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科院發明一種高效安全的新型RNAi載體

2020-12-05 中國科學院

  1012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吳立剛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Ribozyme-enhanced single-stranded Ago2-processed interfering RNA triggers efficient gene silencing with fewer off-target effects,該成果發明了一種較傳統shRNAshort hairpin RNA)更為安全的高效RNA幹擾(RNAi)載體——saiRNA

  RNAi是由siRNA介導的特異性降解具有互補序列的RNA,從而在轉錄後水平沉默靶基因表達的現象。RNAi在真核生物進化中高度保守,目前已被廣泛應用於基因功能的研究,並可開發成為小核酸藥物直接用於疾病治療,近期已有幾十種siRNA藥物進入一期或二期臨床試驗,有望成為續小分子化合物和蛋白質(抗體)藥物後的另一類新型的藥物,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RNAi發揮基因沉默功能的核心成分是RISC複合物,主要由外源提供的siRNA與細胞內的Ago家族蛋白質組裝形成。在哺乳動物中,外源siRNA主要通過兩種方式獲得:一種是通過化學方法直接合成雙鏈siRNA分子,通過轉染進入細胞質內與Ago蛋白結合併沉默靶基因。但化學合成siRNA的成本較高,在細胞或動物體內容易被代謝(如核酸酶)清除,作用持續時間較短,且一些類型的原代細胞難以被高效轉染,因此在應用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種獲得siRNA的方式是通過DNA載體,利用細胞內源的RNA聚合酶RNA Pol,如U6H1啟動子驅動轉錄表達shRNA,轉錄產生的髮夾狀shRNA可以被細胞內源的Dicer蛋白識別並加工成siRNA,然後與Ago蛋白結合發揮作用。shRNA的表達框不僅可以構建在質粒載體上直接轉染細胞進行瞬間基因沉默,還可以構建成慢病毒(lentivirus)載體,能感染大多數種類的宿主細胞並長期沉默靶基因,在高通量的功能基因篩選中有廣泛的應用;如果將shRNA構建在腺病毒(ADV)和腺相關病毒(AAV)載體上,可以實現在動物整體或特定組織中沉默靶基因。

  任何一種技術都有其優點和缺陷,RNAi技術也不例外。隨著其廣泛應用,RNAi的毒副作用逐漸被認識和報導,其來源主要包括兩大類:(1)脫靶作用(off-target)。由於siRNA不僅可以通過完全互補配對的方式切割靶標RNA,還可以通過與RNA部分互補配對,以類似miRNAmicroRNA)的作用方式(即2-7seed region的鹼基配對)非特異性抑制靶基因以外其它基因的表達。(2)對細胞內源miRNA的競爭抑制。由於shRNA的加工需要細胞內的DicerExportin-5Ago等蛋白質因子協助,而這些蛋白質因子也是細胞內源miRNA加工成熟所必須的。由於miRNA是細胞功能的重要調控分子,過表達的shRNA與內源miRNA競爭相同的加工機器,必然對內源miRNA的表達和功能造成抑制作用。研究標明,目前常用的傳統shRNA對細胞內源miRNA具有較強的非特異性競爭抑制作用,在小鼠肝臟中長期高表達shRNA會造成嚴重的肝臟損傷並引發肝癌導致動物死亡。因此,如何設計一種更好的RNAi載體,在高效沉默靶基因的同時降低其毒副作用,是RNAi技術應用中亟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

