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工序中,蒸青和炒青有什麼區別?

2020-12-06 響品有約

在今天,如果想要喝一杯最接近於曾經的歷史中有過的味道的茶,應該選擇什麼品種呢?答案是恩施玉露。因為只有恩施玉露保留了最古老與傳統的蒸青制茶工藝。

所謂蒸青,最直白的說法就是利用蒸汽對新鮮茶葉進行殺青的制茶工藝。我國早在唐朝的時候,蒸青工藝便已經非常成熟。在茶聖陸羽所著的《茶經》一書中也有關於蒸青工藝的詳細記載:「晴,採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幹矣」。簡單翻譯便是將晴日採摘的新鮮茶葉用蒸青的方式殺青後,再去除水汽、揉捻、造型、烘乾、最後封裝成茶。採用蒸青工藝製成的茶葉有著明顯的「三綠」特徵,即幹茶深綠、湯色淺綠、茶底青綠。這是因為用蒸汽殺青的時間段,葉綠素得以保留更多的緣故。因此,蒸青製成的茶聞起來更加新鮮清爽,味道自然甘醇,草木氣息濃鬱。

與此同時,在蒸青盛行的唐朝,另外一種制茶方式悄然成型。這種方式就是炒青。我國關於炒青最早的記載也可以追述至唐時,劉禹錫在《西山蘭若試茶歌》一詩中曾寫到「斯須炒成滿室香」。這是很明顯的炒青工藝了。但炒青工藝,一直要到明朝時期才真正的成熟、壯大,並且慢慢地取代了蒸青工藝。

所謂炒青,最簡單的說法便是用炒制的方式對新鮮茶葉進行殺青的工藝。這種方式可以令新鮮茶葉中的水分快速完成蒸發,手工炒青對溫度、茶葉的凋萎程度都能夠直觀地體會與掌握,令茶葉中的精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

與蒸青相比,不僅工藝更加簡單易上手,而且由於炒青的溫度更高,茶葉的發酵程度更重,因此,炒青工藝製成的茶葉相較於蒸青茶,其香氣更加清香高揚,香氣持久,茶湯滋味更加鮮醇甘美,蒸青茶茶湯澀味較重、香味中蘊含青味的缺點,在炒青茶中得以避免。因此,可以說炒青是制茶工藝中的一次重大進步。

