的龜都很長壽,多數寵物龜的實際壽命都不如它的主人。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蛤蜊弟兄仨 鮮味大不同
    花蛤蜊、毛蛤蜊、沙蛤蜊……市場上的蛤蜊品種繁多,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昨日,記者採訪黃海水產研究所貝類專家了解到,目前青島主要養殖花蛤和文蛤兩大類蛤蜊,花蛤為簾蛤科哈仔屬中的菲律賓哈仔種,而文蛤則是簾蛤科文蛤屬動物。而俗稱沙蛤蜊的西施舌則屬於蛤蜊科,也是身價最高的蛤蜊。
  • 蛤蜊,蛤蜊,蛤蜊,蜆子,和那些美味的小貝殼今天應該澄清一次
    在這夏天到來之前,我們不能含糊其辭地吃他,這些美味的貝類是什麼?01貝類,最多親民海鮮在中國18000公里海岸線上,小的海鮮最受歡迎。小海鮮雖然個頭小外表樸素,但數量豐富,身上的美味也讓人流連忘返。扇貝,生蠔,海虹,花蛤,肩胛骨,剃鬚刀蛤……這些常見的貝類不值錢,但給我們的味蕾帶來極大的滿足感。蛤蜊,蜆子,剃鬚刀蛤蜊等等,都很好吃小貝殼。02蛤蜊蛤蜊是雙殼目、葉蟬科和蛤蜊科的一些物種的總稱。
  • 蛤蜊的快速吐沙法,讓你做出來的蛤蜊乾淨無沙
    我們現在的人越來越喜歡吃海鮮了,因為海鮮的肉質鮮嫩,所以食用的人群也多,而且海鮮中的貝殼類的食物是最受歡迎的,因為我們可以在吃貝殼類食物的時候,感受到還顯得那種鮮嫩的口感,而且貝殼類的食物相對於我們的海魚來說,是沒有刺的,就在吃的時候會方便很多。
  • 蛤蜊肉的做法 蛤蜊肉的做法爆炒
    可以做湯喝,比如做成黃瓜豆瓣蛤蜊湯,不僅喝起來美味,而且可以化痰驅寒還可以補水。還有蘿蔔粉絲蛤蜊湯,還有海鮮蛤蜊湯,或者是直接做成新鮮蛤蜊湯都是非常營養的做法。還有和苦瓜一起做湯喝可以清除火氣治療上火。除了做湯還可以炒成菜吃,比如蔥香蛤蜊肉,把蛤蜊肉用蔥姜蒜炒著吃很美味。還可以和韭菜一起煎成餅吃也是不錯的。
  • 以海底沉木為食的蛤蜊新種
    當這種形狀類似於小丁丁的蛤蜊出現時,周圍的廢棄木材都會變成美味可口的食物。
  • 蛤蜊裡現"怪蟲" 專家稱是消化器官晶杆(圖)
        半島都市報4月28日訊(記者 鮑福玉  景毅)「蛤蜊裡長的是蟲子嗎?這樣的蛤蜊有法兒吃嗎?」近日,市民張先生在他買的蛤蜊中發現了很多透明的「小蟲子」,作為一個從小在海邊長大的老青島,張先生也搞不清是什麼東西。28日他聯繫本報,想讓專家幫忙看看這到底是什麼。
  • 蛤蜊的5種家常做法,很容易就上手,愛吃蛤蜊的別錯過了
    蛤蜊的5種家常做法,很容易就上手,愛吃蛤蜊的別錯過了蛤蜊,這是身處海邊的小夥伴耳熟能詳的美味,不過,蛤蜊現在早已走遍全國,成為了受人歡迎的海鮮。今天,小李子就為大家推薦幾道蛤蜊的做法,我們現在就開始吧!
  • 「它」可以讓蛤蜊快速吐沙
    蛤蜊是一種既可以炒還可以煮,尤其是煮湯的時候放些蛤蜊在裡面會使湯變得非常鮮美。雖說很好吃,但是處理蛤蜊就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買回的蛤蜊不管是外殼還是裡面都是泥沙,如果只是放在水裡泡一泡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而且單獨想讓蛤蜊自己把泥沙吐乾淨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如果處理不乾淨,不僅不衛生,口感還不會好。
  • 馬郎婦觀音、蛤蜊觀音與「不肯去觀音院」的由來是什麼?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普門」是什麼門?過了數日,一位身著紫色袈裟的老和尚,來到馬郎的家,告訴傷心的馬郎說:「你不要悲傷了,那位賣魚的姑娘,其實是觀世音菩薩,特別化現來此度化你們的。若不相信,何不撬開墳墓看看。」說完,人就凌空而去。
  • 原是蛤蜊身上的器官
    &nbsp&nbsp&nbsp&nbsp「蛤蜊裡長得是蟲子嗎?這樣的蛤蜊有法吃嗎?」近日,市民張先生在他買的蛤蜊中發現了很多透明的「小蟲子」,28日他將拍攝的圖片發給記者,想讓記者幫忙看看這到底是些啥玩意,對身體有沒有害。&nbsp&nbsp&nbsp&nbsp張先生說,他吃的這些蛤蜊叫做白蛤蜊,生活在萊州灣的水域,與一般的花皮蛤蜊不同,這種蛤蜊更鮮美。「我今年46歲,吃這種蛤蜊差不多得30多年了!」
  • 蛤蜊 - 蛤蜊- 專區 - 生物谷
    蛤蜊(《本草經集注》)【異名】吹潮(《動物學大辭典》),沙蛤、沙蜊(《泉州本草》)。【來源】為蛤蜊科動物四角蛤蜊或其他種蛤蜊的肉。【動物形態】四角蛤蜊貝殼2片,堅厚,略呈四角形。殼長36~48毫米,高34~46毫米,寬度約當高的4/5。左右兩殼相等。殼頂尖,略向前屈,位於貝殼背緣中部稍向前端。
  • 蛤蜊和花甲一樣嗎?蛤蜊和花甲哪個貴?
