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8+8寫成乘法算式只能寫8x5不能寫5x8嗎?小學數學為何這麼死板?
這個題目來自於某小學的期考試卷,是個填空題,8+8+8+8+8寫成乘法算式時給了兩個空( )和( ),就有人提出來只能寫8x5不能寫5x8,所以應該只給一個空。你怎麼看這道題?
我們太注重於計算的結果,但卻忽略了對四則運算的認知
由於我們有九九乘法表,所以導致在運算乘除法時,其計算結果都是基於九九乘法表而背出來的,當然不止限於9x9之內的計算,而是所有乘除法,舉個例子,我們計算17×13,如果用手算,會列豎式,用13的個位3乘17,得51,再用13的十位1乘17,得17,然後再用51的1做結果的個位,用51的5加17的7,得12進1保留2,17的1為結果的百位,加上進位1,最終結果是221。你會發現,整個的計算過程還是靠九九乘法表背出來的,我們做的工作,只是機械的套用豎式的計算形式而已(其實豎式的計算形式也是根據四則運算的性質提煉出來的計算方法,我在這就不說明了)。但實際上17×13的運算是什麼樣呢?它代表13個17相加,正確的運算方式是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221。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
可是有人問,這不是更麻煩了嗎?但我想說的是,如果僅僅從計算的效率來說,這確實不足取,確實九九乘法表計算效率更好。可是如果從對運算的理解來說,九九乘法表卻不容易幫助理解。還拿上述的例子繼續說,通過對17×13的還原,我們會發現,所謂乘法,就是數字的累加,其實就是加法運算,而除法運算,作為乘法的逆運算,其實也是加法的逆運算。而所謂的加法的逆運算減法,其實就是一個數加另一個數的相反數,其實還是加法,所以綜上所述,所謂的四則運算,其實就是加法運算,減乘除只是加法的其他計算表現形式。但如果只注重九九乘法表,只注重計算效率,就會認為加法就是加法,乘法就是乘法。這在數學思想上就是不對的。
對四則運算認知的不足,會引發更大的問題。
有人可能會說,管他什麼認知不認知,不認知這些,照樣能計算出來,沒什麼大問題。但是我想說,如果連這個基礎都認識不清楚,那麼對數學的學習就很難進步,有的人數學學的很好,可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能學的這麼好,其實就是他潛移默化之間,明白了這些最基本的數學思想(當然基礎數學思想不只有四則運算的認知),而有些人數學無論怎麼學,都不行,其實就是連最基礎的數學都沒弄明白。我單單提一下對四則運算認知不足的後果。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對高等數學不理解,他們很難弄明白級數的概念,他們很難理解為什麼一個積分函數能分解出多項式,他們看泰勒公式就像看天書,他們很難明白曲線積分曲面積分的含義……這些種種不理解,其實根源就是,他們把運算分割了,認為加就是加,乘就是乘,或者即使知道,但卻忽略了。為什麼會忽略?因為計算直接靠背就行。這可能是很多大學生學高數費勁,很多老師講課也費勁的原因之一。
當然,沒有批評中國教育的意思,而且客觀的說,中國基礎教育總體來說還是非常成功的。而且我指出的問題,只是從認知方面進行的分析,如果從效用上分析,九九乘法表就有其天然的優勢了,如果中國的教師,都能既注重效用,又注重認知,把這些都綜合起來,那麼一定會更好。
8+8+8+8+8寫成乘法算式只能寫8x5,不能寫5x8嗎,小學數學這麼死板?
這其實不叫做死板,而是叫做規範。雖然8X5和5X8的結果相等。但是兩者所表示的含義不同。前者表示,5個8相加。後者,表示8個5相加。
如果不這樣子規範。那就會亂套啊,比如題目要求請你寫出5個8相加的式子來,你難道可以寫成5+5+5+5+5+5+5+5來嗎?對啊,它和8+8+8+8+8的結果也是一樣啊。但是所表達的意義完全不一樣。所以,也請督促孩子,孩子的學習,我們應該從小處細節的規範做起。
這個題目來自於某小學的期考試卷,是個填空題,8+8+8+8+8寫成乘法算式時給了兩個空( )和( ),就有人提出來只能寫8x5不能寫5x8,所以應該只給一個空。你怎麼看這道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