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冠脈微循環,張敏州教授領銜速效救心丸新研究項目啟動

2020-10-26 醫師報

10月20日,《速效救心丸對急性冠脈症候群微循環保護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在第三屆心血管病·南北交融陳可冀院士學術思想傳承會議上正式啟動。

項目啟動儀式合影(左起:招煦傑醫生、張敏州教授、李顏總經理、周鴻總工程師、祁建勇主任)


一臨床二基礎,三項研究齊頭並進


該項目由廣東省中醫院張敏州教授團隊與天津中新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發起,旨在觀察速效救心丸對急性冠脈症候群微循環保護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包括一個臨床研究和兩個基礎研究。


臨床研究部分:為隨機、對照、國際註冊臨床研究,以冠狀動脈微循環障礙為主要研究對象,採用心臟MRI、冠脈腔內影像學等手段評價速效救心丸聯合西醫常規治療幹預冠狀動脈微循環障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基礎研究部分:一方面驗證速效救心丸通過激活Kv1.5通道改善冠脈微循環障礙的分子研究機制假說;另一方面,以張敏州教授團隊前期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哺乳靈長類動物恆河猴為研究對象,探索速效救心丸治療室顫的電生理機制,為中醫藥預防心源性猝死,提供基礎實驗支持和臨床循證醫學證據。


為冠脈微血管疾病治療提供新依據


冠脈微循環障礙是導致冠心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冠脈微循環結構和/或功能異常,導致冠脈血流量及心肌灌注量減少,繼而引發心肌缺血,其治療已經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與難點。


目前臨床對冠脈疾病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冠脈造影或冠脈CT可顯影的心外膜大動脈,但忽視了佔到整個冠脈樹的95%的小血管。因此,僅以能看到冠狀動脈異常來解釋整個冠心病,顯然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最新研究表明,電壓依賴性鉀通道蛋白kv1.5,能夠有效調節冠脈微循環收縮,對冠脈內皮、血管平滑肌細胞起到保護作用。項目緊抓這一最新研究前沿,對速效救心丸進行分子學研究,探討其改善冠脈微循環的分子機制。如果這一研究成功,將為速效救心丸治療冠脈微循環疾病提供新的治療方向與試驗依據,對於我國中醫藥的發展具有推動意義。


最強「中醫團隊」保駕護航


大會主席、項目負責人張敏州教授帶領的「重症團隊」一直走在前列,於1998年在全國中醫院中最早成立ICU+CCU病房,2015年由政府立項成立首個廣州市心肌梗死中醫藥防治重點實驗,實驗室得到了學術顧問陳可冀院士細心指導,在張敏州教授的帶領下,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主持國家級課題9項,省部級課題27項,牽頭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5項,參加國家「973」計劃、「十·五」、 「十一·五」攻關項目各一項,獲得廣東省傑青項目1項、新藥發明專利5項、出版專著5部。項目由張敏州教授領銜,以團隊的科研能力以及豐富經驗,一定可以拿出科學嚴謹的研究成果。


天津中新藥業李顏總經理出席啟動儀式,她強調,作為一家國有控股的新加坡、上海兩地上市公司,中新藥業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始終堅守「品質中新」理念,致力於為廣大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藥品與專業化的服務,讓好藥造福百姓,為踐行「健康中國」國家戰略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顏總經理

