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提分新策略,嘗試建系解析法,巧解幾何壓軸難題

2021-01-11 中學數學精準輔導

在平面幾何題中,適當的建立直角坐標系,利用代數的方法解決幾何問題,即解析法,有時會顯得更簡潔高效.現以近年中考壓軸題為例,分析說明解析法之妙.

1.如圖,在矩形ABCD中,點P在邊CD上,且與C、D不重合,過點A作AP的垂線與CB的延長線相交於點Q,連接PQ,M為PQ中點.

(1)求證:△ADP∽△ABQ;

(2)若AD=10,AB=20,點P在邊CD上運動,設DP=x,BM2=y,求y與x的函數關係式,並求線段BM的最小值;

(3)若AD=10,AB=a,DP=8,隨著a的大小的變化,點M的位置也在變化.當點M落在矩形ABCD外部時,求a的取值範圍.

【分析】本題綜合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中位線、勾股定理、二次函數的最值、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等知識點,涉及考點較多,有一定的難度.解題關鍵是:第(2)問中,由BM2=y,容易聯想到直角三角形與勾股定理;由最值容易聯想到二次函數;第(3)問中需要明確「點M落在矩形ABCD外部」所要滿足的條件.

【解答】(1)證明:∵∠QAP=∠BAD=90°,∴∠QAB=∠PAD,

又∵∠ABQ=∠ADP=90°,∴△ADP∽△ABQ.

(2)解:∵△ADP∽△ABQ,∴AD/AB=DP/QB,

即10/20=x/QB,解得QB=2x.

∵DP=x,CD=AB=20,∴PC=CD﹣DP=20﹣x.

如解答圖所示,過點M作MN⊥QC於點N,

∵MN⊥QC,CD⊥QC,點M為PQ中點∴點N為QC中點,MN為中位線,

∴MN=1/2PC=1/2(20﹣x)=10﹣1/2x,

BN=1/2QC﹣BC=1/2(BC+QB)﹣BC=1/2(10+2x)﹣10=x﹣5.

在Rt△BMN中,由勾股定理得:

第(3)的解法不僅要想到添加輔助線,還兩次運用了相似比,計算量大,易出錯.比較穩妥而簡潔的做法是將圖形放進直角坐標系中,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來解決此類問題.

如何建立合適、恰當的坐標系呢?通常需要考慮以下兩點: 第一,讓儘可能多的點落在直角坐標繫上,這些點的坐標含有數字O,可以起到簡化運算的功效;

第二,考慮圖形的對稱性,同樣,也能起到簡化運算的作用.

解答 如(2)中的答圖所示,建立以B點為原點,BC方向為x軸正半軸,BA方向為y軸正半軸的直角坐標系.

思考:沒有比較久沒有傷害,這樣通過建立合適的直角坐標系,使圖形上各點得到確定,讓問題變得清晰明了,避免了運用相似而產生的複雜計算.

知微見著,在初中幾何的學習中, 常常遇到不同類型的幾何計算題, 若以直角為背景的幾何題,一般情況下,用初中幾何有關定義、定理處理比較方便!但有些題目卻要添加輔助線,發掘隱含條件等高技巧的特殊處理措施,初學者解題時常遇到困難。如果採用解析法,有些問題思路反而清晰簡單,具有獨特的優點。

平面上建立直角坐標系後,點與有序實數對建立了一一對應關係,這樣,就可以將幾何問題轉化為代數問題。平面解析幾何是藉助平面坐標系, 利用代數方法來研究平面圖形,從而平面圖形的性質可以表示為圖形上點的坐標之間的關係, 特別是代數關係, 以此實現幾何問題與代數問題的相互轉化。

2.某數學興趣小組對線段上的動點問題進行探究,已知AB=8.

問題思考:

如圖1,點P為線段AB上的一個動點,分別以AP、BP為邊在同側作正方形APDC、BPEF.

(1)當點P運動時,這兩個正方形的面積之和是定值嗎?若是,請求出;若不是,請求出這兩個正方形面積之和的最小值.

(2)分別連接AD、DF、AF,AF交DP於點K,當點P運動時,在△APK、△ADK、△DFK中,是否存在兩個面積始終相等的三角形?請說明理由.

問題拓展:

(3)如圖2,以AB為邊作正方形ABCD,動點P、Q在正方形ABCD的邊上運動,且PQ=8.若點P從點A出發,沿A→B→C→D的線路,向點D運動,求點P從A到D的運動過程中,PQ的中點O所經過的路徑的長.

