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時代到來,盤點胃癌的常見靶點及靶向藥物

2020-11-27 醫脈通

作者:因果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胃癌發病率居惡性腫瘤的第4位,死亡率位列惡性腫瘤的第3位,多數胃癌患者在被確診時已處於晚期,儘管化療是晚期胃癌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可延長總生存期,但不良反應較突出。隨著靶向治療的興起,胃癌發生、發展分子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療逐漸嶄露頭角。目前針對胃癌的靶點主要包括EGFR、HER-2、VEGF、VEGFR、mTOc-MET、HGF等,但臨床療效仍不盡人意。


一、EGFR信號通路


(一)抗EGFR單克隆抗體


1.西妥昔單抗(cetuximab)


西妥昔單抗是一種人鼠嵌合型IgG1單克隆抗體,與EGFR胞外區特異性結合,通過抗體依賴的細胞毒作用(ADCC)殺傷腫瘤細胞。儘管存在Ⅱ期隨機試驗發現西妥昔單抗聯合FOLFIRI方案能延長轉移性胃癌患者疾病,進展時間(TTP)及中位生存期(mOS)。但目前西妥昔單抗總體上並不能使胃癌患者明顯獲益,有研究顯示核因子受體活化因子及其配體(RANK/RANKL)通路激活在西妥昔單抗耐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2.帕尼單抗(panitumumab)


帕尼單抗是人源化抗EGFR的IgG2單克隆抗體,能與EGFR的結合阻止自磷酸化和受體相關激酶的活化,能有效改善結直腸癌患者預後。


REAL3試驗評估帕尼單抗聯合化療治療食管胃結合部癌結果表明聯合組患者mOS無獲益,聯用帕尼單抗不能改善胃癌患者療效,反而mOS有降低趨勢。另一項隨機對照Ⅱ期臨床試驗也存在相似的結果,因此,帕尼單抗目前不推薦用於胃癌的治療。


3.尼妥珠單抗(nimotuzumab)


尼妥珠單抗是我國自主合成的第一個以EGFR為靶點的藥物,主要通過抗體依賴細胞毒性作用及補體依賴細胞毒(CDC)作用,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和血管生成。


一項隨機、多中心Ⅱ期臨床試驗比較了尼妥珠單抗聯合伊立替康與單純伊立替康二線治療晚期胃癌的療效,兩組mPFS及mOS無顯著性差異,而在EGFR2+,3+亞組中,mPFS及mOS有明顯改善,這意味著尼妥珠單抗可能對EGFR中高度表達的胃癌更有效,EGFR高表達的胃癌患者能否在應用尼妥珠單抗中獲益仍需大型臨床研究驗證。目前暫無指南推薦其用於胃癌的治療。


(二)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s)


TKIs能競爭EGFR-TKI催化區域上Mg-ATP結合位點,阻斷信號傳遞,抑制有絲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活化,促進細胞凋亡,針對該靶點的藥物主要有厄洛替尼(erlotinib)及吉非替尼(gefitinib)。根據相關臨床研究結果表明二者在胃癌的治療中,患者均無明顯獲益。


二、HER-2信號通路


(一)抗HER-2單克隆抗體


1.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


曲妥珠單抗是重組人源化抗HER-2的IgG1單抗,特異性的作用於HER-2的胞外區,抑制HER-2的激活及HER-2介導的信號通路,從而發揮抗腫瘤作用。


ToGA研究將HER-2陽性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曲妥珠單抗聯合一線方案化療組與單純化療組,結果顯示在藥物安全性相似的情況下,聯合組的OS、PFS均優於對照組。曲妥珠單抗的應用使HER-2陽性晚期胃癌患者獲益,因此,2010年歐洲EMA和美國FDA批准曲妥珠單抗用於晚期胃癌的一線治療。


2.T-DM1


T-DM1為曲妥珠單抗與細胞毒藥物偶聯物,GATSBY研究結果顯示對於HER-2陽性的晚期乳腺癌具有一定療效,但未能使晚期胃癌患者臨床獲益。


3.帕妥珠單抗(Patozumab)


帕妥珠單抗主要靶向HER-2二聚化結構域。該藥療效與HER-2過表達關係不密切,因而在HER-2弱表達的胃癌中顯示出比曲妥珠單抗更好的療效。兩者作用於HER-2胞外域不同區,因而在胃癌治療中互補。JACOB研究評估曲妥珠單抗與帕妥珠單抗聯合對HER-2陽性胃癌、胃食管交界癌患者治療療效的Ⅲ期臨床研究正在開展中。


