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藥物潛在靶點PDK1

2020-12-04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PDK1藥物研發管線

3-磷酸肌醇依賴性蛋白激酶1(PDK1)是AGC蛋白激酶家族的主要調節器,是腫瘤磷脂醯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號通路上的一個重要蛋白質,PDK1已經成為一類有潛力的腫瘤藥物靶標。目前,尚未有成熟研發階段的藥物出現,對PDK1靶標的研發激起了研究者相當大的興趣。

1.在研藥物分析

以PDK1為靶標進行藥物研發可以達到對多種疾病的治療目的,據Thomson Reuters Integrity(2015-05-11)資料庫顯示,PDK1相關藥物目前最高處於臨床II期階段,但遺憾的是,該臨床II期化合物已經沒有進展報告;另一個藥物AR-12用於治療成人晚期、復發的實體瘤或淋巴瘤處於臨床I期階段,值得一提的是,該藥物在2015年4月30日獲得孤獨藥稱號,用於感染性疾病及兔熱病的治療。其他以PDK1為靶點的藥物均處於臨床前或生物測試階段。

2.專利分析

自1998年PDK1蛋白質被發現,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 50件PDK1相關專利被發表,大多數屬ATP類似物,與PDK1形成類似結合氫鍵模式,功能相當於ATP的疏水藥效團。對結構獨特的ATP結合口袋位點的識別,以實現PDK1抑制劑的選擇性,是目前研究的挑戰。

2.1 嵌合PDK1激酶

2014,Biondi等人從人類PDK1(hPDK1)獲得一個嵌合型的PDK1專利,該嵌合PDK1專利結構類似於hPDK1,作者也提供了篩選化合物結合到PIF結合口袋別構位點模仿PDK1的方法,該激酶與AGC激酶的PIF口袋發生作用。

2.2 雜環化合物

艾迪克公司和Sunesis製藥公司的PDK1抑制劑專利是一些雜環化合物,這些化合物的組合使用也可用於治療PDK1介導的疾病。它們的敏感性在1.5~443nM之間,最大抑制作用達nM水平(IC50≤0.1μM)。該專利提供的治療方法是通過減少PDK1介導的AKT磷酸化發揮作用。

2.3 吡啶酮類

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於2011年11月申請了一類吡啶酮類PDK1抑制劑專利。這類化合物適用於治療細胞過度或異常增殖引起的疾病,並對各類組織腫瘤有效果。另外,該專利也可作為pi3k-akt-pdk1信號通路活化的指標。

2.4 默克公司專利

2013年,默克公司申請了一系列3-雜芳基-取代吡咯[2,3b]吡啶衍生物作為PDK1抑制劑的專利,推薦用於結腸癌和乳腺癌治療。這些化合物作為蛋白激酶抑制劑,尤其是包括PDK1在內的絲氨酸/蘇氨酸激酶抑制劑,它們的活性IC50值範圍在0.5nM至10M之間。

2.5 先靈葆雅公司專利

近年來,先靈葆雅公司發表了一系列高度選擇性抑制PDK1的衍生物。在2012年,該公司開發的噻唑醯亞胺衍生物作為PDK1抑制劑,這些化合物能夠有效地抑制癌症細胞的擴散及其他PDK1信號通路異常表達的狀況,共有47個衍生物,活性值IC50範圍從1nM至高於1μM。這些化合物在治療人及動物腫瘤及其他非腫瘤增生性疾病中顯示出了一定的治療效果。此外,在2012年,先靈葆雅公司披露了一系列雜環甲醯胺衍生物作為PDK1抑制劑專利用於控制癌細胞增殖,該專利共包含53個化合物,活性IC50值範圍同樣是在1nM至高於1μM不等。早在2011年,先靈公司就已經報導了一系列對PDK1具有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專利,專利中闡述了這些化合物及其組合物用於治療各類腫瘤的方法。