  吳立剛研究組博士研究生尚仁福等對具有不同莖環結構的siRNA前體的加工和功能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在此基礎上發明了一種比傳統shRNA效率更高、脫靶作用更少的新型RNAi載體。目前被廣泛使用的傳統shRNA 具有21bp或更長的雙鏈區,這種設計是基於以往的研究結果:shRNA的雙鏈區如果小於21bp就不能被細胞內的Dicer有效加工和生成siRNA。科研人員在研究中設計siRNA前體時,將雙鏈區長度小於21bpsiRNA的靶向區延伸入頂端環區域,結果雙鏈區為16-18bpsiRNA前體的加工就不再依賴於Dicer,而由RNAi的核心蛋白Ago2直接在雙鏈區3』臂(3』arm)的第10個鹼基位置進行切割,產物被細胞內的外切核酸酶進一步在3』端切短,並最終形成長度為24-27nt的單鏈siRNA。他們稱具有這種結構特徵的siRNA前體為saiRNAsingle-stranded Ago2-processed interfering RNA)。saiRNA依賴於Ago2的加工途徑與細胞內一種特殊的miRNAmiR-451)的加工途徑非常類似,而介於shRNAsaiRNA兩種長度之間的siRNA前體既不能被Dicer,也不能被Ago2所加工,因此幾乎完全沒有沉默活性。進一步研究發現,saiRNA莖環結構的3』端懸垂(overhang)長度對Ago2的結合效率起決定性作用。而通常由RNA聚合酶IIIpolIII)轉錄生成的saiRNA末端有較長的3』端懸垂,無法直接被Ago2所高效識別和結合,影響了saiRNA的加工和沉默功能。因此,研究人員在saiRNA3』末端融合了一種特殊的核酶(HDV ribozyme,丁型肝炎病毒核酶),利用該核酶的高效自切割活性,準確地在saiRNA3』端產生兩個鹼基懸垂,大大提高了saiRNA前體與Ago2蛋白的結合效率,從而顯著增強saiRNA對靶基因的沉默效率。

  核酶增強的saiRNA相較於傳統的shRNA具有以下優點:(1)脫靶作用(off-target)小。哺乳動物中Ago蛋白家族包含四個成員,但其中只有Ago2具有RNAi活性(切割完全互補配對RNA的核酸內切酶活性),而Ago134沒有RNAi活性卻會引起較強的脫靶作用。與傳統shRNA產生的siRNA能與所有Ago蛋白結合不同,saiRNA只有與Ago2結合後才能被加工產生成熟的siRNA,因此有效避免了由Ago134介導的脫靶作用。並且其特殊的加工方式只產生一條導向鏈(guide strand,具有基因沉默功能的siRNA鏈),不會產生passenger strand(與guide strand互補配對的沒有基因沉默功能的siRNA鏈),因此也就完全避免了由passenger strandAgo蛋白結合後產生的脫靶作用。(2)對細胞內源miRNA的影響小。不論是化學合成的saiRNA,還是基於RNA聚合酶IIIDNA表達載體在細胞內轉錄生成的saiRNA,其被加工後產生的siRNA的單位濃度分子對靶基因的抑制效率都高於傳統的shRNA。因此,在同樣的沉默效率下,saiRNA產生的成熟siRNA在細胞內的積累量要遠低於shRNA,避免了佔用大量Ago蛋白,並且其加工不需要DicermiRNA加工所必須的蛋白質因子,大大減少了對細胞內源miRNA加工和功能的競爭作用。

  總之,saiRNA作為一種新型的RNAi載體,具有高效和低脫靶的特點,通過對saiRNA設計的繼續優化,以及動物整體的基因沉默實驗,為科學研究和基因治療應用提供更好的工具。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以及中國科學院的經費支持。

 

  shRNAsaiRNA加工及作用機制示意圖。shRNA轉錄後被細胞內的Dicer所識別加工後產生雙鏈siRNA,其guide strandpassenger strand都能被細胞內的Ago1-4所結合,但只有Ago2才能介導與guide strand完全互補配對的靶基因RNA的切割和沉默作用(on-target),而與guide strand結合的Ago134,以及與passenger strand結合的Ago1-4都會引起脫靶作用(off-target)。saiRNA可直接被Ago2識別並加工,其特殊的加工過程避免了產生passenger strand及其脫靶作用,而且只有與Ago2結合的saiRNA才能產生guide strand去發揮on-target的作用,從而大大減少了其它Ago蛋白引起的off-target作用。saiRNA轉錄後通常具有較長的3』端懸垂,不能被Ago2直接識別。通過在saiRNA3』末端融合一個自切割HDV核酶,精確產生具有2個鹼基的3』端懸垂,大大促進了saiRNAAgo2的結合效率,從而顯著提高了saiRNA的沉默效率。