(二)HER-2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1.拉帕替尼(lapatinib)


拉帕替尼是一種口服的EGFR/HER-2雙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主要通過抑制HER-2和EGFR的ATP結合位點,抑制腫瘤細胞的磷酸化及激活。


TRIO-013/LOGIC-A試驗顯示拉帕替尼聯合XELOX方案不能延長HER-2陽性的晚期轉移性胃癌、胃食管結合部癌患者的mOS。TyTAN研究則顯示儘管拉帕替尼聯合化療對ICH3+或FISH+的二線治療有一定療效,但並沒有提高人群mOS。因此,拉帕替尼暫不推薦作為胃癌的靶向治療藥物。


2.阿法替尼(afatinib)


阿法替尼是EGFR和HER-2酪氨酸激酶的強效、不可逆的雙重抑制劑。有研究表明阿法替尼對HER-2陽性的胃癌患者有潛在療效,目前尚無明確臨床研究驗證其療效。


三、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VEGF) 及其受體( VEGFR) 抑制劑


(一)抗VEGF及VEGFR單克隆抗體


1.貝伐單抗(bevacizumab)


貝伐單抗以高親和力與VEGF結合,致VEGF不能和受體(VEGFR-1、2、3)結合,抑制腫瘤血管生成。


AVAGAST試驗評估了貝伐單抗聯合化療一線治療晚期胃癌的療效及安全性。結果顯示患者mOS無明顯獲益,但mPFS及總反應率有所獲益。一項Ⅱ期多中心研究顯示貝伐單抗聯合DOC一線治療晚期HER-2陰性的胃癌具有一定的療效,但需臨床試驗進一步探究。貝伐單抗目前暫不推薦應用胃癌的治療。


2.雷莫蘆單抗(ramucirumab)


雷莫蘆單抗為靶向VEGFR2單克隆抗體,具有較好的抗腫瘤作用,REGARD研究和RAINBOWⅢ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雷莫蘆單抗組患者mOS及mPFS均明顯獲益,基於上述研究,雷莫盧單抗單獨或聯合紫杉醇用於晚期胃癌、胃食管交界腺癌二線治療已於2014年在美國、歐盟及日本被批准。


(二)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s)


1.阿帕替尼(apatinib)


阿帕替尼中國自行行研製的一種小分子VEGF受體抑制劑,主要特異性作用於VEGF2,一項阿帕替尼用於化療難治性晚期、轉移性胃癌及胃食管結合部癌的Ⅲq期隨機、雙盲試驗顯示阿帕替尼組能有效改善患者mOS及mPFS,因此,阿帕替尼被我國批准用於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結合部癌的二線後的治療。


四、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1.瑞戈非尼(regorafenib)


瑞戈非尼是一種新型的口服多靶點磷酸激酶抑制劑,對VEGFR-2、PDGFR-β、FGFR-1和c-Kit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從而發揮多重抗腫瘤功效,II期研究顯示瑞戈非尼應用於晚期胃癌能有效改善患者mPFS,但各地區存在明顯差異。


2.舒尼替尼(sunitinib)


舒尼替尼是一類選擇性的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通過與VEGF、PDGFR-β、c-KIT、FLT-3和RET作用發揮抗腫瘤作用。Ⅱ期臨床研究顯示舒尼替尼聯合FOLFIRI方案化療不能改善患者mPFS及mOS,但在mOS上顯示出更好獲益的趨勢,其臨床療效需更多的臨床研究驗證,目前舒尼替尼不建議應用於胃癌的治療。


3.索拉非尼(sorafenib)


索拉非尼是能對VEGFR、PDGFR、B-Raf、Raf-1和c-Kit等靶點產生抑制作用的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II期臨床研究顯示應用索拉非尼能改善胃食管結合部癌患者mOS及mPFS,腫瘤外顯子測序可發現ARID1A、PIK3CA和TP53等癌相關基因的突變及HMGA2及MET擴增,提示索拉非尼或許能為胃食管結合部癌的治療帶來新的契機。


五、抗mTOR靶向治療


mTOR主要包括mTORC1和mTORC2,屬於PI3K相關激酶家族,mTOR在胃癌組織中高表達,因此,阻斷mTOR信號通路能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和轉移。


