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高一地理大氣的受熱過程考點

2021-01-15 朱根平地理

內容簡單,一變化就犯糊塗

大氣的受熱過程內容比較簡單,但是,很多同學仍然在這裡失分很多,所謂的陰溝裡翻船,為什麼在這兒成了事故多發地帶呢?我們來分析幾道例題。要明白核心考點主要就是關於大氣的保溫作用和大氣的削弱作用的運用。

就上面這幅圖中,每一個字母、每一個數字的意義都能準確無誤地填出來嗎?

實戰演練

甲圖為某市2017年12月9~18日氣溫變化圖,乙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氣溫變化
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

1. 最可能出現雨雪天氣的日期是 (  )

A. 9~11日  B. 13~14日 

C. 15~16日  D. 17~18日

2. 據圖判斷,10日晝夜溫差大的原因是 (  )

A. 白天①強,夜晚④弱  B. 白天②弱,夜晚③弱

C. 白天②強,夜晚③弱 D. 白天②強,夜晚④弱

劉禹錫《秋詞》的「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下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

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

3. 詩句描寫的景色約在 (  )

A. 2月 B. 5月 

C. 8月 D. 11月

4. 關於「夜來霜」成因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 ①增強 B. ②增強 

C. ③減弱 D. ④減弱

5.下圖為某地連續兩天氣溫日變化曲線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圖中兩條氣溫曲線中代表晴天的是 A,代表陰天的是 B。(填字母)

氣溫日變化曲線示意圖

寫在後面

解析:作為基礎知識的「大氣的受熱過程示意圖」中的每個符號要清晰理解。太陽輻射的兩段,地面輻射、大氣逆輻射都要清晰,分解成下面三個過程,一一對應。

大氣的受熱過程模式圖

1. 近地面大氣熱量的主要直接來源並非太陽輻射。大氣吸收的熱量主要為長波輻射,對短波輻射吸收很少,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地面輻射為長波輻射,因此地面是近地面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

2. 大氣逆輻射並非只有晚上存在。大氣逆輻射是大氣輻射的一部分,是始終存在的,白天輻射更強,只是白天由於太陽輻射的影響,考慮問題時主要側重於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夜晚,由於沒有太陽輻射,近地面氣溫主要受大氣逆輻射強弱的影響,因而容易產生只有晚上存在的誤解。