(4)如圖3,在「問題思考」中,若點M、N是線段AB上的兩點,且AM=BN=1,點G、H分別是邊CD、EF的中點,請直接寫出點P從M到N的運動過程中,GH的中點O所經過的路徑的長及OM+OB的最小值.

【分析】本題是中考壓軸題,難度較大.解題難點在於分析動點的運動軌跡,需要很好的空間想像能力和作圖分析能力;此外本題還綜合考查了二次函數、整式運算、四邊形、中位線、相似、軸對稱與勾股定理等眾多知識點,是一道好題.聲明: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制發

【解答】(1)當點P運動時,這兩個正方形的面積之和不是定值.

設AP=x,則PB=8﹣x,

(3)當點P從點A出發,沿A→B→C→D的線路,向點D運動時,不妨設點Q在DA邊上,若點P在點A,點Q在點D,此時PQ的中點O即為DA邊的中點;若點Q在DA邊上,且不在點D,則點P在AB上,且不在點A.此時在Rt△APQ中,O為PQ的中點,所以AO=1/2PQ=4.

所以點O在以A為圓心,半徑為4,圓心角為90°的圓弧上.

PQ的中點O所經過的路徑是三段半徑為4,圓心角為90°的圓弧,如答圖3所示:

所以PQ的中點O所經過的路徑的長為:3/4×2π×4=6π.

(4)點O所經過的路徑長為3,OM+OB的最小值為√113.

如答圖4﹣1,分別過點G、O、H作AB的垂線,垂足分別為點R、S、T,則四邊形GRTH為梯形.

∵點O為中點,∴OS=1/2(GR+HT)=1/2(AP+PB)=4,

即OS為定值.∴點O的運動路徑在與AB距離為4的平行線上.

∵MN=6,點P在線段MN上運動,且點O為GH中點,

∴點O的運動路徑為線段XY,XY=1/2MN=3,XY∥AB且平行線之間距離為4,點X與點A、點Y與點B之間的水平距離均為2.5.

如答圖4﹣2,作點M關於直線XY的對稱點M′,連接BM′,與XY交於點O.由軸對稱性質可知,此時OM+OB=BM′最小.

在Rt△BMM′中,MM′=2×4=8,BM=7,

解答 (1)如圖5所示,以A點為原點,AB方向為x軸正半軸,AC方向為y軸正半軸,建立直角坐標系.設AP=a.

又P在M到N之間運動,∴1≤a≤7.

∴a經過的路徑是一條與AB平行的線段,長為3.

(3)如圖7所示,作點M關於直線XY的對稱點M',連結BM'.

由軸對稱性質可知,M'(1,8),由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可知,此時OM+OB=BM'最小,

綜上所述,解析法一般先求出點所在線(直線或拋物線)的函數關係式,再根據需要列出方程、不等式或函數分析求解,突出從數到形思想方法應用。因此在以特殊圖形為基礎幾何問題中,不要因變化多端的條件而搞亂思路,可以嘗試用解析幾何的方法去應對,有可能達到化繁為簡的效果.可以說解析法是平面幾何最代數化、最暴力的方法,一般在平面幾何法比較困難時或圖形簡明但倒邊、倒角困難時使用。

最後中考衝刺階段,一定要樹立堅定、必勝的複習信心。因為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源於「動機」和「信心」,信心是力量的源泉,是做好一切事情的保證。