依維莫司(everolimus)是一種口服的雷帕黴素衍生物,可阻斷mTOR磷酸化p70S6K及4E-BP1,導致G0/G1停滯,GRANITE-1研究表明依維莫司不能改善晚期胃癌預後。也有研究表明依維莫司的療效與p-S6的水平相關,目前抗mTOR靶向治療仍在進一步探索之中。


六、抗HGF/MET的靶向治療


1.Rilotumumab


Rilotumumab是一種抗HGF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抑制HGF與C-MET結合,一項II期雙盲試驗顯示低劑量rilotumumab聯合ECX方案具有較好的抗腫瘤活性。而RILOMET-1研究顯示rilotumumab+ECX方案不能改善患者mOS。臨床上需要更多的試驗來證實rilotumumab在胃癌治療中的有效性。


2.crizotinib(克唑替尼)


克唑替尼是一種ALK/C-MET雙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有臨床研究表明克唑替尼對MET表達陽性胃癌患者的治療有積極意義。在MET表達陽性的胃癌細胞中,克唑替尼能通過上調BIM表達(BCL-2家族成員),下調XIAP(X連鎖凋亡抑制蛋白)及c-IAP1(凋亡抑制蛋白)來發揮抗腫瘤作用。克唑替尼可能成為胃癌治療的潛在靶向藥物,但療效尚需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來驗證。


3.AMG337


AMG337也是一種MET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一項關於AMG337對MET擴增的胃食管交界部癌、胃癌和食管癌的臨床研究表明:部分MET擴增患者疾病能獲得緩解,但目前尚無C-MET抑制劑的大樣本臨床試驗。


七、CLDN18.2抗體


Claudin18.2(CLDN18.2)屬於緊密連接蛋白家族,在胃癌等惡性腫瘤中高表達,而在正常組織中表達較低。


IMAB362是首個針對claudin18.2的單抗,主要通過ADCC、CDC、調節腫瘤微環境發揮抗腫瘤作用,目前Ⅱ臨床研究(FAST)顯示:IMAB362聯合化療能提高患者mPFS(7.9vs5.7個月;HR=0.5)和mOS(12.5vs8.7個月)。在CLDN18.2表達水平極高的亞組中(在≥70%的腫瘤細胞中≥2+強度),效果更為顯著,說明IMAB362+EOX用於晚期或轉移性胃食管癌患者的治療是可行且安全的。


八、Hedgehog(Hh)信號通路抑制劑


在腫瘤中Hh信號通路中Hh蛋白表達異常、Smo蛋白抑制效應被解除,下遊c-myc等靶基因表達,導致細胞過度增殖。GDC-0499是Smo抑制劑,能阻止Hh信號通路的異常激活。


II期臨床研究顯示GDC-0499聯合FOLFOX方案能改善晚期胃癌及胃食管結合部癌的mPFS。Hh信號通路為腫瘤的靶向治療提供了新的研究靶點。


九、組蛋白脫乙醯基酶抑制劑


HDAC抑制劑能與HDAC的鋅離子形成螯合物,抑制HDAC活化,提高靶基因表達水平,通過誘導細胞分化、阻斷細胞周期、誘導細胞凋亡而產生抗腫瘤作用。


一項Ⅱ期臨床試驗報導了伏立諾他聯合XP方案對HER-2陰性的晚期胃癌存在一定療效。提示vorinostat(伏立諾他)可能是未來治療胃癌的潛在藥物。


十、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受體(IGF-IR)抑制劑


IGF-IR是一種橫跨膜的酪氨酸激酶受體,通過與IGF-1、2特異性結合後而激活,其與胃癌的發生、發展、浸潤轉移密切相關。


在動物模型中bevacizumab(貝伐單抗)能通過與IGF-IR結合抑制VEGF表達,減少AKT及MAPK的激活,發揮抗腫瘤作用。figitumumab是IGF-IR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該藥在胃癌的治療中尚處於研究階段。


十一、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MMPIs)


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MMPIs)屬於鋅離子依賴的蛋白水解酶家族,通過降解細胞外基質、促進腫瘤血管形成來影響腫瘤的侵襲及轉移。MMP-2、MMP-7、MMP-9、MMP-14的表達與胃癌進展和預後密切相關。


marimastat(馬馬司他)是一種口服的MMP抑制劑,其對於晚期胃癌的療效有待進一步研究。


十二、Akt抑制劑


perifosine(哌辛福辛)是一種新型的Akt抑制劑,能抑制MAPK通路,誘導細胞凋亡、細胞周期阻滯、細胞自噬。perifosine能抑制Akt/GSK3β/C-MYC信號通路,下調AEG-1及細胞周期蛋白D1,抑制胃癌細胞生長,AEG-1的過表達與彌散型胃癌及分期相關,perifosine未來可能成為治療胃癌的潛在靶向藥。


