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給天問一號寫信:我們在浩瀚的宇宙裡相隔遙遠,你還好嗎?

2021-01-13 環球網

親愛的天問哥哥:

在最為潮溼悶熱的七月,我倆會師在文昌,不久後我送你出徵,而現在已是寒冷冬日,我們在浩瀚的宇宙裡相隔遙遠,你還好嗎?

我正在環月飛行,等待回家的大門開啟。家人來信讓我堅持,我就突然想到了你。你已經在軌飛行138天了,飛了多遠了,離目的地還有多遠呢,還要多久才能到啊,這些問題我都很好奇,我也特別佩服你為了初心而堅持不懈的品格。

從你出發到現在,家裡發生了好多大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以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國家重大專項為代表的多顆衛星連續發射成功,而我有幸成為了家裡成功發射的第300顆太空飛行器,是不是特別有紀念意義?還有一件更有意義的事,就是我在月亮上動態展示了一面五星紅旗。不久的將來,你會將這面莊嚴美麗的旗幟帶到火星,而我相信,越來越多的天體上,會出現這抹中國紅。發張我拍的照片,給你鼓鼓勁。

最後還要批評你一下,出來這麼久都不給家裡帶個信,大家都很牽掛呢。你應該給天下遊子做個榜樣,走得再遠,也要和家裡報個平安。

期待你的回信,祝好!