相關焦點

  • 中考數學提分36計:第1計 覓中考指南針,精準刷題,有目標押題
    現在各地中考模擬考試陸續進行,各類模擬考試成績已經很接近中考中考,經歷這些模擬考試,很多考生處於複習瓶頸期,如何衝破提分瓶頸,更上一層樓,甚至逆天改命呢?下面老師從研究真題、精準刷題等方面給大家說說。希望在考前不到100天的時段抓住機會,成績一騎絕塵!
  • 中考數學衝刺:函數壓軸題VS幾何壓軸題,哪個更難?
    函數壓軸題PK幾何壓軸題,哪個更難,更令考生崩潰?函數作為初中數學的一大版塊,在中考數學中所佔的分值絕對是最高的。尤其是函數壓軸題,幾乎年年考,年年讓一大批考生欲哭無淚。究竟函數壓軸題有多難?能讓眾多考生望而生畏?下面精選一道基礎的函數壓軸題,以供參考!
  • 中考數學:最後的選擇題、幾何或函數壓軸題,哪一道讓你崩潰?
    中考數學,每一年的考試都有難題,而每一道難題都讓不少學生花費不少時間、絞盡腦汁,也很難算出最後的正確答案。比如最後一道選擇題或填空題,最後一道大題(單壓軸題)或最後兩道大題(雙壓軸題)。所需的時間佔據中考時間的35%以上,所佔分值卻只有25%不到,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讓眾多學生崩潰。那麼,最後的選擇題或填空題,幾何壓軸題與二次函數壓軸題,哪一道讓你崩潰呢?
  • 中考數學壓軸題有哪些類型?如何解題,這4種方法最常見
    ,第二問屬於中檔題,部分同學花費一點時間能夠解出來,第三問就屬於難題了,也是拉分的部分。 建立坐標系,數形結合 縱觀近幾年中考數學的壓軸題,基本都和坐標系有關係,解題時往往都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
  • 中考數學「拉分」版塊解題技巧
    初中階段常用的數學模型,由所建立的模型來分主要歸類為列方程(組)解應用題;列不等式(組)解應用題;建立函數的解析式、圖像、圖表解應用題、利用統計的統計量(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方差)和一表五圖(統計表、扇形圖、折線圖、條形圖、頻數直方圖、頻率直方圖)解應用題;建立直角三角形用銳角三角比解應用題;建立幾何模型、三角形模型、直角坐標系模型(實際上就是線性規劃)解應用題等幾種,涵蓋了大部分中學數學模型類題型
  • 不要怕參數,更不要怕參數多,解含參二次函數壓軸題
    不要怕參數,更不要怕參數多,解含參二次函數壓軸題在有些地區的中考壓軸題中,二次函數幾乎成為命題的首選,原因當然是它能綜合的內容比較多,本身也足夠複雜。較為簡單的情況下,會給出二次函數解析式,如果含有參數,第一小問也能給出條件解決;較為複雜的情況下,參數無法消去,得一直留著。針對後者,變化較多,難度也較大。
  • 近兩年中考數學壓軸題精選,備戰2020中考的你,好難,怕?不怕!
    因為本市的中考真題肯定不會再次出現在來年的中考卷中,而其他省份的卻不一定!只要找到與本市中考熱點相關的題目,也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下面,精選2018年湖南省的四道壓軸題,供需要的朋友參考複習!幾何壓軸題1【分析】(1)①當∠AOM=60°時,所以△AMO是等邊三角形,從而可知∠MOD=30°,∠D=30°,所以DM=OM=10;②過點M作MF⊥OA於點F,設AF=x,OF=10﹣x,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的值.易證明△AMF∽△ADO,從而可知AD的長度,進而可求出MD的長度.
  • 再次總結「公式」解中考壓軸題,同時總結新的輔助線技巧
    今日我們的重點是再次總結「公式」解一類中考壓軸題,同時學會新的輔助線技巧.註:這裡重點是題目的思路分析,並不是解題過程,因此有些解題過程均簡要描述,同學們在解題過程中需詳細寫出步驟和過程.這道題的輔助線做法和解題思路如果你還沒掌握,或者有疑慮,可以用剛才分析過程中的「公式」和輔助線做法去試試另外一道中考真題.
  • 中考數學壓軸難題,能全部做對的,一定會就讀省重點高中
    中考數學壓軸難題,能全部做對的,一定會就讀省重點高中 原標題:中考數學壓軸難題,能全部做對的,一定會就讀省重點高中
  • 新定義:一道燒腦的7年級期末壓軸題