總結


注:McAb:單克隆抗體;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劑;Ⅱ或Ⅲ:Ⅱ或Ⅲ期臨床試驗;「-」:無相關臨床試驗或結果


目前分子靶向藥物治療胃癌的研究大多以失敗告終,可能與患者之間存在的異質性以及不同部位腫瘤的預後也不盡相同。提示根據患者的病理特徵和分子分型來篩選靶向藥物,進行個體化治療,才是胃癌靶向治療的必然之路。


參考文獻:

[1]Huang L, Fu L.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to 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J].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2015, 5( 5) : 390-401.

[2] Liu X, Guo W, Zhang W, et al. A multi-center phase II study and biomarker analysis of combined cetuximab and modified FOLFIRI as second-li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 [J]. Bmc Cancer, 2017, 17( 1) :188.

[3] Tebbutt NC, Price TJ, Ferraro DA, et al. Panitumumab added to docetaxel, cisplatin and fluoropyrimidine in oesophagogastric cancer: ATTAX3 phase II trial [J] .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16, 114 ( 5) :505.

[4] Adelstein DJ, Rodriguez CP, Rybicki LA, et al. A phase II trial of gefitinib for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cancer of the esophagus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J] .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s, 2012, 30 ( 4) :1684-1689.

[5] Fanotto V, Ongaro E, Rihawi K, et al. HER-2 inhibition in gastric and colorectal cancers: Tangible achievements, novel acquisition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 . Oncotarget, 2016, 7( 42) :69060-69074.

[6] Thuss-Patience PC, Shah MA,Ohtsu A, et al. Trastuzumab emtansine versus taxane use for previously treated HER2-positive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gastric or gastro-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 GATSBY) : An international randomised, open-label, adaptive, phase 2/3 study[J] . Lancet Oncology, 2017, 18:640-653.

[7] Kang YK, Shah MA, Ohtsu A, et al.A randomized, open-label, multicenter, adaptive phase2/3 study of trastuzumab emtansine(T-DM1) versus a taxane ( TAX) in patients ( pts) with previously treated HER2-positive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gastric/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LA/MGC/GEJC)[C] . ASCO Annual Meeting Proceedings, 2016, 34( 4_suppl) :5.

[8] Hecht JR, Bang YJ, Qin SK, et al. Lapatinib in combination with capecitabine plus oxaliplatin in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positive advanced or metastatic gastric, esophageal, or gastro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TRIO-013/LOGIC-A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J] . J Clin Oncol, 2015, 62:6598.

[9] Meulendijks D, De Groot JWB, Los M, et al. Bevacizumab combined with docetaxel, oxaliplatin, and capecitabine, followed by maintenance with capecitabine and bevacizumab, as first-lin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R2-negative gastric cancer: A multicenter phase 2 study [J] . Cancer, 2016, 122( 9) : 1434-1443.

[10] Li J, Qin S, Xu J, et al.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I trial of apatinib in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refractor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J] . J Clin Oncol, 2016, 34 ( 13) :1448-1454.

[11] Pavlakis N, Sjoquist KM,Martin AJ, et al. Regorafenib fo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 INTEGRATE) : A multinational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 trial[J] . J Clin Oncol, 2016, 34( 23) :2728-2735.

[12] Iveson T, Donehower RC, Davidenko I, et al. Rilotum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epirubicin, cisplatin, and capecitabine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gastric or o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An open-label, dose de-escalation phase 1b study and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hase 2 study [J] . The Lancet Oncology, 2014, 15( 9) :1007-1018.

[13] Singh P, Toom S, Huang Y. Anti-claudin 18. 2 antibody as new targeted therapy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J] . 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2017, 10( 1) :105.

[14] Yoo C, Ryu MH, Na YS, et al. Vorinostat in combination with capecitabine plus cisplatin as a first-line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or unresectable gastric cancer: Phase II study and biomarker analysis [J] .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16, 114( 11) :1185-1190.

