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的武俠江湖中,有人善打迷蹤拳,影影綽綽,深不可測。而真正的武林高手卻看似無招,關鍵時抓住機會果斷出手,輕描淡寫中,禦敵於無形。
鄭州市二七區實驗小學張金雷校長在我看來就屬後者,沒有太多繁文縟節,沒有大道理,又總能直擊要害一語中的。他直言不諱的說,「我不會,也真沒有很多過人的大道理,需要我做的是記下學校的角角落落,發掘出每位孩子身上的潛質,做本真教育,一切以學生的成長、成才為貴,讓學生做最好的自己」。
身段降半級 從一線找成績
暑期中的二七區實驗小學很靜,見到張校長時他正在加班。與很多校長不同,張校長完全是一副健壯而又充滿張力的形象。沒有太多寒暄,門口握手後,張校長就沿著海棠路,再轉到枇杷路,帶著記者走進了曲徑通幽的校園。
「我是高中畢業就到鐵路系統工作了,後來鐵路系統缺老師,在領導的鼓勵下,1985年我考上了鄭州鐵路師範學校。」張校長說,進入教育系統對他來說有點偶然,履歷也相對簡單,畢業後先在一線當了八年的老師,又做了兩年的教學副主任,然後是一年的總務主任和一年的副校長,2001年3月正式成為一校之長。
「有人說我很直接,眼裡只有一線,只有學校的角角落落。」張校長說,我是從基層工作一步步做到校長的,所以我深深體會到在學校工作中哪個崗位最重要的,怎樣做更符合教育規律,更容易做出好成績!」
領導的關注點,就是學校的指揮棒。在他看來,為什麼很多事很難搞好,為什麼社會不少單位出了事往往是「臨時工」的問題?他認為是中國官本位的問題,很多人往往是以提高半級身份看待自己,在工作上,不分析、沒自己的思想、不深入課堂、不深入學生,只知往下推,這樣很容易亂指揮、瞎指揮,校長的工作主任做、主任的工作老師做,一線老師沒有了時間來教學。這樣極不利於學校教育教學工作。
所以,他要求自己和學校的領導一定要升一級制定計劃目標,而實際工作中要降半級考慮問題,校長要站到副校長的角度考慮,主任要佔到一線老師的角度,一線老師要佔到學生的角度考慮,這樣下來,老師知道學生們真正想的是什麼,主任會知道怎麼給一線老師服務。
在他看來,解決了這個大問題,才是他能帶領這所學校走向卓越的前提。才會讓他真正能盯到學校的角角落落和關注到學校每一位學生,進而發現他們的潛力。
發展差異縮小差距 讓學生做最好的自己
「小學是沒有差生的,每一位學生都不能放棄。」張校長說,所謂的差生只是你沒有發現他的閃光點,拂去玉石身上的浮塵,每個學生都能放出光彩。
2007年,張校長有機會到上海閘北區的學校掛職了幾個月,也就在這個幾個月中,讓他感悟到了很多東西,讓他理解了究竟該如何做好「多彩教育」,如何以人為本,尊重孩子天性,因材施教,推行合適的教育,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也就在這次掛職中,堅定了他在今後的教學中把德育放在第一位,把體育放在第二位,排在了美育、智育前面的思路。
運動可以提高智商,並使人精力充沛,效率提高,不但不浪費時間,還會為你贏得很多優質時間。不管在哪個學校任職,我都要求每學期要有體育活動月。
張校長舉了一個例子。在學校一次聽課中,一位愛打瞌睡的孩子闖入他的眼帘。這個學生上課不是睡覺,就是做小動作。老師頭疼的說,這個學生名叫劉強,因為學習成績不好,連他的家長都認為無藥可治,劉強自己也開始自暴自棄。
了解到這個情況後,張校長刻意觀察了劉強,而這個劉強只要見到老師,遠遠的就躲開了。更讓張校長心疼的是,劉強的媽媽在接孩子時,也是站在遠處,唯恐別人發現自己,而那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家長,總是站在第一排。
「看到這種情況,其實我心裡很不是滋味,我一直認為孩子沒有差生,那麼劉強的長處在哪裡?」張校長說,經過很長一段觀察,張校長和劉強的班主任發現劉強很有運動天賦,尤其是摸到籃球後,很有「球星」的感覺。
眼光始終盯在學校的角角落落,始終盯著每一位孩子的張校長馬上找來了籃球教練,為孩子制定訓練計劃。經過專業的訓練後,劉強表現出超常的籃球天賦,並且憑藉籃球特長被鄭州市八十二中招收。
張校長說,類似劉強的例子還有很多。在他看來,人與人之間確實有差異,關鍵是:有了差距如何縮小,而面對差異,那就最大限度的擴大。一切以「成才為貴」為前提,那麼發現的一定是孩子的特長,把特長發展成最大的差異,「想不成才都困難!」張校長說。
學以為己 做時代君子
張校長告訴記者,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始終把德育放在了第一位。他認為,教育並不只是教會學生知識,還要讓學生的人格得到良好的發展,所以他又推出了學以為己的「君子教育」,在校園文化的浸潤下,讓學生的心靈得到呵護。倡導學生學習應該是出於自己的興趣,為了實現自我而學習。
同時也告誡學生,學習並不是為了炫耀自己展示自己,豐富的知識也不是滿足虛榮的工具,而是提升自身修養,完善人格,達到知行合一境界的過程和載體。在學習的工程中了解世界認識世界,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識自我完善自我,這才是學習的目的。
這就是張金雷校長,一個樸實無華,不講大道理,而又總能抓中要害的人。張校長說,小學教育往大處說,是為國家培養合格小公民。所以他很看重自己的工作。他喜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句名言。
他認為,二七實驗小學有1200名學生,如果這裡的每一名學生都能做最好的自己,最真的自己,那麼他也綻放了多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