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據asianaviation網站9月24日報導,整個亞太地區的航空維修、維護和大修業務(MRO)行業狀況和前景的喜憂參半。
在今年的亞太航空MRO貿易會議上,沒有舉行雞尾酒會或晚宴,與其它數十場行業會議一樣,該會議被迫取消現場活動,並將所有內容轉移到網上。與會人員的信息好壞參半,有人說該行業處於最糟糕的時期,而另一些人(特別是日本、中國和印度等國)則表示他們正在抗過全球疫情,並且能夠繼續向前發展。
港聯航空公司的MRO總經理艾倫-唐(Alan Tang)在圓桌會議上表示,他的公司仍然面臨著「嚴峻的形勢,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如何更好地了解未來的發展趨勢。在接下來的3到6個月內……我們是暫時停放飛機,以便後面迅速重新啟用它們,還是將它們移入存放區。」 艾倫表示,該航空公司大約有一半的機隊「處於活動性停飛狀態」,因此「如果我們需要重新復飛它們,將需要三天或更短的時間」。
中國飛機服務集團(CASL)執行長安德烈亞斯-邁塞爾(Andreas Meisel)表示,他的團隊專注於香港客戶,正在為客戶制定停飛計劃,並表示該集團的公務航空部門正在「做很多工作」。
印度Air Works公司的安納德-巴斯卡(Anand Bhaskar)表示,他的公司「由於印度國內客流量狀況,略有改善」,同時歸功於該公司的國防MRO工作。他說,隨著印度航空公司從A320ceos客機過渡到A320neos客機,該公司正在幫助客戶進行航空電子設備升級以及辦理租賃回執檢查。「很幸運,我們在商業方面的業務表現良好,訂單已滿。另一項恩惠是我們的國防維修維護業務,這可以確保公司運營良好。」
MRO公司還告訴聚集在網上的觀眾,他們正在朝著數位化的方向前進,並且正在接受培訓,以期在未來國際航空業務再次增加時,能應付更多的工作量。不過,目前還沒有看到好轉的景象,航空公司都處在保守的保留現金運營模式,大多數公司都認為MRO行業會在變得更好之前變得更糟。
在航空發動機MRO市場方面,OEM和MRO公司都表示,儘管今年上半年發動機飛行小時數下降了約50%,但他們看到了「一些復甦跡象」。亞太地區是一個獨特的地區,因為儘管它是首批遭受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的地區之一,但它也是最早業務復甦的地區,特別是中國和日本等地方。在這些地區,國內市場正在幫助該行業擺脫困境。
SandardAero公司的亞歷克斯-揚斯(Alex Youngs)表示:「區域市場是我們目前看到的最健康的市場,亞太地區的國內航空市場仍然健康。航空公司正在考慮運營成本,並著眼於使飛機起降飛行成本進一步降低。我們在美國和歐洲也看到了這一點。」
發動機維修廠和航空發動機原始設備製造商都表示,疫情正在改變企業的性質及其對人力的影響,造成數千人失業,許多潛在的僱員也不得不另謀他就。由於疫情隔離區難以使技術人員跨界,因此它正在推動更多的數位化和發動機數據監控。
不過,來自MTU維修珠海公司的總裁兼執行長亞普-貝耶爾(Jaap Beijer)非常樂觀,他表示:「雖然第一季度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大問題,但是由於位於中國,該公司的業務水平接近100%,並與中國國內航空公司大量合作。」但他補充說,他對2021年該行業的復甦「不充滿信心」,並表示航空發動機MRO業務恢復到「正常」水平可能至少要到2022年或2023年。
貝耶爾強調到:「中國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來防止病毒擴散,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們決定不解僱任何人,並決定接受有關新發動機類型的強化培訓,因此我們放棄了假期,十月份將恢復100%的工作。」
對於飛機內飾MRO業務,一部分興趣來自客機向貨機轉換,另一部分則集中在確保乘客(只有少數人)可以放心機艙是乾淨的。與會者還說,由於缺乏旅客,一些航空公司正在考慮在航線較長的航班上也使用窄體客機。
波音公司的凱特-謝弗(Kate Schaefer)表示,她的團隊正在考慮在窄體客機上重新配置商務艙座位,以使該座位「更具隱私和保護感」,而其他參與者則表示航空公司客戶正在尋找尋求增加例如抗菌塗層,紫外線燈和其他確保機艙清潔的機制。
目前,航空公司不太可能改變機艙密度來改變乘客之間距離,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座位分隔板、屏幕、交錯座位上。但是,每個人都面臨著一系列挑戰,例如確保此類保護措施能夠滿足有關疏散、周轉時間和重量限制的法規,這將迫使航空公司削減貨物(而目前貨物更加賺錢)。
非接觸功能也是熱門話題,OEM和MRO希望開發非接觸式盥洗室,而航空公司可能會在向客機添加更加強勁的Wi-Fi設備,以便乘客可以使用自己的個人電子設備來最大程度地減少與飛機表面的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