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噬細胞和神經「肝膽相照」,一同助力骨骼修復

2021-01-21 澎湃新聞
巨噬細胞和神經「肝膽相照」,一同助力骨骼修復

2020-06-27 19: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轉網 轉化醫學網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竹子

導言:免疫細胞在骨骼修復中顯然很重要,但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有個重要角色可參與了修復過程,那就是巨噬細胞(白細胞)。它會跟神經纖維進行「對話」,配合交代敵人的來襲,促使骨頭癒合。

近日,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發現,巨噬細胞通過炎症提醒免疫系統對外來入侵者免疫,可以使受傷的骨骼的神經再生。該研究發表在《細胞報告》上。

2019年12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一個研究人員團隊在小鼠中證明,修復骨折需要在整個受傷區域產生、生長和擴散神經細胞或神經元。他們表明,這部分依賴於一種稱為神經生長因子(NGF)的蛋白質。現在,研究人員已經更深入地研究了這個過程,以便更好地了解神經和免疫系統如何與NGF協同工作,從而使骨骼修復過程中的神經再生。

2020年5月26日,《細胞報告》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再次在小鼠中發現,原肌球蛋白受體激酶A(TrkA)和NGF兩種蛋白結合在一起,竟可以刺激神經支配(供應的神經),然後在受傷的部位再刺激新骨生長。令人驚訝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NGF竟是巨噬細胞(即白細胞)在第一時間內發送急報給免疫系統的。巨噬細胞通過炎症提醒免疫系統,讓「守衛軍」們對外來入侵者免疫,然後吞噬攻擊者的殘骸,趕盡殺絕。

當骨頭受傷時,NGF會大量釋放。這會激活感覺神經,使其生長到受傷的組織中。這些感覺神經扮演著多種角色,一邊作為哨兵,吹響身體疼痛的哨聲,提醒骨骼的斷裂;一邊作為協調員,調節骨骼的癒合。

為了確定修復骨骼的機制,研究人員從每隻小鼠身上取出了同一小塊頭骨。通過操縱不同小鼠中NGF-TrkA信號通路的各個步驟,研究小組發現:(1)NGF的釋放與神經支配的開始是一致的;(2)骨損傷會刺激NGF的產生增加,(3)損傷部位的炎症會促使巨噬細胞產生NGF(由炎症過程中釋放的化學信號吸引),(4)NGF的增加會引起受傷的組織中新神經的形成,(5)破壞NGF的產生會減少神經支配並損害顱骨再生(6)巨噬細胞產生的NGF是修復骨所需的神經營養物質。

A)電腦斷層掃描圖像顯示受傷14天後小鼠顱骨中的骨骼再生長(黑色虛線是去除的骨骼的原始部分);(B)骨修復圖像(去除的原始部分在白色箭頭之間)顯示NGF的表達(綠色);(C)B中用虛線白框表示的部分的高放大倍率圖像(C中的白虛線是癒合骨的邊緣)。

研究人員表示,現在知道神經生長和骨骼修復是相互聯繫的過程。知道這一點,他們也許能夠找到方法來最大化人的先天治癒能力。開發改善骨骼癒合的新方法將使許多人受益,尤其是老年人,畢竟摔一跤可比突發心臟病去見閻王爺的機率高。

參考: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6-nervous-immune-bone.html

【2】 Carolyn A. Meyers et al. A Neurotrophic Mechanism Directs Sensory Nerve Transit in Cranial Bone, Cell Reports (2020). DOI: 10.1016/j.celrep.2020.107696