[15] Huang W, Yang L, Liang S, et al. AEG-1 is a target of perifosine and is over-expressed in gastric dysplasia and cancers [J] .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2013, 58( 10) :2873-2880.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新靶點,新藥物,新策略!2020肺癌靶向治療最新進展盤點
    因此肺癌的靶向藥研發及上市一直是所有癌症裡最多的,靠著一代一代的靶向藥活過五年十年的肺癌患者已經數不勝數。對於肺癌患者來說,這是一個充滿奇蹟的時代!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為大家整理了目前肺癌治療的最新進展及已獲批的藥物治療,供大家參考。
  • 中國晚期胃癌小分子靶向藥物研究取得突破
    原標題:中國晚期胃癌小分子靶向藥物研究取得突破  新華網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胡浩)據中國國家衛生計生委網站13日消息,中國自主研製的用於治療晚期胃癌的小分子靶向藥物「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批准上市,這是中國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下,在腫瘤治療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 難治性腫瘤遇上強敵,多款ADC抗癌藥玩轉「靶向+化療」,精準爆破癌...
    精準爆破癌細胞的「生物飛彈」——ADC 在介紹ADC藥物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下什麼是抗體偶聯藥物(ADC)! 抗體偶聯藥物就像是生物飛彈,由兩部分核心功能組成:第一是抗體(飛彈體),第二是強化療藥(核彈頭);這種設計會使抗體帶著化療藥去找腫瘤細胞,然後精準地給腫瘤細胞下毒,毒死它們。
  • 史上最全|肺癌靶向治療的8個靶點和15種藥物
    那麼,我相信我們中國的人群在靶向藥這方面將獲得比美國更多的收益。為什麼呢?中外專家經過臨床研究發現:東方人群使用靶向藥物的生存期和有效率要明顯優於西方人群,它被稱為「上帝送給東方人的禮物」!那麼美國人群的中位數是4.3年,我們中國人群是不是會更高呢?
  • 胃癌新藥開發,路在何方?
    亞太地區是2018年胃癌藥物市場最大的地區。反觀國內市場,2016年,中國重點城市公立醫院胃癌藥物銷售額約為9.45億美元,其中靶向藥物僅1.17億元,胃癌市場主流藥物仍以氟尿嘧啶、鉑、紫杉醇為基礎的化療組合。預計到2030年,其總規模可到40億美元
  • 小靶點,大希望:十大冉冉升起的新型靶向藥
    這些新型的靶向藥,主要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常見靶點的靶向藥,更新換代,逐步提高療效、並且克服原有老藥的耐藥性;比如,EGFR突變、ALK突變等經典突變,已經紛紛迎來了第三代、甚至第四代靶向藥。第二類就是一些少見的、既往沒有成功靶向藥的靶點,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近年來不斷突破,研製出第一代高效、低毒的靶向藥。2020年,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新冠疫情橫掃全球。
  • FDA共批准45個小分子靶向藥物,僅有13個在國內上市
    肺癌和胃癌位居全國癌症發病及死亡的前兩位。其次是食管癌、肝癌、結直腸癌、乳腺癌、腦癌、宮頸癌、胰腺癌、甲狀腺癌。分子靶向藥物總況腫瘤分子靶向治療就是利用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之間分子生物學上的差異(如基因、酶、信號轉導等不同特性),使用能與這些靶分子特異性結合的藥物,特異性地殺傷腫瘤細胞,達到抗腫瘤治療的目的。
  • Nature:詳解FDA批准的45款腫瘤靶向藥物(名稱、適應症、靶點、副...
    (本文轉載自生物探索) Nature Review近期發表文章,盤點了迄今為止所有獲FDA批准的抗腫瘤靶向藥,並詳細介紹了它們的名稱、適應症、靶點、一般副反應、嚴重副反應和價格&注意事項。
  • 衛健委:抗腫瘤靶向藥物突出基因靶點檢測,需用合規伴隨診斷
    原則上,在病理確診結果出具前,醫師不得開具抗腫瘤藥物進行治療;2.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診療規範、臨床診療指南、臨床路徑或藥品說明書規定需進行基因靶點檢測的靶向藥物,使用前需經靶點基因檢測,確認患者適用後方可開具;3.測所用的儀器設備、診斷試劑和檢測方法應當經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特別是經過伴隨診斷驗證的方法。
  • 心血管疾病精準醫療時代已經到來?——心內科專家王娟科普系列
    ,對於大樣本人群與特定疾病類型進行生物標誌物的分析、鑑定、驗證與應用,從而精確尋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療的靶點,並對一種疾病不同狀態和過程進行精確亞分類,最終實現對於疾病和特定患者進行個性化精準治療的目的,提高疾病診治與預防的效益。
