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劍輝:經濟微刺激政策滯後效應明年顯現
我國經濟從10%左右的高速向目前7.5%左右的中速轉換後,出現了許多矛盾和問題,包括傳統產業產能嚴重過剩;前兩年貨幣政策擴張後大量資金進入房地產和虛擬部門;政府通過基礎設施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使政府債務風險增加;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財政收入減緩等。筆者認為,我國經濟將向「增速放緩,結構改善」的方向發展。
-
宏觀經濟政策也具有「J曲線效應」
為避免全球經濟危機對我國經濟造成影響,我國從今年第三季度末就開始相繼推出一系列刺激經濟穩定較快發展的政策,最近4個月的時間內,出臺經濟政策之多、力度之大,史無前例。經濟增長預期的好轉、有效購買能力的積累以及全球金融危機下恐慌氛圍的消退都需要時間來完成。只有政策的累積效應逐步釋放,經濟才會「由量變到質變」,進入另一輪景氣周期。今年9月份以來,我國政府陸續出臺政策組合拳,這些措施無一不表明,「保增長、調結構、促發展」的政策已經成為當前和明年最值得關注的信號,社會公眾應該對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充滿信心。
-
宏觀經濟研究:哪些「慣性」在2021可能被打破?
正如我們在 11 月 16 日發布的年度展望報告《2021 宏觀展望:經濟再通脹;政策 溫和退出》中的預測,可選與體驗式消費有望在未來 2-3 個季度引領消費增長。2020 年 11 月以來,供需平衡收緊、國內外周期性指標均強勁回升。國內方面,焦煤、動 力煤、鐵礦石、化工品等原材料價格快速攀升 (圖表 1)。
-
宏觀和微觀,到底該信誰?——兼評4月份經濟數據(海通宏觀姜超、於博)
所以,和宏觀數據的四平八穩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微觀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在16年下半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要的工業行業生產銷售都有明顯的改善,這其實意味著經濟增速出現了顯著的回升。今年3月份,宏觀數據大幅改善,微觀數據明顯回落!
-
工程機械:在投資滯後效應中探尋出口彈性
1-2月份行業銷售持續火爆,3、4月是行業銷售的傳統旺季,依據慣例行業銷售自然會在1、2月份火爆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我們判斷今年3、4兩個月乃至上半年行業銷售同比和環比均有望實現30%以上的高增長,行業內龍頭企業將會實現銷量過半,盈利達到全年三分之二的目標。因此,在行業一二月份的開門紅旺銷數據中,我們基本可以判斷出行業整個上半年的持續高增長,同時龍頭企業全年盈利水平的高增長也已脈絡清晰。
-
專訪滙豐屈宏斌:疫情凸顯全球是經濟共同體,滯後效應不容忽視
疫情滯後效應不容忽視短短三個月的時間,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展現出對全球經濟的巨大影響,衰退似乎已經成為市場共識。隨著疫情蔓延,通過隔離、限制外出等措施來降低疫情傳播速度已成為各國普遍的選擇,這一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但也對經濟活動帶來了一定衝擊。
-
九方金融:2021年中國經濟周期與大類資產配置建議
周期的長度隨著時間而變化。2015年之前,中國經濟周期的長度在逐漸下降。表1反映了這種變化,我們發現三項指標在2006年開始的那輪周期中,高點和低點相差25個月,在第三輪周期中,高點低點之間距離明顯減少,尤其反映在流動性與通脹這兩項指標上。在最新的一輪周期中,周期的長度又一次變長。這事實上反映了中國經濟驅動力從市場轉向政策,又從政策轉向市場的過程。
-
招商宏觀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展望:周期品與周期股票即將王者歸來
但展望未來,目前企業利潤已經連續1個季度維持在10%以上的高速增長,2021年我國PPI同比將延續回升趨勢,有利於企業利潤增速保持穩定,這將推動居民工資性收入增速繼續升高。目前,隨著企業盈利的改善,2020年9月個稅收入累計增速回升至7.3%,當月增速為19.9%,已經高於2018年的平均水平。
-
美股三季報拆分:美國經濟復甦的特徵和層次
圖1:最新標普500 EPS(美元)一致預期資料來源:Bloomberg,天風證券研究所(1)銷售收入跌幅大幅收窄,海外營收增速弱於美國境內3季度標普500銷售收入的跌幅從2季度的9.6%收窄至1.3%,與3季度美國經濟表現一致。
-
鄂永健:2021全球經濟金融周期、格局與政策外溢
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分別為-4.4%及5.2%,2020年美國GDP減少4.3%,歐元區GDP減少8.3%、日本GDP減少5.3%。具體而言,2021年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可能呈現以下三種效應。其一,疫情作為外部衝擊對全球經濟具有短期效應。
-
財信研究評12月貨幣數據:社融弱信貸強格局有望延續