2.6 猶他大學研究基金會

2012年,猶他大學研究基金會發表了取代的3-(1H苯並[d]咪唑-2 -基)-1H-吲唑類似物、衍生物及其他相關化合物專利,它們均表現出了對PDK1的抑制活性。這些化合物中的21個類似物的IC50值範圍為143nM至100μM之間。

2.7 變構調節劑

由於PDK1同時與ATP其他蛋白激酶的結合口袋具有相互作用,所以目前大多數作用於PDK1的化合物具有ATP競爭性,很多研究者試圖開發變構激酶抑制劑,用於靶向作用其他蛋白質,PDK1相互作用片段PIF及磷酸肌醇結合位點是PDK1的兩個選擇性變構結合位點。2012年,德國薩爾大學研究者獲得了突變形式的蛋白激酶,用於識別PIF結合蛋白激酶變構位點結合口袋的化合物,同時,他們也建立了一個篩選變構調節劑的平臺,篩選出對PIF-結合口袋及ATP結合位點的誘導局部構象調節的小分子。

3.小結

大量證據已經證實了PDK1的抗癌靶標性,開發靶向PDK1的藥物是腫瘤治療有潛力的研究領域,對PDK1的藥物開發在製藥行業產生了一定的研究熱度,Merck、Boehringer、Pfizer、Sunesis、Novartis 、Biogen、Bayer等各公司目前都有PDK1項目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從本文綜述的PDK1抑制劑專利來看,多數是ATP類似物的形式,而且並沒有選擇性PDK1抑制劑進入晚期研發階段。不同專利類型及假定的各種結合位點及不同親合力模式的PDK1抑制劑的研究,將為靶向PDK1藥物研發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小分子PDK1抑制劑是一個令人期待的腫瘤治療手段,希望通過本文對PDK1相關專利化合物介紹,對科學家們進行PDK1相關細胞功能及治療效果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最終應用於癌症的治療。