本來該是姐姐現在成了妹妹的嫦娥五號

2020年12月8號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天問一號」兩個團隊,你們發現他們的共同點了嗎?
    「嫦娥五號」「天問一號」兩個團隊,你們發現他們的共同點了嗎?「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降落火星比美國更加安全,和嫦娥五號取樣返回哪個更難?
    2020年中國航天領域最大的兩件事情應該是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的發射,以及將在11月24日發射的「嫦娥五號」月球取樣返回任務。作為中國航天最先進技術的代表,兩個任務到底哪一個任務的技術難度更大呢?下面我們一一分析!
  • 天問一號:火星,我們來了
    星空的意義也不在於縹緲毫無希望,而是當你迷茫時能讓你保留一絲好奇,探索無限可能。人類自古以來,就對浩瀚星空充滿了好奇與想像,從千奇百怪的神話故事中,我們祖先們對宇宙就有著獨特理解。到14世紀末,明朝士大夫陶成道,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用火箭向太空發起衝擊的人。他把自製火箭綁在椅子上,雙手舉著大風箏並坐在椅子上,試圖利用火箭的推力飛上天。
  • 嫦娥五號發射升空,著陸月球方式和天問一號登陸火星有什麼不同?
    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奔火」之際,我們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也已經在2020年11月24日發射升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我們國家第一次在外星球無人取樣返回地球的項目既然是要從月球表面取樣,那必然要著陸到月球表面,而前文提到天問一號也將會實施著陸火星,那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月球的方式和天問一號著陸月球的方式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那有什麼不同呢?
  • 嫦娥五號和天問一號,為何不學美國火星車用核電池,技不如人?
    嫦娥仙子月宮取寶,天問一號火星探路,中國航天接連放大招,經歷了高光時刻。但是啊,細心的網友注意到一個細節:美國「好奇」號火星車安裝了核電池,在火星上開了8年,仍然精力充沛。其實不只好奇號,曾經的旅行號1號、2號、阿波羅登月飛船、新視野號,最新的毅力號等等,都使用了核電池,反觀我們的的當家花旦嫦五和天問一號,依然是渾身披掛電池板,是它們不需要核電池,還是技不如人呢?
  • 中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振奮人心!嫦娥五號也要來了
    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兩千年前,屈原在長詩《天問》中寫道「九天之際,安放安屬?」和「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 天問|從屈子問天到「胖五探火」,我們的徵途一直都是浩瀚宇宙
    ——屈原《天問》​01 天問「探火」央視網消息: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往太空。天問奔火,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一分鐘帶你看懂,天問一號的遠徵火星全過程
    有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於今天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搭載著「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踏上了前往火星的徵程。而中國的天問一號也會包含1個環繞器,完成至少1年的環火星探測。
  • 「天問一號」出徵,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出徵,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中國網評」天問一號尋訪火星 中國向未知再次進發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中國人在永不止步探索未知的科學精神驅使下,再次將目光投向宏大深邃的浩瀚蒼穹。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蒼茫宇宙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屈原用長詩《天問》將這種好奇表達得淋漓盡致。此次火星探測器以這首長詩命名,是2000多年後的中國對華夏先人跨越時空的回應。天問一號計劃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
  • 我們一起等到天亮,嫦娥五號長徵五號發射時間基本定了!
    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各位小夥伴,爽嗎?哎呦!別打我!小編只是提前預演一下嫦娥五號發射成功的場景,儘管還未發射,但是我相信嫦娥五號的發射一定是成功的!嫦娥五號任務一定是圓滿完成的!本次嫦娥五號的發射是一項重要的大型發射任務。我們都知道,明年年初天問一號將抵達火星軌道,作為我國近2年來最重要的發射任務之一,屆時航天測控的資源將大量傾斜到該任務中去。
  • 「中國網評」天問一號將尋訪火星,這是中國向星辰大海的再次進發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中國人在永不止步探索未知的科學精神驅使下,再次將目光投向宏大深邃的浩瀚蒼穹。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蒼茫宇宙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屈原用長詩《天問》將這種好奇表達得淋漓盡致。此次火星探測器以這首長詩命名,是2000多年後的中國對華夏先人跨越時空的回應。
  • 加油「天問一號」
    據北京航天飛控中心的工作人員透露,在國慶節小長假之後不久我們的「天問一號」將通過深空機動脫離地球運行軌道,慢慢地向火星軌道靠攏,這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的十分重要的一步。據相關人員透露,「天問一號」的飛控團隊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都是一些充滿熱血的年輕人,還有九八年出生的小哥哥,哪怕在舉國歡慶的節日裡他們也一直忙碌在崗位上。
  • 長五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2020年7月23日,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天問一號」探測器,點火升空,發往火星。早在上個世紀,美國就已經把人送上了月球,現在已經2020年了,只是送一個探測器去火星,很難嗎?答案是:難,而且很難!
  • 天問一號奔向火星要飛多遠?比嫦娥五號任務更難,為何探索火星?
    天問一號與嫦娥五號 經常有讀者朋友問到天問一號與嫦娥五號的區別,那還是老規矩,對比一下。 天問一號重5噸,相比於嫦娥五號的8噸多要瘦小一些,但畢竟嫦五要帶月壤返回,理所當然胖一些。它分為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而嫦五則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四部分組成。
  •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開啟中國探月新篇章
    宇宙浩瀚無垠充滿無限可能,多少人的目標是星辰大海。而月球,是人類探索宇宙的起點。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著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順利發射,十全十美,意味著中國航天事業從此將開啟新的篇章。在嫦娥五號之前,嫦娥探月的腳步在浩瀚星路上從未停止。中國探月工程至今為止已經經歷了十六個年頭的歲月,也在一步一步靠近當初規劃的藍圖——總的來說,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三個步驟。第一步:「繞」發射繞月衛星,這一點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已經成功實現。
  • 國人淚奔,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這臺手機竟然拍下了全過程?
    裝載有「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準時點火,帶著中國人民對於未知宇宙的好奇升入高空——這是我國火星探測任務的全新裡程碑,亦是「攬星九天」概念的重要一步。在嫦娥系列穩紮穩打,幫助中國航天人全面了解月球後,天問一號將前往火星,為我們揭開這顆遙遠行星的全貌。
  • 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上天,開啟一段4億公裡的航程
    對宇宙千百年的探索欲望,是中國人融入血液裡的浪漫主義,是對繼承了千年問天夢想的追尋。&34;(《天問》屈原)如此明暗不分、混沌一片的宇宙,誰能探究根本原因呢?面對兩千年前古人的發問,如今勤奮智慧的中國人,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 物理學家李淼:天問一號是一次浪漫徵程的開端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行星探測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