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研究人造血管 日本一大學教授多次違規採集學生血液

2021-01-17 環球網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楊子晴】日本山形大學某外聘教授在未取得學生書面同意的情況下,2012年至2017年期間數次採集多名學生血液。山形大學發現教授違規行為後,並未予以正確處置,而是試圖「亡羊補牢」,要求學生按照過往 日期補籤採血同意書。

據日本NHK電視臺4月20日報導,山形大學4月19日下午5點召開記者會說明此事並向相關學生及公眾致歉。

山形大學說明稱,該教授為該校工學部外聘教授,主持研究人造血管項目。2012年至2017年,該教授在僅獲得口頭同意的情況下,採集其下屬研究室學生血液用於臨床研究。除卻25名學生,教授本人及一名研究人員也為研究提供血液,其間134餘次採血均未籤署書面同意。

日本法律規定,採集血液時需經供血者本人同意並籤署書面協議。大學臨床研究採血時,則由大學倫理審查委員會進行審議。每年獲得委員會審批後方可採血。該教授也沒有獲得大學倫理審查委員會的批准。

山形大學承認,大學方面早在2015年已獲知該教授違規採集學生血液一。校方商議認為,教授的行為在程序上存在問題,但其本身並無惡意,因此不構成違規。校方隨後要求工學部採取措施「亡羊補牢」,聯繫相關學生補籤書面協議。