12月份社融、M2、M1等增速均明顯回落,顯示流動性轉向進一步得到確認;但信貸總量不弱、結構上企業中長貸繼續保持高增,反映出經濟整體仍在穩步修復。預計未來國內經濟「爬坡」與政策「退坡」格局仍將延續一段時日,流動性維持緊平衡是貨幣政策主基調。
-
...與宏觀經濟指標的領先滯後關係——兼論2019年短周期重啟的可能性
1、經濟增長:M1M2增速差對名義GDP增速具較強前瞻意義M1、M2增速差指標顯示,從9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信用環境每隔3-4年左右出現一個短周期,一共出現7個信用短周期,2002-2005年和2015-2018年這兩個周期約達4年時間,其餘5個短周期均大約持續3年時間。M1M2增速差與名義GDP增速之間的相關性較為明顯。
-
經濟參考報頭版評論: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
(經濟參考報) 人民銀行最新數據顯示,今年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和新增社會融資規模均大幅走高,顯著高於市場預期,信貸結構也有所改善。綜合來看,年初以來金融數據向好,表明我國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的效果開始逐步顯現,貨幣傳導機制也有望進一步得到疏通。
-
大公國際:中國經濟四季度需求端承接動能轉換助力增勢延續
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上半年為下降1.3%。上半年在政策驅動下,各地解除封鎖後供給快速修復,其中工業恢復速度快於服務業,主要表現在工業產出在二季度全面復工復產後呈加速上漲態勢,同期服務業恢復相對滯後。進入三季度後,商業和服務業恢復面擴大,需求回暖帶動服務業回升。
-
A股市場系統性影響因子:宏觀經濟基本面與政策面
16以來,第三次年度級別的反彈,這種情況下的是支持經濟持續修復,包括對庫存下降加以修復;那麼新一輪庫存周期開始啟動;所以這是我們對目前經濟流判斷,新一輪的這個弱復甦周期實際上已經啟動。估計明年上半年呢,都會看到我們整體宏觀經濟增速的進一步上行和修復,因為基數的原因,明年一季度經濟增速同比有可能18%,明年二季度也會有不錯的表現。 貨幣政策與資產價格演繹了一個蹺蹺板的效應 大家關注政策。因為政策周期本身是宏觀經濟周期的一種體現;而國內的政策運行的節奏呢,對資產價格的影響是非常非常深刻的;在今年我們看到。
-
趙偉:「政策退潮」下,哪些行業可能走出「獨立邏輯」?
作者 趙偉(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多因素支撐中國製造業發展1—10月份,製造業投資同比下降5.3%,降幅比1—9月份收窄1.2個百分點。近幾個月,製造業投資總體改善、分化明顯;部分行業表現亮眼,或主要受到穩增長政策、外需提振、產業邏輯等多因素的共同支撐。
-
2020年宏觀經濟展望:從中國製造到中國資產
從2019年3季度的分行業工業增速的走勢可以顯示出當前經濟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在於外需和消費,投資相對而言其實是正貢獻的變量。那麼,對2020年經濟形勢的展望,我們需要判斷負貢獻的變量是延續2019年的趨勢,還是存在邊際改善的可能性,而正貢獻的變量在2020會否出現逆轉還是保持不變。
-
10月份廣州經濟延續恢復向好態勢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9月當月增長6.2%,今年來首次當月增速轉正。 1-10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2.8%,今年以來首次轉正,比前三季度提高4.8個百分點。 民間投資轉正,同比增長5.6%,比前三季度提高8.5個百分點。
-
溫家寶:關於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糧油糖肉菜和成品油等重要商品市場供應得到較好保障,價格違法違規行為受到嚴肅查處。多數省份已經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同物價上漲掛鈎的聯動機制。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4%,其中翹尾因素影響3.3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和出廠價格同比漲幅高位趨穩。三是經濟效益穩步提高。財政收入增長31.2%,比上年同期增收1.35萬億元。企業效益增長較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8.7%。
-
土耳其央行:土耳其裡拉貶值的滯後效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
土耳其央行:土耳其裡拉貶值的滯後效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通脹預期惡化對通脹前景產生不利影響。第三季度國內經濟活動出現明顯復甦。決定實施透明而有力的貨幣緊縮政策,以消除通脹前景的風險,遏制通脹預期,恢復通貨緊縮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