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雙LCC的電動汽車多階段恆流無線充電技術

2020-11-23 電子產品世界

編者按:針對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多為恆流充電,且恆流充電對動力電池存在著較大損害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基於雙LCC的電動汽車多階段恆流無線充電技術。該技術將動力電池的充電階段劃分為若干個恆流充電階段,不同階段的充電電流不同,且剩餘電量越多充電電流越小,進而使得動力電池的充電電流更接近於動力電池的最佳充電曲線,進而降低對動力電池的損害,延長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最後,通過仿真和實驗驗證了該技術的可行性。

作者 / 朱國平 匡洪海 張瀚超 王建輝 湖南工業大學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0)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3/377631.htm

朱國平(1993-),男,碩士,研究方向:新能源併網控制策略。

摘要:針對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多為恆流充電,且恆流充電對動力電池存在著較大損害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基於雙LCC電動汽車多階段恆流無線充電技術。該技術將動力電池的充電階段劃分為若干個恆流充電階段,不同階段的充電電流不同,且剩餘電量越多充電電流越小,進而使得動力電池的充電電流更接近於動力電池的最佳充電曲線,進而降低對動力電池的損害,延長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最後,通過仿真和實驗驗證了該技術的可行性。

0 引言

  電動汽車作為一種新能源汽車,以其汙染小、噪音低等優點,得到國際和國內社會的廣泛認可和支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電動汽車的充電方式也從傳統的有線充電模式向無線充電模式過渡[1]。相較於有線充電方式,無線充電具有方便、安全、操作簡單及無機械磨損等優點[2],得到廣泛關注和研究。但是,目前電動汽車的無線充電多為恆流充電,而恆流充電儘快可以較為快速的為動力電池補充能量,但是在充電的後期會造成電池嚴重的極化現象,進而縮短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針對這個問題,本文提出了基於LCC的電動汽車多階段恆流無線充電技術,隨著動力電池的電量的上升,減小動力電池的充電電流的大小,進而使得動力電池的充電電流較為接近動力電池的最佳充電曲線,進而可以減少對動力電池的損害,延長其使用壽命,降低電動汽車的使用成本,且可以降低動力電池的更換頻率,進而對環境更友好。

1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原理

  圖1為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框圖[3]。三相交流電或者單相交流電經工頻整流濾波電路和功率因數校正電路變換成直流電,經高頻逆變電路變換成高頻交流電,注入到由諧振補償電路和原邊線圈構成的諧振網絡,在原邊線圈周圍產生高頻交變磁場,副邊線圈在高頻交變磁場中感應出高頻交流電,經諧振補償電路和整流濾波電路之後為電動汽車充電。

2 多階段恆流充電

  多階段恆流充電示意圖如圖2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充電過程分為若干個階段,且從初始階段到最終階段電流是依次減小的,且電流越大,充電時間越短;電流越小,對應的階段充電時間越長。將動力電池的充電階段分的越多,動力電池的充電電流便越接近於最佳充電曲線,對電池的損害便越小,更有利於延長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若動力電池為鋰電池,最後階段的電流一般為電池組容量的0.05倍,當電池電壓達到截止電壓便可以停止充電。

3 雙LCC諧振補償拓撲

  如圖3所示L1是原邊線圈感值,L2是副邊線圈感值,C1Cf1Lf1是原邊補償電感和電容,C2Cf2Lf2是副邊補償電感和電容,UAB是逆變器的輸出電壓和Uab是副邊補償拓撲的輸出電壓,M是原副邊線圈互感。i1i2if1if2分別是線圈L1L2Lf1Lf2的電流。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中的磁路機構是一個鬆耦合變壓器,故可將圖3中的副邊電感電容折算到原邊[4],得到如圖4所示的等效電路圖。為了簡化分析,忽略電感電容的內阻,且只考慮逆變器輸出電壓的基波。定義鬆耦合變壓器的變比n為:

(1)

  圖4中的變量可由公式(2)表達:

(2)

  其中Lm為折算到原邊的勵磁電感。對於如圖2所示的高階系統,其諧振頻率有多個,本文重點研究LCC的電壓電流特性,不研究其頻域特性,故本文將系統的工作頻率設定為一個固定的諧振頻率。電路諧振狀態下,逆變器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是同相位的,由公式(3)可計算電路的諧振頻率。

(3)