相關焦點

  • 上海生科院發表環形RNA研究綜述文章
    上海生科院發表環形RNA研究綜述文章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3-07   今日/總瀏覽:1/3388
  •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等優化新型藥物載體材料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張繼穩領銜中法合作團隊發明了一種快速、溫和的方法,顯著改善環糊精金屬有機骨架(CD-MOFs)在水中的穩定性
  • 上海生科院發現對動脈粥樣硬化具有保護作用的磷脂氧化產物
    上海生科院發現對動脈粥樣硬化具有保護作用的磷脂氧化產物 2017-02-21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健康院)尹慧勇組的研究論文: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Series of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oxidative Phospholipid Oxidation Products Containing Cyclopentenone Moiety in vitro and in vivo: Implication in Atherosclerosis
  • 上海高研院等在分子篩多孔材料研究中獲進展---中國科學院
    、應用安全、高效環保、可實現遠距離儲存和運輸等優點,得到廣泛關注。然而,開發一種高效可重複使用的單一催化劑以連續吸收和釋放LOHC中的氫,仍是挑戰。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孫予罕、陳新慶團隊報導了一種新型的高效可重複使用的雙金屬Pd-Rh納米粒子(NPs)多孔材料催化劑(如圖1),利用其雙金屬納米粒子的協同效應,有效促進了N-乙基咔唑(NEC)的加氫和十二氫-乙基咔唑(12H-NEC)的脫氫,可逆地進行了多次高儲氫量的加氫和脫氫的循環。
  • 上海生科院發現RNA可變剪接的時序性調控機制
    上海生科院發現RNA可變剪接的時序性調控機制 2016-05-17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這些基因中大部分並不在轉錄水平上有周期性變化的影響,提示了周期性可變剪接是不依賴於周期性轉錄的另外一種調控細胞周期的新機制。  研究人員還發現這些周期性可變剪接基因中的大部分可變剪接事件受到SR蛋白激酶CLK1的調控;並揭示CLK1自身的表達水平在細胞周期這個過程中會通過自抑制環路,隨著細胞周期時相的改變而發生周期性變化。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發現控制肥胖及糖尿病轉錄中介體...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發現控制肥胖及糖尿病轉錄中介體基因 2014-11-26 中國科學報 黃辛 小】 語音播報   11月24日,記者從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獲悉
  • 863計劃課題「新型高效農業生物藥物載體與新製劑創製」取得重要成果
    生物農藥、生物獸藥、動物疫苗等農業生物藥物因具有高效、安全和環保等優點,在重大動植物疫情防控應用上獲得了迅速的發展。而目前我國農業生物藥物製品存在著成本高、持效性短、穩定性差、有效利用率低等特點,致使其大規模的推廣應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 深圳先進院發明新型聲子晶體微量液體傳感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超聲研究團隊在聲波液體傳感器領域取得研究進展,發明了一種新型聲子晶體高精度微量液體傳感器。  快速、精確分析微量流體中的成分和參數在生化檢測、臨床醫學診斷、環境監測、食品安全監控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也是當前及未來傳感器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聲學傳感器可利用聲場中的物體參量(密度、聲速、粘度等)變化引起聲波的輸出信號頻率、振幅、相位變化,實現對物體實時探測。
  • 上海生科院發現TMC基因調節果蠅幼蟲的位移運動
    上海生科院發現TMC基因調節果蠅幼蟲的位移運動 2016-07-13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上海矽酸鹽所發明新型高柔韌性羥基磷灰石耐火紙
    基於傳統紙所面臨的突出問題,探索基於無機材料的新型高柔韌性耐火紙就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朱英傑帶領的科研團隊致力於具有可控構造的羥基磷灰石納米材料的研究,目標是發明一種新型的具有高柔韌性及不可燃性的無機紙以期解決傳統植物纖維紙所面臨的難題。
  • 上海院新型催化劑獲《烴加工》技術獎提名
    近日,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研發的SEB系列煉廠稀由於缺少經濟高效實用的利用方式,很多企業將其作為低品位燃料氣使用,不僅浪費資源,而且易造成環境汙染。如能將煉廠幹氣不經精製分離、直接通過催化轉化生產乙苯等化學品,可充分高效地利用煉廠稀乙烯資源、滿足企業節能降耗需求。