    我今天逛海鮮市場的時候發現,商家賣的蛤蜊和花甲長得明明十分相似,但是名稱卻完全不一樣,我想請問蛤蜊和花甲究竟是不是一樣的呢?蛤蜊和花甲一樣嗎不一樣,花甲只是蛤蜊的一種。花甲也叫做花蛤,它是一種生活在淺海海底的軟體動物,而蛤蜊也是一種軟體動物,它是一個大的分類,包括有花甲,文蛤、白蛤、西施舌等多個品種,有「天下第一鮮」的美稱,所以嚴格來說,花甲可以稱為蛤蜊,但是蛤蜊卻不能將其單純的稱之為花甲。蛤蜊和花甲哪個貴蛤蜊的某些品種相對較貴。
  • 買的蛤蜊泥沙不知怎麼清理?這樣做可以不僅減少泥沙,味道還鮮嫩
    這裡有一個炒蛤蜊的食譜:在炒蛤蜊之前,加一點,蛤蜊不僅非常鮮嫩的,而且沒有泥沙。第一步:如果你從市場上買了蛤蜊,不要馬上把它放進鍋裡。首先,把它浸泡在40度左右的溫淡鹽水裡。這樣能夠有效清洗裡面的沙子,把它洗乾淨,這樣我們吃蛤蜊的時候就不會有太多的泥沙導致難以下咽。
  • 蛤蜊?蟶子?還有貝殼是啥?
    先來說一說蛤(ge讀三聲)蜊 ,蛤蜊是一種比較籠統的說法,它是一個物種的門類並不是一種生物,我們常見的花蛤、文蛤包括海瓜子都可以算是蛤蜊的一種,蛤蜊做法簡單,吃起來味道鮮美,不但具有豐富的營養而且高蛋白低脂肪,好吃而且不會引起發胖。
  • [動圖]奇特蛤蜊自備頻閃「迪斯科燈」誘捕獵物
    據國外媒體報導,幾年前,科學家曾發現一隻套膜上長著「球面鏡」的蛤蜊,能發出類似舞廳頻閃燈光的效果,這種酷炫的行為令她百思不得其解。
  • 中國蛤蜊產量及養殖面積分析,蛤蜊養殖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福清市貝類養殖協會 中國蛤蜊,俗名"黃蛤"、"飛蛤",隸屬於軟體動物門、瓣鰓綱、異柱目、蛤蜊科、蛤蜊屬。中國沿海自然分布的蛤蜊科貝類主要有蛤蜊屬、獺蛤屬、立蛤屬、脆蛤屬和異心蛤屬、尖蛤蜊屬、波紋蛤屬和光蛤蜊屬8屬30餘種,其中最常見的重要經濟種類有3種,即西施舌、四角蛤蜊和中國蛤蜊。
  •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10大動物,一個小蛤蜊活了500多年
    人們發現了一條生活了226年的錦鯉,學者為它取名為hanako。這條魚可能是地球上最老的魚之一了,可惜在1977年就去世。印象中,我們的寵物狗最多也只能陪伴我們十多年,很少能夠活到20多歲的。但一隻來自澳大利亞的寵物犬生活了29年零5個月,算是狗狗裡壽命最長的了。
  • 教你七種蛤蜊的做法,營養豐富,步驟詳細,每一道都是經典美味
    蛤,又叫蛤蜊,品種繁多,比如有花蛤、文蛤等,是我們常吃的美味海鮮食材,在閩南地區,花蛤因為發音的原因,也有叫做花甲的,其實就是同一種美味!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蛤蜊的7種家常做法吧在菜市場挑花蛤的時候,花蛤會伸出兩條腿來滋水,挑釁的告訴你:「買我,買我,我還是活的。」
  • 好吃不過餃子,餃子也不如蛤蜊,蛤蜊要數白蛤,肉質鮮嫩汁液多!
    最常見的要數蛤蜊了,價格相對其他海鮮便宜了很多,而且味道鮮美,蛤蜊品種有很多,文蛤,花蛤,白蛤,黃蛤各種各樣,有著不同的吃法。蛤蜊的營養很豐富,富含蛋白質、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味道非常鮮美。只用蛤蜊做食材,就能做出十幾道不重樣的菜。關於蛤蜊的菜譜之前分享過很多了,今天分享一道白蛤蜊的菜譜。
  • 浙江樂清灣千畝灘涂怎麼了 海瓜子蛤蜊苗離奇死亡?
    浙江樂清灣千畝灘涂怎麼了 海瓜子蛤蜊苗離奇死亡?樂清蒲岐村民老洪,今年養殖了不少蛤蜊苗等貝類苗種。但最近一段時間,灘涂上的貝類不知何故大量死亡,令他損失慘重。老洪的情況在樂清灣當地並非少數。今天,老師伯就來講一講樂清灣千餘畝灘涂海瓜子蛤蜊苗死亡之謎。1100畝貝類幾乎全部受損前天上午,在樂清蒲岐下堡村灘涂養殖場,幾名養殖戶向老師伯講述了自己的慘重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