原標題:《【Cell子刊】新發現!巨噬細胞和神經「肝膽相照」,一同助力骨骼修復》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腦科學日報:巨噬細胞和神經「肝膽相照」,一同助力骨骼修復
    巨噬細胞和神經「肝膽相照」,一同助力骨骼修復來源:轉化醫學網A)電腦斷層掃描圖像顯示受傷14天後小鼠顱骨中的骨骼再生長(黑色虛線是去除的骨骼的原始部分);(B)骨修復圖像(去除的原始部分在白色箭頭之間)顯示NGF的表達(綠色);(C)B中用虛線白框表示的部分的高放大倍率圖像(C中的白虛線是癒合骨的邊緣)。
  • PNAS:巨噬細胞能夠修復受損神經元?
    巨噬細胞被認為是免疫系統的"吃豆人",它是機體抵抗外界侵染的第一道防線。當機體中存在微生物或壞死的細胞碎片的時候,巨噬細胞會發生吞噬作用將其清除。不過,最近一項研究表明一些類型的巨噬細胞同時具有促進組織癒合的能力。
  • 脊髓損傷後神經修復研究進展
    此時,大量巨噬細胞、T細胞、小膠質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浸潤,導致血-脊髓屏障受損,大量炎性因子釋放,引發一系列炎症瀑布效應,造成組織二次損傷。脊髓的二次損傷會進一步影響突觸重塑及神經環路再生,成為脊髓損傷修復的主要障礙之一。
  • 研究揭示小膠質細胞和巨噬細胞促進脊髓損傷修復的機制
    研究揭示小膠質細胞和巨噬細胞促進脊髓損傷修復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3 16:54:41 近日,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Hongyan Zou、Roland H.
  • 背根神經節巨噬細胞參與神經病理性疼痛的發生和持續
    最新研究表明,外周神經損傷在激活背角小膠質細胞的同時,同側背根神經節(DRG)中的巨噬細胞數量也會顯著增加,提示DRG中也存在前痛覺神經元和非神經元細胞間的相互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DRG中巨噬細胞的增加在神經損傷所誘導的疼痛表型中的作用。
  • 文獻精讀 | 背根神經節巨噬細胞參與神經病理性疼痛的發生和持續
    最新研究表明,外周神經損傷在激活背角小膠質細胞的同時,同側背根神經節(DRG)中的巨噬細胞數量也會顯著增加,提示DRG中也存在前痛覺神經元和非神經元細胞間的相互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DRG中巨噬細胞的增加在神經損傷所誘導的疼痛表型中的作用。
  • 俄開發出有效再生骨骼皮膚和神經組織的新型材料
    俄羅斯託木斯克工業大學科研人員,利用化學重氮處理壓電聚羥基丁酸酯支架表面以促進成骨細胞生長的技術,開發出一種可有效再生骨骼、皮膚和... 俄羅斯託木斯克工業大學科研人員,利用化學重氮處理壓電聚羥基丁酸酯支架表面以促進成骨細胞生長的技術,開發出一種可有效再生骨骼、皮膚和神經組織的新型材料。相關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今日應用材料》雜誌上。所謂的壓電效應是某些材料將機械變形能轉化為表面電荷的能力。
  • 甲鈷胺是如何營養和修復神經,促進神經傳導,緩解肢體麻木疼痛的?
    甲鈷胺具有顯著的生理活性,對神經組織有高度的親和力,易高濃度地轉運入神經細胞器。研究顯示在腦脊液中甲基維生素 B12濃度佔總維生素B12濃度的91.2%,提示其與神經系統緊密相關,可加速神經細胞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及神經再生,其生物利用度遠較普通維生素B12高。
  • 周圍神經巨噬細胞中存在兩個不同細胞亞群
    周圍神經巨噬細胞中存在兩個不同細胞亞群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9 21:13:33 比利時VIB炎症研究中心Martin
  • 聊聊「骨骼」(九)破骨細胞
    正常健康的骨骼內很少見到破骨細胞,因為那裡不需要它們。破骨細胞是有多個細胞核的大細胞。人體骨骼上的破骨細胞通常有5個核,個頭很大,直徑達150-200微米。這種多核組裝的破骨細胞也一樣,因為要在骨骼一個狹小局部區域內完成多項任務,比如離子轉運、蛋白質分泌、囊泡(含有溶解酶)運送等等,一個核根本處理不了。破骨細胞也是白細胞家族的,和血液中的巨噬細胞類似,具有吞噬作用。保羅•班德在他的《神的傑作:身體奧秘的發現之旅》中也盛讚「白細胞」,其中包括巨噬細胞。
  • 巨噬細胞重編程可減少炎症,促進組織修復