    :m=-3;當線段CD在線段AB右邊時,d1(線段CD,線段AB)=BC,∴m-3=2,解得:m=5.、重心的關係,暨歐拉線定理中考壓軸題探討:新定義問題中考壓軸題探討:摺疊+隱圓+射影定理+等腰三角形存在深圳中考福田一模壓軸題分析9年級暑期培優:子母相似圖例(1)9年級暑期培優:子母相似圖例(2)中考例題:一道典型題,兩種典型法「阿氏圓」+「瓜豆原理」+極值用「手拉手相似
  • 不是一般的難度,說說有關中考計數型的壓軸問題求解策略
    在中考中,動態幾何形成的計數問題命題形式主要為選擇題及解答題。在中考壓軸題中,動態幾何之計數問題的重點是滿足某種幾何條件屬性的個數問題的探究,問題的難點在於採取必要分析策略進行準確探究,常見方法如下:策略1 藉助幾何模型分析判斷1.如圖,在正方形ABCD中,M、N是對角線AC上的兩個動點,P是正方形四邊上的任意一點,且AB=4,MN=2,設AM=x,在下列關於
  • 中考數學,代數和幾何綜合題,學生:這是各個地區常見的壓軸題
    中考數學試卷的最後一道題,各個地區有所不同,但代數和幾何綜合類型的還是最多的,這類題目大多都是在直角坐標系當中,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有通過函數的方法得到幾何圖形的性質,也有在幾何圖形中利用代數的知識求解線段長等。
  • 到了初三,怎麼才能提升解數學的最後幾道壓軸題的能力?
    在中考中,數學的最後幾道題目大都是二次函數與幾何綜合問題和幾何探究問題,由於其所涉及的知識點較多,綜合性較強,對學生的數學思維有比較高的要求,難度很大,是很多基礎一般的學生比較頭疼的問題。那麼這類的問題該如何去攻克呢?
  • 中考數學壓軸題,幾何圖形上的動點問題
    提到中考數學壓軸題,估計很多人都會認為必考二次函數綜合題。其實不然,因為幾何圖形上的動點問題也是常考的題型之一。下面就分享幾道往年的中考壓軸題,這些題特殊幾何圖形上的動點問題。2010年廣東省考以矩形為背景的動點問題。
  • 中考數學壓軸題第11講,拋物線上的動點形成的直角三角形解題技巧
    中考進入倒計時,對於想在數學成績上取得領先優勢的初三小夥伴,中考數學中的壓軸題無疑成為橫在我們面前的最大障礙。如何突破呢?一是要有信心,著名的數學教育大師波利亞說:「認為解題純粹是一種智能活動是錯誤的,決心和情緒所起的作用很重要」;二是掌握一些常考題型的解題技巧。
  • 【初中】初中數學壓軸題怎麼解?打開這一篇,仔細閱讀!
    今天就來給同學們詳細講講如何破譯中考數學壓軸題,幫助大家在考場中從容應對各種類型的壓軸題,爭取拿到關鍵的分數! 2、解數學壓軸題做一問是一問 第一問對絕大多數同學來說,不是問題;如果第一小問不會解,切忌不可輕易放棄第二小問。
  • 中考數學壓軸題,如何解二次函數與正方形綜合問題
    正方形與二次函數作為初中數學最重要知識內容之一,一直是中考數學熱點和重點。像二次函數的重要性,相信不要老師多說,它一直是中考數學必考的熱點,超過90%以上的壓軸題都和二次函數有關。題幹分析:(1)本題需先求出拋物線與x軸交點坐標和對稱軸,再根據∠OAC=60°得出AO,從而求出a.(2)本題需先分兩種情況進行討論,當P是EF上任意一點時,可得PC>PB,從而得出PB≠PA,PB≠PC,PB≠PD,即可求出線段PA、PB、PC、PD不能構成平行四邊形.(3)本題需先得出PA=PB,再由PC=PD,列出關於t與a的方程,從而得出a的值,即可求出答案.
  • 函數與幾何壓軸題不一定只是考二次函數,還有它,千萬別丟分
    大家都知道函數相關知識內容一直是中考數學的重難點、熱點,必考內容之一。縱觀歷年全國各地中考數學試卷,我們可以很直觀的發現,函數所佔的分值較高,甚至全國大多數的中考數學壓軸題都是以函數為知識背景。一次函數作為初中數學三大函數之一,自然受到中考數學命題的特別青睞。
  • 昆明近10年中考數學壓軸題,難度變化不大,這類題十年六考
    對於中考數學壓軸題,我們回顧往年中考真題,不難從中找到一些規律。縱觀昆明近10年的中考數學壓軸題,不難發現這類題是考試熱點,十年六考。2010年昆明中考數學共25道題,最後一題考查二次函數綜合題。第1問已知拋物線上三個點的坐標,設成一般式,用待定係數法即可求解。難度較小,絕大多數考生都能會做。
  • 陝西中考幾何壓軸題賞析
    最短路徑問題以初等幾何變換為工具,可以很好地考察同學們的幾何綜合水平,從而在很多地區作為幾何壓軸題出現。初中教材上關於最短路徑也有著詳細的描述,主要有兩大經典模型需要非常熟悉:「將軍飲馬」和「過河架橋」,當然其也會產生很多變形,如「三角洲飲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