題目是千變萬化的,但是核心確實不變的,找到核心,結合所學知識,題目自然就好做了。

相關焦點

  • 高一地理教案:《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教案一
    高一地理教案:《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教案一  【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運用圖表說明大氣的受熱過程。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知識整合、梳理,學會分析地理事物因果關係,建構知識體系的方法, 通過具體的活動觀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在活動中感悟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在解決學習的困難中培養堅強的恆心和學習毅力 。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PM2.5、逆溫現象、大氣受熱過程)
    ①PM2.5的顆粒直徑較小,有利於促進水汽凝結,形成雲霧和降水;②PM2.5使得大氣更加「混濁」,會削弱太陽輻射,阻擋地面逆輻射,影響氣溫;③會汙染大氣,降低大氣的能見度。03總結大氣的受熱過程本節例題的難度較大
  • 高中地理必背考點專題:大氣的運動
    高中地理必背考點專題:大氣的運動高考地理重點知識就那麼幾十個,大家要想在高考中拿高分,就要對高考重點知識進行專題訓練。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地理必背考點專題:大氣的運動,具體內容如下。
  • 中學地理教師考試經典題目解析-大氣受熱過程與熱力環流
    中學地理教師考試經典題目解析-大氣受熱過程與熱力環流讀大氣熱量交換過程圖,回答1~3題。解析:二氧化碳濃度增大,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增多,大氣逆輻射增強,地面增溫,地面輻射增強。3.【答案】D。解析:我國西北地區晝夜溫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白天晴天多,被大氣層削弱的太陽輻射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多,氣溫高,而夜晚大氣逆輻射弱,氣溫低。4.【答案】A。解析:根據氣壓高低和北半球可判斷出N地風向為東北風。5.【答案】A。
  • 考點預測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這才是學生們想要的「壓軸題」
    同學們從初中開始學習地理這門學科,但是由於地理知識太凌亂,就好像天空的星星一樣,地理位置太廣泛,總是讓人捉摸不透,而且很多知識點也比較抽象,這使得孩子們學習起來都非常的困難,成績也不是很理想,以至於很多人覺得高中地理應該劃歸到理綜的範圍。所以對於地理來說,臨考前一定要回歸教材,抓住主幹知識和高頻考點,構建知識體系,綱舉目張,把「星星」們都串起來,便於調動運用。
  • 高中地理|成語中蘊含的地理知識
    地理:該類山體從成因來說多屬斷塊山。【高頻考點】構造地貌2楚材晉用本意:比喻用才不當。地理:楚地為人口遷出地,晉地為人口遷入地,楚材晉用,提高了遷入地的經濟文化水平。地理:冷鋒系統以及熱帶氣旋,在夏秋季節易產生狂風暴雨天氣。4和風細雨本意:和風:指春天的風。溫和的風,細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緩,不粗暴。地理:暖鋒中的暖氣團推擠冷氣團,在此過程中暖氣團緩緩沿鋒面向上爬行,典型的天氣特徵就是和風細雨。
  • 高一地理教學教案: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布
    其中低層大氣的各種組成物質及其對生命活動和地理環境的影響是本節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教材通過表格形式介紹了低層大氣中所佔比例較大的幹潔空氣中主要成分的比例關係,從表中可以看出各主要成分的比例懸殊很大,氮、氧所佔的比例非常大,其他成分所佔比例很小,但其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二氧化碳及表格中未涉及的臭氧,它們對地球上的生命活動和自然環境有著重要作用,這一點教材著重進行了描述,對於低層大氣中比例較少的水汽和固體雜質
  • 史上最全高中地理考點總結!
    13:了解大氣的受熱過程。(2)有雲的白天氣溫不會太高與大氣對太陽削弱作用有關,有雲的夜晚氣溫不會太低與大氣保溫作用有關。 ★考點15:結合實例,說明大氣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 (1)大氣運動能量來源是太陽輻射;大氣運動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熱不均。
  • 高一地理「大氣的水平運動:風」的知識點快速點撥
    大氣的水平運動:風,知識點快速點撥——朱根平教地理之7212一、高一地理「大氣的水平運動:風」,知識點快速點撥。大氣的水平運動知識點簡化思維導圖:如下圖上面思維導圖圖中的右下角的正確表示風向的是哪個箭頭?點撥:看等壓線高低壓數值先確定氣壓梯度力方向,再看南北半球確定地磚偏向力。
  • 別方,這裡有史上最全高中地理考點總結!考試一定用...
    13:了解大氣的受熱過程。 ★考點15:結合實例,說明大氣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 (1)大氣運動能量來源是太陽輻射;大氣運動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熱不均。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考點24:知道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 地理環境是由大氣、水、巖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組成。
  • 個別作業:大氣的組成、結構及受熱過程2(問卷星)
    大氣的組成、結構及受熱過程2讀圖,完成1
  • 高一物理必修一最全的考點整理,考點早知道,期末考試拿高分
    高一物理必修一四大考點詳解,獻給那些即將參加高考和期末考試的學子們很高興尖子生數理化教育又跟大家見面了。很多考生進入高中一年或者兩年或者三年了,物理課程都沒有學明白,物理成績最高不超過50分,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
  • 藝術生地理複習資料 微專題1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一、大氣受熱過程1、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註:①根據課本內容,學會畫原理圖,根據原理圖,複述大氣受熱過程的原理;②掌握箭頭含義。2、大氣的熱力作用(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雲層越厚,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越強,氣溫越低;反之相反。(分析白天氣溫高或低的原因)(2)大氣的保溫作用雲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氣溫高;反之相反。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光照資源、大氣逆輻射、農業區位)
    圖1 我國光照資源的分布2、大氣的受熱過程太陽輻射,是地球大氣最重要的熱量來源。大氣的受熱可以分為三個過程:①太陽暖大地:射向地球的太陽輻射(短波輻射),一部分被大氣吸收和反射,另一部分到達地面,被地面吸收,使得地面溫度升高;②大地暖大氣。地面升溫後,將熱量傳遞給近地面的大氣(長波輻射),一部分被大氣吸收,使得大氣溫度升高(地面輻射,是近地面大氣最主要最直接的熱量來源);③大氣還大地。
  • 高一數學高頻考點——冪函數及其圖象和性質
    人教版高一數學必修一新版教材冪函數是三個基本初等函數中的一種,既是高中階段重點函數中的一種,也是人教版高一數學必修一新教材改革後接觸到的第一個基本初等函數。冪函數在高一階段幾乎是逢考必考的高頻考點,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中出現的較多,解答題出現的相對較少。下面將冪函數的相關知識點整理如下。一、冪函數的定義及解析式特點
  • 高一地理教案:《陸地水》教學設計
    高一地理教案:《陸地水》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陸地水體的組成及主要類型,能夠分析掌握陸地各種水體之間相互運動和相互轉化的關係,掌握陸地水體的運動更新過程和規律
  • 朱根平系統思維在高中地理教學上的運用 舉例:地球的圈層與地理環境
    朱根平系統思維在高中地理教學上的運用舉例:地球的圈層與地理環境朱根平老師一直強調思維致勝。朱根平系統思維在高中地理教學上的運用舉例:地球的圈層與地理環境。系統思維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系統思維並貫穿在教育教學中毫無疑問就會在教學中處於領先位置。下面朱根平老師就魯教版高一地理第二章《地球的圈層和地理環境》為例簡述一下。供高中地理老師參考。
  • [高考地理必背考點]生物地理和土壤地理
    [高考地理必背考點]生物地理和土壤地理 2012-04-12 17:33 來源:www.51edu.com 作者:
  • 高中地理 I 五張思維導圖搞定高一期末複習
    自然災害主要包括:1、洪災和旱災2、颱風3、地震4、寒潮從去年開始,我們這裡進行了改革,縮減了很多難點,現在主要就分成五個組成部分:宇宙中的地球、地球上的大氣水循環主要包括:水圈的組成、水循環的過程及其地理意義,以及河流補給類型。
  • 高中高一地理難點解析氣旋與反氣旋知識點這樣學易如反掌!
    氣旋與反氣旋知識點這樣攻克易如反掌【 摘 要 】高一地理《大氣圈與天氣氣候》的知識點天氣系統之:氣旋與反氣旋(低壓系統和高壓系統)(補充說明:江蘇用的教材,魯教版)氣旋與反氣旋知識點這樣攻克易如反掌:你要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是本領,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思維品質……當你所學的知識都忘記的時候,剩下的就是被教育的本領,這些本領就是思想、思維、價值觀、格局、視野……朱根平老師認為:高一自然地理從學習方式上可以分為語文地理和數理地理部分,語文地理重在對地理知識進行閱讀、理解、記憶、聯繫、整合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