    (圖片來源於pixabay.com)巨噬細胞可以從免疫系統獲得信號,特異性地增加或減少炎症:當巨噬細胞被設定為促炎時,有助於增加炎症幫助對抗感染;當它們被設定為抗炎時,則有助於減少炎症。巨噬細胞的調控程序不僅能讓身體抵禦感染,還能確保炎症在最初的免疫反應後自然消退,促進組織修復。
  • 心臟巨噬細胞的新功能
    巨噬細胞及其前體 巨噬細胞是策略性地遍布全身的多功能免疫細胞,在器官發育以及組織穩態和修復過程中至關重要,並在炎症中發揮多種功能。在組織中,巨噬細胞分化可以基於巨噬細胞是駐留的還是單核細胞衍生的。來自不同組織的常駐巨噬細胞可能表現出基本的功能差異,部分是由特定居住器官發出的局部輸入驅動的。此外,根據促炎性與修復性巨噬細胞功能的區別似乎非常有用,尤其是在心肌癒合的情況下。 巨噬細胞在心肌梗死後既促進損傷又促進修復。
  • 微型3D列印結構助修復骨骼與軟組織
    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團隊開發類似樂高(Lego)積木的1.5毫米3D列印中空立方塊,可作為促進受損骨骼與軟組織再生的鷹架,修復效果比現有技術好,未來希望用於製作器官移植物。整形外科醫師在修復複雜的骨折時,通常會植入金屬釘或金屬板以穩定骨頭,再嵌入具生物兼容性、內含有助癒合的藥粉或敷料的鷹架材料。OHSU新鷹架系統的獨特優勢在於能精準部署於最靠近受損骨骼與軟組織的位置,且可填充含有各種有助於促進再生的生長因子凝膠,就近發揮最佳修復效果。
  • Nature子刊:重編程巨噬細胞,或助力癌症早期篩查
    沿著這個思路,Gambhir和他的團隊利用了一種特殊的免疫細胞亞群——巨噬細胞,這種免疫細胞會自然地搜尋身體中受損或功能失調的細胞。他們將巨噬細胞基因工程化操作,讓其轉變為「線人」,來檢測和標記小鼠體內的癌症。結果發現,該技術的表現超過了一些最先進的早期腫瘤檢測方法。3月18日,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一篇論文詳細介紹了這項研究的結果。
  • 神經細胞軸突能極長拉伸 美發現神經修復新方法
    中新網9月14日電 科技日報報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表明:神經細胞軸突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被拉長,拉長後軸突仍然能保持完整的細胞結構和活性
  • Sci Signal:揭示巨噬細胞識別感染和組織損傷機制
    2016年8月31日/生物谷BIOON/--在我們的細胞周圍的微環境中進行巡邏的任務是由巨噬細胞執行的。巨噬細胞是在體內大多數組織中進行巡邏的「衛士」---時刻準備著吞噬入侵的病原體或破壞和修復受損的組織。在過去10年裡,人們普遍認為巨噬細胞能夠檢測人組織微環境中發生的變化。
  • Notch信號通路調控巨噬細胞極化機制獲進展
    巨噬細胞是天然免疫應答的重要細胞成份,主要有兩種激活途徑,經典激活的M1表型分泌促炎細胞因子,替代激活的M2表型分泌抗炎因子並與損傷修復有關。在以慢性炎症為特徵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胰島素抵抗、動脈粥樣硬化等病理過程中,均觀察到巨噬細胞向M1型極化、循環中促炎細胞因子表達增加,然而迄今為止,其具體機制不明。
  • 南加州大學臨床研究員將利用幹細胞重建骨骼和抗癌
    McMahon說:「外科醫生是科學家在手術室和研究實驗室的另一隻『眼睛』,他們不僅敏銳地意識到為患者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的醫療需求,而且還意識到在臨床環境中應用不同的治療方法的可行性,因此外科醫生將成為幹細胞臨床發展的重要推助力。」
  • 液態金屬或可修復人體神經
    看過電影《終結者》的觀眾往往被裡面超級生化人超強的修復能力所折服。目前人類的技術還達不到電影中的水平,但有消息表明,我們正在接近之中。不久前,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小組,首次報導了一種基於全新原理的液態金屬神經連接與修復技術,有望提升人類的自身「修復」能力。
  • 液態金屬機器人:從神經修復開始
    沒錯,就是那個身體呈液態,被打穿之後能迅速自我修復的液態金屬機器人。 今天要介紹的高科技與它有關,當然,以目前的技術水平,還做不到它那種變態的修復能力,不過好消息是,我們正在接近中。 最近,由劉靜研究員帶領的中科院物理化所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小組,提出了一種全新原理的液態金屬神經連接和修復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