相關焦點

  • 速效救心只能急救用?你OUT了
    "藥理研究證實,速效救心丸有抗炎、抗氧化作用,與他汀類降脂藥物對內皮的保護作用機制相似,因此,在抗動脈粥樣硬化方面療效顯著。"王增武教授表示,在改善微循環方面,速效救心丸主要通過阿維酸等成份發揮作用,舒張血管,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具有抗凝血和血栓形成的作用。 動物研究證實,促進血管新生和心肌增殖方面,速效救心丸可以促進治療性血管新生及外泌體介導的心肌增殖的作用,對心臟損傷的治療有效。
  • 七旬老太頻發心絞痛,輸血胸痛緩解,病因貧血還是冠脈狹窄!
    剛入冬,一位七旬老太在家人的攙扶下來到醫院的急診,訴說自己胸骨後及心前區悶痛不適,於家中含服速效救心丸及硝酸甘油未見緩解,醫生第一眼發現老人面色蒼白,那可不是健康的白,用醫學專業的話講,那叫貧血貌,查心電圖提示心肌缺血改變,心梗指標心肌酶譜及肌鈣蛋白均正常,化驗血紅蛋白為56g/L,考慮為缺血性胸痛,是否存在冠脈血管狹窄無法判斷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聚焦「大腦研究」 南京腦觀象臺在江北...
    作為「2020世界生命健康大會」的分論壇之一,本場活動吸引了100餘位海內外腦科學領域專家學者齊聚南京,共同探討科技新知。活動現場,江北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潺嵋與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和平共同為「南京腦觀象臺」揭牌。
  • 「蛋白質定量新方法及相關技術研究」項目啟動
    1月4日至6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作為主持單位承擔的國家重大科學計劃「蛋白質定量新方法及相關技術研究」項目啟動會召開。本項目旨在蛋白質定量新方法及相關技術領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突破性和創新性研究成果,為推動我國蛋白質科學跨越式發展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 我院孫錕教授領銜團隊入選上海市衛健委協同創新集群
    我院孫錕教授領銜團隊入選上海市衛健委協同創新集群 2020-06-11 03: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醫藥為治療研究膿毒症找到新切入點
    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大科學術帶頭人張敏州教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郭力恆教授和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何健卓副主任醫師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次新冠病毒疫情讓全世界面臨同樣的「考題」,最先遇到「考試」的中國在抗疫方面做出的成績全世界有目共睹,也讓更多人認識到中醫藥的魅力。
  • 「有序金屬納米顆粒陣列及其生物傳感器件研究」項目啟動
    8月14日下午,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所李越研究員領銜的科技創新交叉與合作團隊「有序金屬納米顆粒陣列及其生物傳感器件研究交叉團隊」項目啟動會召開,團隊成員參加會議,並匯報項目基本情況及前期研究工作。
  • 復旦大學教授周鳴飛領銜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在化學教科書和字典中,都附有一張「元素周期表」,這張表揭示了物質世界的秘密。站在前人偉大化學家的肩膀上,近100年來人們通過不斷挖掘並擴展對於化學元素的認識和應用,推動了化學、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眾多學科的飛速發展。有關於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基礎理論認知,每前進一小步,都彌足珍貴。今天上午揭曉的一項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來自復旦大學周鳴飛團隊的「瞬態新奇分子的光譜、成鍵和反應研究」,就是這般珍貴。
  • 磐安籍相教授周鳴飛領銜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
    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磐安博士聯誼會會長周鳴飛領銜項目「瞬態新奇分子的光譜、成鍵和反應研究」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磐安籍教授周鳴飛團隊化學鍵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復旦大學官網在首頁焦點大圖刊發報導組,對此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獲獎項目的內容和意義進行了解析。全文轉載如下:探索瞬態新奇分子物種 刷新相關化學「常識」復旦大學教授周鳴飛領銜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作者:陳文雪 張程喆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 左歸丸啟動真實世界研究項目
    11月28日,由中國中藥協會男科專業委員會發起,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仲景宛西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組織的左歸丸治療少弱精子症真實世界研究項目啟動會在鄭州紫荊山賓館舉行。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新元古代古大陸重建與原型盆地分布預測研究」項目啟動
    )」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同濟大學召開,標誌著該項目正式啟動。同濟大學副校長顧祥林,該項目專家組成員汪品先院士、翟明國院士、金之鈞院士、趙文智院士、楊樹鋒院士、柴育成研究員、趙國春教授、耿建華教授、楊風麗教授等9位專家,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副研究員樊俊,以及該項目各課題負責人和課題骨幹60餘人參加了會議。
  • 杏林夜談|冠脈造影檢查正常一定沒有問題嗎
    有一組血管像帽子一樣,包繞心臟,負責給心臟供血,因此稱為「冠狀動脈」,簡稱「冠脈」。冠心病就是冠狀動脈出現了狹窄堵塞,影響供給心臟的血液,導致心臟缺血,產生心絞痛等不適症狀。如果冠狀動脈完全堵塞,心臟完全沒有血液供應,就是我們所說的心肌梗死。隨著冠心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並且造成的結果比較嚴重,人們越來越重視冠心病的正確診斷與治療。
  • 【新技術科普】準分子雷射冠脈消蝕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準分子雷射冠脈消蝕術是歐美等國家率先開展、近年成熟的冠狀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先進技術,主要應用於冠心病臨床疑難病變的處理。該技術目前已通過國家FDA認證,正式被引進臨床。新一代準分子雷射冠脈內斑塊消蝕術逐漸開始應用,為廣大的心血管病患者,尤其是支架內再狹窄的患者,帶來巨大的福音。
  • 外媒:中國啟動新空間天文臺項目
    原標題:外媒:中國啟動新空間天文臺項目 深空探測能力將提升100倍外媒稱,據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官網消息,3月2日,中科院啟動了中國新一代空間科學衛星——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探測(eXTP)空間天文臺背景型號項目,啟動會在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行。
  • ...重點專項「強震區滑坡崩塌災害防治技術方法研究」項目啟動會召開
    2020-07-08  瀏覽: 2020年7月4日,由同濟大學石振明教授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範」重點專項「強震區滑坡崩塌災害防治技術方法研究」項目啟動會以騰訊視頻會議形式召開。
  • 寧諾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與空客達成合作意向
    寧波諾丁漢大學李達三首席教授益小蘇說。多年來,他憑著對複合材料科學和技術的基礎研究與實踐應用,帶領他的團隊步入國內一流、國際矚目的複合材料科學發展快車道,在高性能結構性複合材料多功能化、航空先進複合材料技術以及綠色複合材料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近日,本端記者獲悉,由益小蘇領銜的研究團隊與空客達成合作意向,雙方將共同開展航空先進複合材料領域的研發。
  • 冠脈支架國採最快9月啟動,誰會是最大贏家?
    最近一個月,雖然官方尚未有進一步消息出爐,但在中央文件、高層定調的一再加持下,全國上下看到一派耗材帶量採購的「繁榮景象」,大大小小耗材帶量採購項目數不勝數:跨區域省級聯盟帶量採:3+6聯盟、四省聯盟、十省聯盟...省級帶量採:安徽、浙江、江蘇、湖北、雲南...市級帶量採:南京、遼陽、太原...
  • 吳以嶺院士領銜科研團隊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這一研究項目首次形成了指導微血管病變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論,取得中醫藥治療微血管病變重大突破,是對中醫藥傳承與創新最好的例證。吳以嶺院士指出,「大家都知道經絡學說,但是沒人知道脈絡學說,我們兩個973項目恰恰是構建起一個新的理論學說——脈絡學說。「脈」中醫叫血脈,實際上同等於西醫解剖學的血管。脈絡就是血管的分支,包括了微血管、微循環。