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D
編 / D
農業起源是人類文明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對此,許多學者提出過各種假說,進行了反覆的討論,現在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農業並非一地起源,而是在不同時間、不同地域的人類,分別馴化了本土動植物,分別獨立創造了農業。針對農業起源這一課題進行研究,對於我們研究人類早期文明有重大意義。
本文以中美洲的玉米培育作為案例,試圖從單個案例的角度分析中美洲農業起源的一些情況,因為能力有限,只能進行簡單的梳理,希望能有學者在這一領域做進一步深入的研究。
中美洲是墨西哥以南、哥倫比亞以北的狹長地理區域,是古代美洲文明的核心區域和古代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中美洲地區南北跨度大,跨亞熱帶、熱帶多種氣候區。中部高原區和沿海低地地區又有相當大的海拔高度差,氣候垂直特點顯著,生物多樣性豐富,適合多種動植物生長,有非常好的農業發展條件。
根據現在比較普遍的觀點,美洲的人類並非本地起源,但美洲的農業文化確是美洲原住民本土創造的。玉米作為美洲原產作物,在美洲被馴化並隨著地理大發現被傳播到世界各地,成為世界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關於玉米的起源與馴化,目前還有相當大的爭議,主要針對幾個問題:玉米的原始祖先是什麼?玉米被馴化的具體地點在哪裡?玉米什麼時候被人類馴化?
關於玉米起源祖本的假說有很多種,主要是根據考古證據和基因學研究推測出來的。比較重要的假說有「有稃野生玉米起源假說」,即玉米是由一種已經滅絕的野生有稃玉米直接進化而來;「共同起源學說」認為玉米、大芻草和摩擦禾都起源於一個共同的原始祖先;「大芻草直向進化起源假說」,認為大芻草是玉米的祖先。[1]除此之外,還有若干更為複雜的假說。其中,玉米是由大芻草直接進化而來的假說最受到考古材料和基因證據支持。因此這一假說成為探尋玉米起源的重要證據。
關於玉米馴化的具體地點,也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根據考古資料,範圍基本能夠確定在中美洲到南美洲西海岸的狹長地帶。古代人類從白令海峽抵達美洲,再由北美通過中美地峽到達南美,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階段。在古印第安人時期(Palepindian),新大陸的人類主要從事狩獵採集活動,而隨著美洲環境的變化和人類對大型動物的捕殺,美洲原住民的飲食結構產生了變化。根據考古資料在距今12000年至9000年這段時間裡,大型動物的遺存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小型動物骨骼、植物遺存。[2]這種情況下狩獵採集的生產方式難以滿足美洲原住民的需要,農業的產生可能也受到這一因素的影響。而具體的玉米種植起源地和起源時期,還需要通過考古證據進行進一步揭示。
中美洲從狩獵採集社會向農業社會的過渡階段,被稱為古風時期(Archaic),時間大約在7000 –1500BC。在這一時間段前後,在中美洲不同區域分別發現了玉米馴化的考古證據,接下來本文將分區域進行介紹。
在中美洲地區以北,也就是今天墨西哥高原以北墨西哥與美國交界地區,被稱為北墨西哥地區。這一區域位於回歸線附近,屬於乾燥的沙漠氣候,因為這一氣候條件,許多古代遺蹟得以保存至今。在今天墨西哥的科阿韋拉州、新萊昂州和塔毛利帕斯州,保存了大量古風時期的狩獵痕跡和一些植物遺存,[3]證明雖然氣候條件惡劣,但這一地區的人類活動依然十分頻繁。但是有關玉米馴化的物證並不多,在Chihuahua的Swallow`s Nest Cave這一洞穴中,人們發現了原始玉米遺存,在La Perra Caves也有原始玉米芯的發現。[4]這些原始玉米經過測定都在7600BC以後,而且作為玉米馴化的證據還有待推敲。
中美洲中部是隆起的墨西哥高原,在美洲文明早期,墨西哥高地區域的河谷是重要的人類聚居地,考古學家在這裡發現了玉米馴化的決定性證據。在提瓦坎谷地(Tehuacan Valley),有大量的考古資料被發現,學者根據這裡出土的石器將古風時期進一步劃分出三個階段,分別為:El Riego(公元前7000-5000年)、Coxcatlan(公元前5000-3400年)和Abejas(公元前3400-2000年)。在谷地中,出土了24000塊保存極好的玉米芯,它們的時期並不相同,最早的測定為4700BC,最晚的接近西班牙殖民時期[5]。
雖然最早的的樣本時間也不算太早,但提供了一個完整的玉米演化序列,對我們研究玉米的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中美洲高地地區的另一處Oaxaca河谷的Guila Naquitzcave中,發現了4塊玉米芯殘塊,經測定距今6230年。[6]雖然發現不多,但這幾塊玉米殘塊意義重大。因為它們是明顯的馴化作物,其表現為成熟的玉米粒依然連接在玉米芯上,而未經過野生玉米的玉米粒成熟之後會自動脫落。在中美洲高地還發現了一些用於加工植物類食物的工具,包括石磨、石盤和石鐮等,也可以作為這一地區農業發展的佐證。
中美洲的另一重要區域是包括沿海地區和尤卡坦半島在內的低地地區,這一區域也是中美洲人主要的生活空間之一。但是這一地區保存下來的農業材料非常少。因為沿海和雨林地區的溼熱氣候非常不利於有機物的保存,目前這裡發現的培植玉米化石資料出現很晚且發現較少。但是,隨著科技考古水平的進步,考古學家獲取信息的手段得到的提升。考古學家對巴拿馬地區湖底沉澱物進行了分析,發現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玉米花粉和木炭殘渣。[7]這說明化石資料的缺乏並不能證明玉米栽培的落後,相反的,低地地區可能是玉米作物的真正起源地。在格羅雷州Xihuatoxtla巖廈,發現了目前年代最早的玉米植矽體和澱粉粒,距今8700年,比北墨西哥和高地地區年代都要提前,而這一年代與基因推測玉米的馴化時間非常接近[8]。另一方面,低地地區是大芻草基因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因此可能是玉米起源地的最佳後補。