相關焦點

  • Nature:解析微衛星不穩定型腫瘤潛在的合成致死靶點
    許多腫瘤中都存在MSI現象。由於MSI與免疫檢查點阻斷反應之間存在著顯著相關性,但仍有45-60%的MSI型腫瘤並不會對免疫檢查點阻斷反應產生應答,並且免疫阻斷治療方法存在著一定的毒性。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SL)是指一類兩個遺傳事件共同發生,導致有機體或者細胞死亡的遺傳作用。MSI型腫瘤和DNA損傷修復缺陷之間是否也存在合成致死的關係?
  • 腫瘤藥物HDACs靶點研發的「機會與挑戰「
    2019年9月06日,「醫耘沙龍」第三期於下午2點正式開始,本次沙龍邀請了華醫資本創始合伙人曹鋒博士,億騰景昂高級副總裁Jason Tsai博士,徐諾藥業首席科學家餘聶芳博士,優銳生物CEO倪健博士等對腫瘤藥物HDACs靶點進行了深度討論,數十位科學家和投資人對HDACs靶點的藥物開發現狀,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深度分析和探討。
  • 至本醫療與百奧賽圖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新靶點抗腫瘤藥物的開發
    合作將從靶點發現到臨床研究等多個方面開展,共同推進新靶點抗腫瘤創新藥的開發。上海2020年12月14日 /美通社/ -- 至本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簡稱「至本醫療」)和北京百奧賽圖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百奧賽圖」)達成戰略合作,在腫瘤創新生物藥的研發領域發揮各自優勢,從靶點發現到臨床研究等多個方面開展合作,共同推進腫瘤創新藥尤其是全新靶點藥物的開發。
  • 國產LAG-3靶點抗腫瘤新藥!信達生物單抗藥物IBI110中國I期臨床研究...
    同時,IBI110有望與PD-1/PD-L1抗體藥物協同增強免疫應答,提高抗腫瘤效果。上海市肺科醫院腫瘤科主任周彩存教授指出:「雖然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多種腫瘤的治療中已展現出令人欣喜的療效,但依然面臨很多新的挑戰。隨著抗PD-1/PD-L1抗體在腫瘤治療中的日益普及,臨床上已出現了一部分對抗PD-1/PD-L1治療耐藥的患者。
  • 新型抗腫瘤雙靶點基因工程多肽藥物有望在中國誕生
    由於腫瘤是多階段形成的複雜性疾病,單一靶向的治療或單一靶點的藥物的療效都不理想,因此,整合治療成為公認的最佳腫瘤治療手段。在腫瘤的藥物治療方面,組合用藥已是常規臨床治療模式,但單分子多靶點安全有效治療腫瘤的藥物鮮為人知。
  • 衛健委:抗腫瘤靶向藥物突出基因靶點檢測,需用合規伴隨診斷
    抗腫瘤藥物的應用涉及臨床多個學科,合理應用抗腫瘤藥物是提高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合理利用衛生資源的關鍵。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需考慮藥物可及性、患者治療意願和疾病預後等三大要素。文件中明確規定:1.醫師應當根據組織或細胞學病理診斷結果,或特殊分子病理診斷結果,合理選用抗腫瘤藥物。
  • Nature:詳解FDA批准的45款腫瘤靶向藥物(名稱、適應症、靶點、副...
    (本文轉載自生物探索) Nature Review近期發表文章,盤點了迄今為止所有獲FDA批准的抗腫瘤靶向藥,並詳細介紹了它們的名稱、適應症、靶點、一般副反應、嚴重副反應和價格&注意事項。
  • ...Communications|整合藥物大數據與貝葉斯方法大規模預測藥物靶點
    然後,在對14,000多種化合物的靶點進行預測過程中,BANDIT計算出約4,000種未知的分子靶標。隨後BANDIT被應用於預測臨床開發階段的靶點未知的抗腫瘤藥物ONC201的靶點,通過實驗驗證了BANDIT預測的準確性,並且此靶點信息推動了相關臨床試驗進展。最後,BANDIT也可用於確定不同藥物類別之間的聯繫,從而闡明無法解釋的臨床現象,進而可以進行藥物重定位。
  • 盤點:全球腫瘤領域熱門在研靶點
    本文介紹了全球腫瘤領域在研藥物的熱門靶點信息,有助於對相關靶點進行初步定位評估。CD3E,CD3G和CD3D的胞內區均含有1個ITAM,而CD3Z的胞內區含有3個ITAM。所以TCR-CD3複合物總共產生10個ITAM,使TCR-CD3複合物對抗原結合非常敏感。腫瘤領域CD3靶點中已上市的藥物有4個;只有1個藥物正在提交上市申請。
  • 朱濤:腫瘤幹細胞靶向治療的新靶點及新策略的研究
    在2014腫瘤轉化醫學研討會上,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朱濤教授分享了腫瘤幹細胞靶向治療的新靶點及新策略的研究。朱教授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長期從事腫瘤分子病理及分子靶向治療的研究,發表SCI論文近60篇,篇均影響因子>5,論文他引總數超過2000次,H-index=24,朱教授此會議視頻已上傳至行雲學院以供交流學習。