該教授在接受NHK採訪時,自己原以為學生口頭同意即可,因此未要求學生履行書面手續,現已認識到事件嚴重性。山形大學將繼續對事件進行調查。

相關焦點

  • 用人造血液可以替代人體血液?華盛頓大學的教授說可以
    動脈網(微信號:vcbeat)為你詳解這一前沿生物技術的最新趨勢和動態。即溶型人造血粉末:即將進行人體血液替代品試驗位於聖路易斯的Allan博士的實驗室裡的一幕——在將血紅細胞注入試管的同時,人們用微小的工具來測量兔子主動脈的反應,計算主動脈的收縮強度。
  • 日本公布「人造血液」研究新進展:新增凝血功能
    經過研究發現,這種液體溶解氧氣和二氧化碳的能力分別是水的20倍和3倍。克拉克從中得到啟發:可以用這種液體來代替血液。1979年,一種新型的氟碳化合物乳劑作為人造血液(白色的,不分血型),首次在日本應用於人體單腎臟移植手術,並取得成功。
  • 用人造血液可以替代人體血液?華盛頓大學的教授說可以!
    動脈網(微信號:vcbeat)為你詳解這一前沿生物技術的最新趨勢和動態。位於聖路易斯的Allan博士的實驗室裡的一幕——在將血紅細胞注入試管的同時,人們用微小的工具來測量兔子主動脈的反應,計算主動脈的收縮強度。Allan博士和他的團隊正在努力確保在給兔子注入由其研發的人造血液後,兔子主動脈的反映情況與注射前一致。
  • 用人造血液可以替代人體血液?華盛頓大學的教授說可以! | 潮科技
    科學家一直在努力研製人造血液,替代血液的某些或全部功能。不過這種看似簡單的紅色黏稠液體並不能輕易被模仿,更別說超越了,好在科學家們越挫越勇,更得益於一些新科技的加入,或許很快能破解這一重大醫學難題。動脈網(wechat:vcbeat)為你詳解這一前沿生物技術的最新趨勢和動態。
  • 「人造血液」可以取代血液嗎?
    日本《朝日新聞》11日報導,以日本防衛醫科大學為主的日本研究團隊近日宣布,該團隊成功開發出了一種人造血液。
  • 人造血管植入身體就能用 已有14種器官能人造
        1月16日,英國劍橋大學醫學院的專家宣布人造仿生血管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一種直接移植進人體就能使用的血管問世,目前只剩細節尚待完善。有關專家表示,仿生血管種植技術會讓心臟病、腎病、中風等疾病的治療變簡單,一些大費周折的手術就可以免除。另外,未來人們全身上下的器官都能用人造品替換。
  • 日本專家為寵物狗研製人造血液 有望用於輸血治療
    原標題:日本專家為寵物狗研製人造血液 有望用於輸血治療  ■環球短訊   新華社東京10月27日電 (記者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在日本血液替代物學會年會上報告說,他們開發出一種人造血液,可以替代血液中的紅細胞發揮作用。未來這種人造血液有望用於寵物狗的輸血治療。
  • 「嘉一」腎內科成功開展人造血管動靜脈造瘻術
    複習患者的病例資料、評估患者的全身情況及血管條件、討論手術步驟、可能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因為首次開展「人造血管動靜脈造瘻術」,術前充分考慮手術的複雜性和風險性,以求安全、滿意的手術效果,此次手術在國內首屈一指的血管通路專家上海長徵醫院張玉強教授指導下進行。  56歲的老金是一位尿毒症患者,需要為血液透析建立一條血管通路。
  • 人工器官之人造血管
    但是內徑<6mm的人工血管替代人體小動脈或靜脈一直未獲得滿意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由於血栓形成及新生內膜增厚、血流阻力較大使人工血管阻塞。因此人工血管植入後防止其管徑狹窄、小口徑人工血管內皮化地研究已經成為人工血管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 人造血液小常識
    氟化碳乳劑人工血液,英文名Artificial blood;人造血液是一類具有載氧能力,可暫時替代血液部分功能的液體製劑。主主要用於外傷、手術等所致大出血的治療,近年來開始用於離體器官的保存、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療,以及體外循環預充液和心肌保護的研究。 2013年羅馬尼亞科學家研製出一種人造血液—由水、無機鹽以及一種深海昆蟲體內提取的蚯蚓血紅蛋白合成的材料,可短時間替代血液實現氧氣和二氧化碳交換代謝。
  • 人造血液能否代替人血 人造血液的原材料是什麼
    ,人造血液的存留時間就會縮短,只有八九個小時的時間,如果用來替代人血,很可能會發生危險,所以人造血液是不能替代人血的。不過人造血液的研究團隊目前還在進行研究,未來可能會研究出能替代人血的人造血液。一、人造血液的原材料是什麼人造血液的主要材料是氟碳化合物乳劑,氟碳化合物乳劑的顏色主要以白色為主,雖然與人血的顏色不同,但用氟碳化合物乳劑製作出來的人造血液卻跟人血中的紅細胞擁有一樣的作用,既可以排出二氧化碳,又擁有載氧能力,所以很多醫生都把人造血液稱作紅細胞的替代品,但可惜的是,人造血液不能在血管中存留很長時間,所以不能完全替代人血
  • 日本科學界發明出「人造血液」
    目前日本科學家正在研製一種「人造血液」,理論上該血液能偶滿足所有病人需求。不過目前該研究項目還處於早期研究階段,研究成果還不成熟。科學家們在十隻兔子身上進行了測試,但結果不如預期。如果這種「人造血液」真的被成功研製,這對於醫學界是一個很重大的突破。
  • 生物人造腎小巧易移植、日本成功試驗人造視網膜
    生物人造腎小巧易移植  據新華社電 日本東海大學研究人員研製出一種生物人造腎,它不僅具有和人類腎臟相同的分解代謝功能,同時也具有保留有用物質成分的功能,而且體積小,易於移植,隨著研究深入,有望為腎病患者帶來福音。
  • 人造血液研究新進展:可保存一年以上 適合任何血型
    血液的保存面臨巨大的瓶頸制約。圖據東方IC據日本《朝日新聞》11日報導,以日本防衛醫科大學為主的日本研究團隊近日宣布,該團隊成功開發出了一種可以挽救許多人生命的人造血液。目前,這種人造血液已經在實驗兔身上實驗成功。
  • 新型人造血管治療急性血栓更有效
    新型人造血管治療急性血栓更有效科技日報莫斯科8月10日電 (記者董映璧)據近日俄羅斯《消息報》報導,俄羅斯託木斯克工業大學科研人員,把聚乙內酯放入磁控管放電等離子體中進行處理,研發出一種能更好地治療急性血栓的新型人造血管制造技術。
  • 改進型人造血液正在路上
    近日,以日本防衛醫科大學研究人員為主的日本研究團隊宣布,他們成功開發出了一種可以挽救許多人生命的人造血液。目前,這種人造血液已經在兔子身上試驗並獲得部分成功。而且,這種人造血液適合任何血型,可保存一年以上。
  • 科學家現研製人造血液
    未來人造血液將代替捐獻血液,作為一種規範性輸血。目前,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人員使用幹細胞培育出血紅細胞。2016年他們計劃進行一項創新性測試,首次測試從患者幹細胞提取製成的人造血液。據悉,這項投資500萬英鎊的研究項目是由英國愛丁堡大學倡導的,經過多年研究最終成功培育出血紅細胞。
  • 裘法祖「關門弟子」歐陽晨曦:「人造血管」期待野蠻生長
    ,師從國際著名心胸血管外科教授Prof. Haverich( 他曾為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做過心臟搭橋手術)。德國導師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歐陽晨曦因此有機會參與許多複雜的血管外科的手術。「心臟搭橋手術帶給我的觸動蠻大。」原來,心臟搭橋手術需要用到小口徑血管,但市面上還沒有符合要求的小口徑人工血管,手術時醫生只能從患者的腿上劃開一條長長的口子,獲取其自身的人體血管。
  • 人工血液的誕生將為醫學界帶來福音
    研究人員已經製造出了一種人工紅細胞,能有效地獲取肺部的氧氣,並將其輸送給全身各個組織。這種人造血液可以凍幹,更方便醫生和醫護人員解決不時之需,高級研究員Allan Doctor博士說。 他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一個至關重要的保健專家。「這是一種看起來像辣椒粉的乾粉,」 Doctor說。
  • 「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開班
    培訓班現場北大醫院腎內科周福德教授,血液透析中心陳育青教授、護士長陶珍暉,麻醉科胡曉教授、中心手術室主管護師馬薇,介入血管外科護士長李俊梅、副主任醫師尹傑等多位業內專家授課,並展示了北大醫院在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領域的經驗理念和多項創新技術,如:胸壁、下肢等複雜人工血管透析通路的建立方法、血液透析通路併發症的處理、開放手術與介入技術結合各種透析通路血栓閉塞再通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