  • 精準醫療時代到來 概念股活躍
    摘要 【精準醫療時代到來 概念股活躍】精準醫療時代到來,截至目前,概念股走強。   隨著醫學技術提升、就醫環境改善,困擾人們的複雜疾病是否能夠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療?
  • 至本醫療搶佔腫瘤精準檢測和數據賦能藥物研發「藍海」
    至本醫療是一家腫瘤領域高新技術研發和臨床應用轉化的精準醫療公司,擁有美國病理學家協會(CAP)和美國聯邦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服務中心(CLIA)雙認證的實驗室,並通過嚴格驗證的全面基因組分析,將基因測序結果與相關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臨床試驗相匹配,輔助醫生的精準診療。
  • 2018年非小細胞肺癌市場分析和趨勢走向—靶向藥物篇
    這個疾病領域有很多精準治療方式,誕生了無數的傳奇藥物,如奧希替尼——史上最快審批上市的腫瘤藥;見證了新舊治療方法的交替,靶向時代的興起、免疫時代的新潮;目睹了科研工作者的心血,一二三代激酶抑制劑,不斷推陳出新,克服耐藥的問題。肺癌主要分為非小細胞癌和小細胞癌兩大類型,其中,非小細胞癌(NSCLC)佔85%以上。
  • 全球首個治療晚期胃癌小分子靶向藥物艾坦正式上市
    艾坦,即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目前晚期胃癌靶向藥物中唯一一個口服製劑。經臨床研究證實,顯著延長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時間。同時,阿帕替尼也是全球第一個被證實在晚期胃癌標準化療失敗後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
  • 腫瘤靶向藥物治療,你真的了解麼?化療藥物和靶向藥物的區別,你知道...
    為了減少腫瘤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腫瘤靶向藥物治療在腫瘤的臨床治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腫瘤靶向藥物治療,是除外科手術、放療、化療外,治療腫瘤的一種新方法。它是一種以腫瘤為目標,採用有選擇性、有針對性、患者易於接受、副作用小的全身藥物治療。 究竟什麼是靶向藥物?靶向藥物和化療藥物有什麼區別?所有腫瘤患者都適用靶向藥物麼?
  • 六大靶點開啟乳癌精準治療
    在乳癌患者的治療中,ER/PR/HER2三大分子統領了乳腺癌的內科化療之外的用藥,但隨著全癌種精準治療的發展,乳腺癌方面也發現了各種可用的基因靶點並研發藥物,使乳癌真正進入精準靶向的潮流中。為乳癌在手術、放療、化療、內分泌、HER2靶向之外多了精準分子靶向治療手段。
  • 小靶點,大希望:十大冉冉升起的新型靶向藥
    這些新型的靶向藥,主要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常見靶點的靶向藥,更新換代,逐步提高療效、並且克服原有老藥的耐藥性;比如,EGFR突變、ALK突變等經典突變,已經紛紛迎來了第三代、甚至第四代靶向藥。第二類就是一些少見的、既往沒有成功靶向藥的靶點,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近年來不斷突破,研製出第一代高效、低毒的靶向藥。
  • 抗腫瘤兩員大將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誰更厲害?
    區別在於,靶向藥物是「定向爆破」,針對的是癌細胞上特定的靶點,例如某個特有的基因突變。比起化療的無差別殺傷,靶向藥物理論上只打擊癌細胞,而不會對正常細胞造成顯著傷害。  目前,大部分靶向藥物的使用原則越來越清楚,打擊目標也更加精準,一般就是攜帶某種特定基因突變的腫瘤,例如有EGFR敏感突變的肺癌,使用EGFR靶向藥物,多數會有效。
  • 只看靶點不論癌種,靶向治療有效率81%
    NTRK基因出現在大眾視野也僅2年時間,但卻創造一個奇蹟,它成為首個腫瘤治療只看靶點不論癌種的治療理念,簡單說,NTRK可發生於各類腫瘤,只要檢出,無論患者是何種腫瘤類型,均可直接使用NTRK抑制劑治療。目前國外上市的NTRK靶向藥物有效率可高達81%!
  • 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 打造靶向治療新時代
    隨著近年來的醫學水平逐步提升,以靶向治療為代表的精準治療手段得到更多的運用。拿肺癌來說,在全世界範圍內,肺癌仍是發病率第一的惡性腫瘤,肺癌有兩個主要的亞型,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以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為例,2015年,針對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手段僅有針對EGFR、ALK等基因突變的,為數不多的靶向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