  • 為乳腺癌提出潛在診斷標誌物和治療靶點,科學家發現這個基因過表達...
    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胡國宏研究組發現,SH3RF3基因的過表達增強了乳腺癌細胞的惡性程度,提出了新的潛在診斷標誌物和治療靶點。這一研究成果5月19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乳腺癌腫瘤細胞具有高異質性,通俗地說,腫瘤裡的細胞很不一樣,不同病人的腫瘤細胞也很不一樣。」
  • 目前熱門藥物靶點有哪些?研發趨勢是什麼?
    藥物靶點是指藥物在人體內的作用結合位點,現代新藥研究與開發的關鍵首先是尋找、確定靶點,選擇確定新穎的有效藥靶是新藥開發的首要任務。以下是對目前部分比較熱門的靶點以及在我國上市的相關藥物進行的簡單梳理。蛋白結合,從而讓PD-1無法與PD-L1結合,讓人體免疫細胞得以保持活性,從而對腫瘤細胞產生殺傷力。
  • 腫瘤細胞固有PD-1是一種腫瘤抑制因子--免疫治療方法的潛在生物...
    免疫細胞表面上的程序性細胞死亡1(PD-1)受體是介導腫瘤細胞免疫逃逸的免疫檢查點分子。PD-1的兩個配體,PD-L1和PD-L2由腫瘤細胞表達,從而導致免疫耐受。在正常情況下,PD-1通過與其配體PD-L1、PD-L2結合抑制T淋巴細胞的功能,從而抑制自身免疫應答。然而,當PD-1在腫瘤細胞上表達的潛在影響仍然未知。
  • 點評CAR-T之血液腫瘤靶點
    與已知的抗體藥物相比——無論是傳統的單克隆抗體藥物,抗體偶聯藥物以及雙特異性抗體,CAR-T明顯表現出對腫瘤細胞更強的靶向性和殺傷力。因此,CAR-T治療的靶點選取不能套用傳統抗體治療的靶點選取標準,而是需要尋找更為嚴格的腫瘤特異性抗原作為靶點。這篇概述總結歸納了已開展或即將開展的治療血液腫瘤CAR-T臨床試驗中所選取的抗原靶點。毋庸置疑,CAR-T最成功的案例是以CD19為靶點針對B細胞腫瘤的一系列臨床試驗。
  • 精準時代到來,盤點胃癌的常見靶點及靶向藥物
    3.尼妥珠單抗(nimotuzumab)尼妥珠單抗是我國自主合成的第一個以EGFR為靶點的藥物,主要通過抗體依賴細胞毒性作用及補體依賴細胞毒(CDC)作用,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和血管生成。(VEGFR-1、2、3)結合,抑制腫瘤血管生成。
  • Cell Cycle:找到先天性小頭畸形病潛在化療靶點
    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許興智課題組對先天性小頭畸形病的研究取得新進展,找到一種潛在的化療靶點,文章成果刊登在Cell Cycle上,文章標題為:CDK5RAP2 is required for spindle checkpoint function。
  • 【盤點】cell report:交叉呈遞—腫瘤免疫療法潛在藥物靶點
    Turley研究組在Cell report雜誌發表了他們對於另外一類免疫球蛋白-IgE及其受體FcεR1對交叉呈遞的作用以及這一作用對抑制腫瘤方面的影響。在人的DC表面,FcεR1常以異源三聚體的形式存在(FcεR α鏈,common FcγR dimer)而在其它類型的細胞上FcεR1是以異源四聚體的形式存在的(FcεR α、β鏈,common FcγR dimer)。
  • Nat Commun:新研究發現一個治療KRAS突變腫瘤的潛在靶點
    他們從這8個基因中選擇了FOSL1進行重點研究,因為他們發現在肺癌和胰腺癌病人中,該基因發生突變的病人其生存情況最差,最重要的是抑制FOSL1可以導致肺部和胰腺腫瘤的尺寸大大減小。因此這些結果表明該基因有望成為新的治療靶點。研究人員還發現FOSL1會影響另外一個基因AUKRA,之前認為該基因的調控不依賴KRAS癌基因。
  • 腫瘤患者新希望!「二代PD-1」藥物即將進入中國
    原標題:腫瘤患者新希望!「二代PD-1」藥物即將進入中國 近日,默克PD-L1/TGF-β雙抗M7824獲得我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審評中心受理公示。該藥兼具PD-1和TGF-β雙靶點,被業界稱為「第二代PD-1」藥物。
  • 天境生物在2020年SITC年會上公布腫瘤免疫新靶點抗體TJ210/MOR210臨床前數據 | 新聞稿
    補體片段C5a受體(C5aR1,CD88)是一種G蛋白偶聯受體(GPCR),研究證明其是腫瘤免疫領域的創新靶點。在腫瘤微環境中,C5a作為一種趨化因子,招募表達C5aR1的免疫抑制性細胞,如髓源性抑制細胞、中性粒細胞和M2型巨噬細胞等遷移至腫瘤部位,從而改變腫瘤微環境進一步抑制機體免疫細胞對腫瘤的攻擊,促進腫瘤發生及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