  • 次氯酸:一種安全、高效、廣譜殺菌的新型消毒劑
    也推動了次氯酸水商業化的進程,次氯酸水本身的安全、高效、廣譜殺菌、應用範圍廣等優點,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作為一種新型消毒劑,民眾對其認知度相對較低,今天小編來給大家科普一下次氯酸,對其做一個詳細介紹。次氯酸可以有效去除農殘次氯酸水(微弱酸性電解水)可以作為一種果蔬清洗劑來去除果蔬農殘。根據《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的研究論文指出,次氯酸水(微酸性電解水)去除蔬菜農藥殘留效果顯著,優於清水衝洗和浸泡,如下圖(SAEW是指次氯酸水的去除效果)。
  • 中國科大發展一種新型能源載體材料
    中國科大供圖中新網合肥6月24日電(吳蘭 範瓊)記者2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發展了一種新型離子型氫鍵有機骨架材料,為探索高效能源載體材料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這一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著名期刊《自然·通訊》上。可燃冰,又叫天然氣水合物,一般分布在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其外觀像冰且遇火可燃燒。
  •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可高效清除空氣PM2.5的新型過濾紙和口罩
    此外,PM2.5細顆粒物可作為有毒有害物質、病毒和細菌的載體為疾病的傳播推波助瀾。因此,研製空氣PM2.5細顆粒物的高效過濾材料具有重要的意義。 日常生活中使用最普遍的空氣過濾產品是過濾口罩,在過濾口罩中普遍使用普通紗布、無紡布等濾料,其纖維較粗、纖維之間的孔隙較大,對PM10以上的大顆粒物具有較好的過濾效果,但難以高效清除空氣中PM2.5細顆粒物。
  • 我國首個原創基因治療載體:類病毒體
    該研究發明了一種介於病毒載體與非病毒載體之間的類病毒體(virus-like particle, VLP)遞送技術。 VLP可以遞送CRISPR/Cas9 mRNA,實現安全和高效的體內基因編輯。值得一提的是,該技術是我國首個完全自主開發的原創型基因治療載體,體現了我國在基因治療領域的科技進步。
  • 上海生科院發現調控胰島素敏感性的長鏈非編碼RNA---中國科學院
    上海生科院發現調控胰島素敏感性的長鏈非編碼RNA 2016-09-06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小】 語音播報   8月30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翟琦巍研究組在國際學術期刊
  • 武漢先進院2項發明專利再獲授權!今年新增授權發明專利11個
    近日,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獲得2項碳材料技術相關的中國發明專利授權!截至目前,今年武漢先進院新增授權發明專利已達11個。發明專利「一種功能化碳材料的製備方法」利用碘單質對碳材料進行活化,同時碘單質輸運磷單質與碳發生反應,以製備出磷酸功能化碳材料。與現有製備方法相比,該方法新穎獨特、簡單高效,在不破壞碳材料本體結構的基礎上,穩定形成功能化基團。
  • 科研人員研製出可高效清除空氣PM2.5的新型過濾紙和口罩
    此外,PM2.5細顆粒物可作為有毒有害物質、病毒和細菌的載體為疾病的傳播推波助瀾。因此,研製空氣PM2.5細顆粒物的高效過濾材料具有重要的意義。 日常生活中使用最普遍的空氣過濾產品是過濾口罩,在過濾口罩中普遍使用普通紗布、無紡布等濾料,其纖維較粗、纖維之間的孔隙較大,對PM10以上的大顆粒物具有較好的過濾效果,但難以高效清除空氣中PM2.5細顆粒物。
  • 南京醫科大學研製成功新型抗癌藥物載體
    原標題:南京醫科大學研製成功新型抗癌藥物載體  日前,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技術系姚俊博士,利用味精的原料——穀氨酸,為抗癌藥物打造了一輛「好車」。這輛車既能運藥,又能精確打擊癌細胞,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該發明叫作「γ-聚穀氨酸納米藥物載體」,目前已獲國家專利。
  • 研究揭示納米藥物載體的力學性能對於克服多重生理屏障的影響
    與傳統的給藥方式相比,將藥物分子搭載到納米藥物載體上可以實現藥物的高效精確傳遞和可控釋放。近年來,這種新型的給藥方式在改善藥物口服吸收和腫瘤治療中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然而,與簡單的體外實驗環境相比,納米藥物載體在到達靶組織和靶細胞之前需要克服生物體內的多重生理病理屏障,如:酶屏障、黏液屏障、細胞間質屏障、細胞屏障以及胞內轉運屏障等。因此,為實現療效最大化,設計和製備能夠克服多重生理屏障並且具備高效的細胞攝入量的新型遞送載體成為納米藥物從實驗室轉向臨床應用的一個重要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