當然,關於玉米起源的問題至今還沒有定論,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玉米作為一種有機物想要保存下來是異常困難的,而存留下來的考古證據也很難說明全部問題。因此,對於玉米起源的研究,還需要靠技術手段的進步和方法思路的進一步突破。
玉米是中美洲的主要糧食作物,伴隨著玉米栽培,中美洲的原始農業技術也開始出現。可惜的是我們目前基本沒有相應的考古材料能夠再現中美洲的原始農業技術。但上文中提到,玉米花粉和木炭殘渣一同出現,很可能意味著雨林地區的居民使用的是一種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而且中美洲農業技術的發展是相對緩慢的,根據古典期(Classic)之後一直到殖民時期的考古發掘和文獻記載。在中美洲高地盛行梯田式耕作,而在低地地區則有明顯的耕作區住宅區分離較遠的現象。[9]這些可能都與原始時代的農業耕作方式有一定淵源。
玉米對中美洲人來說至關重要,人們對玉米的認識從物質世界上升到了精神層面,對玉米的神化和崇拜在中美洲各大文明中都有出現。在瑪雅文明中有多個神學體系,而玉米神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玉米神尤姆·卡克斯(Yum Kaax)是眾神之王,創造了其他神靈。而在阿茲特克文化中,玉米神森特奧特爾(Centeotl)也是一個重要的角色。玉米還被廣泛使用在宗教儀式和裝飾藝術中,具有特殊的文化意義。
今天,世界各地的人似乎都對玉米表示習以為常了,然而玉米的栽培、演化、傳播和食用都有許多的疑問尚待解答,相信隨著科技手段進步我們對玉米和人類農業起源的了解會進一步深入,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新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思路。
注釋
[1]唐祈林、榮廷昭:《玉米的起源與進化》,《玉米科學》2017年第4期,第1-5頁。
[2]Richard E.W. Adams & Murdo J. MacLeod, eds.,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Native Peoples of the Americas, Volume 2, Part 1,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 67-68.
[3]Richard E.W. Adams & Murdo J. MacLeod, ed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Native Peoples of the Americas, Volume 2, Part 1,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 73.
[4]Richard E.W. Adams & Murdo J. MacLeod, ed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Native Peoples of the Americas, Volume 2, Part 1,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 73.
[5]Richard E.W. Adams & Murdo J. MacLeod, ed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Native Peoples of the Americas, Volume 2, Part 1,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 78.
[1]Bruce Bower, "Maize Domestication Grows Older in Mexico," Science News,Vol. 159, No. 7 (Feb., 2001), p. 103
[6]Richard E.W. Adams & Murdo J. MacLeod, ed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Native Peoples of the Americas, Volume 2, Part 1,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 86-87.
[7]Dolores R. Piperno et. al., "Starch Grain and Phytolith Evidence for Early Ninth Millennium B.P. Maize from the Central Balsas River Valley, Mexico,"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Vol. 106, No. 13 (2009), p. 5021.
[8]Thomas W. Killion, ed., Gardens of Prehistory: The Archaeology of Settlement Agriculture in Greater Mesoamerica, Tuscaloosa: University Alabama Press, 1992, pp. 10-15.
[9]林恩·V.福斯特:《古代瑪雅社會生活》,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