  此處的ω0是補償電路的固有諧振角頻率,從式(3)中可看出角頻率只與電路中的電感電容有關,而與負載、原副邊的互感無關。下文設定的頻率均為固定的諧振角頻率。



相關焦點

  • 學習筆記|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效率影響因素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常見的技術路線有兩種,磁感應耦合式和磁耦合諧振式。無線充電技術出現的時間很長,一致無法使它替代有線充電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充電效率低。1 磁耦合諧振式系統關鍵部件磁耦合諧振系統,基本的組成模塊包括發射整流模塊,逆變模塊,發射端補償模塊,發射線圈,接收線圈,接收端補償模塊,接收整流模塊。
  • 力學所提出基於可拉伸柔性結構的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方案
    新能源電動汽車由於無汙染、噪音小、能量轉換效率高等優點,近年來在全球引領了汽車工業的劃時代變革。在電動汽車面臨的諸多技術挑戰中,無線充電技術因其便利、防水、防塵等優勢,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前研發的汽車無線充電接收裝置安裝於汽車底部,地面供電裝置通過電磁感應提供電能,但是由於車輛底盤與地面供電裝置豎直方向距離較大、水平位置不易對準等因素,導致現有的充電效率較低;無法兼顧多種車型,導致難以大規模應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師郭亮等提出一種基於可拉伸柔性結構的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方案(圖1)。
  •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電磁安全性的最新研究進展
    電動汽車(EV)以其清潔節能、低噪聲、起步平穩等特點受到了廣泛關注,而無線充電技術具有安全、便捷等優點,是電動汽車供電技術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但是,隨著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的推廣,其安全問題也勢必會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之一,在安全性問題中,電磁洩漏是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電磁洩漏與能量的有效利用、人體健康等都直接相關。
  • 電動汽車電池組快速充電研究
    目前全球汽車保有量已達10 億, 汽車尾氣是加劇環境惡化的重要因素, 為此, 許多企業機構正在研發無汙染的電動汽車, 而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 是重點研究的方向.  目前, 大多數電動汽車企業和研究機構均採用鋰離子電池組作為其動力電池.
  • lcc新能源汽車有哪些,lcc新能源汽車介紹
    導讀:lcc新能源汽車有哪些,lcc新能源汽車介紹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越來越快速,各大車企也是紛紛加快了研發生產新能源汽車的腳步,生怕一個懈怠就被其他車企所超越了,而因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新能源汽車車企也是越來越多,lcc就是其中的一個「大軍團」,說起lcc大家不免有些懵,其實lcc就是雷克薩斯、凱迪拉克和克萊斯勒的簡稱,那麼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 無線充電技術在電動汽車和醫療設備領域的電磁輻射問題
    無線電能傳輸(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技術作為一項新型的電能傳輸方式,可有效地實現非接觸式電能傳輸,減少觸電危險的同時大大地提高了充電系統的安全性。隨著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研究的不斷加深和推廣,無線充電產品將成為未來最有潛力的市場之一。
  • 無線充電各種原理方案的比較 無線充電的技術瓶頸
    無線充電技術的發展可以分為4個階段: · 1890年,物理學家兼電氣工程師尼古拉·特斯拉就已經做了無線輸電實驗,實現了交流發電 · 2007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完成了可以實現最遠傳輸距離達到2.7m的實驗 · 2014年,戴爾加入A4WP陣營,代表著筆記本電腦的無線充電時代來臨 · 2017
  • 頻率跟蹤式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的研究
    摘要:隨著電動汽車產業的不斷推廣和發展,方便、實用的電動汽車充電系統需求更加迫切。本文基於諧振耦合無線傳輸機理,實現無線傳輸電能的設計。通過對LC諧振電路傳輸過程中出現諧振失諧導致傳輸效率下降現象的分析,提出一種頻率跟蹤式諧振無線傳輸電能模型,實現高效充電的目的。
  •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利用這些線圈產生磁場,為電動汽車進行無線充電
    為電動汽車進行無線充電。 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無線充電技術。他們說,這種技術可以在一小時內為一輛普通的電動汽車充滿電。與他們在2016年宣布的類似無線充電系統相比,這是六倍的功率提升。他們報告說,目前正在對這種無插電動汽車充電技術做改進,以適用於運貨卡車等商業應用。