相關焦點

  • 老茶客口中的「炒青」是什麼茶?
    炒青,聽名字便知道屬於綠茶中的一類。老茶們口中的「炒青茶」一般泛指用炒制工藝製作出來的當地綠茶。所以不同地區茶友們說的「炒青」,其實是不同的茶。炒青沒有名茶那麼高高在上,通常性價比較高,是老茶客們的最愛。比如在蘇州,本地人一般將穀雨後採制的碧螺春稱之為「炒青」。
  • 綠茶有幾種,各種綠茶有什麼區別?
    綠茶是六大茶中產量最大的茶,產區非常多,基本全國各地都有在做綠茶的,而且每年綠茶出口數量多,佔世界茶葉市場綠茶貿易量的一半以上。我國綠茶花色品種多,按照不同劃分法可以分為好幾種類型綠茶。也就是綠茶的4種類型,分別是炒青綠茶、烘青綠茶、曬青綠茶、蒸青綠茶。所謂炒青綠茶就是通過炒的方式來殺青或乾燥茶葉,而且炒青綠茶有很多種造型,有長條形、圓珠形、扇平形、針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狀。扁平形綠茶的代表茶有龍井、太平猴魁,直條形綠茶代表茶有南京雨花茶,螺形綠茶代表茶有碧螺春等。
  • 發掘「非遺」恢復出新:幾近泯滅的李白所贊仙人掌茶重放異彩
    每個工序都相輔相成,環環緊扣,相互配合。若某一工序稍有疏忽,便會影響整個品質。極品仙人掌茶全手工製作,對炒制器具有嚴格要求,對溫度、時間、火侯等要精細把握。炒制有「抓」、「帶」、「抖」、「按」等多種手法。
  • 如何辨別茶葉是什麼種類的茶?
    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芽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製成的茶葉。綠茶按其乾燥和殺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為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綠茶。 紅茶:紅湯紅葉。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萎調、揉捻、發酵、乾燥等工藝過程精製而成。因其幹茶色澤和衝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得其名。
  • 你泡的茶又苦又澀,都是因為這幾點
    茶的苦澀之味過重,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因:一、茶葉內質:茶葉中含有的咖啡鹼、茶葉鹼、可可鹼、花青素類、苦味胺基酸、茶葉皂苷、苦味胺基酸及部分黃烷醇類等數種物質,是構成苦澀之味的主要成分。所有的茶類都含有這些物質,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無論是什麼茶類,什麼茶種,都是苦澀的。
  • 茶葉的發展歷程——從團餅茶到散葉茶,從蒸青到炒青
    片茶………有龍風、石乳、白乳之類十二等…散茶出準南歸州、江南剩湖,有龍溪,雨前、雨後、綠茶之類十一等。元代王橫在《農書卷十百穀語》中對當時制蒸青葉茶工序有具體的記線:「採它,以慨微蒸,生熟得所。蒸已,用筐箔薄,乘溼揉之,入培,勻布火,烘令幹,勿使焦,編竹為培,裹蒻覆之,以收火氣。茶性畏溫,故宜。收藏者必以籠,剪雜貯之,則久而不浥。宜置頓高處,令常近火為佳。
  • 白、綠、紅、黑、黃、青這些茶都是怎麼區分呢?
    白茶的製作工藝,一般分為萎凋和乾燥兩道工序,而其關鍵是在於萎凋。白茶製法的特點是既不破壞酶的活性,又不促進氧化作用,保持毫香,滋味鮮爽。主要品種有白牡丹、白毫銀針等。(2)、綠茶屬不發酵茶類。以細嫩的茶樹新梢為原料,經高溫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製成,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等特點。按其乾燥和殺青方法不同,一般分為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綠茶。
  • 每天一點茶知識:茶葉的製作工藝和種類劃分
    茶作為一種悠久的歷史文化,與日常生活是密切相連的,我們常講的以茶會友,以茶禮佛,這便是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茶葉的製作工藝和茶葉的種類。茶,最早是被當作食物一樣充飢,到了漢、三國、兩晉時期才有了飲茶之風,《茶經》問世後,才有了成體系的茶文化。
  • 淺論酶在茶葉初制中的應用
    酶在茶葉初制生產中的應用摘要:茶葉作為世界公認的三大無酒精健康飲品,而茶葉中又含有數十種酶,那麼無論是茶葉的原料生產還是加工製作,都與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從酶的各種特性出發,深入探討酶在各類茶葉初制中的應用。
  • 普洱茶到底是什麼茶?
    有客分為鍋炒而成的炒青茶,比如說龍井、碧螺春,以及以高溫蒸汽蒸煮的蒸青綠茶,比如日本的煎茶、玉露,前者香氣濃、後者有新鮮綠感。●黃茶:製作方式接近綠茶,但過程中多了一道「悶黃」工序,即在殺青後與烘焙經過包裹、覆蓋或悶堆手法,使得茶葉與茶湯的厭惡轉變為微黃色澤,滋味也更甘醇柔。
  • 中國不可錯過的這十大烏龍茶
    中國不可錯過的這十大烏龍茶烏龍茶屬於六大茶類中的青茶,其製作工藝介乎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包括:萎凋、做青、炒青、包揉、揉捻、乾燥等工序。烏龍茶起源於福建的北苑貢茶,自宋朝開始,發展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 你泡的茶為什麼總是苦的?
    如果小白們都認為無論什麼茶葉,以及無論怎麼泡都是苦的,不少人肯定會敬而遠之,因此,今天貝葉就來講講茶葉中的苦澀味。不苦不澀不是茶?俗語云:不苦不澀不是茶。其道理在於,茶的內含物質中有大量的茶多酚和咖啡鹼,茶多酚為「苦味和澀味」,咖啡鹼是「苦味」,因此「不苦不澀不是茶」有其理據。但茶葉並非只有茶多酚和咖啡鹼,還有其他物質。
  • 茶知識丨胎菊與貢菊有什麼區別?
    菊花茶經過鮮花採摘、陰乾、生曬蒸曬、烘培等工序製作而成。據古籍記載,菊花味甘苦,性耐寒,有散風清熱、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胎菊和貢菊作為比較常見的菊花品種,都能入藥,也都能製成花茶泡水喝。不過這兩種花到底有什麼區別,平時又如何挑選呢?今天就跟大家一起看看他們的區別。
  • 茶的功效與喝法,你都掌握幾個
    對白茶來說,它的功效又是什麼呢?以下小編就為您介紹一下吧。 1、提神:白茶中含有咖啡鹼成分,而咖啡鹼能作用於人體神經中樞,令人興奮,達到提神的效果。 2、殺菌:白茶中含有的咖啡鹼等物質,能與細菌中的蛋白質發生反應,凝結而殺死細菌,達到殺菌消炎的效果。
  • 根據什麼方式來區分的?
    如果根據節氣來分,比如有明前茶、雨前茶、早秋茶、晚秋茶等。如果根據海拔分,比如有高山茶、平地茶。此外還有像古樹茶、荒野茶、臺地茶等諸多劃分。是六大茶中的產量最大的茶,很多地區都有生產綠茶。綠茶的類型有很多,根據殺青方式的不同,分為炒青綠茶和蒸青綠茶。根據乾燥方式的不同,分為烘青綠茶和曬青綠茶。 所謂炒青綠茶就是通過炒來殺青與乾燥。通過蒸汽來殺青就叫蒸青綠茶,曬乾的就叫曬青綠茶,烘乾的就叫做烘青綠茶。又因為殺青工藝不同,所以外形不一,比如有扁平形狀的綠茶,代表茶是西湖龍井。有直條形的綠茶,代表茶是南京雨花茶。有曲螺形的綠茶,代表茶有碧螺春。
  • 茶的種類,標準水分含量匯總,茶葉水分檢測方法
    茶文化博大精深,飲茶,注重品茶。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忙碌的生活中泡上一壺濃茶,選清淨之處,自斟自飲或和朋友一起品茶,正所謂「千秋大業一壺茶 萬丈紅塵一杯酒」,品茶之餘,享受生活。今天本文為大家帶來茶的種類以及茶的標準水分含量,檢測方法。
  • 真的「坑爹」,一兩黃金一兩茶
    後來,終於有機會探訪武夷山,登上天遊峰,漂過九曲溪,感知武夷山的雄奇與靈秀,但覺得還是不夠,意猶未盡。幸運得很,今年立夏,我再次來到武夷山。既然是重訪,就不走尋常路,在當地朋友的建議下,來一個「巖茶之旅」。巖茶者,因「巖巖有茶,非巖不茶」而得名,以「巖骨花香」而著稱,是中國名茶,也是烏龍茶中的極品。巖茶主產於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根據生長條件不同,分正巖、半巖與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