  • 如何高效實現水下航行器的無線充電?哈工大科研人員發布研究成果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新能源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的研究人員蔡春偉、武帥、張言語、劉金泉、楊世彥,在2020年第14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基於磁耦合諧振原理,設計一套基於弧形線圈和二次側控制的無線充電系統,對水下自主航行器無線充電技術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 恆流充電和恆壓充電電路怎樣區別
    > 恆流恆壓充電第一階段以恆定電流充電;當電壓達到預定值時轉入第二階段進行恆壓充電,此時電流逐漸減小;當充電電流達到下降到零時,蓄電池完全充滿。以鋰蓄電池為例:恆流恆壓充電(CCCV)第一階段對電池進行恆流充電,此階段電池電壓隨時間線性上升,當電池電壓達到預設上限值(一般為 4.2V),轉入第二階段再以此上限電壓對電池進行恆壓充電,在恆壓充電階段充電電流隨時間逐漸減小,直至電流下降至設定的最小值(一般為 0.1C-0.02C,C=電池容量/h),可認為電池充滿,至此充電過程結束。
  • 汽車無線充電標準出臺!網友:電磁輻射會影響我智力發育嗎?
    近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CEC)批准並發布了一套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國家標準,該標準基於美國WiTricity公司開發並獲得專利的磁共振無線充電技術而來。據介紹,這種磁共振充電比其他無線充電技術效率更高,因為能量在空氣中移動時的流失很少,僅為7%到10%左右,為當前無線充電效率最高的技術。
  • 新能源汽車無線充電技術提出的時間較早,但為何遲遲不得量產?
    隨著汽車電汽化的快速發展,更多和新能源汽車所關聯的技術也隨即誕生出來,充電便捷化,快速化,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所以無線充電技術也開始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相比插座充電方式,無線充電省卻了長長的充電線,甚至能夠停車即充,能夠解決智能設備續航時間短以及電動汽車充電樁短缺的問題,因此是未來充電技術升級的必然方向,新能源汽車無線充電技術提出的時間較早,但為何遲遲不得量產
  • 科學範|無線充電之路
    該公司主要研發無線輸電技術,已經與汽車製造商奧迪、寶馬、克萊斯勒、捷豹、日產和豐田合作。2009年,WiTricity公司的新技術由CEO Eric Giler在牛津舉辦的TED大會上展出。這次大會上,其展示了對一臺電視和三部手機進行同時無線供電。二、無線的傳輸之道無線供電的歷史就介紹到這裡,下面我就來看看這個過程到底是怎麼完成的。
  • 優能工程師教你認識電動汽車充電區別
    無論是純電動汽車還是插電式混動汽車,都面臨一個充電問題,那麼電動汽車交流電和直流電的區別在哪裡呢?電動汽車在充電方面都有快充和慢充,本質上也是交流電和直流電充電的區別,最明顯的不同就是交流電是慢充,而直流電是快充,喜歡快充但也不能缺少慢充。
  • DAIHEN利用WiTricity無線充電技術在日本進行太陽能移動演示
    WiTricity 是一種用於遠距離無線功率傳輸的技術,它是由日本電力傳輸的全球領導者 DAIHEN Corporation 領導的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下一代電動交通演示的核心。自 2016 年成為合作夥伴以來,DAIHEN 授權 WiTricity 的技術在工廠和工業環境中將電動汽車(EV)和自動導引車(AGV)的無線充電站商業化。DAIHEN 一直在使用 WiTricity 的 DRIVE 11 無線充電系統作為其自己的電池電動和混合電動車輛符合標準的無線充電器產品線的參考設計。
  • 解讀無線充電技術在多層次生態系統結構之中的應用
    其中包括各種品牌的手機、運動手錶/健康手環、智能家居和汽車等。據報導英國已經發起了一項旨在建立「充電通道」的活動,以減少電動汽車電量耗盡的機率。Intel也有望在2017年發布無線筆記本電腦。 Google及其他公司正在努力打造各種電動車無線充電系統。每家設備製造商都擁有自身的功率發送、接收器,例如充電墊和支架。設備製造商決定採用哪種充電方法,以優化其用戶體驗並保證回報最大化。
  • 無線充電:一場關於未來的爭奪戰 | 獵雲網
    早在2013年諾基亞keyword等手機品牌就推出了自己的無線充電手機,比如Lumia 920、Nexus 4。而近來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也開始力推無線充電。三星最新的Galaxy S6就重點宣傳其無線充電功能,HTC下一代旗艦據傳也將採用無線充電技術。
  • 無線充電原理詳解及最新充電技術
    每次要幫手機、電腦,或者其他各種電器充電時,總是要接一條充電線,充電線一多,還常常接錯,實在非常麻煩。幸好,現在愈來愈多的電子產品,開始使用無線充電的技術了!
  • 無線充電原理分析
    現在越來越多的行動裝置都支持無線充電了, 那麼無線充電是什麼?原理是什麼?我們來看一下無線充電無線充電就是不需要像傳統充電器一樣經過線纜傳輸電到設備裡,只需要將設備和無線充電基座進行接觸,就能進行充電。因此無線充電也可以稱作感應充電或非接觸式感應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